内脏脂肪面积对感染性结石的预测价值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19655 论文编号:sb2022030912223244731 日期:2022-03-18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临床医学论文,笔者认为年龄、高 VFA、尿 PH 值是感染性结石的独立影响因素。高 VFA 值对感染性结石有一定预测价值。VFA 联合年龄、尿 PH 值术前能较好地预测感染性结石的发生,高于高 VFA 预测价值。

资料和方法

1  研究路线图
临床医学论文参考
临床医学论文参考
...........................

2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 2016 年 9 月至 2017 年 6 月在我院行结石相关治疗并行结石分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排除标准为:1.术前缺乏腹部 CT 扫描资料者。2.术后结石标本未行结石分析者。最终纳入 169 例,男性 95 例,女性 74 例。平均年龄53 岁(24~84)岁。感染性结石 119 例,非感染性结石 50 例。上尿路结石 148例,下尿路结石 21 例。合并高血压病 39 例。合并糖尿病 19 例。高 VFA(内脏脂肪面积)99 例,低 VFA70 例。合并尿路梗阻者 146 例。
169 例患者术前均行腹部 CT 平扫,且术后结石标本常规行结石分析。其中单纯含有无水尿酸者 3 例。单纯方解石 1 例。单纯含有一水草酸钙成分者 23 例。同时含有多种结石成分者 142 例。
本研究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

结果

1. 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临床医学论文怎么写
临床医学论文怎么写

本研究最终纳入 169 例,其中感染性结石 119 例(70.414%),非感染性结石 50 例(29.586%)。根据 ROC 曲线确定 VFA 的最佳临界值为 124.16cm²,并以此为界讲 VFA 分为高 VFA 者(≥124.16cm²)及低 VFA 者(<124.16cm²)。高 VFA 者共 99 例,其中,感染性结石 60 例,非感染性结石组 39 例。低 VFA 者共 70 例,其中,感染性结石 59 例,非感染性结石 11 例。感染性结石与非感染性结石组之间各项临床指标对比显示,感染性结石组与非感染性结石组的年龄、性别、TFA(总脂肪面积) 、高VFA、血红蛋白、尿P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高血压病比例、SFA(皮下脂肪面积)、  BMI(体质指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清钙离子、结石部位、CT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

2. 感染性结石影响因素分析
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高 VFA、TFA、尿 PH是感染性结石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高 VFA、尿 PH、年龄是感染性结石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
感染性结石虽然可选手术方式跟大多数结石大同小异,但其往往有其特殊性。相比其他结石成分,感染性结石常具有更高的复发率、肾功能损害率更高、手术风险更高。感染、梗阻、结石三者之间相互影响。感染性结石形成与感染密不可分,细菌脲酶分解尿素,促进氨和二氧化碳的形成,导致尿液碱化和磷酸盐的形成。有些感染性结石术前各项感染指标均正常,术中未见明显脓液分泌物,外科医生的大心脏有时候往往忽视了更大的风险正在酝酿。但感染性结石之所以术前不表现为临床感染征象,并不意味着其无法导致泌尿系感染,相反,感染性结石的发生与细菌密不可分,其之所以不表现为感染,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1.机体抵抗力较强。理想的微创手术是在最小的创伤下,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但最小创伤并不意味着没有损伤,在手术冲击下,患者的抵抗力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下降,这在机体“SIRS 与 CARS”之间的微妙平衡可能起到了“最后一根稻草”的作用。2.细菌毒力较弱。感染性结石中的感染成分较少,在机体抵抗能力强,局部无黏膜损伤、局部压力低时感染成分无法入血,但术中随着结石破碎,感染性成分释放及黏膜损伤、注水压力升高等情况下,毒素入血机会增加,发生感染危险显著上升,发生脓毒血症时风险也更高,若依赖于术前无合并感染的最初印象,术后发生感染时,可能因处理不及时导致不良临床预后结局。
.......................

结果 ···························· 11
1.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 11
42.感染性结石影响因素分析 ·························· 12
3.不同指标及其联合应用对感染性结石的诊断价值 ··················· 13
讨论 ··························· 18
结论 ····························· 25 


讨论

1.感染性结石与脓毒症关系
从发现脓毒症至今,学者们对脓毒症的探索从未间断,不断更新对其认识。学者们将其成为“最古老、最难以捉摸的综合征”。从最早的将脓毒症定义为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到最新的机体对感染反应的器官功能失调。脓毒症的治疗随着理念的更新,治疗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但结果仍然差强人意,如果能够在脓毒症早期阶段,甚至是脓毒症发生前就能够预测脓毒症的发生,并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必将使脓毒症治疗更上一层台阶。脓毒症的发生可来源于局部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其中泌尿系感染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泌尿系统与外界有天然相通的腔道,感染可上行性感染整个泌尿系,甚至入血引起脓毒血症等严重后果。随着影像技术及微创理念的发展,尿石症的腔内治疗逐渐在各种治疗手段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治疗过程中,即使再有经验的医生也无法完全避免对感染灶的冲击及对黏膜的损伤,这势必增加了发生感染入血的风险,若感染进一步加重而未及时发现,往往带来无法估量的后果。
结石合并感染容易发生脓毒血症,这已经在学界达成了共识。有经验的医师常会在术前针对性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术中操作也更加谨慎,术后亦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将脓毒症发生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即使术后发生感染加重,及时的治疗措施常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既往研究感染性结石文章中将其与结石合并感染等同是值得商榷的。结石合并感染结石可以是任何结石成分,但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升高,甚或伴随脓毒血症等。有别于结石合并感染,本研究感染性结石是基于结石分析,包括磷酸铵镁结石、磷酸钙结石、尿酸铵结石。本研究中,我们将含有磷酸镁铵、磷酸磷灰石或尿酸铵中任一成分或多种成分即定义为感染性结石。一是根据欧洲泌尿外科结石指南;二是我们认为只要结石成分中含有感染性结石,即存在细菌及毒素入血可能。
............................

结论


年龄、高 VFA、尿 PH 值是感染性结石的独立影响因素。高 VFA 值对感染性结石有一定预测价值。VFA 联合年龄、尿 PH 值术前能较好地预测感染性结石的发生,高于高 VFA 预测价值。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