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引 言
膀胱癌是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泌尿外科临床工作中最为常见,占我国泌尿系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其中男性的发病率比女性高,男性和女性患膀胱癌在全身恶性肿瘤的总发病率中分别可占到 7%和 3%。膀胱癌最常见的症状是间歇性全程无痛肉眼血尿,肿瘤恶性程度、分期、大小、数目、形态不一致等原因影响着血尿出现的时间及出血量。引起血尿的其他泌尿系疾病可见于前列腺癌、泌尿系结石、非特异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肾结核等。对于疑似膀胱癌的病人主要通过膀胱镜检查和泌尿系影像学、尿脱落细胞学等方法诊断或除外膀胱肿瘤。在我国,诊断膀胱癌的―金标准‖是―膀胱镜检查和组织活检术‖,但是我国多数地区使用的是硬性膀胱镜,因男性尿道长且存在两个弯曲,进境过程中给许多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膀胱镜检查属于有创性检查,存在发生尿道损伤、加重出血及感染等风险;此外,经尿道膀胱镜检查术对于原位癌和较微小的病变等也难以及时发现。另外一种检查方法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虽然对于患者无痛苦,特异性高(约为 85%~100%),但其敏感性偏低(约为 13%~75%)[1],无法凭此方法独立做出诊断。
通过运用 BTA 检测法, 可以提高临床工作中肿瘤的筛选及早期诊断的能力, 还可以通过结合膀胱镜检查, 对肿瘤的复发进行更加准确及时的预测。Bassi 等[2]的研究成果已表明 BTA 对于浅表性膀胱癌的诊断是有价值的。BTA 现有 3 种检测方法,分别为 BTA、BTA stat 和 BTA TRAK。早期,BTA 检测主要是检测基底膜降解复合物。现今 BTA stat 和 BTA TRAK 已成为 BTA检测的主流,它们是 BTA 检测的改进方法,原理是通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来检测尿液中的 HCFHrp。Konety 等[3]研究统计结果提示 BTA stat 诊断膀胱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 62%和 74%,与尿细胞学检测方法相比,敏感度提高但特异度降低。Davies 等[4]通过联合应用经腹、经直肠彩超及尿细胞学检测随访膀胱癌患者,发现联合后灵敏度明显提升,认为可以部分替代膀胱镜。现基层临床工作中,多使用经腹彩超和尿细胞学检测肉眼血尿,是否可以通过联合 BTA、彩超、尿细胞学的方法来提高膀胱癌的检出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课题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自 2016 年 3 月起收治的 50 例疑似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泌尿系彩超、泌尿系 CT、尿脱落细胞学及尿 BTA 进行检测,观察各检查项目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并通过之间的联合检验,比较相互联合后灵敏度的变化。
........
第 2 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自 2016 年 3 月起前瞻性研究了就诊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医院的膀胱癌疑似患者 50 例,纳入标准为:就诊原因均为出现不同程度间歇性无痛肉眼血尿伴或不伴膀胱刺激症状的疑似膀胱癌患者;排除标准:1、泌尿系感染(尿常规白细胞数>100/ul)的患者 2、静脉肾盂造影或 CT 提示上尿路病变和泌尿系结石导致的血尿;3、膀胱镜下发现输尿管开口喷血患者;4、膀胱镜下发现前列腺出血患者。其中男性 36 例,女性 14 例,男女比例为 2.57:1,年龄在 39-88 岁之间,平均(62.2±12.5)岁,均给予尿常规、尿脱落细胞学、尿 BTA、泌尿系彩超等检查,并最终均经膀胱镜取可疑病理证实血尿原因。该50 例患者中有 15 例患者既往曾有膀胱肿瘤病史,其中 9 例为膀胱肿瘤电切术后,6 例为膀胱部分切除术后;1 例为输尿管末端肿瘤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后;其余为初次出现肉眼血尿。
...........
2.2 设备及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在行尿 BTA、尿脱落细胞检查前 3 天内均未行膀胱镜、导尿等检查操作。1 .尿脱落细胞学的检查:按常规方法行尿细胞学检查,每例患者每天晨起留取尿液检查一次,连续检查 3 天,以显微镜下找到恶性细胞或异形病理细胞为尿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以 3 次均未找到恶性细胞或异形病理细胞为阴性。所有结果均有三位病理医生核实。 2 .尿 BTA 检查:采用美国 Polymedco 公司产的 BTA stat 检验试剂盒,留取患者晨起新鲜尿液 5ml,混匀后滴 3 滴于 BTA stat 检测板中,5min 后读取结果。如果对照区中未出现色带,认为检查无效;观察区中出现红棕色条带判定为阳性,未出现条带则为阴性。 3.彩超检查:患者膀胱充盈条件下,取仰卧位,腹部探头,频率 3. 5MHz,经腹壁在泌尿系走行区各种角度扫查,仔细观察肾盂、膀胱壁有无局限性增厚或凸入的肿瘤,检查由同一位影像医师完成。 4.膀胱镜检查: 检查操作者不知道上述检查结果的情况下给患者行膀胱镜检查。在可疑之处均给予镜下取组织活检或经手术后病理来检查证实病变性质,检查由同一位医师完成。
............
第 3 章 结果 ......... 6
第 4 章 讨论 ......... 9
第 5 章 结论 ....... 15
参考文献 ......... 16
第 6 章 综述 ......... 20
6.1 关于膀胱癌的流行病学以及肿瘤特点 ......... 20
6.2 关于膀胱癌的诊断 ..... 21
6.2.1 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 ...... 21
6.2.2 影像学检查 ........ 21
6.2.3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 .... 23
6.2.4 膀胱镜检查+组织活检 .... 23
6.2.5 肿瘤标志物及基因检测 ........ 24
6.3 治疗 ..... 32
6.4 总结 ..... 33
第 6 章 综述 膀胱癌诊治的研究进展
6.1 关于膀胱癌的流行病学以及肿瘤特点
膀胱癌是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泌尿外科临床工作中最为常见,占我国泌尿系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其中男性的发病率比女性高,男性和女性患膀胱癌在全身恶性肿瘤的总发病率中分别可占到 7%和 3%。其中膀胱移行细胞癌占膀胱恶性肿瘤的绝大部分。美国男性中膀胱癌在全身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中高居第四位。有数据佐证,据统计全球 5 年内约 110265 例患者被诊断为膀胱癌, 2013年美国有 74690 例患者新诊断为膀胱癌,近 15580 例患者因膀胱癌而死亡[4],所以膀胱恶性肿瘤的拥有很高的致死率;虽然在我国膀胱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略低于西方国家,但从统计学数据来看,我国今年来膀胱癌发病率正在逐渐升高[5],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膀胧癌发病率水平中等,在统计的 184 个国家和地区中,男性年龄标化死亡率排72 位,女性排 69 位[6]。 膀胱恶性肿瘤组织细胞学分类中移行细胞癌可占全部膀胱肿瘤的90%,其余还可见到鳞癌、腺细胞癌等。膀胱癌的恶性度分级(Grade)与膀胱癌的复发和侵袭关系密切。现今膀胱癌的分级方法多采用WHO 的分级法,该方法分为WHO1973和WHO2004两个不同的分类版本,尚不能确定哪种分级方法更科学。现临床工作中更常使用WHO2004,因为该方法更能反映肿瘤的危险性。
...........
总结
近年来,随着膀胱癌的发病率增高,越来越多的人受到膀胱癌的威胁,此外该病易复发易进展,对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目前临床仍然以膀胱镜下病理活检及尿细胞学检查作为膀胱癌患者诊断和随访主要方法,但是膀胱镜作为一种侵入性检查方式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和不便,同时增加了尿路感染风险;而尿细胞学检查敏感性低,易出现漏诊现象,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常规的两种检查方法并不理想。尿肿瘤标志物检查简单易行,且具有更加敏感、无创和特异性高的特点,成为了现今膀胱癌诊断的研究热点。随着科技进步,对膀胱癌的研究更加深入,越来越多的肿瘤标志物出现。但如何能恰当科学的应用这些标志物,使其能达到取代膀胱镜的效果仍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