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国际上各大石油公司已经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全面应用的作用,为了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面向全球及时做出生产经营决策,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增强企业竞争力,他们非常重视企业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建设,不断地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实现企业流程再造,变革企业运作方式,向数字油田(或数字化油气公司)迈进。首先,国际各大石油公司,如 Shell、Schlumberger、BP-AMOCO 等,建立了与公司相适应的高速计算机网络传输平台,信息化基础设施已经比较完善,内部的勘探开发研究和生产、销售、技术服务等生产经营管理活动都运行在统一、稳定的网络上[5]。不仅日常生产和管理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大块的地震数据也已经在网络上接收和处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其次,利用数据银行等数据管理与应用技术,国际大部分油气公司实现了以集中的方式对勘探开发的原始数据和成果数据类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为专业技术人员决策分析、科学研究(包括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地质综合解释、油藏描述、测井处理解释等)和生产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另外,在信息管理方面,发达国家的各大石油企业均实现了规范化、系统化和网络化,能够为各层次的管理人员提供及时、全面的信息服务[4]。但管理的方式各据特色,有的公司以成本为核心管理生产信息,有的以产量为核心管理生产信息;有的建立了基于数据库的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有的采用 EXCEL 等简单表格的方式管理、使用和共享生产信息。
发达国家的各大石油企业通过建立石油数据银行或数据中心,基本解决了由于石油勘探采集的数据量快速增长而产生的数据存储、管理、数据检索与使用的难题。具体地讲,解决了这些问题:数据分散,不宜检索;数据格式不统一,存取困难;数据存储介质老化;数据不完整,可靠性差等。实现了跨部门、跨系统和跨专业的数据共享,从根本上消灭了信息和应用“孤岛”,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利用率以及科学研究和综合分析的水平,降低了软件购买费用和维护费用。基于数据银行技术建立的数据中心在许多方面是目前数据库管理系统无法比拟的。特别是,传统的数据库系统是针对每个具体学科应用系统的需要建立的,而数据银行(数据中心)则是针对多学科应用软件间数据共享要求建立的。数据银行按照统一的数据模型存放多学科数据。进入数据银行的数据均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审查,确保所有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唯一性、标准化。数据银行采用高密度大容量存储介质和可靠的备份机制,并具备可视化的数据查询和检索系统,与应用系统的项目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之间有接口部件[7]。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开创了数字价值创新的新时代。据国外资料统计,各大油气公司的研究和管理人员,在 1996 年,仅花费 20%的时间在核心业务方面,其余的时间都在寻找数据、访问数据、准备数据、处理文档和归档。通过一体化数据管理,在 2001 年,研究和管理人员可以把 50%的时间用在核心业务方面;预计在 2005 年之后可以保证研究和管理人员将 85%的时间花费到核心业务上。很多国际油气公司已经在近期建立初步的数字化空间,这样就可以保证研究和管理人员 85%的时间花费到核心业务上。据有关资料显示,500 强中一些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公司认为数据管理是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并明确提出了油气企业只有具备了六项数据管理能力,才能建立并维持竞争优势。一是更快、更有效地组织传递信息的能力;二是整个公司内的信息一体化管理能力;三是实现数据输入/输出格式的标准化,保证信息在全公司内畅通无阻的能力;四是实现全公司范围内分布存储数据的集中管理,确保为综合研究提供准确数据的能力;五是建立完善的、能够充分体现数据价值的、可靠支持业务决策工作流程的能力;六是合理调整应用软件,尽量做到应用与数据管理无缝连接的能力。采用石油数据银行的方式是实现上述六项数据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8]。
1.1.2 石化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与财务管理现状概述
面对信息化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的石油企业也在积极部署战略,抓紧实施。无论中石油、中石化还是中海油,三大公司在 90 年代中期都已拥有了各自的网络基础平台,并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源[1] [2]。为此,逐步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注重数据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应用,并通过开展 ERP、电子商务应用,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是目前三大公司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4]。国内权威机构研究结果显示,目前 70%的石油石化企业还处于系统建设阶段和系统整合阶段。我国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化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据调查显示,2004 年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 IT 投资规模为 63.2 亿元人民币,比 2003 年增长 10.9%。2005 年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 IT 投资规模达到 69.2 亿元人民币,比 2004年增长 10.5%,预计到 2008 年将达到 96 亿元人民币,继续保持高速稳定的增长态势[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无论在装备上、技术水平上、思想观念上和队伍建设上都得到了较大发展。国内石油石化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在最近几年的发展更为迅速,特别是在经历了全球信息化从高涨到衰退到再次升温的一个轮回之后,驶入了以支持企业核心业务为最终目标的理性发展轨道。上游企业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大规模地应用信息技术,尤其是在地震勘探资料采集处理解释、测井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地质建模、油藏数值模拟、多学科油藏研究以及油田开发规划等方面采用了高性能的计算机系统和应用软件,初步建立了以地学模型为核心的数据库(中心)和勘探开发应用软件平台。
第二章ERP 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概述
近几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IT 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Intranet 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人类已从工业经济时代跨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演绎出一代一代的产品,从 MIS 系统到 MRP、从 MRP 到 MRPII、从 MRPII 到 ERP,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企业间协同管理的 SCM、CRM 等系统使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有了更大的目标。世界也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变得更加紧密。
2.1 ERP 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2.1.1 ERP 系统简介
90 年代,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竞争不仅仅存于单个企业之间,企业不仅要考虑自身,还要考虑其供应商和经销商以及客户;同时,许多新的管理思想开始出现,如全面质量控制、准时制订生产、约束理论、业务流程再造、并行工程、敏捷制造等。1991 年美国加特纳公司(Garter Group)在总结了当时企业应用的系统现状和经验后首先提出了 ERP 的概念报告。ERP 就是基于供应链管理(SCM),并吸收这些新的管理思想而形成的新一代企业资源系统。90 年代初,美国著名的 IT 分析公司 Gartner Groupinc 根据当时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需要,对信息时代以后的制造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即将发生的变革作出了预测,从而提出了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这个概念。近几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人们已从工业经济时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顾客需求变化、技术创新加速、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等构成了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三股力量: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变化(Change)。为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外部环境,企业必须进行管理思想的革新(Reform),管理模式和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Reengineering),管理手段的更新(Reform)。
第三章 基于ERP 财务管理系统的财务............ 33-38
3.1 开发背景 ...........33
3.2 系统设计工具介绍........... 33-36
3.3 系统方案构架介绍........... 36-38
第四章 财务辅助管理子系统架构设计........... 38-56
4.1 信息发布平台子系统........... 38-40
4.1.1 系统架构 ...........38-40
4.2 个调税子系统........... 40-44
4.3 票据打印子系统........... 44-50
4.3.1 设计原理........... 44
4.3.2 系统架构 ...........44-45
4.3.3 数据库设计........... 45
4.3.4 技术分析 ...........45-46
4.3.5 SAP 数据抽取程序设计概述 ...........46-50
4.4 预算申报子系统........... 50-56
4.4.1 设计原理 ...........50
4.4.2 系统架构........... 50-52
4.4.3 数据库设计........... 52-55
4.4.4 数据存储与备份........... 55-56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56-60
5.1 结论 ...........56-57
5.2 展望........... 57-60
结论
1、公司设计了新的财务报告流程,规范了财务业务处理,明晰了各层的责任;并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强化了标准化工作,完善和改进了石化企业公司内部会计制度。根据安盛设计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股份公司的报告流程是多个口径的,有分/子公司口径,有事业部口径,股份公司财务报告由各级单位的报表逐层上传,最终生成符合中国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的财务报告[28]。新的财务报告流程还包括在分/子公司、事业部、股份公司总部多个层次的报表合并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的调整,提出了需要抵消的内部交易类型。新的财务报告流程明确了财务报告各个层次、每一次工作的任务、职责,可保证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另外,为了使改进后的系统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集成性,项目组加快了标准化的进程,在收集、归纳、整理不同行业、不同级别财务部门现行财务账套 40 余套、会计实体 1800 多个,详细研究分析了现行的各个企业的科月、客户、内部单位的代码的基础上,参照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按照财政部股份公同财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要求,根据管理层的需要,制定股份公司内部会计制度、资金及成本管理办法、管理报表、科目使用说明、报表编制说明等内部制度。为新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了保证,也为股份公司的财务核算与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编制了股份公司的内部标准代码根据股份公司内部会计制度,结合软件的功能,考虑到以后股份公司实施 ERP的需求,项目组采用了科学的方法编制包括内部单位编码、主要客户代码及供应商代码、标准科目代码,有效保证了各个单位会计核算的规范化、标准化[26],为信息收集、数据仓库建设奠定了基础。
3、辅助完成了石化财务管理信息系统(2.0 版本)完成了合并报表子系统。该子系统可以自动完成内部交易数据的接收、内部交易的对账、抵消分录自动形成、报表数据合并等任务[27]。改善了总账子系统和报表子系统。改进后系统可以满足关联交易、内部交易信息的记录管理,审计备查信息的记录、披露,增强了往来账核销、自动账龄分析、标准化控制等功能。建立了三级分布数据库系统。中国石化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分布在多个省份、600 多个财务服务器上的三层财务信息管理体系。通过分布数据库管理系统,使其联结成一个大数据库群,即可支持数据的分散处理,亦可在将来支持数据的集中处理。该系统的建立使公司管理层对股份公司所有上网分子公司的财务信息的实时查询和监督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 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信息协会、《中国信息年鉴》编委会.中国信息年鉴[M].北京:中国信息年鉴期刊社,2002.263.
[2] 李少彤,“论电算化会计信息资料共享”[J] .《中国会计电算化》,2000(5)
[3] 咨询导报编辑部.2002 年度企业信息化调查发布(下) [J].咨询导报,2003,10.
[4] John P. Kotter and Dan S. Cohen: The Heart of http://sblunwen.com/cwglslw/ Change: Real-Life Stories of How PeopleChange Their Organization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002. 25.[M]
[5] Jacques Verville, Alannah Halingten.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Decision Process for Selecting anERP Software: The Case of ESC. Management Decision, 2002, 40(3).206-216.[M]
[6] 李东.企业信息化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8-133
[7] 毕军.谈业务流程再造[J].科学与管理,2002(3).32-34.
[8] 交大博通资讯有限公司,《金堆城钼业公司信息化规划方案》[J]. 2004(6)
[9] Daniel Jobst, Rainer von Ammon, Benjamin Gebauer. Business Rules Engines WithinEnterprise Platforms[M]. 2005
[10] 李明,邱华方.点击世界顶级管理咨询公司[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