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警察公正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ingju 点击次数:98
论文字数:36000 论文编号:sb201302141146026604 日期:2013-02-16 来源:硕博论文网

一、公正与警察公正

(一)公正的含义

公正,既是一个古老的政治学范畴,也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什么是公正?《辞海》中解释道:公,是指公平、公正,与“私”相对。正,是指平正,不偏倚;又指正直、正当;又指纯一不杂;又指正面的,与“反”、“背”、“侧”相对;又指恰好。公正是指人们从既定的概念出发对某种现象的评价;亦指一种被认为是应有的社会状况;还指坚持原则,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实事求是地待人处事。①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中,公正、公平等思想多用正义概念表达。关于正义,《楚辞》解释:“合理、合宜的事称义。”《孟子·离娄上》说:“义,人之正路也。”②《荀子·正名篇》认为,正义而为谓之行。③他所谓正义是指公正合宜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态度。《周易坤卦文言》提出:“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④认为道德的确立必须包括内心正直和处事合宜。《大学》则把正义与修身正心相联系。对于善恶关系中“正义”德性的主动性和有为精神,古人也有所论及。孔子指出:“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①认为最好的人是“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②总体来说,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在论述正义时大多侧重于个人内心的动机和意念是否端正,以及个人是否仰慕正义并憎恨拒斥邪恶。从战国时期起,一些思想家就把公正作为衡量人们行为的标准了。在以后农民起义和资产阶级改良又都曾尖锐地提出公正问题。③
在欧洲文化发展史上,公正概念也有正直、正义、正当、公平等含义,而且大多强调其社会涵义。德国伦理学家包尔生指出:“正义”作为一种道德习惯,就是“这样一种意志倾向和行为方式,它制止自己对他人的生命和利益的干扰,而且,只要可能也阻止他人进行这种干扰。”“只要力所能及,就自觉不要做,也不让其它人去做不公正的事。”④德漠克利特说:“豪爽的人永远不得不做公正的并为法律所许可的事,他是不论白天黑夜都轻松愉快、勇往直前并且无忧无虑的。但对蔑视公正并且不尽自己义务的人,当他想起某种错处来时,这一切只有使他烦恼。他总是忧虑,并且自己折磨自己。”“公正要人尽自己的义务,反之,不公正则要人不尽自己的义务而背弃自己的义务。”..............
.......................

二、警察执法不公现象透视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警察执法不公现象透视

多年来,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在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中做出了巨大奉献和牺牲。但也不可否认,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也有不满意的地方,意见最大、最集中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执法问题。不少同志在研究警察公正执法时对执法不公现象进行了归纳。蔡东春同志认为,当前警察执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安法制建设还不健全,某些方面还有空白:有的公安干警素质不高,法律意识和人权意识不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执法违法情况屡有发生;诱供骗供、刑一讯逼供现象,在有的地方屡禁不止,群众反应强烈;执法监督意识不强、措施不力;执法中公开性透明度不够。占在全国开展“三项教育”时公安部对全国普遍性执法问题进行了归纳:一是执法工作受利益驱动,乱罚款、乱收费、乱扣押,执法权力商品化;二是受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的影响,非法插手经济纠纷,争抢案件管辖权,不依法办案;三是重实体、轻程序,重打击、轻保护,刑讯逼供、滥用强制措施、超期羁押现象屡禁不止;四是办“关系案”、“人情案”,搞权钱交易,询私枉法;五是对人民群众的报案求助冷、横、硬、推,推委、拖延,弄权读职。2001年上半年,公安部组织人员到部分地区公安机关明查暗访,发现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冷横硬推、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执法不严、执法不公、滥用职权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梦不久前,《人民公安报》发表文章说,当前,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意见最大的问题就是执法问题,主要包括执法不公、随意执法、不积极执法以及有法不依四方面。警察执法不公现象的存在不仅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且涉及到执法活动的方方面面,具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随意执法
随意执法是指执法者在履行执法职责时,违反法律精神和法律规定,从个人喜好、利益、情绪等出发“执法”。随意执法,是对法律无知或对法律不尊重的表现。公安机关和警察中存在的随意执法现象主要有:有的警察不按法律程序办事, 随意传唤或拘传公民:有的警察在刑事侦查活动中,手续不全,滥用强制措施,如2000年,某省公安机关滥用刑事强制措施达2559人次,发现超期羁押的982人①;有的警察只强调别人守法,没有认识到执法者首先要守法,如有的交通民警在非紧急情况下驾车时,根本没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横冲直撞;有的民警在治安管理中,以管理对象的态度作为处罚与否和处罚轻重的依据等等。.....................
........................

二、警察执法不公现象透视及影响因素分析......(18)
(一)警察执法不公现象透视...............................(18)
1、随意执法.........................................................(19)
2、滥用自由裁量权............................................(19)
3、利益驱动执法.................................................(20)
(二)影响警察公正的因素分析............................(21)
1、管理制度的局限..............................................(21)
2、法制的局限......................................................(23)
3、社会环境的影响...............................................(25)
4、警察个体因素的影响......................................(27)
三、警察公正的践履............................................(29)
(一)提高警察个人道德素质.................................(29)
1、警察公正执法必须具备的品德.....................(29)
2、警察公正的要求...............................................(31)
3、提高警察道德素质的途径..............................(32)
(二)加强伦理制度建设............................................(35)
1、改革现有的人事管理制度........................................(36)
2、建立适应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警务保障机制......(37)
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38)
4、建立司法审查制度...................................................(38)
5、强化执法监督机制............................(39)
(三)加强法制伦理建设...........................(41)
1、建立和完善公安法规体系................(42)
2、加强程序制度建设.............................(42)
(四)合理使用,自由裁量权....................(43)
结束语.........................................................(45)
参考文献......................................................(46)

结束语

警察执法公正作为理想的执法目标,必须依赖于主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才能变为现实。一个最基本的主观条件是警察自身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而完备或基本完备的制度、法律体系则是必要的客观条件。就两者的关系而言,对执法公正的伦理道德等主观条件与制度、法律保障是紧密联系的。而在以公正为核心目标追求的现代执法体制下,警察能否在执法过程中实现公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警察目身,决定于能否正确运用法律。
警察公正不仅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虽然近两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育,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法制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活动,警察执法有所规范,但执法不公现象还普遍存在,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但我们相信,随着各方面条件的不断完善和成熟,警察公正一定会逐步得到实现。
警察公正在制度伦理建设方面应当达到这样一种效果,那就是塞森斯格所说的:“如果他不再履行对共同体有利的行为,或者如果他不再履行义务,他的自尊的丧失,他对共同体的福利的关切、他由于被共同体抛弃所带来的不幸,就不亚于低毁了他可以得到的任何物质上的好处。”③所以,制度的公正是实现警察公正的前提,因此,不仅要求公安机关及其人员做到公正执法,保持自身的廉洁,还应建立抵制干扰公正、廉洁执法的有效机制。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l、唐凯麟:《西方伦理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2、约翰·罗尔斯:《止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3、汤姆·L.彼彻姆:《哲学的伦理学》,中国社科出版社1990年
4、D·D.拉斐尔:《道德哲学》,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出版社年1998年
5、A.塞森斯格:《价值与义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
6、特里·L.库泊:《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7、莱斯利·里普森:《政治学的重大问题:政治学导论》,华夏出版社2001年
8、戴维·米勒:《社会正义原则》,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9、钱焕琦:《中国教育伦理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
10、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