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建州地理沿革
一、魏晋到南宋建州的地理沿革
秦汉时期。建州在周朝时属七闽地,秦属闽中郡,勾践的后裔亡诸氏占据闽地,自立为王。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行郡县制,将此地改为闽中郡,以亡诸为君长。西汉高帝时建州属闽越,在这之前,亡诸与粤东海王摇归顺番阳令,跟从诸侯一起灭秦。等到汉朝建立后,亡诸又帮助汉朝打击楚国。高帝五年(前 202)立亡诸为闽越王,亡诸在闽中称王,都冶。惠帝三年(前 192)封摇为东海王,都东瓯。武帝时属于会稽郡。建元三年(前 138),闽越出兵攻打东瓯,东瓯举国迁徙到江淮地区,其地归属闽越。建元六年(前 135),闽越又攻打南越,南越向天子求救。之后,闽越内部出现残杀:闽越王郢的弟弟余善将郢杀害,立繇君丑为越繇王,余善也因为杀郢有功,被立为东越王。元鼎五年(前 2),余善反,汉击之。元封元年(前 110),繇王居股杀余善,然后投降了汉朝,汉朝封居股为东成后。汉武帝因为闽越人彪悍,屡次造反,下令军吏将这一地区的民众迁徙到江淮地区,“尽虚其地”。后来因为有部分出逃山谷者又回到了闽越地区,政府在此地建立了冶县,又被称为东冶县,属于会稽郡。东冶县是闽越地区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个古县。东汉光武帝时,改冶县为侯官都尉,属于会稽郡,后来又将冶县分为东南二部都尉。献帝时割侯官之北乡初立三县:建安、南平、汉兴,仍属会稽郡南部都尉。建安八年(205)贺齐进兵建安,并在建安建立都尉府统领全闽。当时全闽有文献记载的县一共有四个:侯官、建安、南平、汉兴,这四县都隶属于会稽郡南部都尉府,都尉府设在建安。
三国时期。吴景帝永安三年(260),以会稽郡南部为建安郡,析建安之桐乡置建平,析建安校乡置将乐,析建安置昭武,即邵武,析建安校乡西偏地置绥安。此时建安郡领县十:建安、建平、吴兴、东平、将乐、昭武、绥安、南平、侯官、东安,郡治在建安。晋武帝太康三年282),析侯官东安置晋安郡,惠帝元康元年(291)晋安郡属于江州,领县七:建安、东平、吴兴、建阳、将乐、邵武、延平。南北朝时期。宋高祖时仍属江州,文帝元嘉中始有绥城、沙村二县:析邵武将乐地置沙村,一曰沙县。陈武帝永定初属闽州,后属澧州。............
....................
第二章 唐末五代时期建州茶业发展概述
一、唐朝时期建州茶业的初步发展
关于建州产茶的最早记载是在南北朝时期。南朝江淹曾在建州吴兴县(即浦城)当县令(474-476),他在一篇文章中曾经写道:“武夷山脉所产之‘珍木灵芽’皆淹平生所爱。”文中的“珍木灵芽”指的就是茶叶。杨亿在《杨文公谈苑》中也提到:“……梁江淹为建安令,以为碧水丹山,灵木珍草,皆平生所至爱……”两条史料除了江淹任官的地点不符外,其余都是相符合的。据此,我国著名的茶叶专家陈椽先生论证说:“武夷岩茶在距今一千五百年前的南朝时,就以‘晚甘侯’之名而闻名。”“晚甘”有甘香之意,“侯”是封建时期的爵位,封建时期的爵位主要有公、侯、伯、子、男,在皇帝赐封的这些爵位中,侯的地位仅次于公,可见侯的爵位是很高的。建州茶被冠以“晚甘侯”的美誉,可见在当时是很珍贵的。
唐朝中期以前,建州茶极少为人所知。沈括在《梦溪笔谈》(卷二十五杂志二)中说:“古人论茶,唯言阳羡、顾渚、天柱、蒙顶之类,都未言建溪。”陆羽《茶经》:“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其恩、播、费、夷、鄂、袁、吉、福、建、韶、像十一州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唐人最为推崇的当属阳羡茶,“江南之茶,唐人首推阳羡”,张舜民《画墁录》:“有唐茶品,以阳羡为上供,建溪北苑未著也。”阳羡茶是唐朝最著名的贡茶,当时的建州茶“未著也”。到唐末,建州茶逐渐出名。当时著名的文士孙樵用“晚甘侯”的典故给时任刑部尚书的焦某写过一封信。在信中他写道:“晚甘侯十五人遗待斋阁。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润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
建阳当时属于建州,孙樵派去“服侍”刑部尚书焦某时的这十五位“晚甘侯”即是产于建阳的建州茶。在信中,孙樵称这些茶叶为月润云龛之品,足见其珍贵程度。诗人徐夤在龙启年间(858-887)也做诗歌颂建茶:“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腊片,啼猿溪走木兰船。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思深知最异,晚挡宜煮北山泉。”由此诗可知,建州茶此时已很有名。到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建州出现了研膏茶,时常衮任建州刺史,“始蒸焙而研之,谓之研膏茶”。
在公元 905 年以前,建州腊面茶就已经成为唐朝宫廷贡品。在唐朝,福建进贡朝廷的茶叶本来是由福州生产,但是福州贡茶地位终被建州取代。...............
...................
第三章 宋朝时期建州茶业生产 ................................... 8
一、 建州茶园的种类 .................................................. 8
(一) 寺院经营的茶园................................................ 8
(二) 茶园主占有的茶园.............................................. 9
(三) 茶农经营的茶园................................................ 9
(四) 官营茶园........................................................... 9
二、 建州茶的制作工序 ............................................... 10
(一) 建州茶叶的采摘与贮存方法..............................10
(二) 建州茶的制作方法............................................. 11
第四章 建州茶的品饮技艺............................................... 14
一、 宋时建州斗茶兴盛 ............................................... 14
二、 斗茶茶具 ....................................................... 15
三、 斗茶程序 ....................................................... 16
(一) 炙茶......................................................... 16
(二) 碾茶......................................................... 16
(三) 罗茶......................................................... 16
(四) 候汤......................................................... 16
(五) 熁盏......................................................... 17
(六) 点茶......................................................... 17
四、 判断斗茶胜负的标准 .....................................18
(一)汤色和汤花.................................................... 18
(二) 品饮................................................................. 19
五、斗茶的影响 ........................................................... 19
(一) 斗茶活动风靡全宋............................................. 19
(二) 由斗茶发展而来的点茶成为宋朝的主导茶艺.... 20
六、宋代末茶技艺的消亡 .............................................. 20
(一) 与自然物性相违背............................................. 20
(二) 高制作成本限制末茶茶艺的发展...................... 21
(三) 掺假、造假影响建州茶的声誉...........................22
第五章 建州茶的流通 ................................................... 22
一、 建州贡茶 ............................................................. 22
(一) 北苑名称的由来............................................... 23
(二) 北苑御茶园的范围............................................. 23
(三) 北苑贡茶的始末............................................... 24
(四) 北苑贡茶的品名、纲次和贡数.........................26
(五) 建州贡茶的流向............................................... 29
二、 茶法与建州私茶 ................................................. 32
(一) 北宋前期建茶茶法............................................. 32
(二) 熙宁元丰年间建茶茶法......................................... 33
(三) 从崇宁到政和建州茶法的变动..............................34
(四) 南宋时期的建州茶法........................................... 35
结 语
建州茶在宋朝达到了发展的鼎盛时期,名声显著、地位特殊,统治者为其制定专门的政策。通过研究建州茶在宋朝的发展,我们可以得出几条对当今茶业发展有益的经验。
第一、加强质量管理。一方面,建州茶从源头上严格控制茶叶的质量。采摘时要求采“芽如鹰爪”者,白合、盗叶、乌蒂皆不取。为了保持茶叶的新鲜,对采摘茶叶的季节、气候时令以及采茶当日的时间都有着严格的限制。采茶要在“阴不至于冻、晴不至于暄”的初春,“须是侵晨,不可见日”。另外,采茶要雇土著及谙晓之人,采茶时要用指甲采摘,不要用手指采,以避免使茶芽受到汗气的熏渍,变得不新鲜、不干净。为了控制茶芽的质量,建州茶在制造之前,还要进行拣茶工序,拣出采摘时混入的白合、盗叶等,按照等级对采摘的茶芽进行分类。另一方面,加强卫生管理,营造良好的卫生条件,这也是高质量的内在要求。建州贡茶在研茶时,要求“研茶丁夫悉剃去须发,自今但幅巾,先洗涤手爪,给新净衣”。对造茶之茶质量的严格控制,是建州茶举国闻名的关键因素。
第二、严格控制生产流程。建州茶的生产流程,大致可以分为采茶、拣茶、蒸茶、研茶、造茶、焙茶。在采茶、拣茶过程中,严格采摘标准,将采摘的茶叶进行分类,以进行不同等级的茶叶生产。在后四道程序中,建州茶的生产都是严格按照生产流程的标准进行,虽然存在生产技术的障碍,但是凭着丰富的经验和巨大的热情,在生产过程中,一些所谓的茶病得以避免。可以说,选择优质的茶芽只是成功的第一步,严格的生产流程是实现成功的重要部分。
关于建州茶的烹制工艺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ingju
点击次数:101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