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vlog新闻的视觉说服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3666 论文编号:sb2021110113061139384 日期:2021-11-29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本文借助视觉说服理论浅显的分析主流媒体 vlog 新闻的说服特点与不足之处,对于其不足在理论层面提出解决办法。随着主流媒体 vlog 新闻报道形式的不断更新,vlog 新闻的说服特点与存在问题也需要更加深入的追踪与挖掘,从而进一步提升主流媒体 vlog 新闻的引导力与说服效果。

第一章  Vlog 新闻发展概述

第一节 Vlog 与 vlog 新闻的源起
一、Vlog 源起
Vlog 全称为 video blog,意为“视频博客”,是博客的一个分类。Vlog 多记录作者个人日常,主题非常广泛,包含旅游、美妆、开箱等多种形式。2000 年 9 月,阿德里安米勒(美)尝试在静态图片上,不断变化文字来录制视频,并创造了 vlog 一词来代表这一形式。随后,Casey(美)2003 年创作出第一个火爆全美的视频,他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用 3 分钟视频控诉了 ipod 的电池问题,被全美各大电视台引用。在此之后,Casey 在 Youtube 上发布 vlog,通过与粉丝之间的不断互动,在一年时间内积累粉丝数百万,成为 vlog 之父,也将 vlog 这一发展趋势从国外带到国内。
二、Vlog 新闻的源起
Vlog 在国内兴起后,最先在海外留学生的圈子内开始活跃,出于渴望与人交流的心理需求,不少留学生通过拍摄 vlog 来记录异国生活,希望找到有共鸣的群体。在此之后,vlog 的热度不断攀升,涉及游戏、美妆、旅游分享等各个领域,随后 vlog 开始用于新闻报道,成为传统媒体转型路上的积极尝试。
早期 vlog 新闻的生产方式多为 UGC,中国环球电视网在 2018 年 4 月推出的《CGTN博鳌行 vlog》,是我国主流媒体首次将 vlog 这一传播形式用于新闻报道,该系列报道中的第一期视频“英伦小哥哥帅约翰揭秘会场内外”是主流媒体对于 vlog 新闻的第一次尝试,视频中主持人对镜解说画面很少,缺少明显的个人风格,且英文解说没有配有中英文对比字幕,令 vlog 新闻观感大打折扣,因此 vlog 新闻的首次报道效果不尽如人意。
文中所提及的全部 vlog 新闻的具体信息
文中所提及的全部 vlog 新闻的具体信息
..............................

第二节 国内 vlog 新闻的发展
由于 CGTN 博鳌行 vlog 没有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vlog 新闻在媒体与受众间沉寂了一段时间,直到 2019 年两会期间,多家媒体不约而同选择 vlog 新闻作为创新报道手段。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中国日报的“小彭 vlog”系列视频,人民网的“寻找两会夜归人”等。Vlog 新闻采用记者的第一视角向受众传达两会期间前台幕后的花絮,在心理上拉近了受众与主流媒体的距离,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此后,vlog 新闻便作为主流媒体报道新闻的一种方式普及起来,各种大型新闻事件便开始采用 vlog 新闻这一报道形式,权威媒体在利用 vlog 新闻吸引受众的同时,也令 vlog 新闻的权威性有所提高。
随着 2019 年 11 月康辉发布的第一条“大国外交最前线 vlog”登上微博热搜,主流媒体 vlog 的发展迎来新的高潮。在 vlog 中,康辉作为 vlogger 带受众亲临外交现场,揭秘国家外交活动。凭借康辉自身知名度与央视新闻的权威性,康辉 vlog 系列视频吸引了许多年轻受众,受到网友一致好评,央视新闻的此次发力,是主流媒体与新兴传播渠道相结合的成功典范,也促进了主流媒体 vlog 新闻的进一步发展。
在 vlog 新闻影响力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主流媒体又将 vlog 新闻与传统的新闻直播相结合,推出 vlog 直播,主持人手持移动设备深入新闻现场,通过直播的方式报道新闻,可以达到信息传播与接收的同步性。其中较为代表性的有央视直播共同战疫,用长达十四个小时的直播向受众展示了武汉地区的交通、医疗和购物中心等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其播放量达到 13185 万次。在直播的过程中,受众可以通过发送弹幕的方式与新闻记者实时互动,记者也可通过受众的态度调整新闻报道方式和报道重点。
Vlog 新闻在发展中不断更新的趋势表明传统媒体在积极探索新闻报道的转型方法,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加入到新媒体阵营中来,以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对舆论进行发声和引导,从而优化主流媒体的传播效果。
.........................

第二章  主流媒体 vlog 新闻的视觉说服特点

第一节  以浸入式呈现,强化视觉说服形象性
Vlog 新闻通过多媒体手段为受众提供多元化场景,通过浸入式呈现另受众产生身在新闻现场的感受。所谓浸入式呈现,就是其传播内容具有强烈的代入感和沉浸感,可以让受众心无旁骛的沉浸在所关注的信息之中,[2]其主要通过拍摄技术与传播环境两方面手段进行实现。首先是拍摄技术,vlog 新闻通过记者或同行工作人员手持移动设备全程跟拍的形式纪录新闻现场,移动设备拍摄特点即具有便捷性和移动感,当新闻记者跟随人流深入新闻现场时,移动设备可探入人群空隙,将现场摩肩接踵的状况呈现出来,受众接收到画面也会产生“我在现场”的体验感。此外,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移动设备内部自带的稳定器可以让拍摄内容更加稳定,受众在观看时不会因为屏幕的抖动而分散注意力,从而增强其沉浸感。其次是网络化的传播环境有助于增强 vlog 的浸入式呈现,vlog 新闻由于时长多为 3-5 分钟,短时长的内容有利于集中受众的注意力,使受众全神贯注地获取新闻内容。此外,vlog 新闻的表达方式网感化十足,一方面增强了新闻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新闻表达习惯与受众的接受习惯相吻合,可以令 vlog 新闻更具代入感。Vlog 新闻的浸入式呈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以第一人称视角呈现、以新纪实手法叙事、用生活化场景连接,这三种呈现方式可以通过视觉元素唤起受众对于新闻事件的共同情感,使传受双方有共同的心理认知,从而强化视觉说服的形象性,以达到更好的说服效果。
一、用第一人称视角呈现,强化在场感和代入感
视角是指叙述者或人物与事件相对应的位置或状态,或者说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事件发展变化。传统新闻在报道时,记者会站立在镜头面前,神情严肃的进行新闻播报,记者此时往往以第三方的视角旁观事态发展,但是,这种报道方式会与受众产生距离感。与此同时,受众作为单一的信息接收者,在接受信息时很少对新闻内容产生独立的思考,这样一来,传播效果会被削弱。因此主流媒体 vlog 新闻采用第一视角播报的方法来改善这种情况,第一人称通常以“我”为自称,对于讲述者而言,更利于直接表达自我的思想感情,能够带动受众对新闻事件进行互动和思考。
.........................

第二节 以标记性证实功能,增强视觉说服可信度
保罗·梅萨里在《视觉说服-形象在广告中的作用》一书中提到,所有通过摄影手段制作的形象不仅是图像符号,它们同时也具有标记性,标记性是视觉说服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名人认可便是标记性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1]同时,梅萨里也认为,视觉形象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更改,从而产生谎言。因此,受众是否信任视觉形象并不在于媒介本身,而在于使用该媒介的人是否可信。与之相似,标记性功能在 vlog新闻的视觉说服中同样发挥重要作用。其功能发挥不仅仅通过名人证实,一些有影响力的素人也有助于提升议题引导力。同时,利用 vlog 新闻后台前置的展演特性也能够对新闻事件进行旁证,进而增强视觉说服的可信性。
一、利用“名人+素人”传播主体影响力,提升议题引导力
Vlog 新闻在报道时选用知名主持人作为传播主体提高新闻的影响力和可信度,不仅如此,“素人”也加入了新闻报道阵营之中,并渐渐成为新闻报道的主力军。此种方式可以拉近受众与报道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另受众对报道者产生心理认同,提高 vlog新闻说服力。
(一)发挥“名人”报道的影响力,确证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Vlog 新闻的传播主体既包括在幕后拍摄、制作、传播的专业人士,也包括新闻报道中的主持人,但是起到更为直接作用的是报道主持人。在传统新闻中,出镜报道主要由专业的新闻记者担当。但是,在 vlog 新闻中,报道主持人不仅是新闻记者,还有政府机构人员、行业资深人士等,他们往往是在某一领域具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拥有广泛的社交网络,其目的是尽可能扩大所传播的信息的影响力,依靠专业的知识背景和自身的权威性另受众相信信息的真实性。这些意见领袖是在团队中构成信息和影响的重要来源,并能左右多数人态度倾向的少数人。意见领袖一般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具有较强综合能力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或被认同感。
文中所提及的全部 vlog 新闻的具体信息
文中所提及的全部 vlog 新闻的具体信息

.............................

第三章 主流媒体 vlog 新闻视觉说服的反思 ........................ 25
第一节 主流媒体 vlog 新闻视觉说服中存在的问题 ............... 25
一、新闻呈现重过程少凝练,削弱视觉说服的有效性 .......... 25
二、情感表达重渲染少克制,破坏视觉说服的可信性 .......... 26
三、内容诠释重娱乐少深度,影响视觉说服的引导性 .......... 27
四、互动体验重形式轻效果,有损视觉说服的交流感 .......... 28
结语 .................... 33

第三章 主流媒体 vlog 新闻视觉说服的反思


第一节 主流媒体 vlog 新闻视觉说服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主流媒体 vlog 新闻被频繁的应用于新闻报道中,其应用场景也从重大会议报道向其它题材转化。Vlog 新闻作为新闻报道的辅助手段,是传统媒体转型路上的一次成功探索。但由于传播主体在创作思维、认知程度、主体素质、创作能力、传播手法、技术应用等方面存在差异或不足,致使当前主流媒体在 vlog 新闻的视觉说服层面有一定的传播误区,甚至出现了一些不当偏向,不仅有损 vlog 新闻的视觉说服效果,还会影响高效和谐的传受关系的建立,甚至有损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其主要问题呈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新闻呈现重过程少凝练,削弱视觉说服的有效性
由于 vlog 新闻采用移动设备拍摄,因此在拍摄运用中需要跟随拍摄主体或内容运动。这种运动需要保持一段时间和保留运动过程,而不能切换过于频繁,否则会影响新闻内容的呈现和观众对内容的接受,这便决定了 vlog 新闻在呈现中重过程的特点。其优势在于,一方面有助于发挥新纪实的特性及优势,有效增强在场感、真实感,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实现良好的视觉说服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记录新闻发生的真实过程,使观众在切身感受中参与新闻事件。但是,在当下的新闻实践中,部分创作者没有能够把握正确方法和技巧,形成了新闻呈现过程中少凝练、缺重点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运用失当造成新闻内容冗长无意义
长镜头的使用可以增强 vlog 新闻的在场感与真实性,但对于长镜头的选取需要有一定的技巧。长镜头不仅仅是拍摄镜头的长度,还需要承载富有意义的内容。但是,当下部分创作者在技术使用上陷入误区,刻意向 vlog 新闻的特性靠拢,形成了为了长镜头而长镜头的倾向,不管新闻内容与新闻主题是否有大的意义关联。如央视新闻发布的“绕着中国天眼 fast 跑完一圈需要多久”,为体现出中国天眼的周长之大,将新闻记者绕着中国天眼机械跑步的内容通过长镜头展现出来,除去让受众知道绕中国天眼跑一圈的周长为 1.64 公里外,并没有对中国天眼的功能和独特之处进行详细的介绍,这会降低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进而影响新闻内容的说服力,尤其在现今短视频盛行的阶段,受众的注意力被轻松简短的内容所吸引,冗长无意义的新闻内容会成为制约主流媒体vlog 新闻的一大因素。
..............................

结语


Vlog 从普通民众分享生活的记录方式到作为一种新闻报道手段应用于多家主流媒体,体现出我国媒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以及传统媒体对于新媒体、新技术的积极尝试。
本文在第一章通过观看分析大量 vlog 新闻,梳理其源起与发展,归纳出主流媒体vlog 新闻在传播主体、接受主体、传播内容与传播效果上的特点,得出传播者的专业性、受众的小众化以及传播效果的高互动性是 vlog 新闻得以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
第二章依据保罗·梅萨里对视觉说服形象性、指示性以及不确定性的阐述得出主流媒体 vlog 新闻的视觉说服特点具有形象性、标记性以及可参与性。其主要表现为主流媒体 vlog 新闻在报道时通过第一人称的视角,令受众在观看时产生身体与心灵的高度在场感。其名人效应和专业性使记者在传递观点时更具说服力,更能让受众信服,有利于引导受众接受新闻媒体传达的价值观。此外,记者通过诉诸情感和诉诸幽默的报道方式,在增强了新闻观感的同时,也可以让受众在情感上与媒体产生共鸣,从而提升新闻议题的引导力。从内容安排上来说,主流媒体 vlog 新闻将硬新闻软化,在报道场地和报道方式上都贴近受众的日常生活,通过小切口展现时政主题,让受众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感受祖国发展的强大。与此同时,新闻前后台的融合,能够拉近传受双方的心理距离,将后台内容展现在受众面前,可以满足受众的窥私欲与好奇心,强化受众的参与感。
尽管 vlog 新闻与传统的新闻报道相比,更具趣味性与互动性,极大提升了受众对于时政新闻的收看与参与热情,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新闻呈现内容冗长、娱乐化倾向严重,情感表达上主观化明显等。对于以上问题,应从传播主体、报道方式和互动技术等多个角度予以解决,由内及外的对 vlog 新闻进行革新,助力我国新闻媒体向全息、全员、全程、全效媒体新格局演变。
综上所述,本文借助视觉说服理论浅显的分析主流媒体 vlog 新闻的说服特点与不足之处,对于其不足在理论层面提出解决办法。随着主流媒体 vlog 新闻报道形式的不断更新,vlog 新闻的说服特点与存在问题也需要更加深入的追踪与挖掘,从而进一步提升主流媒体 vlog 新闻的引导力与说服效果。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