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摄影与新闻摄影
(一)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人们一直都有将所看见的景象固定下来的想法,首先人们发明了绘画,将所看见的景象刻在墙壁上、画在纸上。但是绘画不可能将现实原封不动的还原出来,总会与实景有差距。人们继续探索,发明了一种新的艺术和技术形式——摄影术,它能将所见到的景物镜子式的完整保留下来。摄影术的发明是光学和化学共同发展的结果,光学帮助摄影获取影像,化学帮助摄影固定影像,二者的有机结合促使了一门可以永久固定真实影像的新技术的诞生。此外,机械工业的发展对照相器材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国古代的哲学家墨子被公认为是摄影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开创者。早在公元前 400 多年,墨子就观察到小孔成像的现象,他们把这种现象称作:“封闭的房子中的宝藏”。墨子在他的《墨子·经下》中论述:“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西方学者认为这一论述是,墨子观察到了一个明亮的物体可以通过光束,经过一个小孔从另一端射出来,会在黑暗房间内的对面墙壁上形成倒置的影像。墨子的这些对光学现象的描述为以后摄影术的发明奠定了光学的理论基础。
人类对于摄影化学的探索,要比在光学上晚得多。历史上关于摄影化学方面的最早记录,是阿拉伯的化学家哈及莫,他生于公元 700 年,815 年去世,这位长寿的老人是现在摄影化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第一个把银放在了硝酸里,得到了硝酸银。硝酸银是日后在摄影术用于固定影像的化学材料。
.......................
(二)新闻摄影的历史溯源
在摄影还没有应用到新闻传播中的时候,文字是新闻传播的唯一形式。无论多么惊心动魄的新闻现场形象,不在场的受众都无法亲眼目睹,只能在文字描述中想象其大致情况。摄影术诞生之后,相机开始代替钢笔成为人们记录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方式。摄影之用于新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不仅是新闻传播的需要,也是摄影发挥自身特性、彰显自身价值的需要。美国学者斯坦利·卡维尔曾在书中写到:关于摄影媒介的一个事实,就是它并非绘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摄影并不是让我们看到和事物相似的东西,而是让我们看到事物本身。[4]摄影技术增加了新闻的表达方式,让新闻传播的形式更加丰富。
世界上第一张新闻摄影照片于 1842 年 5 月初问世,拍摄者是比欧乌和史特尔兹纳,他们在当时用银版摄影术拍摄了 46 张汉堡火灾的场景,但仅存一幅,即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汉堡火灾遗迹(图 2)。1842 年 5 月 5 日到 5 月 8 日的四天时间里,德国汉堡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大火,城市在四天大火的肆虐下满目疮痍,成为废墟。当时用银版摄影术为各界人物拍摄肖像照的微细画家史特尔茨纳与比鸥乌,克服困难进入火灾现场拍摄了一些火灾遗迹的照片。这些照片真实地记录了火灾后的废墟场景,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其中一张。这张记录火灾的照片,是摄影术诞生 3 年以来第一次用于记录历史事件的照片,它代表着新闻摄影的萌芽。虽然因为当时尚未发明照相制版术,无法将拍摄的照片印刷到报刊上发表,但这张照片是历史上第一次出于非绘画和创作的目的,而是出于对事件的重要性的认识,在事件发生现场所作的真实的客观性的见证和记录,因此在新闻摄影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
二、全民摄影时代探究
(一)全民摄影时代的定义探究
四十多年前,苏珊·桑塔格在她的著作《论摄影》中写道:“如今摄影几乎像性和跳舞一样被视作一种娱乐。这就意味着,和其他群众性艺术形式一样,摄影并未被大多数人看作是一种艺术。它主要还是一种礼仪,一种抗拒焦虑的屏障和一种力量的工具。”她敏锐地感知到了摄影的大众化,并似乎预见到了全民摄影时代的来临。
“全民摄影”这一概念最早提出的时间暂时无从考证,但“全民摄影”的说法是在 2000年之后开始流行。从字面上看,“全民摄影”是由“全民”和“摄影”两个要素组成,“全民摄影”的中心词是“摄影”,摄影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它也是人们记录日常生活的一种重要手段。“全民”显示了参与摄影这一活动的主体是全体民众即“全民”,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全部民众,只是绝大部分人,是无限接近全部民众的全体民众,全民是一个基数庞大的普通民众,我们每个人都是“全民”中的一员。
很多人认为“全民摄影”只是“全体民众进行摄影活动”,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完整的。隐藏在全民摄影概念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传播要素,这一要素往往被大多数人所忽视,人们只关注到摄影,而忽略了摄影作品的分享和传播。只有传播出去的摄影作品才算完成了一个真正的摄影过程。因此,传播是全民摄影不可忽视的重要一方面。基于此,笔者尝试给全民摄影下个定义:
全民摄影是指在摄影技术高速发展和摄影器材高度普及的条件下,全体民众利用手机、相机或其他摄影设备进行拍摄活动,并将所拍摄的照片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分享和传播,从而达到一个全体民众参与图片拍摄和图片传播的社会现象。全民摄影时代是一个人人都能拍照的时代,是一个人人都将所拍摄的图片传播和交流的时代。我们将全民摄影时代参与拍摄和传播的全体民众称为“拍客”,他们利用手机、相机或其他摄影设备拍摄照片,并积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分享。
.........................
(二)全民摄影时代的特征探究
全民摄影时代,在摄影的主体、摄影的风格和图片的传播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些特征可以直观地体现出全民摄影时代和传统摄影时代的区别,也可以反映出全民摄影时代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
1、摄影主体全民化
摄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一种小众的活动,一方面是因为摄影技术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是因为摄影器材的昂贵,能接触到摄影的只有一小部分达官显贵和专业人士。随着摄影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摄影技术开始成为一项无门槛的技术,普通民众不经过培训就可以完成摄影的基本操作。另外,摄影器材也不再昂贵,平民的价格让普通民众也可以购买到专业的摄影器材,不管是单反相机还是卡片机,摄影的主体开始由少数专业人士向多数普通民众扩展。真正让摄影主体全民化的当属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手机强大的拍照功能和后期修图功能已经赶上了数码相机的水平,越来越多的摄影师也放弃携带沉重的单反相机而选择小巧便利的智能手机进行艺术创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发布的《2018 年 2 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状况》的数据显示,我国拥有的移动电话用户已经达到 14.4 亿。现在的手机基本人手一部了,能拍照的手机让每个人都随时随地摄影,摄影的主体全民化。
2、摄影方式便捷化
传统银盐和胶片时代的摄影,需要前期和后期复杂的技术操作,使得摄影操作起来异常繁琐和不便。最早的摄影设备甚至笨重到需要动用马车来运输,即便是摄影发展到胶片时代,照片还需要到暗房才能冲洗出来,这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照片冲洗技术,一般人也望而却步。数码摄影的诞生彻底摒弃了传统摄影的成像、冲洗和放印技术,数字化的图像拍摄为摄影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数码相机不仅在体积上大大缩小,也在拍摄方法和存储方式上也极为方便,只需轻轻按动它的快门,数码相机就会根据程序控制的场景模式自动进行焦点的选择和曝光的控制等一系列以前需要人工手动操作的流程,简单快捷就可获得一张曝光准确、焦点清晰的照片。过去复杂的暗房冲洗步骤也被直接省略,照片化作存储卡中存储的数字信息图片,可以随时浏览查看,并可通过打印机快速把数字图片打印成实体照片。智能拍照手机由于其随身携带的特点让摄影变得更加便捷和迅速,随时随地掏出手机就能拍照。此外,手机上的摄影软件和修图软件让摄影的前期和后期也变得方便和简单,拍出一张好照片成为很一件容易的事。
..........................
三、 全民摄影时代对新闻摄影的影响分析..........................21
(一)全民摄影时代新闻摄影的危机................................ 21
1、全民“拍客”优势显现 冲击摄影记者职业地位.......................... 21
2、全民摄影导致影像泛滥 淡化新闻摄影传播功效........................... 22
四、 全民摄影时代新闻摄影的发展策略...........................26
(一)摄影记者是主力军.............................. 26
1、强化策划意识 坚持“内容为王”........................... 26
2、注意细节 提升图片质量........................ 27
四、全民摄影时代新闻摄影的发展策略
(一)摄影记者是主力军
摄影记者作为新闻摄影的主力军,是新闻摄影的主要生产者。在新闻摄影的发展上,摄影记者理所应当扛起第一面大旗,担当最重要的主导角色。在全民摄影时代,摄影记者要有危机感,积极进取,在多方面进行改革。
1、强化策划意识 坚持“内容为王”
在全民摄影时代,摄影记者的第一时间优势丧失,摄影记者不能再走以前接到新闻线索再赶到新闻现场的老路了,而是要转变思维,加强新闻摄影的策划意识。新闻摄影策划是摄影记者对新闻摄影活动进行事先的准备和调研,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新闻图片的拍摄和采访,取得最好的传播效果。通过新闻摄影策划,可以让摄影记者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在正式的新闻采访拍摄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抓拍到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瞬间。通过新闻摄影策划还可以事先确定最佳的采访方案和最佳的报道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新闻摄影的广度、深度和力度。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新闻摄影策划并不是提倡所谓的摆拍,而是一种选题的策划,和其它形式的新闻策划一样。
无论什么时期,无论什么形式的新闻,内容都是取胜的关键,要始终坚持“内容为王”。新闻有六个要素“5W+1H”,即 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因)和 How(如何)。前四个要素是新闻的最基本的要素,也是最直观反映新闻事件的要素。要想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摄影记者要着重对何因和如何进行报道,在挖掘新闻事件的深度方面下功夫。对不在事件发生现场的普通受众而言,除了想了解事件的发生情况,还希望进一步关注事件的进展、事件发生的原因和事件的结局。
..........................
结语
全民摄影时代的到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在摄影技术发展、摄影器材普及、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发展以及大众心理变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全民摄影时代的摄影发生了诸多新的变化,有着自己的时代特征,摄影主体进一步扩大、摄影方式更加便捷、图片的风格更加多样、图像的生产数量也成几何倍数增长、图片传播也更加自主,
全民摄影时代是一个影像大爆发的时代,是一个全民影像狂欢的时代。
新闻摄影经历了一百七十多年的发展,至今仍熠熠生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传播作用。新闻摄影的发展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 20 世纪中期,新闻摄影曾遭受到电视的严重冲击,但它还是坚强地走过了那段萧条期,彰显了新闻摄影顽强的生命力。新闻摄影独有的纪实功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使得新闻摄影经久不衰。在新时期,新闻摄影又面临了新的挑战,业余的拍客对专业摄影记者的职业地位产生了威胁。同时,我们也应该在全民摄影对新闻摄影产生的危机下看到新闻摄影新的发展机遇,危机和机遇是并存的。如何在危机中求得生存,对新闻摄影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新闻摄影更好的发展需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其中主要是摄影记者、图片编辑和全民拍客,摄影记者和图片编辑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做出适应新形式的改变,全民拍客要提升自己的新闻素养和摄影技巧。
本文对于全民摄影时代的特征和全民摄影时代对新闻摄影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但限于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其次,对于全民摄影时代新闻摄影如何更好的发展,笔者缺少相关的实践经验,提供的一些建议和想法不一定能经得住实际的考验,仅供参考和交流,新闻摄影更好的发展还得业界的不断摸索和总结。希望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新闻摄影事业能发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