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共事件新闻媒体报道的叙事学分析--以普利策公共服务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2008-2017)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5625 论文编号:sb2019070314410227139 日期:2019-08-13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本文运用叙事学理论中对于叙事方法的分析维度,以热奈特叙事学理论为基础,根据新闻叙事学理论进行相关调整,从叙事者、叙事视角、叙事层次、叙事结构四个层次对选取样本进行分析,分别考察相关作品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层次上的叙事特点。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国内社会公共事件发生时有发生,引起了愈加广泛的社会讨论。作为公众了解相关事件的重要渠道,媒体及时、准确、内容丰富、渠道多样的新闻报道,可以帮助公众了解事件真相,遏制谣言、阴谋论等不实信息的扩散,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这将进一步促进公共信息传播,塑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1.1研究背景
社会公共事件是近年来广受社会关注的议题。社会公共事件这一概念源于“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原指在社会上突然发生的,需要采取一定手段、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社会事件。现一般指在社会上发生的,经过社会群众广泛传播,形成社会效应,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对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预警、警示或借鉴意义的社会事件。“社会公共事件”在社会中形成,并藉由各种传播媒体进行传播,最终引起广泛社会关注并形成一定舆论效应。
相比于社会公共事件,我国对其源概念“突发公共事件”有更为明确的定义。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常见的突发社会事件分四个类别: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其中,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有监管不力,应急方案欠缺或是决策失误等人为因素存在。由于这些人为因素背后可能涉及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或是可以通过机制建设加以避免,因而往往会引起普遍的舆论关注和广泛的社会讨论,最终发酵为社会公共事件。
.........................

1.2研究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报道中媒介融合的趋势愈加明显。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下,社会事件及热点舆情的生成已经不再是单一平台或单一中心的发散式传播,而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新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平台转换、交织在一起形成的融合化传播。
在这套传播体系中,新闻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大范围扩散。与此同时,社交媒体作为拥有大量使用者的信息聚合平台,逐渐成为社会公共事件的舆情发酵地,引发了公众的转发和封闭式讨论,加快了相关报道的传递速度。网络舆情的跨平台、融合化传播,使媒体对社会公共事件报道的辐射能力扩大,传受双方的互动反馈更加频繁,在速度、质量和渠道方面对社会公共事件的报道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全媒体模式下,媒体依托互联网平台,在报道社会公共事件上呈现了如下特点:
1)时效性强。在融媒体时代,媒体依托网络,能够更加迅速地获取事态的最新发展,信息更迭的速度也进一步加快,甚至可以进行“现场直播”,让读者第一时间掌握动态信息。而网络媒体、社交媒体平台等多种渠道的广泛运用,也让信息可以更迅速地触达更加广泛的读者。
2)多媒体报道应用广泛。随着不同媒介深度融合,图片、文本、视频等多种报道形式在公共事件的报道中运用更加全面,增加了新闻报道的丰富程度和现场感。技术的发展也让虚拟现实技术(VR)和增强现实(AR)被运用于还原新闻现场,增强了报道的可视性及还原度。
........................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新闻叙事学
现代社会中,新闻已成为最为普遍的叙事形态之一。从外延来看,新闻叙事学是叙事学研究的一个分支,是叙事学在新闻文本这一特定主体上研究的应用。总体上可以认为,新闻叙事学以新闻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于解构新闻叙事方法和特点的研究学科。在研究方法上,新闻叙事学对于叙事学的研究方法有所借鉴,从叙事者、叙事视角、叙述层次和叙事结构等方面搭建基本研究框架.
2.1.1国外新闻叙事学研究
1969法国文学理论家茨维坦托多洛夫第一次提出了“叙事学”的概念。随后这一理论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文学研究,成为法国结构主义文学的重要分支。随着叙事学理论本身也不断自我革新,叙事学研究不再局限于文学领域,开始向其他学科领域拓展。
学界往往将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叙事学理论统称为经典叙事学理论。自90年代以来,北美逐渐取代法国成了国际叙事理论研究的中心,引领了新的国际研究潮流,这之后产生的叙事学理论则被概括为后经典叙事学理论。
经典叙事学的集大成者热奈特认为,叙事学就是对叙事、故事和叙述三者相互关系的研究。在这一基础上,热奈特又将叙事文本分为纪实叙事和虚构叙事两类,在纪实叙事的框架中包含新闻叙事。
......................

2.2对普利策新闻报道的研究
在国内,已经有很多学者对普利策新闻奖进行了研究。基于中国知网CNKI平台,以“普利策新闻奖”为检索词在题名项中搜索,从2007年起,每年相关论文数量都达到了上百篇,且研究总量逐年递增,从2012年开始增幅较大。在这些论文中,研究主题可以分为三类:针对普利策新闻奖的整体研究,包括评奖标准、获奖者及获奖作品的主要特征以及普利策奖的变迁;针对普利策新闻奖中某一单独奖项进行研究,分析相关获奖作品的写作特点;普利策报道奖在融媒体时代所做出的相关改变及尝试。
2.2.1针对普利策奖整体的研究
在这类文献中,作者主要对普利策新闻奖进行宏观上的研究,包括其沿革历史、发展路径及现实意义等。
汪露在《普利策奖与美国新闻体裁分类体系的演进》中,以普利策奖的设立及发展为切入点,论述了普利策新闻网奖项本身的严格。汪露认为,创立之初,普利策新闻奖的设置采用简单的两分法,将奖项分为新闻奖和言论奖,日后也演化成普利策新闻奖的基本结构。
在之后新闻业不断的发展与实践中,新闻报道自身的外延不断扩展。普利策奖在对新闻报道本身进行分类,以接近性为依据的国际国内本地新闻的三分法。在报道领域逐渐细分。在本地新闻重占优势的背景下,又以时效性为区分标准,设置了突发新闻和调查性报道的奖项。通过对不同分类标准的取舍,普利策奖体现出与美国报业实践的天然接近性和相对独立性。
.....................
第三章研究方法.........12
3.1研究对象...........12
3.2研究方法.............16
第四章普利策公共服务获奖作品叙事分析.............19
4.1叙事者...........19
4.1.1外在叙事者............20
4.1.2内在叙事者..........20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54
5.1结论................54
5.2展望.............57

第四章普利策公共服务获奖作品叙事分析

4.1叙事者
热奈特认为,叙事者是表达出构成文本的语言符号的行为者。在新闻文本中,叙事者就是“讲故事的人”,他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可能公开地出现,也可能隐身于文本当中。在新闻写作中,记者在作品中用来阐述事实的行为者,可以称为文章的隐含作者。
隐含作者是美国文学理论家韦恩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的概念,指读者基于文本的阅读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时所建构的作者形象。隐含作者与文本的作者本身并不相同,前者是后者通过文本内容的刻意安排,呈现出的一个希望为读者所接受的形象。事实上,元文本的所有内容都在为隐含作者形象的设计服务。隐含作者通过对文本中的元素进行排列组合,使文本呈现出特殊的意义。
新闻写作不同于文学写作,要求叙述文本客观真实,尽量反应事件原貌。根据新闻写作的客观性原则要求,隐含作者在写作时不应当展现出明显的立场。因此,作者在叙事时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剥离事件本身,站在旁观视角对事件进行描述。


......................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5.1结论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普利策公共服务奖获奖作品在叙事上有以下特点:
在叙事者身份上,获奖作品以外在叙事者为主,内在叙事者为辅。在采用外在叙事者身份时,记者以“局外人”的口吻对新闻事件进行叙述,增强了报道的客观性。内在叙事者身份的使用则让记者站在事件“亲历者”的角度,深度还原新闻场景和新闻主人公的感受,为读者提供更加深刻的体验感。同时,部分报道也采用了外在叙事者和内在叙事者身份相互转化的方式进行报道。这种报道方式既能够让读者对于事件整体产生感知,了解新闻背景和主旨,也能更加贴近新闻人物,对其经历产生共鸣,理解记者报道的思路。
从叙事视角来说,大多数作品都结合使用了不同的视角,融合了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多元视角和外视角等不同角度,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地报道。多种视角的结合可以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阐释新闻故事,兼备真实性、接近性、公正性等新闻特点,突破了以往叙事单一,信息告知多而故事起伏少的缺点。同时,多种视角相结合使用也减少了读者阅读的疲劳,读者可以通过不同视角看到不同的事实,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
从叙事层次来说,除去传统的文字叙事之外,获奖作品中插入了很多带有冲击力的图片、制作精良的视频、个性化的数据地图以及能够展现新闻背景的超链接和数据库。这些多媒体叙事层次的使用让文本内容更加多元,形成了对新闻事件的补充叙事,更加真实地还原了新闻现场,同时也对新闻主题进行了更加深刻和全面地阐释。此外可视化的视觉符号能够对读者情绪起到渲染的作用,进一步调动读者的感官投入到新闻事实中,从更多的渠道获取信息。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