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临床医学论文,笔者认为焦晓民教授辨治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以气血水理论和五脏形神一体观为核心,从心肝论治、心肺论治、心肾论治、心脾论治,治疗以补气、活血、利水和调畅气机药物同用,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传承推广应用。
材料与方法
1研究资料
1.1病例来源
本次研究通过收集整理2021年9月1日到2022年12月31日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的完整门诊病历,病历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等)、主诉、临床表现、诊断、方药等。
1.2病例标准
1.2.1诊断标准
1.2.1.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和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制定。心衰诊断标准:
①患者病史中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高危因素、使用利尿剂等中任何一条;
②患者临床表现同时满足表1中2个主要条件或者满足1个主要条件加2个次要条件,可以诊断慢性心力衰竭。
临床医学论文怎么写
........................
2研究方法
2.1病案采集
记录每次诊疗时病历中的数据,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等)、主诉、临床表现、诊断、方药等,共收集103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的患者病历,其中处方103首,然后将所有数据建立数据库并转换为Excel格式。
2.2应用软件
本研究主要应用IBMSPSS Statistics 26.0、IBM SPSS Modeler 18.0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2.3数据录入
将筛选出103例病案信息按照统一格式在Microsoft Office Excel表格中进行录入,具体信息包括姓名、年龄、诊断、药物及药物剂量,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中药名称进行规范。
2.4数据分析
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将病案患者的年龄、方药及剂量、药物四气五味、药物归经进行频数、频率分析。运用SPSS Modeler18.0及SPSSStatistics26.0系统别采用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法挖掘焦晓民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的临床用药规律及配伍特点
........................
3研究结果
3.1药物频次分析
本研究共纳入103首处方,共涉及中药160味,使用频次共1813次,其中使用频次大于19次的中药共有29味,使用频次为1336,占总频次的73.69%,其中频次在前十位的依次为柴胡,茯苓,黄芩,炙甘草,姜半夏,大枣,生姜,党参,牡蛎,陈皮,具体见表3、图1。
临床医学论文怎么写
.......................
3.2药物类别统计
参考新世纪第四版《中药学》,将频次≥19次的29味中药进行药物类别统计分析,药物类别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理气药、安神药。具体见表4,图2
临床医学论文参考
.............................
三、正文前言............................6
材料与方法.........................7
实验结果.....................10
讨论..................................22
结论..............................31
四、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32
讨论
1.药物频次及药类分析
临床医学论文参考
本研究共纳入首诊处方103首,涉及中药160味,使用频次1813次,其中频数在前十位的为柴胡、茯苓、黄芩、炙甘草、姜半夏、大枣、生姜、党参、牡蛎、陈皮,常用药物可以反映出吾师用药组方规律,得出治疗本病的核心思想,现将高频药物进行深入讨论。
柴胡是所有药物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性微寒,辛、苦,归肝、胆、肺经。功效是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能去胃肠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本品能条达肝气而疏肝解郁,长于疏解半表半里之邪,故为治疗少阳证要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柴胡皂苷通过介导mTOR信号通路,发挥抗焦虑的作用[5],吾师认为,柴胡可调畅三焦气机,焦虑情绪大多为情志因素所致,气机不畅而郁。
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肺、脾、肾经。功效为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本品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同时茯苓又能宁心安神,兼顾调理情志。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茯苓中的茯苓素可以收集体内多余水分后经肾脏代谢而增促进排尿[6],可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引起的浮肿症状,资料显示茯苓利尿时不会导致电解质紊乱[7]。
黄芩性寒,味苦,归肺、胆、胃、大肠经。功效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本品苦寒,燥湿泄热,又被后世医家称为“一味清心饮”,可清上焦之火,降心火以除烦。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黄芩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维持机体免疫功能[8]。
炙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汤液本草》记载:“甘草生用大泻热火,炙用则温能补上焦、中焦、下焦元气……”。炙甘草具有补气健脾的作用,有“十方九草”和“国老”之称[9],实验表明,炙甘草有抗心衰,减弱心肌细胞凋亡,抗抑郁等作用[10]。
...........................
结论
焦晓民教授辨治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以气血水理论和五脏形神一体观为核心,从心肝论治、心肺论治、心肾论治、心脾论治,治疗以补气、活血、利水和调畅气机药物同用,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传承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