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献研究
1.1.前人对“心血”
1.1.1.生理方面
“脚卑”和“心血癖阻证”的认识《素问.痰论》一云“心主身之血脉”。《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诸血者,皆属于心”。可见,心具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经脉又是血液运行的通道。《素问.六节脏象论》曰“心者,……其充在血脉”。心、血、脉三者相互紧密联系,所以心脏功能健全,则血脉充监,血流畅通。《灵枢.营卫生会篇》曰“血者,神气也”。血是神明活动的物质础,血脉又为所主,心血充盈,则精神饱满,意识清楚,思维灵敏。
1.12.病因病机方面
1.12.1邢气内扰
《灵枢.五邪》篇日“邪在心,则病心痛”。《素问.缪刺论》云“邪客于少阴之络,令人举心痛”。《圣济总录》曰“,已墉诸候,皆于邪气客于心主脉”。《素问痹论》认为“已痹者,脉不通也”。说明邪气内舍于心,心脉不畅,心血癖阻,则出天卿沟痛的症状。《素问.调经篇》曰“寒气客于背脑之脉则脉涩,脉涩而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圣济总录》云“卒心痛者,本于脏腑虚弱,寒气卒然客之”。“其久成痛者,由风冷邪气,乘予自之别络,停滞不去,发作有时,故经久不瘦也”。《医醇义.真心痛》“真心痛,水来克火,寒邪直犯君主”。《医学正传》记载“有真,已墉,大寒触犯心君”。《仁斋.直指方附遗.方论》曰“心之正经,果为风冷邪气所干,……,手足具青至节”。《诸病源候论.心痛候》云,,自痛者,风冷邪气乘于心也”。《古今医鉴.心痛门》曰“或因身受寒邪”。《诸病源候论.胸痹候》云“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因虚而发,上冲胸间,则为胸痹”。《太平圣惠方》“夫脏腑不和,气血虚弱,风冷邪气,伏留在内,因虚上攻胸脆,……,故令胸中痹闷而噎塞也”。关于寒邪劲丙的病机,《素问举.痛论》中云“寒气入经而稽迟……客于脉中则气不痛,故卒然而痛”,“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细急,……故卒然而痛”。说明了寒凝气滞、经脉挛缩,久致癖血阻滞心脉,遏制胸阳,因此,出现胸痹心痛。《古今医鉴.,朗甫门》中曰“心脾痛者,……或因恼怒气滞而发”。《难经.四十九难》云“有正经自病,有五邪所伤,何以别之?然,经言忧愁思虑则伤心”说明了情志不调可以导致气滞,日久气病及血,也可导致癖血痹阻心脉,胸阳被遏,从而产生胸痹洲南。《儒门事亲》云“夫膏粱之人,起居闭逸,奉养过度,酒食所伤,以致中脱留饮,胀闷,痞隔醋心”。《症因脉治》认为“胸痹之因,饮食不节,饥饱损伤,,痰凝血滞,中焦浑浊,则闭合闷痛之症作矣”。说明了饮食不节,损伤脾胃,痰浊内生,日久致血癖,从而痹阻心脉,眨脚地阳,也会导致胸痹〔确。《血疲论》中记载“癖血攻心,心痛”。《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曰“夫脉者,血之府也,……涩则已谬甫”。《证治准绳》云“心主诸阳,又主血,……血因邪泣在络而利示者痛、《灵枢.经脉篇》曰“手少阴心)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古今医鉴》云“心脾痛者,……素有顽痰死血”。《继志堂医案》认为“胸痛彻背,是名胸痹,……此病不惟痰浊,且与癖血交阻隔间”。《医学正传》中述“有真心痛,……又曰污血攻心”。《类证活人书》称胸痹心痛为“包络之痛”,其描述为“包络之病,亦有失血之后,癖血留滞,胸中隐痞痛,……皆俗所谓之心痛也”。可见,由于寒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原因,最终都可致癖血痹阻心脉,遏制胸阳,形成胸鼻的南。
1.2潮欣对冠以病心血痕阻证的研究概况
自血.癖阻证是冠心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证型,现代对该型的研究,在继承前人理论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四诊客观化、血液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微循环、血液生化等不同角度进行r探讨,而且在冠心病气病致癖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果。冠以肩心血痕阻证的宏观计量诊断“证”的计量诊断是“证”辨证客观化指标的量化过程,是探讨“证”实质的方法之一。冠心病心血癖阻的计量,是对其主要症候功能指数等进行定量,从而建立冠心病心血癖阻证的辨证客观化标准。王阶阎等应用多夕己线性回归方法,依据偏回归平方和建立冠心病血癖证的逐步回归方程,在冠心以丙血癖证48个因素中,当卜2时,筛选出包括心前区翻甫、舌质紫暗、愕粘膜征阳性、细络、烦躁、脉结弓勺支无脉、红细胞变形性、血小板聚集等19个因素对诊断冠心病血癖证的贡献最大。回子创金验符合率为8卯么,前瞻性检验符合率为86%,同时为了验证l晦床症状体征诊断与实验室检验指标的关系,剿曳讨21项客观指标作逐步回归分析,当F=2时,选出5个因素对心血癖阻证贡献最大,它们是全血粘度、体外血栓干重、血小板聚集率、血栓弹力图反应时间、总胆固醇,说明血脂升高一血液粘度升高一血栓形成是冠心病心血癖阻证的重要病变过程之一。
2.1.研究对象和方法
2.I.病例的选择
诊断标准:血癖证诊断标准根据第二届全国活血不场姗究学术会议修订的血癖证诊断标准(见附录一)[45]及赖世隆等确定的宏观辨证标准圃;冠心病(CHD)诊断标准遵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圈:冠心病心血癖阻证辨证标准按1980年及1990年呷哇国会议制定的冠心病辨证分型标准(见附录二和附录三),并参考一匕述血癖证的诊断标准。非血癖证组:30例,选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不具有与血癖证相关症象、非心血管病种为正常对照组:血癖证组:30例,符合上述血癖证的诊断标准,为非心血管病种;冠心病心血癖阻证组:30例,同时符合~廿退冠的肉和冠自病心血癖阻证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重度神经官能症;合并中度以上高血压;严重时市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严靡明干、肾、造血系统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18岁以下;妊娠蜘甫乳期妇女。血液流变学:锥板粘度计法血小板聚集率:比浊法血浆TXBZ、6.KetO-PGF;。:放射免疫法心钠素:放射免疫法内皮素(El,):放射免疫法一氧化氮(NO):分光光度法心功能:脉冲波多普勒超声心动图高频心电图
1.文献研究………………6
1.1.前人对“心血”、“胸痹”和,,心血癖阻证”的认识…………7
1.1.1.生理方面………………7
1.1.2.病因病机方面………………7
3.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9
现代对冠心病心血癖阻证的研究概况………………10
冠心病心血癖阻证的宏观计量诊断………………12
冠心病心血癖阻证及气病致癖的微观研究………………14
冠心病心血癖阻证和血察证差异的研………………16
结论:
冠朗丙心血癖阻证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参与其中,有一般血癖证的微观变化即由于各种原因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导致NO与曰、T与P间的平衡失调,使各种促进血管紧张、血管平滑肛嘟胞增殖、血小板功能龙进等的作用占优势,又加上心功能的改变及心肌的损伤等,产生了冠朗丙心血癖阻证:在冠心病心血癖阻证中,气滞心血癖阻证是疾病的初始阶段,各方面的变化均较轻,而气虚心血癖阻证是气滞心血癖阻证的进一步演变,所以各指标的改变都重于气滞心血癖阻证的水平;.益气活血法和行气活血法的作用机制,二者都有修复受损血管内皮细胞、调节盯与NO和rrxAZ与PGIZ间的均衡、抑制血小板功能了山注、改善血液的浓、粘、凝、聚状态的作用,益气活血法还有增强心功能、修复受损心肌、减轻心房压力和扩张的功用,但对证治疗时,各方面的疗效最佳从客观上证明了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正确性。
参考目录
1.微观辨证与辨证微观化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5):263
2.危北海.宏观辨证与微观洲正结合的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5):301
3.陆培廉.预防医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104
4.鲍军,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已病中医证型的远期改变及规律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9(2):74
5.廖家祯,等.冠朗肉心气虚证临床微观辨证初探.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11):2
6.王阶,等.冠合病血痪证逐步回归分析.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l):47一9
7.陈树森等.冠已甲丙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及辩证施治对其影响的观察.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5):286
8.方显明.冠自病中医分型与血粘度的关系探讨.辽宁中医杂志1991:18(6):10
9.孙锡印,等.冠心病中医证型间血液流变性的异同及辨证对其影响.中医药研究1991;13(l):12一14
10朱起贵,等血癖证与微循环障碍.微循环杂志199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