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前言
世界第三大常见癌症—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其死亡率高居第 2 位,最新数据显示,2020 年预估有超过 190 万新病例,死亡数约有 93 万[1]。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 CRC 筛查的重要性,行肠镜检查的比例逐渐增加,其发病率已经有所降低[2-3]。然而我国 CRC 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4-6],据统计,2020 年我国 CRC 新发数 56 万、死亡数 29 万[1]。目前,虽然对 CRC有了更广泛深入的研究,综合治疗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其 5 年生存率仍不到50%[7],而直肠癌占 CRC 的 70%以上[8],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
于直肠癌而言,手术切除仍是其最主要的手段,早期 5 年生存率超过 90%[9],但由于其早期症状不典型,检出率很低,以至于多数患者初次就诊时已为局部晚期,甚至相当比例患者不可行外科手术治疗[10];即便是已行手术治疗的 LARC 患者,其局部复发率可高达 45%~65%[11],预后很差。同时,有证据显示,单纯手术治疗仅在早期和分化程度低的患者中有明确的治疗效果[12]。对于因合并多种并发症不能耐受手术治疗、外科评估无法实现 R0 切除及部分低位直肠癌患者因无法保肛而拒绝手术的 LARC 患者而言,目前尚无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案,单纯放疗或化疗并未给 LARC 患者带来生存获益,只起到缓解疼痛、控制症状的作用,其中位 OS 仅 12-18 个月[13]。
多项临床研究[14-16]显示,同步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能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进而减少复发。因此,术前同步放化疗被视作 LARC(能手术切除)的标准治疗。对于不可手术切除或拒绝手术的 LARC 患者,CCRT 也成为其主要治疗手段。有文献报道,CCRT 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局部复发的风险,但长期随访后并未观察到生存获益,大约 30%患者仍会发生远处转移[17-18]。一项前瞻性的随机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放疗同步卡培他滨化疗治疗不可切除的 LARC,总有效率仅为 58%[19],治疗效果并不乐观。因此,为了降低直肠癌远处转移,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需要寻求新的治疗手段。
..........................
第 2 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收集本院于 2016.07-2018.09 期间收治的不可手术或拒绝手术的 LARC 患者的病例资料,将符合以下标准的 70 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2.1.1 入组标准
(1)经病理组织学诊断为直肠腺癌;(2)根据 CT、MRI 或直肠腔内超声结果,并按照2009年 AJCC 第7版分期确诊为 II 或 III 期[cT3-4/N(+)];(3)治疗前 KPS 评分大于70分;(4)既往未进行过其他抗肿瘤治疗;(5)预期生存时间超过3个月;(6)心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无明显异常;(7)治疗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病例资料完整者。
2.1.2 排除标准
(1)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肾等疾病或造血系统严重障碍而无法耐受治疗者;(2)首次就诊时已有肝、脑、肺等远处脏器转移者;(3)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者;(4)病例资料不全或不能严格按照医嘱执行者。

表2-1 两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
2.2 治疗方法
2.2.1 调强放疗
患者取仰卧位,体膜固定。定位前 1h 排空膀胱后间断饮入 800-1000ml 水,并告知患者 CT 定位前憋尿以充盈膀胱、显影小肠。采用 0.5cm 薄层增强 CT 扫描定位,上界为 L5,下界至坐骨结节下 10-15cm。根据定位 CT 并结合肠镜及 MRI等影像学资料勾画靶区,大体肿瘤靶区(Gross Tumor Volume,GTV)为原发病灶和转移淋巴结;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包括直肠及直肠系膜区、髂内淋巴结、部分闭孔淋巴结、骶前区,若病变侵犯子宫、膀胱、前列腺等则还需包括髂外淋巴结,侵及肛管或下 1/3 阴道时需照射髂外和腹股沟淋巴结;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为 CTV 头脚方向外扩 1.0cm,左右、腹背方向外扩 0.7-1.0cm,计划肿瘤靶区(PGTV)为 GTV 均匀外扩 1.5cm。采用 6MV-X 线调强放疗,放疗总剂量:95% PTV 为 DT45-50Gy/25f,5f/w,并对肿瘤区同期补量,95% PGTV 为 DT56-60Gy/25f,5f/w。危及器官限量:股骨头 V20<50%,V50<5%;膀胱 V50<50%;小肠 V50<5%,Dmax≤50Gy。
![表3-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例(%)]](/uploads/allimg/210723/2696-210H306340R46.png)
表3-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例(%)]
...........................
第 3 章 结果.............................7
3.1 随访情况...............................8
3.2 近期疗效......................................8
3.3 KPS 评分变化情况...................8
第4章 讨论.......................15
结论....................20
第 4 章 讨论
近年来,因我国居民不良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变化,CRC 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越来越高。据统计,中国 CRC 的发病世标率高达 23.7/10 万,发病率年递增4.71%[8],高居中国癌症第二位[1];死亡世标率 10.9/10 万,死亡率列第五位[5]。目前外科手术仍然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方式,但由于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加之我国居民防治意识淡薄,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对于因各种原因未行外科手术的 LARC 患者,CCRT 成为其主要治疗手段。然而,据相关文献报道,不可手术的 LARC 患者 CCRT 后疗效欠佳,5 年生存率只有 33%左右[32]。因此,急需研究一些新的治疗手段来进一步改善 LARC 的治疗困境。
在以往的传统放疗中,常常因直肠肿瘤周围重要组织器官的受量限制,无法增加肿瘤区的照射剂量,从而导致放射治疗效果较差。调强放疗是近年来新型的放疗技术手段,与传统放疗相比,调强放疗能够实现肿瘤靶区剂量的非均匀性分布。这可以降低直肠肿瘤周围的组织和器官(如:股骨头、膀胱、小肠等)的照射剂量,同时可以提高直肠肿瘤、系膜区及周围淋巴引流区的放射剂量,从而保护周围组织、减轻放疗不良反应及增加放射治疗效果。目前,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已经在多个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FFCD 9203 实验[33]对 724 例 LARC 患者分别进行了术前 CCRT 和单纯 RT,结果表明 CCRT 组的病理无瘤率、局部复发率均高于 RT 组(11.4%vs3.6%,8.1%vs16.5%,P<0.001);Osti 等[34]分析 65 例LARC 患者,行卡培他滨单药化疗同步全盆腔 45Gy 并肿瘤区同期加量至 55Gy,结果显示保肛率达 86%,3 级以上毒副反应发生率为 15%,进一步证实了同步放化疗的可行性;李帅等[35]、李红志等[36]、Petrelli F 等[37]学者也证明了 LARC 患者可以从同步放化疗中获益。本研究采用全盆腔照射 45-50Gy 的调强放疗,并对肿瘤区同期补量至 56-60Gy,目的是通过增加肿瘤靶区的放疗剂量来提高放疗的治疗效果,从而起到更好地保护重要组织和器官的作用。
.............................
结论
1. 对于不可手术或拒绝手术的 LARC 患者,同步放化疗联合热疗较单纯放化疗相比有较高的客观缓解率、疼痛缓解率及远期生存率,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疗效安全、耐受;
2. T 分期、N 分期是 LARC 无进展生存的预后影响因素;
3. 治疗前 CEA 水平、T 分期、N 分期及是否联合热疗是 LARC 患者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4. 同步放化疗联合热疗为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的LAR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但仍需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来证实。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