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1病例来源
在患者自愿的原则下,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由湖南省中医附一神经内科经MRI/CT等确诊为脑梗死急性期、且中医辨证为阴虚血疲证的住院病人。
1.2病例分组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病人,年龄40-70岁,采用单盲法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后称为A组)和对照组(后称为B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大者70岁,最小的42岁,平均(62.53±3.07)岁,合并2型糖尿病4例,高血压病10例,冠心病7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最大69岁,暈小41岁,平均年龄为(63.79±2.36)岁,合并2型糖尿病6例,高血压病9例,冠心病5例。2组病人在性别、年龄及病史之间基本均衡,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
……….
2诊断标准
2.1中医诊断标准
2.1.1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诊断标准
详细依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5]。(1)主症:言语舂湿或失语、口眼歪斜、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或过敏。(2)次症:弦晕、头痛、共济失调、饮水哈咳、瞳孔改变等。(3)常急性起病,大多发病前有其他因素诱发,多伴随先兆症状。(4)发病岁数大多在40岁以后。具有2个以上的主症(含2个〉或1个主症、2个以上次症(含2个),结合起病、前兆症状、年龄、诱发因素等便可确诊;如若不符合,尚可结合影像学资料予以明确诊断。
……….
2.2西医诊断标准
2.2.1脑梗死急性期诊断标准
(参照2010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6])(1)临床表现①多数患者在静息状态下急性起病,运动状态下起病者以心源性脑栓塞多见,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可有多次TIA发作。②多数患者症状在数小时或数天内达到高峰,快者可在数分钟内达高峰,一些患者症状呈阶梯性加重或时轻时重。③临床表现的轻重和异同取决于脑缺血面积的大小和缺血部位,主要表现为脑损伤后神经损害的各种临床表现,如偏身感觉减退、瘫疾、平衡障碍、言语障碍等,病情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吐逆、头痛等全脑症状。
…….
第二部分研究方法
1试验药物
(1)活血荣络片(批号:20110520,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制):主要由鸡血藤、石楠藤、玄参、生地黄、黄精、乳香、没药、川考组成;按6:6:3:3:3:2:2:2比例制成片剂。每片含生药2g。
(2)隣酸啦唆醛丁略地尔胶囊(国药准字:H20064618,昆明积大制药有限公司);主要由磷酸批咳醛丁略地尔组成,每粒含憐酸批唆酸89.2ing和丁略地尔llO.Smg。
…….
2试验病例分组
按照上述诊断标准及纳入、排除标准,在患者自愿的原则下,收集60例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病人,年St 40-70岁,采用单盲法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后称为A组)和对照组(后称为B组),各30例。2组病人在试验前进行性别、年龄、病史(包括现病史、既往史、合并用药及过敏史)的均衡性统计,以便使各组病人在性别、年龄及发病之间基本均衡,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
3治疗方法
2组均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奥扎格雷钠冻干粉针80mg,ivgtt,qd; 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疏血通注射液6ml,ivgtt, qd; 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0.6g, ivgtt, qd; 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lOOmg,qd作为一般治疗。治疗组予以活血荣络片,一次服6片,3次/日,14天为1疗程;对照组予以憐酸批咳醛丁略地尔胶囊,一次1粒,2次/日,14天为1疗程。若并发有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予以降压、稳定血糖、护心扩冠等对症支持治疗。
…….
第三部分结果......... 9
1性别差异......... 9
2年龄差异......... 9
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SS评分、ADL评分比较......... 10
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对照......... 10
5两组治疗前后血浆CF.........10
6、线粒体游离Ca2+浓度水平对比......... 11
第四部分分析与讨论......... 12
1中西医学对脑梗死的认识 .........12
1.1中医对脑梗死的认识进展......... 12
1.2西医学对脑梗死的认识 .........13
2 CF6和线粒体内钙超载与缺血性脑卒......... 15
2.1 CF6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性研究......... 15
2.2线粒体内钙超载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 16
3活血荣络片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中医学依据 .........16
第五部分结论......... 19
第四部分分析与讨论
1中西医学对脑梗死的认识
脑梗死属于“缺血性中风"范畴,至于“中风”的病因病机,中国古代医家己有论述。《灵枢?刺节真邪论》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中风偏身无力,言语流利而灵活者预后较好,言语不利者预后欠佳,治疗上当调理阴阳、活血通络、调和营卫。说明中风病其本在正气不足,虚邪客于半身,邪气独留于肢体经络,闭阻气机,枢机不利,肢体关节失于儒养,则半身不遂,正不抗邪,虚邪深入脏腑、闭阻脑络,则神志不清。后世医家多以本病因肝肾阴虚,阴阳失和,气血逆乱,产生风、火、毒、癖阻滞脑络。其病因多为先天失充,积损正衰,后天思虑太过,加之操劳日久,脾失健运,痰池内生,五志所伤,七情动之过极或受外邪侵扰,脉络疲阻、上犯清穷。加之患者平素痰池内盛或劳倦内伤,或因忧思焦虑日久肝气郁结,久致疲血内停,或饮酒饱食化生痰湿,终致痰癖互结;或肝郁化火,肝阳上冗,内生风邪,风阳上扰,血随气逆上犯清穷引发一系列中风症状。至于对中风病的诊治,中医学论治中风病的理论原则以唐代为分界——唐代以前以外风立说。治疗上以驱散外邪,通经活络为主。其中治疗上体现以怯外风立说的经典方剂当属小续命汤和大秦充汤;唐代之后,主要以“内风"立说,提出养阴媳风,平肝潜阳,以及益气活血等法。清朝的王清任就已经认识到中风病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是因为“气虚血疲”所导致,于是根据此法自创补阳还五汤。现代医家认为本病多因肝肾阴虚,阴阳失和,气血逆乱,出现风、痰、火、疲而使脉络搏阻,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按照病情严重程度,患者是否出现意识改变,中风病又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中经络者治以平肝潜阳,祛风通脉为主,中脏腑者治以豁痰幵穷,通腑泄热。我们认为荣气理论是对脑梗死的进一步补充,肝肾阴虚,荣气虚滞是脑梗死病机关键之所在。脑梗死荣气虚滞是以肝肾阴虚,虚风内动,兼挟痰池、疲血、邪毒、滞气等内生之邪为病机特征,邪气阻滞脑络、神不导气、脑髓失充、神机受损为临床表现[9]。
……..
结论
1.活血荣络片能较明显地降低脑梗死阴虚血疲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促进患者缺损的神经功能的恢复,较憐酸啦移酸丁略地尔胶囊作用更优;
2.活血荣络片能较明显地改善脑梗死阴虚血疲证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其作用优于憐酸啦唆酸丁略地尔胶囊;
3.活血荣络片能较明显地改善脑梗死阴虚血疲证患者的中医证候,对比憐酸啦咳醛丁略地尔胶囊效果更优;
4.活血荣络片能较明显地降低脑梗死阴虚血癖证患者的CF6及线粒体游离Ca2+浓度水平,其作用强于憐酸耽唆醛丁略地尔胶囊。
从以上试验结论可以看出,活血荣络片能有效地降低血衆CF6及线粒体韩离子水平,从而减少血小板聚集,抗氧自由基,并能减少神经细胞损伤,发挥中风后脑保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