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1 世纪初,一些世界闻名的大企业相继出现财务舞弊事件,美国的安然、世通、施乐等纷纷曝光财务丑闻,不仅给美国资本市场予以沉重打击,而且也成为企业走向破产倒闭的导火索。其中安然公司的财务舞弊事件比较典型,安然事件的发生直接导致世界著名的会计公司——安达信公司解体。财务造假归根到底在于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在这一背景下,美国 COSO 管理委员会在 2002 年 7 月颁布了 SOX 法案。SOX 法案强调了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从内部管理层、内外部审计等几个方面对企业内部控制做出了具体规定,并建立了相应的人员问责机制和对应的惩罚措施,这就成为自上世纪 30 年代美国经济大危机后,政府订立的的波及范围最广泛、惩罚措施最为苛刻严厉的公司法律。
曾经辉煌的华夏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其 16 年短暂生命,在 2008 年 4 月正式宣告破产,根本原因是公司尚未健全的内部控制屡招人为破坏。这一方面导致了挪用客户保证金、违规回购国债、账外经营和投资、违规自营和坐庄、账目作假等内部风险的频繁发生;另一方面使公司丧失了应对银行提前收货、融资成本高涨、证券市场低迷等外部风险的抵御能力。企业发展前期就存在内控缺陷隐患,在发展后期逐渐显露出来,并最终导致华夏证券走向灭亡。此外还有长虹、三鹿等由于内控失灵而导致企业走向衰败的案例层出不穷,以及近年来出现的“胜景山河 IPO 财务造假”、“阿里巴巴欺诈门”、“绿大地欺诈发行股票”、“光大证券乌龙指”及“万福生科 IPO 造假”等影响恶劣的事件。这些重大事件的发生突显了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低下、风险防范机制缺失等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持续经营,同时使企业投资者遭受巨大的损失,使他们不再信任企业,极大影响了企业绩效。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挽回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也为了规范我国的资本市场,提升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我国不断出台与完善内部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逐渐形成了内部控制制度的组织配套和保障机制。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评述
1.2.1 财务绩效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1918 年美国参议院编制“公司盈利与政府收入”财务数据统计报告,这份报告以纳税服务为根本目的,将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它把企业的盈利能力通过投入资本的净收益超过以前年度的部门来衡量[1]。1928 年,亚历山大·沃尔首次提出了信用能力指数的概念,他选择了 7 个具体的财务比率指标,然后利用线性关系将这些指标联系起来,并且确定各个指标的分数和权重,最后通过与标准比率进行比较,算出各项财务指标的得分和总体指标的总分数,以此来评价企业的信用水平,通过这种方法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虽然沃尔综合评分法在权重的赋值上难以避免个人的主观性,但它是综合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里程碑,并且也得到了许多学者和企业家的认同[2]。
上世纪 80 年代,以财务指标为主的绩效评价体系基本形成,对于企业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成熟。Robert Kaplan 教授与 David Norton 执行长首次提出了评分记分卡这一测评概念,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3]。在此之后,以投资现金回报率(CFROI)来衡量投资效率,以经济增加值(EVA)来衡量经营增值水平,以现金增加值(CVA)从股东角度持续衡量公司价值等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财务绩效评价中[4]。Ferguson、Robert 等(2005 年)通过案例分析法来研究一些盈利能力弱的公司能否通过把 EVA 引入企业价值评价来提高经营效率,结果证明通过应用 EVA 能一定程度的提高企业价值[5]。Chari、Latha(2009 年)研究了以往 20 多年的 EVA 相关的中外文献,发现大量学者都认同 EVA 的绩效评价的价值。他们试图通过实地调查来寻找 EVA 的其他优势,并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2.1 内部控制相关概念和理论
2.1.1 内部控制的概念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之前,内部控制的发展处于内部牵制阶段。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内部控制发展处于内部控制系统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内部控制处于结构阶段。1988 年 AICPA 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 55 号》,这份公告首次以“内部控制结构”的概念代替“内部控制系统”,明确“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企业实现特定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该公告认为内部控制结构由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三个要素组成。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年代初期至末期,内部控制发展处于整合框架阶段。内部控制的发展 1992 年 9 月 COSO 发布了著名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并于 1994 年进行了局部修订。该报告是内部控制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对内部控制的下了一个迄今为止最为权威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此外,COSO 报告还明确了内部控制的内容,即内部控制包括五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构成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2004 年 9 月,COSO 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这一阶段的显著变化是正式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框架体系。
2008 年 5 月 22 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联合分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 年 4 月 15 日,五部委又联合分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体系的形成。根据《基本规范》的解释,“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基本规范》规定,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
..............................
2.2 财务绩效相关概念和理论
2.2.1 财务绩效的概念
财务绩效是企业在战略目标实施和执行的过程中,对经营业绩作出的贡献,反映了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效率和成果。对企业财务绩效的评价通常主要是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的分析。
(1)盈利能力。实现盈利是企业的生存发展目标之一,它还反应了企业一定时期的综合发展水平,处于财务绩效评价的核心地位。企业要实现经营和长远发展,必然要获取更高的利润,只有这样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永远保持不败记录。投资者和债权人都十分关心企业的获利能力,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它的清偿债务的能力也相应强,提升企业的信誉水平。通过对企业盈利水平的分析不能仅看其获取利润的绝对数,还应分析其相对指标。
2.2.1 财务绩效的概念
财务绩效是企业在战略目标实施和执行的过程中,对经营业绩作出的贡献,反映了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效率和成果。对企业财务绩效的评价通常主要是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的分析。
(1)盈利能力。实现盈利是企业的生存发展目标之一,它还反应了企业一定时期的综合发展水平,处于财务绩效评价的核心地位。企业要实现经营和长远发展,必然要获取更高的利润,只有这样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永远保持不败记录。投资者和债权人都十分关心企业的获利能力,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它的清偿债务的能力也相应强,提升企业的信誉水平。通过对企业盈利水平的分析不能仅看其获取利润的绝对数,还应分析其相对指标。
(2)偿债能力。企业偿债能力是指债务到期后顺利偿还能力。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的观察和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企业拥有资产的流动性状况、负债水平是否合理以及偿还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的能力,从而对企业的财务发展趋势和财务风险水平作出合理的评价,为管理层、投资方、债权人提供有关企业偿还债务能力的关键信息。
(3)营运能力。营运能力的高低显示了企业对资产的利用效率状况。在企业的生产和运营过程中,会把所有的资源充分调动起来从而获得最大化的收益。资产作为企业实际经营过程的最宝贵的经济资源,对资产的良好管理和利用能力直接对企业的收益产生显著影响,它体现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对营运能力进行分析,能够了解到企业所有资产是否实现保值和增值,分析企业对所拥有资产的利用状况、管理能力、资金周转顺畅、现金流量水平等,从而为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4)发展能力。不管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股东、投资者、债权人,都密切关注企业的发展能力的高低,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在经过对企业发展能力进行财务分析后,可以预测企业的发展前景以及潜力,进一步预测企业的未来愿景。
............................
(3)营运能力。营运能力的高低显示了企业对资产的利用效率状况。在企业的生产和运营过程中,会把所有的资源充分调动起来从而获得最大化的收益。资产作为企业实际经营过程的最宝贵的经济资源,对资产的良好管理和利用能力直接对企业的收益产生显著影响,它体现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对营运能力进行分析,能够了解到企业所有资产是否实现保值和增值,分析企业对所拥有资产的利用状况、管理能力、资金周转顺畅、现金流量水平等,从而为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4)发展能力。不管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股东、投资者、债权人,都密切关注企业的发展能力的高低,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在经过对企业发展能力进行财务分析后,可以预测企业的发展前景以及潜力,进一步预测企业的未来愿景。
............................
3.1 房地产上市公司发展现状........................................21
3.2 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现状.................................23
3.3 房地产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24
4 内部控制有效性对财务绩效影响的研究设计...............................27
4.1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29
5 内部控制有效性对财务绩效的实证研究.................................35
5.1 描述性分析.......................................35
5.2 相关性分析.......................................36
5 内部控制有效性对财务绩效的实证研究
5.1 描述性分析
本文利用 SPSS24.0 对模型中的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控制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根据结果分析各变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均值及标准差。分析结果如下表

通过表 5-1 从被解释变量看,每股收益的最大值是 3.371,最小值是-1.487,标准差和方差分别为 0.601、0.361,表明不同的样本每股收益差异性比较大。净资产收益率的最大值是 0.367,最小值是-0.815,标准差和方差分别为 0.113、0.013。
.......................
6 研究结论及建议
6.1 研究结论与分析
本文以 A 股上市的 97 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 2015-2017 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从内部控制整体有效性以及内部控制五要素方面来探索对财务绩效的影响。首先,阐述了内部控制有效性对财务绩效影响的的相关理论,以相关理论作为支撑,提出六条假设;其次,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构建内控五要素二级评分指标,以公司对外披露的内部控制报告作为评分依据,利用内容分析法对二级指标赋值;然后,选取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来衡量企业财务绩效,选取公司规模、营业收入增长率、资产负债率作为控制变量;最后,构建相关线性回归模型,使用 SPSS24.0 以及 Excel 进行实证研究,根据实证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本文得出的结论如下:
6.1 研究结论与分析
本文以 A 股上市的 97 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 2015-2017 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从内部控制整体有效性以及内部控制五要素方面来探索对财务绩效的影响。首先,阐述了内部控制有效性对财务绩效影响的的相关理论,以相关理论作为支撑,提出六条假设;其次,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构建内控五要素二级评分指标,以公司对外披露的内部控制报告作为评分依据,利用内容分析法对二级指标赋值;然后,选取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来衡量企业财务绩效,选取公司规模、营业收入增长率、资产负债率作为控制变量;最后,构建相关线性回归模型,使用 SPSS24.0 以及 Excel 进行实证研究,根据实证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本文得出的结论如下:
(1)内部环境会对财务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这说明房地产上市公司通过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制定发展战略以及人力资源政策等方式,实现了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作用。
(2)风险评估会对财务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良好的风险评估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防御能力,保障企业稳健发展。房地产上市公司可以结合自身业务特点进行风险评估,并对可能潜在的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进行识别后确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从而降低风险损失,财务绩效也会提高。
(3)控制活动会对财务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房地产上市公司通过授权审批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等措施的执行,提高了财务绩效水平。
(4)有效的信息与沟通对财务绩效产生正向影响。房地产上市公司通过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建立反舞弊机制、对内外部信息进行沟通与反馈等方法提高了财务绩效。
(5)内部监督与财务绩效的不存在相关关系,原因可能是内部监督的二级指标只有四个,样本之间的差异性不是太大。
(6)内部控制整体有效性会对财务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房地产公司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断进行优化,以此来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其财务绩效也会相应提升。
参考文献(略)
(2)风险评估会对财务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良好的风险评估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防御能力,保障企业稳健发展。房地产上市公司可以结合自身业务特点进行风险评估,并对可能潜在的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进行识别后确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从而降低风险损失,财务绩效也会提高。
(3)控制活动会对财务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房地产上市公司通过授权审批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等措施的执行,提高了财务绩效水平。
(4)有效的信息与沟通对财务绩效产生正向影响。房地产上市公司通过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建立反舞弊机制、对内外部信息进行沟通与反馈等方法提高了财务绩效。
(5)内部监督与财务绩效的不存在相关关系,原因可能是内部监督的二级指标只有四个,样本之间的差异性不是太大。
(6)内部控制整体有效性会对财务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房地产公司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断进行优化,以此来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其财务绩效也会相应提升。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