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现实背景
2015年,我国股票和证券交易市场出现剧烈波动。当年六月,上海证券综合指数开创5178最高位点数之后,猛然连续暴跌至3374点,下跌比例超过三成。面对证券市场的复杂局面我国相关机构迅速出手,但是不久上证综指回涨到4184点后再度失守探底,八月份甚至触到了谷底2851点。这两拨股价的异常波动引发了社会各界关注,资本市场反应迅速,投资者纷纷借此机会增持股票,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部分保险资金的大幅举牌增持。
从2015年1月开始,员工不到300人的小型私有保险商宝能集团4次举牌增持万科A股票,截止2015年12月11日持股比例22.45%,成为中国房地产巨头之一、员工超过3.8万人的万科的最大股东。然而,万科董事局却表示不欢迎宝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并从2015年12月8日开始停牌,"万宝之争"正式打响,至今尚未落下帷幕。
前海人寿参与万科股份之争一事还没告一段落,2015年冬,保险资金又一次大规模举牌上市公司股票,特别是风头强劲的安邦保险,连续举牌了包括同仁堂在内的三只上市企业股票。随后,中国人寿、富德生命人寿等也不甘屈居人后,前者对邮储银行大手笔出资一百多亿,后者更是成为拥有浦发银行五分之一股权的保险企业。
多年以来,A股市场一直都是以散户为主的局面,过去保险资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大规模参与二级市场,成为在资本市场的举足轻重的投资者,关注保险资金等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也变得越来越有意义。
我国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在2015年发文,批准保险资金发起建立私募基金,扩展保险资金的调配形式和运用范围。保险资金设立私募基金的投资方向应当是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和领域,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纵观保险资金票投资的政策发展,虽然呈逐渐放宽的趋势,但我们发现保监会一直对保险资金的权益性投资有着较为严格的监管要求,十分强调险资的偿付能力,这也使得保险资金运用原则中,安全性、流动性是基础,而盈利性是投资的目标。
.......................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目前股票市场慘跌,股价大打折扣,随着市场不断向下探底,保险资金在二级市场增持上市公司股份逐渐成风,成为在资本市场的举足轻重的投资者,关注保险资金等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也变得越来越有意义。
然而单独探讨保险资金等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动机的文献却比较少见,目前国内外研究股份增持交易动机的文献中,大多集中于大股东和高管等公司内部人的角度,对于机构投资者这一特殊投资群体的交易动机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对于保险资金股份增持这一重要的资本市场现象,大多数专家学者是从规范分析的角度,通过对市场宏观形势、险资自身特点和险资投资政策进行分析和解读,归纳探讨保险资金投资的原因和特征,少有学者通过提出假设、构建模型、设定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来验证増持动机假设的真实性。
本文以保险资金增持后持股比例达到5%和持股比例5%以上股东为公司内幕消息知情人为契机,把保险资金股份增持行为和公司内部人交易行为联系起来。碍于险资多为非上市公司,本文主要是以2013年-2015年保险资金股份增持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对公司内部人交易动机理论的深入了解与分析,结合保险资金资金来源、业务特点和入市原因,探讨保险资金股份増持行为的动机,并考察其市场反应。
本文总结前人观点和研究方法,同时从理论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在完善机构投资者交易动机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性,拓展了市场择时理论控制权收益理论的应用范围,结合信号传递理论和羊群效应,丰富了保险资金投资行为的研究文献。
.......................
2文献综述
2.1对保险资金的研究综述
目前国外保险资金增持的研究不多,国内由于股权分置改革和保险资金被允许直接投资股市政策实施不久,鲜有文献单独探讨保险资金的持股偏好和增持的行为动机,大部分资料只是对险资増持行为做出了粗略概述,但没有进行深入挖掘,没有构建合理的逻辑体系。所以,本文在梳理了保险资金股票投资的特征和保险资金持股对市场反应影响的研究后,借鉴了与此相关的内部人交易动机资料对保险资金的增持动机展开分析和讨论。
2.1.1保险资金股票投资研究
在关注保险资金投资行为本身的研究中,保险资金对于股票投资的自身倾向、甄选投资对象的能力及出手时机的确定都是关注的中必。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试图解读保险资金的投资风格。对于国内研究的部分,本文主要对2004年政策批准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市场后我国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
鉴于我国保险资金的上市企业还不够多,不能公司层面上获得保险资金持股情况的相关内容分析,所以我国学者更多的是研究保险资金投资策略和投资理念。我国上市保险企业还不到十个,因此相关研究数据的提取难度较大,范围过窄,实证分析无法展开。所以基本上都站在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角度,对企业最佳的投资比率或者投资方案做出一些分析。一些学者从风险管理角度研究保险资金的投资策略。钟秋生重点关注了保险资金股票投资的风险处置状况。它把此类风险做了内外分析,还在风险鉴别、衡量已经管控等内容上都展开了探讨。罗庆忠等专家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方式研究了国内2005到2006年间的保险投资组合的策略和投资效果。结果表明,保险股票组合分散化效果良好,组合投资大大降低了股票投资的风险;当累计权重达到30%时,保险资金投资股票组合总体风险进入稳定状态;保险资金在投资手段的选择上基本奉行努力跟进的方法,积极把握有利局面和时机展开资金投放,因此基本上送种类型风险性相对较小,回报比率和安全性、稳定性也都呈现比较高的特点。
..............................
2.2内部人交易动机的研究综述
现有文献中鲜有从机构投资者角度研究股东増持的动机,但持股5%以上的保险资金増持行为,符合公司内幕消息知情人的定义,属于内部人交易行为,通过对内部人增持行为分析,可以说内部人交易动机纷繁复杂,有些是为了保持投资组合间的稳定、増强资产的流动性,控制股票价格等,有的是为了实现控股目的、向市场传递信号的需要甚至是顺应相关机构的管控需要。通过对各类资料的整合研究,我们对这一内容进行分类,包括市场择时动机、增加控制权动机和政治动机三类。
方天亮脂出,上市企业披露信息中的持股比例较大的投资者进行股份增持,其实意味着向外界传递企业股票价格被低估的信息,这使得企业股票价格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走高现象,属于正向反应类型。影响上市企业股票价格在短期内出现变化的要素主要包括増持比例的多少、企业大小等方面的内容。姜英兵采集了我国国内2008年到2012年底两大股市中占股比重在5%以上的投资人的增持现象,利用上述案例对内部人增持股票的市场时机选择能力进行了研究,以月度相关数字统计为依据,对投资人増持的时机选择、股票数量和股价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其在此过程中都拥有市场择时行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大股东增持择时能力的影响因素,证实大股东增持的择时能力同增持数量、企业最近阶段的股价行情、今后的发展情况等都有关联。
我国有关大型控股人士控制权价值的分析焦点多在有关控制权的利益输送和大型控股投资人侵权的角度。刘峰等通过五粮液集团的股东控制权使用为范本,站在控制权与利益的相互关联角度,对大股东以权谋私的现象进行了探讨,提出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在中小企业出资人的权益保障方面还很不到位,对大型控股人的权利制约也不够规范,使其能够通过钻法律空子的手段谋取权益。张祥建等用相关理论通过站在控制权非显性牟利的角度上对上市企业的筹资现象进行了探究。他们通过1998-2002年上市企业进行股权分配的案例分析,通过运用回归理论,发现股权分配中大股东利用自身股权占有比例及对企业的实际掌控权力,肆意谋私,为自身谋取经济利益。
.............................
3相关理论及研究假设..............18
3.1概念界定及特征分析...............18
3.1.1保险资金投资分析..............18
3.1.2公司内部人增持行为...............20
4研究设计..........31
4.1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31
4.1.1样本选取..........31
4.1.2数据来源.............32
5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38
5.1样本基本情况.............38
5.1.1行业分布...........38
5.1.2时间分布............38
5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5.1样本基本情况
5.1.1行业分布
本文按照2012年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对研究样本进行了行业分类描述,结果如表5-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除了依据我国行业分布,制造业占有较大比重外,房地产、批发零售、金融业也占有较大的比重。

...........................
6研究结论及建议
6.1研究结论
随着我国金酷体系改革的深入,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也已经扩大至股票市场。而近两年更是频频大幅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常触及举牌线,然而针对这一资本市场上的新现象,鲜有研究探究其背后的行为动机及对市场的影响。本文采用2013年3月31日-2016年3月31日增持后持股比例5%以上的保险资金对A股上市公司股份增持的数据,研究保险资金股份増持背后的动机并探索其增持动机的强烈程度对市场反应的影响。根据本文的实征研究结果,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保险资金的股份增持行为是基于公司股票被低估的市场择时动机
相对于公众投资者来说,保险资金具有明显的信息、资源、能力的优势,使得保险资金把捏上市公司发展前景的能力更强,更加能在证券市场处于"熊市",公司股价最有可能被低估时择时増持,以偏低价格在二级市场购买股票,获得将来股价回归带来的收益。
(2)保险资金的股份增持行为是基于增加自身控制权的动机
基于控制权收益理论,持股5%以上的保险资金作为上市公司的内部人甚至是公司的重要股东,具有加强自身控制权,获取控制权收益的动机。目标公司股权越集中,取得控制权成本太高,不利于保险资金增持;而股权越分散,保险资金越容易通过増持成为目标公司的大股东,进而对于公司的重大决策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从而増加自身的控制权收益。
(3)保险资金的股份增持行为是基于维持资产流动性的动机
依据保险资金自身的资金来源和业务特点,由于保险资金履行赔付责任具有随机性,经常会随化产生数额巧大的强制性现金支出,资金来源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根据资产与负债相匹配的原则,保险资金十分注重偿付能力,保险资金的股票投资应当维持流动性与之相匹配。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