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视角下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对企业绩效的范文影响研究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7588 论文编号:sb2020120909333533818 日期:2020-12-15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为减少内生性选择问题对实证结果的干扰,利用倾向得分法为处理组样本分别一对一匹配样本年度内未实行任何路径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企,作为实证分析的控制组样本。之后利用双重差分法建立回归模型,分别探讨四种“混改”路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得出相关结论。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从 1999 年中国共产党十五届四中全会开始,国家明确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战略方针;2013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赋予混合所有制新的内涵,将其确定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2018 年中国改革国际论坛会提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还将加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
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简称“混改”)不能“一刀切”,在改革过程当中,必须贯彻分类施策的思维。应明确国有企业的分类和功能定位,从而根据其类型选择适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不同的企业适用于不同的混改模式,混合所有制改革应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性与自主性,中央已经越来越把混改具体形式的决定权放权给企业。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企业面临诸多实际问题,选择哪种路径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选择哪条路径进行改革最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是每个改革企业都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本文旨在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研究背景,以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双重差分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不同改革路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拟解决以下问题: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有哪些?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如何对企业绩效形成影响?不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对企业绩效有怎样的影响?从而揭示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选择哪种路径进行改革更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为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

1.2 研究思路及内容
1.2.1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各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具体内容和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首先,笔者阅读并整理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研究现状相关的文献,据此对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进行了分类,具体包括四种:“整体上市”、“非国有企业参股”、“国有企业并购”、“员工持股”。然后,对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综述。
第二部分:理论基础。依公司治理理论、产权理论、激励机制理论作为基础理论依据,分析了各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理论机制。
第三部分:现状分析。分别从年度、国企层次、行业、地区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选择现状进行研究。
第四部分:模型构建。该部分对样本选取、变量选取、模型构建进行了详细论述。首先,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一对一进行样本匹配与筛选;其次,介绍了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选取过程,通过因子分析法计算被解释变量企业绩效的综合性指标;最后,利用双重差分法的思路构建了回归模型。
第五部分:实证分析。按照上一部分构建的模型,依次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双重差分回归分析、均值 t 检验和稳健性检验等过程,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检验。
第六部分: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根据现状分析和实证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选择方面的相关建议。
图 1.1 技术路线图
................................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混合所有制改革
2.1.1 混合所有制
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利弊,不同学者的看法不尽相同。大部分学者持积极态度,认为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形成多元股权结构,有利于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责任主体,促进国企稳步发展,不断壮大,不仅为国企经营带来活力,也为民营企业发展带来机遇。但也有一部分学者对混合所有制改革持有消极态度,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促进缺乏活力且低效率的经济复苏的一种权宜之计。因此,要想科学分析混合所有制改革,就必须首先明确混合所有制的概念。
关于混合所有制的概念,以下将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从宏观角度来看,关于混合所有制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30 年代,凯恩斯提出通过政府干预——即看得见的手来解决经济危机。而中国的混合所有制,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1],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厉以宁(2014)[2]认为经济是多元的,无论是公有领域或私有领域的经济,都存在无法明确划分为公有制或私有制的中间地带,即存在着不同类型的混合所有制。季晓南(2014)[3]认为,通过不同所有制构成的经济就是混合所有制经济,我国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包括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等不同经济结构构成的一种经济形式。这种界定方法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吻合的。综上所述,从宏观角度而言,混合所有制是指构成国家经济的一种重要成分,是一种经济的组织形式,也是一种宏观性的整体经济格局[4-6]。
从微观角度来看,大量学者同样就此进行了丰富的研究。张卓元(2014)[7]指出,未来市场的一种重要微观主体,是一种具备产权结构多元、独立自主经营、公司治理机制规范等特征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结构主体。黄群慧(2013)[8]认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不同所有制经济间相互参股、合并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股份制经济。宋文阁、刘福东(2014)[9]认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促进国有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途径,其实现方式灵活多样,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实现,也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实现。综上所述,作者认为,微观层面上的混合所有制是基于混合所有制企业而言的,形式上表现为一种多元产权的组织形式。
...........................

2.2 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的研究现状
2.2.1 对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分类研究
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一词的含义理论界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主要包括两类。
第一类含义认为,“混改”路径是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种方式或手段[13]。张好雨(2018)[14]认为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主要包括两条,一条是国有企业引进非国有资本的“老路径”,一条是国有资本主动进入到民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的“新路径”,且选择不同路径“混改”对改革效果具有显著影响。邱霞(2015)[15]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种企业的市场化过程,即通过引入非国有资本进行产权多元化改革。邱霞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归结为四类:整体上市、员工持股、国有企业并购、民营企业参股。姜凌(2018)[16]认为,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实践探索中,可以通过引入非国有资本或战略投资平台进行改革,具体可以通过增资扩股、投资新设、探索员工持股等路径进行“混改”。基于对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含义的理解,发现有些学者使用混改途径、混改方式、混改模式进行表达,但其含义与本文“混改”路径所表达的含义相同[17]。黄群慧等(2014)[18]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分类标准不是绝对的,根据分类标准的不同,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从操作层面的角度进行分类,可将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分为:上市、兼并及并购、产业链整合、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等。綦好东(2017)[19]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因企施策,并将常见的改革路径分为四类,包括:公开市场资本操作、吸引外来投资者的同时主动进行外部投资、成立专门的国有企业“混改”组织进行资本营运、员工持股等。
第二类含义认为,“混改”路径是从“混改”方案制定到“混改”完成实施的一系列混合所有制改革步骤或维度[20]。李念(2016)[21]认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主要包括以下维度:制度与顶层设计、放权国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国企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辅助机构监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何聪(2018)[22]认为,新常态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可以分五个角度进行研究,具体包括:第一,明确“混改”目标;第二,优化“混改”环境;第三,调整政府职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第四,完善招商引资、并购重组等法制机制;第五,合理规划,分步“混改”。
...................................

第 3 章 理论基础...........................12
3.1 公司治理理论...........................12
3.1.1 内部治理..................................12
3.1.2 外部治理.......................13
第 4 章 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现状分析............................20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20
4.2 分年度国企“混改”路径选择情况..........................20
4.3 各层次国企“混改”路径选择情况..........................21
第 5 章 “混改”路径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模型构建...............................26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26
5.1.1“整体上市”路径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假设....................26
5.1.2“非国有企业参股”路径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假设...............................26

第 6 章 “混改”路径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结果分析

6.1 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年度对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匹配样本年度内未进行“混改”的国企,将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组作为处理组,未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组作为控制组,即分别为处理组企业样本一对一匹配控制组企业样本。而匹配结果是否合适,需要进行检验,下表展示了样本匹配前后 t 检验结果。可以得出,匹配后各变量的标准差均小于 10%,且 P 值都大于 0.5,各变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经过匹配很好的平衡了数据异质性,最大程度避免了内生性问题对实证结果的影响,匹配结果有效,可以进行下一步实证分析,后文的研究结果有效。
表 6.1 分年度倾向得分匹配结果统计表
..........................

第 7 章 结论和建议

7.1 研究结论
选取从 2013 年到 2017 年进行四种路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企为事件样本,作为实证分析的处理组,为减少内生性选择问题对实证结果的干扰,利用倾向得分法为处理组样本分别一对一匹配样本年度内未实行任何路径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企,作为实证分析的控制组样本。之后利用双重差分法建立回归模型,分别探讨四种“混改”路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得出相关结论,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 在 2015 年实施“整体上市”和“员工持股”路径的国企数量达峰值,而在 2014年实施“非国有企业参股”和“国有企业并购”路径的国企数量达峰值;选择“整体上市”的国企,省属国资控股企业占比最多,另外三种路径,不同层次国企占比均衡;四种路径中国有投资密度低的行业国企数量均多于投资密度高的行业;华东地区四种路径的“混改”国企数均最多,“整体上市”路径西北地区“混改”国企数量最少,而另外三种路径,东北地区“混改”国企最少。
2. 实施“整体上市”“混改”路径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绩效。国有企业通过“整体上市”路径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整合了企业资源,直接表现为企业绩效的显著提高,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发展。
3. 实施“非国有企业参股”的“混改”路径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绩效。非国有资本的参与,搞活了企业,使企业更加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最终表现为企业绩效的显著提高。
4. 实施“国有企业并购”的路径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绩效。并购不仅有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也有利于实现非国有资本的深度融合,为国企经营带来活力和动力,进而促使国有企业绩效的显著提高。
5. 实施“员工持股”“混改”路径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绩效。部分员工持有本企业的股票,可以有效增加员工的企业归属感,促使员工更加积极努力工作,为企业创造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绩效。
6. 地方国企通过“整体上市”路径进行“混改”的企业平均绩效更高,央企国资控股国企通过各路径“混改”后,企业绩效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国有投资密度低的行业通过“整体上市”路径“混改”的平均绩效较其他路径显著更高,国有投资密度低的行业各路径“混改”绩效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华东地区通过“员工持股“路径“混改”后的平均绩效较其他路径更高,其他地区各路径“混改”绩效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参考文献(略)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