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关系思考范文—以隆平高科和敦煌种业为例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6566 论文编号:sb2021070413325236234 日期:2021-07-28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之间总体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企业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能够为其带来财务绩效的显著提升,财务绩效的提升同时也能够为企业接下来的研究开发活动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2)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专利产出的中介效益,将案例对比与前文的理论分析相结合发现,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研发投入-专利产出-产品差异-成本效益-财务绩效-研发投入”的相互影响机制。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农业产业作为社会生产管理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前提,是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体系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因此,农业发展不仅是国家资金积累和建设的重要来源,还是支撑国民经济不断健康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保障。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于 2018 年 3 月正式落成,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增长点[1]。新经济增长理论指出,经济增长是将技术作为手段以便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一种学习过程。研发创新是技术进步必不可少的步骤,就企业生存和发展而言,创新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受创新活动影响所衍生的技术外溢效应能够推动经济整体进一步增长。将研发作为基础的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加强研发创新活动的投入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的流程及产品创新,将研发转化为知识存量推动未来生产过程中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以便增强企业在市场中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2]。技术要素能够有效地推动企业经济效率及效益的提升,而研发投入作为技术创新的基础无疑是企业发展所关注的核心。我国建国以来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主要表现在新时期的九个一号文件中,在 2012 年的一号文件中更是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首要位置,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为加大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提供强劲动力。同时也指出农业知识资本存量较其他产业而言不足,因此同等条件下加大研发投入活动有助于农业产量的高比例增长,更加突出农业增加值的提升作用[3]。研发投入能够显著地提升农林牧渔的产出,并且能够为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提供相应助力,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方向。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从农业上市公司整体入手,针对我国农业行业现阶段的整体情况,探究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影响关系?若存在,这种影响是正向的、负向的还是其他?进而将隆平高科和敦煌种业作为案例,深入分析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间的具体影响机制,提出以下问题:隆平高科和敦煌种业研发投入的现状如何?两者为优化研发投入做出了哪些有效措施?隆平高科和敦煌种业财务绩效现状如何?农业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是否有效?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之间更加深入的影响机制是怎样的?本文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分析农业行业整体的研发现状,找出其存在哪些问题;并从企业研发投资管理角度以隆平高科和敦煌种业为样本,在分析研发投入和财务绩效的基础上,利用隆平高科和敦煌种业的年报数据,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隆平高科和敦煌种业研发投入和财务绩效的现状,从具体案例的视角出发,对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的影响路径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进而针对企业乃至整个行业提出优化建议。
1.2.2 研究意义
本文将研发投入和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纳入到统一框架,采用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两者间的关系,对合理优化研发投入和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本文所指的财务绩效是将数理统计方法与运筹学原理相结合,对照统一的标准和程序,在特定指标体系中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平和公正的综合评判。关于财务绩效的影响因素,学者们发现政府补贴[8]、多元化战略[9]、股权结构[10]等均对财务绩效产生影响。尽管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的研究不在少数,但基于对研发投入和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研究受到的关注较少。Solow 率先指出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有所贡献。经济学家Romer和Lucas 认为企业层面的研发投入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研发投入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能够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生产成本的投入,推动企业价值的实现,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实践意义:我国农业产业目前正处于由粗放向集约转型的关键时期,产业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农业企业转变生产方式已成为必然趋势。传统以人力为主的劳动力方式正在被机械化作业所取代,呈现出日益削弱的历史性趋势。自加入 WTO后,国内和国际农产品市场联系愈加密切,农业上市公司围绕市场需求组织展开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需顺应形势不断变化,从早期单纯利用剩余农产品进行加工的“工业被动型”转而向“市场主动型”优化升级,根据市场消费需求组织加工生产活动,形成“需求加工种养”的新形式,完成对农产品生产布局、区域、品种和规模的战略性调整,整体提升农业产业层次[11]。
图 1.1 技术路线图
图 1.1 技术路线图
......................

2 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农业上市公司的概念
自资本主义进入农村经济生产后,农业上市公司作为农业生产力和经济水平提高的重要反映,显然在农业产业中有着不可比拟的关键地位。发达国家早在十四世纪就出现了最先具备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而在产业革命后,各种农场以及联合类上市公司大批量形成,组成农业产业发展的基本单位。而我国在共和国成立之前农业龙头企业寥寥无几,随着 1979 年改革开放的兴起,农村商品经济逐渐进入市场,农业上市公司也犹如雨后春笋般孕育而生。不同版本的教材对农业上市公司的概念表述有所出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将农业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同时也包含与其有直接关联的上中下游产业。且本法中所称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上市公司和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制度》中明确将农业上市公司定义为以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畜牧业为基础,综合经营与之相关的各项业务,并具备法人资格进行独立核算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基于上述相关法律规定,本文所指的农业上市公司是以大农业为基础将广义的农业作为前提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指狭义的农业,主要包括传统农林牧渔等基础型农业生产产业;第二类是指农业上游的农机、农药和化肥等辅助农业生产的产业;第三类是指农业下游的食品制造加工业等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
.........................

2.2 文献综述
2.2.1 关于研发投入的研究
我国当前整体创新能力仍然较弱,重大科研项目进展缓慢,究其原因,较大程度在于社会创新意识和研发投入的不足。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尤其对于企业而言,迫切需要加强创新意识[12],增加研发投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研究的重点放到科技创新上来,而研发投入作为科技创新的基础,无疑是至关重要的[13]。本文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研发投入的界定与衡量;二是研发投入的现状;三是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
现有研究对于研发投入的衡量主要是通过研发资金和研发人员两种方式。研发资金在早期的文献中多利用研发投入绝对值进行衡量,如陈金勇等[14],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综合考虑研发投入的相对值(即研发强度),发现能更科学地衡量公司的研发投入水平。根据行业和分析问题的不同,研发强度主要有以下几种定义:陈海声和卢丹[15]将研发投入/主营业务收入作为衡量研发投入的指标;刘睿智和张鲁秀[16]将研发投入/权益账面价值作为衡量研发投入的指标;高兴和刘浩莉[17]将研发投入/当期收入作为衡量研发投入的指标。研发人员比重主要是为了体现企业对于研发的重视程度,徐维祥等[18]以及苏屹等[19]主要是通过研发人员/员工总数进行衡量。
现阶段对我国研发投入现状的研究逐渐从上市公司转向民营企业或是中小型企业,郭建花和龚慧婷[20]通过研究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发现对外投资能够显著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并且政治关联对此产生负向的调节作用。肖味味[21]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完善的制度环境对研发投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陈东和刑霂[22]基于外部环境和内在激励的视角探究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社会捐赠与高管激励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其结果发现社会捐赠活动有效提升了研发投入,高管激励的调节作用则有所差异。刘卫忠等[23]通过对江苏省小微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合理改进税收政策能够更好地推动小微企业的研发投入,增强技术创新。
图 3.1 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的影响路径
图 3.1 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的影响路径
..........................

3 理论分析......................12
3.1 研发投入的理论基础........................12
3.1.1 技术创新理论...............................12
3.1.2 投入产出理论.............................12
4 农业上市公司整体研发投入和财务绩效现状分析.......................20
4.1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概况.............................20
4.1.1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发展态势研究....................2
4.1.2 现代农业理论背景下的概况介绍.......................21
5 隆平高科与敦煌种业案例分析.........................39
5.1 隆平高科案例情况.............................39
5.1.1 隆平高科的发展历程............................39
5.1.2 隆平高科的业务现状.........................40

5 隆平高科与敦煌种业案例分析

5.1 隆平高科案例情况
5.1.1 隆平高科的发展历程
1999 年,袁隆平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隆平高科)由湖南省人民农业科学院以袁隆平院士名字发起设立,是一家集“育繁推”为一体、包含种业运营和农业服务两大体系的现代化高科技种业集团。隆平高科于 2000 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 000998,当年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以 26.19%的持股比例成为其控股股东;2002 年、2003 年隆平高科在安徽省和湖南省相继成立安徽隆平和隆平种业两家全资子公司分别从事玉米产业运营和育繁推种子一体化;2004 年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将其持有的 25.24%股份转让给新大新集团使其成为公司新的控股股东;隆平高科在 2007 年、2015 年收购了亚华种业和天津德瑞特,使其成为种子产业和以黄瓜为首的蔬菜产业全资子公司;2016-2018 年,中信兴业、中信建设和新农投资对隆平高科的持股比例分别为 18.79%、21.56%和 20.56%,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转为中信集团,中国财政部为隆平高科的最终控制人;在公司变更新的实际控制人后,隆平高科于 2017 年先后收购了湖南金稻种业、湖北惠民、河北巡天种业和三瑞农科。
隆平高科自成立以来历经近 30 年的发展,始终坚守着“推动种业进步,造福世界人们”的企业使命、“世界优秀的种业公司”的企业愿景、“造福、共赢、创新、进取”的核心价值观和“奉献、执着、协同、乐观”的隆平精神所组成的“稻文化”,以袁隆平院士为核心组建研发团队,致力于杂交水稻为主的农作物的研究,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153 个,各项专利研究共计 97 项,30 余项成果获得相关奖项,其中水稻不育系培矮 64S 的选育及应用研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项。
.......................

6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本文首先通过查阅文献,将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两者之间的相关概念、理论以及影响路径进行分析梳理,并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进行整体概述,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对企业财务绩效进行排名,然后建立面板模型对 2010-2018 年间我国 164家农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最后为更深入了解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两者间的相互影响机制,本文选择隆平高科和敦煌种业两家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农业上市公司进行案例分析,更加全面细致地分析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之间总体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企业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能够为其带来财务绩效的显著提升,财务绩效的提升同时也能够为企业接下来的研究开发活动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2)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专利产出的中介效益,将案例对比与前文的理论分析相结合发现,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研发投入-专利产出-产品差异-成本效益-财务绩效-研发投入”的相互影响机制。
综上所述,与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上市公司相比,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现阶段存在总体研发投入不足,不同类别企业间的研发投入水平严重失衡,行业内科技创新呈现出参差不齐等问题。通过对案例企业的对比研究发现,两者研究开发项目的开展均建立在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及企业创新能力的培育和管理体系的建设的基础上,与此同时也暴露出政府对于农业企业的税收抵扣和减免政策力度的不足以及农业上市公司报表在研发投入项目方面的数据披露有所欠缺等问题。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