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 研究背景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制约企业生存与盈利的条件愈发严格,之前的高额回报与高额利润市场逐渐演变为微利时代。微利时代的竞争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企业之间的成本和收益之间的竞争。在同等条件的竞争环境中,低成本、高效率才能造就更高的利润率,才能成为市场上的最大赢家。因此,提高效率、降低消耗、掌握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首要任务。
随着市场竞争的发展,企业通常会生产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一般来说,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都不相同,有时差异还比较大。企业通过本量利对产品的成本性态进行合理划分,能够有效地计算出每种产品的变动成本,明确每种产品能为企业带来的贡献,从而通过合理规划产品的生产结构来迎合市场需求,使企业的获得更高的利润。由此可看出,对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进行分析和探讨,确定企业产品的最优销售单价和决策成本控制的管理工作,就具有了很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应该不断地创新,根据行业的特点和盈利模式做出对应的调整去顺应新时代市场的发展要求,并不断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也就是说,现代企业想要生存和发展就一定要运用先进的财务管理手段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抵御能力。而合理地运用本量利分析方法,可为企业的日常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的有效进行提供相关的综合评估分析,找到减少公司的成本费用,提升经营效率的方法[3]。本量利分析为企业的利润预测、财务管理决策以及成本管控等解决很多问题,同时也为其他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提供借鉴意义。
........................
产销平衡假设就是指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总是可以销售一空,产品销量就等于产品产量。在这个假设条件下,本量利分析中提到的量就是指商品的生产量。在企业实际应用本量利时,要从动态角度进行生产与销售相平衡、生产经营条件等因素的实际变化来调整分析结论,有效应用灵敏度和动态分析等技术,积极消除本量利分析的局限性。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与德语系不一样的是,在英语系国家中,本量利研究一直都很受重视。1904 年,本量利分析模型图以及本量利研究出现在《会计学百科全书》中。在英语系国家中,人们广泛认为本量利的相关研究是由 Walter Rautenstrauch和Charles Edward Knoeppel所提起的,并展示了相关定量模型。
20 世纪 70 年代,伴随着生产领域中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生产组织也产生了变化。1988 年,Robin Cooper 和 Robert Kaplan 教授提出基于作业的计算成本方法。目前,西方许多国家的企业都在运用着作业成本法,并且它也是一种符合现代要求的计算企业产品成本的方法,这直接促进了本量利分析和理论的产生。
在 2009 年,Devi Vallabhaneni 在《What’s Your MBA IQ:A Manager’s Career Development Tool》中提到,本量利分析可以完美解决地解决”产品的销售量如何受到产品的定价和收入以及成本的影响”的问题,并且其在运用过程中简单易操作,使用者还可直观地看到结果。
在 2010 年,Rajasekaran 在《Cost Accounting》一书中解释说,本量利分析可以帮助酒店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商业决策,并使用本量利分析酒店行业模型的主要指标发现和解决其中的问题,来提高酒店行业的利润,说明本量利分析是最有效和实用的分析工具之一。
2011 年 Dian Prihanyanti 在《CVP ANALYSIS INCORPORATING THE COST OF APITAL ON R&D INVESTMENT》中认为本量利分析是使用比较广泛的管理规划工具。但其并未将资本成本计入产品成本函数中导致产品成本的降低,可能会放大其盈利能力。本文提出了另一种变异模型,包含了投资的资本成本和战略决策风险水平,改进的模型包括预期收入的不确定和风险性,为企业的管理提供更有用的信息。
..........................
第 2 章 本量利分析理论综述
2.1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
2.1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
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产量(或销量)、利润之间相关依赖性分析(也称 CVP 分析)的简称,它可以估测出产品的市场销售状况为企业的规划与决策提供关键的信息,在管理会计中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并被广泛地运用于实践当中[12]。例如,业务量和成本之间的线性关系和销售收入与销售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都不是一定存在的,因此为了科学有效的使用本量利并建立相关模型,必须对它们做一些基本的假设,严格的限制其分析的范围以使其更加合理科学。针对超出其基本假设范围的情况,可以进行本量利扩展分析。
(1)线性关系和相关的范围假设
由于本量利分析的前提是合理划分企业的相关成本,所以成本性态的假定是应用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也就是说,在一定范围内,总变动成本与业务量成比例变化的,总固定成本维持不变。那么使用数学模型来展示变动成本即为 y = bX,因此总成本与业务量成线性关系,就是 y = a + bx。因为线性关系和相关范围的假设条件,就会将不满足这些条件的现实经营状况隔离在外无法使用本量利分析,但在现实环境下,企业的产量与成本、销售额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因此要放宽某些条件,探究非线性关系下的本量利分析。
由于本量利分析的前提是合理划分企业的相关成本,所以成本性态的假定是应用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也就是说,在一定范围内,总变动成本与业务量成比例变化的,总固定成本维持不变。那么使用数学模型来展示变动成本即为 y = bX,因此总成本与业务量成线性关系,就是 y = a + bx。因为线性关系和相关范围的假设条件,就会将不满足这些条件的现实经营状况隔离在外无法使用本量利分析,但在现实环境下,企业的产量与成本、销售额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因此要放宽某些条件,探究非线性关系下的本量利分析。
(2)产品结构稳定假设
这是假设在生产与销售多种商品的公司当中,每一种商品的销售额度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会改变。然而,在公司的实际经营过程中,通常很难总是按照固定的产品结构来生产和销售。在假设原来产品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变化带来的销售波动将会使利润与预期利润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大差异。通过这个假设,公司的管理者就可以重点关注价格、成本和业务量对公司利润产生的影响。
(3)产销相互平衡假设
........................
2.2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模型
2.2.1 盈亏平衡分析和盈亏平衡点模型
2.2.1 盈亏平衡分析和盈亏平衡点模型
盈亏平衡分析也可叫做保本分析,它是基于业务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相互内在联系而进行的分析,用于预测产品利润、控制成本和评价企业经营情况数学分析方法[16]。 盈亏平衡分析是企业进行保利分析和计算安全边际的基础,因此这是本量利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通过盈亏平衡分析,可发现企业达到保本状态时的销售情况,以此评判相关因素变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17]。盈亏平衡点,也叫保本点,企业的经营处于一个既不盈利也不亏损的状态,企业销售产品的销售收入等于总成本。企业的销售收入在减去了变动成本后用来弥补固定成本,只有边际贡献大于固定成本,即对固定成本弥补后仍有余额,企业才有利润。如果固定成本正好与边际贡献数额相等,那么企业就处于盈亏平衡状态,此时的销售额是企业产品的保本额,销售量是保本量。
假设 Q 为销售量,P 为商品的单价,V 为单位变动成本,F 为固定成本,那么依靠盈亏平衡基本模型来计算,则:
利润=Q×P-Q×V-F =Q×(P-V)-F
当企业达到盈亏平衡时,产品的利润等于零,此时产品的销售量可根据公式得到:
Q×(P-V)-F=0 即 Q=F÷(P-V)
Q×(P-V)-F=0 即 Q=F÷(P-V)
这就是盈亏平衡点的基本模型。
在计算盈亏平衡点时,一般可采用销售量或者销售额两种方式来表示,那么根据其基本模型就可以得到
在计算盈亏平衡点时,一般可采用销售量或者销售额两种方式来表示,那么根据其基本模型就可以得到
盈亏平衡时的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盈亏平衡时的销售额=单价×盈亏平衡时的销售量 =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
第 3 章 W 公司的本量利分析及其应用 ............................ 14
3.1 W 公司业务背景介绍 ............................. 14
3.1 W 公司业务背景介绍 ............................. 14
3.2 确定主营业务的成本性态 ...................... 14
第 4 章 本量利分析在 W 公司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35
4.1 W 公司应用本量利存在的问题 ...................... 35
4.1 W 公司应用本量利存在的问题 ...................... 35
4.2 W 公司应用本量利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 37
第 5 章 结论与展望 ........................ 41
5.1 研究结论 ........................... 41
5.2 未来展望 ........................ 42
第 4 章 本量利分析在 W 公司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4.1 W 公司应用本量利存在的问题
4.1 W 公司应用本量利存在的问题
(1)管理会计并不被公司的决策者所重视
对 W 公司运用本量利分析中,在收集和整理本量利分析所需要的相关数据时发现,管理会计在 W 公司并不被决策者所重视,而本量利作为管理会计中的一项基本工具所能发挥的作用也大大受限。W 公司对管理会计愈加的重视,那么管理会计在实践和应用时所发挥的作用就愈加明显,当然管理会计不只是会计信息系统其中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公司的决策者会通过管理会计来了解当前公司的经营信息和生产状况,并进行分析得到有效的管理信息,做出完美的决策判断,指导公司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公司的管理者会对本量利分析所能带来的效用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于本量利分析是否能在 W 公司的财务管理中起到作用,能起到多重要的作用,这不只受到管理者的能力以及学识的影响,更重要的是 W 公司的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的价值观念也会直接关系到本量利的应用。由于 W 公司的管理者缺少管理会计的指引和自身的综合素质原因,在进行决策时缺乏长远的目光,因此他们在决策过程中会出现决断失误,从而忽视公司的长期效益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所以拟定出不适合实际的公司战略,这不符合管理会计的目标实现。在对本量利分析数据整理时发现,W 公司正是存在管理者不重视和不运用管理会计这一情况,因为短期的利益而忽略管理会计带给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也不重视应用管理会计的能力。
对 W 公司运用本量利分析中,在收集和整理本量利分析所需要的相关数据时发现,管理会计在 W 公司并不被决策者所重视,而本量利作为管理会计中的一项基本工具所能发挥的作用也大大受限。W 公司对管理会计愈加的重视,那么管理会计在实践和应用时所发挥的作用就愈加明显,当然管理会计不只是会计信息系统其中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公司的决策者会通过管理会计来了解当前公司的经营信息和生产状况,并进行分析得到有效的管理信息,做出完美的决策判断,指导公司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公司的管理者会对本量利分析所能带来的效用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于本量利分析是否能在 W 公司的财务管理中起到作用,能起到多重要的作用,这不只受到管理者的能力以及学识的影响,更重要的是 W 公司的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的价值观念也会直接关系到本量利的应用。由于 W 公司的管理者缺少管理会计的指引和自身的综合素质原因,在进行决策时缺乏长远的目光,因此他们在决策过程中会出现决断失误,从而忽视公司的长期效益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所以拟定出不适合实际的公司战略,这不符合管理会计的目标实现。在对本量利分析数据整理时发现,W 公司正是存在管理者不重视和不运用管理会计这一情况,因为短期的利益而忽略管理会计带给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也不重视应用管理会计的能力。
.........................

参考文献(略)
第 5 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1 研究结论
本量利分析方法是现代企业在实践经营管理过程中常用财务管理工具之一,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为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指导方向,为企业在利润预测、成本管控、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方面上提供了有效的财务信息,使其决策更加有效。
本文以机械制造行业的 W 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展开本量利分析,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数学方法等研究方法为基础,对本量利分析在 W 公司的应用为研究案例,主要产生了以下结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