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下钢铁行业财务管理分析及对策研究--以M钢铁企业为例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1526 论文编号:sb2019042312131425969 日期:2019-05-15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本文结合中国供给侧改革相关理论和财务分析理论,以更系统、更全面的方式分析供给侧改革对整个钢铁行业的影响。通过选择 10 家样本公司,并将 2016 年作为分界线,从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入手,分析了 10 家钢铁企业在上述四个方面的财务数据变化情况。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目前,中国国内经济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传统类别的过度生产,其原因不是需求变少或需求不足,而是需求发生了变化,但是所提供的产品却未发生变化,质量和服务也并未跟上,这便导致一系列问题产生[1]。例如,中国某些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但对于比较高端的产品和核心技术,我们依然在通过进口的方式购买;不同农业产品的生产量差距较大,许多农业产品产量的增量超过需求的增长;中国的供给质量水平不能支撑起具有大量购买力的消费,从而导致消费者在出境购物和“海淘”上花费大量资金。总体来看,我国仅通过刺激内部需求已难以应对这一结构性问题,为此我国一定要改变现有供给结构。
钢铁工业是我国经济产业中既基础又重要的产业,也是工业化产业的重要支撑[2]。过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钢铁,这也决定了钢铁业是最发达的产业之一。据统计,从 2001 年到 2013 年,中国的钢铁总量占全球钢铁总量的 82.3%,但正是这种粗放式增长导致钢铁行业出现了“高产量、高成本、低效益”的状况。2012 年,钢铁行业已全面进入低利润时代。2014 年 11 月 7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兼冶金规划研究所所长李新创,在我国第七届钢铁贸易高峰论坛上,使用“四低两高一全”对中国钢铁行业目前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概述:低增长、低成本、低价格、低效率、高库存、高压力、全行业处于亏损状态。2015 年 11 月 10 日,我国领导人习近平,在第十一次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着力加强供给侧改革”的基本任务[3]。此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同年 12 月举行,并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作为 2016 年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随后,习近平于 2016 年 5 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第十三次会议,会议强调了推进供给侧改革是全面研究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之后所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为推广“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我们需具有坚定的决心,并怀有信心推动这项工作[4]。同时,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要充分弘扬我们中国人民勤劳奉献的精神,不断提升我们的生活水平。
......................

1.2 研究意义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供给经济学属于一个经济学流派,该流派于 20 世纪 70 年代早期出现于美国,以强调供应(即生产)在经济中的重要性而命名[5]。世界对于供给经济学的研究远没有需求经济学那么全面。在供应方面引入结构性改革,使供给经济学成为另一个热门词汇,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供给侧改革下的“三去一降一补”五方面内容也是供给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因此,供应侧背景下的钢铁企业财务分析与对策研究必然能够丰富供给经济学的理论。
1.2.2 研究的现实意义
从供给侧改革下钢铁企业的财务数据分析入手,分析了供给侧改革前后钢铁行业的财务数据变化,从而得出供给侧改革对钢铁企业在当前形势下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可以得出,企业的顺利运作必须符合宏观经济形势。只有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发展,才能确保企业不会被经济发展的大潮所淹没,才能保证他们能够始终抓住利润增长的机遇。
从改革方面入手,对某个钢铁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研究,有助于整个钢铁行业的内部决策。公司在做出经济决策的同时必须考虑许多因素,现在正处于需求侧转变为供给侧的阶段,即由扩大需求向改善供给进行过渡,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新的发展方式必将出现,各企业也应该努力适应时代潮流,朝着更明智的道路前进。
........................

第 2 章 供给侧改革及财务分析相关理论

2.1 供给侧改革相关理论
2.1.1 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需求和供给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并且二者也是相互作用的,供给可以为需求提供满足并且根据需求不断变化。需求等于供给时,一个均衡的状态就产生了,如果需求大于供给,供不应求的现象就会产生,也就是人们经常提及的商品短缺情况,这时需要我们增加供给量。相反,如果供给大于需求,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这时则需要我们缩小供给。一旦供给和需求在结构上或者水平上出现不平衡的状态,二者中的一方就需要不断调整,直到最后达到平衡状态。
供给侧改革的最终目的主要是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以此来让经济要素达到最优的配置,进而实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与量。此时,我们需要将提升供给产品的质量水平作为出发点,通过供给侧改革来让企业的结构得到调整,使要素扭曲的状况得以消失,使供给方面的结构能够适应需求的变化且灵活的改变,以此增加整个市场的生产水平,让人们在需求的方面得到更大的满足感,最终达到有利于整个经济社会健康持久发展的目的[31]。
2.1.2 供给侧改革理论概述
供给侧与需求侧是两个相对的理论,需求侧方面包括投资,购买和净出口。而供给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生产要素的投入,主要包括资本、土地和劳动等方面的投入;第二方面是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产生于制度方面的改革和整体结构的优化。供给侧改革主要将这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对我国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供给侧改革同时也在寻找能够提升我国经济水平的驱动力[32]。在过去,我国是使用凯恩斯理论来解决经济结构方面的问题的,但是我们逐渐发现,仅仅通过刺激需求已经不能使我国的经济水平得以增长,反之还为我们带来了种种负面影响:比如企业杠杆率的不断升高,债务的不断累积。在对提升我国经济水平走向的方法进行选择时,我们要从供给方入手,即从生产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两方面出发解决阻碍我国经济增长的种种问题。对于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如果我们能够提高供给方的质量水平,那么我们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如果要提高供给方的质量水平,我们必须要对企业的创新能力产生一定的重视。
................................

2.2 财务分析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2.1 财务分析的概念
财务分析的定义为:公司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员工以及企业的其它利益相关者将财务报告等相关财务信息作为基础,通过某些分析方法和技术来评估公司的过去和现在,并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以此来帮助金融分析师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
2.2.2 财务分析的理论基础
(1)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Asymmetric  Information  Theory)最初的提出者是 Akerlof, Spence 和 Stiglitz 三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该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它的提出奠定了其在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基础。这三位学者对于市场信息存在不对称现象的研究,对此理论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信息不对称理论,最初它是被用来对传统的农业现象做出解释的,之后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它被用来解释现代金融市场中出现的一些社会经济现象。
社会发展的进步和人类受教育程度的差异都会导致社会各成员所掌握的信息出现不对称的现象。在这种条件下,信息不对称理论出现了,它提出了在市场中信息的重要作用,并主要研究如何使信息处于优势和劣势的双方达到一个相对的角力均衡。此理论的出现也造成了逆向选择问题的出现。
逆向选择被定义为,如果在对投资方面或买卖方面做出决策时,投资或买卖的一方所能获得或者利用到的信息多于另一方,而使对方处于劣势自己处于优势,此时劣势方很难对投资抉择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便会导致价格的扭曲,随之供求关系也会因此而失去平衡,进而造成市场效率降低的问题,这同时也适用于公司财务分析的理论。对于一个企业,其内部管理者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往往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了解要少于内部管理者。此外,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和管理者对信息的要求和来源不同,也会导致他们对公司的了解存在差异。尤其是对于证券市场,投资者们所了解的信息越多,他们能够利用的有利信息也就越多。同时,对于不是财务相关专业的投资者们,也会由于缺乏对财务报表分析方面的相关知识,而在做出决策时被迫降低自己的投资收益。
..............................
第 3 章  供给侧改革下钢铁行业发展状况 .............................. 15
3.1 钢铁行业现状 ............................. 15
3.1.1 中国钢铁企业发展形势 ................... 15
3.1.2 钢铁企业供给侧改革现状 ....................... 16
第 4 章  供给侧改革前后 M 钢铁企业财务现状分析 ..................... 23
4.1 M 钢铁企业简介 ..................... 23
4.2 M 钢铁企业“三去一降一补”的实施背景及意义 ............. 23
第 5 章  供给侧改革下 M 钢铁企业财务问题及对策 ......................... 38
5.1 供给侧改革下 M 钢铁企业存在的财务问题 ........................... 38
5.1.1 货币资金存在短缺 ...................... 38
5.1.2 融资难度增大 ............................... 38

第 5 章 供给侧改革下 M 钢铁企业财务问题及对策

5.1 供给侧改革下 M 钢铁企业存在的财务问题
5.1.1 货币资金存在短缺
随着现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货币资金运用情况的好坏显得越发重要。除此之外,由于企业本身在不断的拓展自己的业务,企业对于货币资金短缺的一系列问题也将日益凸显出来。货币资金是企业总资产中最具有活力的部分,日常的经营活动与货币资金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货币资金的多少直接决定着企业的运转状况、生产能力及效益水平。如果把企业比作一个人,那么货币资金就是这个人的血液,
是这个人的灵魂。
供给侧改革对于 M 钢铁企业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而货币资金情况的优劣是这个转折点上的关键。基于货币资金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计算得出在 2014年到 2017 年,M 钢铁企业的货币资金占总资产的比重大约在 7%左右波动,而一般认为货币资金占总资产的比重在 15%-25%之间比较合理,因此 M 钢铁企业在资金链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货币资金的短缺对于处于改革关键时期的 M 钢铁企业无疑会是一颗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毒瘤。
5.1.2 融资难度增大
受国家产业政策影响,
M 钢铁企业若想继续采取以往的融资渠道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此外,受金融行业去杠杆政策的影响,央行采取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市场资金供应偏紧,M 钢铁企业的融资成本面临着上升的压力。
2015 年,绝大多数钢铁企业处于巨额亏损和高负债的压力中。此外,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幅减少了对这些钢铁企业的信用贷款金额,这对面临大额亏损的 M 钢铁公司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M 钢铁企业的融资工作也因此产生了巨大困难:首先,在直接融资方面,债券市场在上半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违约危机,为了避免违约情况再次出现,存在产能过剩情况的行业所发行债券的门槛被迫要求升高,同时投资者们也不愿购买此类企业的债券,导致 M 钢铁公司在 2016 年约有 180 亿的债券无法增发。其次,在间接融资方面,银行继续缩小信贷规模,提高信用保证措施,缓慢审批信贷金额,延缓续贷工作,甚至有些银行取消与 M 钢铁企业的合作;最后,有些金融机构本身也存在一些短板问题,无法进行贷款业务。以上问题使 M 钢铁公司在 2017 年的融资工作出现了极大的困难.
....................................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