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现金流、公司治理对费用粘性的财务管理影响研究--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0563 论文编号:sb2018122411170824215 日期:2018-12-28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探寻了经理人基于自利动机对自由现金流进行操控,从而强化了企业的费用粘性;继而研究了内部治理机制通过缓解代理问题而弱化费用粘性。

1绪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总趋势蒸蒸日上,在这种经济高速发展的浪潮下,我国企业为实现持续发展必须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成本费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资金耗费,也可以说是管理层对企业生产所投入的资金,因此,资金投入的过程就间接反映了管理层的决策情况。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现已经纳入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这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资产运营效率,提升获利空间,最终达到其经营目标,实现持续发展。同时,对企业成本性态进行研究,可以有效检验管理层的决策结果,为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提供有效信息。
费用粘性,是指企业的成本费用与业务量的变化呈现出一种非对称性变化的现象,具体来说就是企业单位业务量增加时,相关费用增加的幅度要大于单位业务量减少时相关费用减少的幅度。这种费用的异常变化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十分不利,进而会影响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实现以及公司长远的经济利益,因而对企业费用习性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种特殊的经济制度下,公司为什么会存在费用粘性?管理层在费用粘性的成因中又扮演着什么角色?企业的自由现金流对费用粘性会有怎么样的影响?有效的公司治理是否会抑制费用粘性的产生?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探讨了自由现金流、公司治理对费用粘性的影响。
....................

1.2文献综述
1.2.1费用粘性存在性研究
国内关于费用粘性的研究起步要晚于国外。我国关于费用粘性的研究起点是在2004年,孙铮和刘浩选取了我国292家1995年年底前上市的公司为样本,研究样本公司的收入与费用变化率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成本费用也存在异常变化,即费用粘性,并且其程度要高于美国上市公司,而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我国企业在对成本费用的管理控制上缺乏经验,导致管理水平不高。刘武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行业进行控制,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费用粘性存在行业差异,其中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企业的费用粘性相对较强,而房地产企业费用粘性相对较弱。
我国学者孙铮、刘浩率先在我国开展费用粘性的研宄,结合国外关于费用粘性成因的研究,总结出效率观、契约观和机会主义观等三种成因说。效率观认为,企业在存续期间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业务量会出现上下波动的情况;如果业务量下降是正常可恢复的,就不需要对资源进行调整,反之则会增加调整成本,使企业的资源配置行为无效。契约观认为企业在持续经营过程中,为保障获取资源的稳定性,通常会在事前签订相关的长期合同契约,这种契约一经签订短期内不会发现变化,当企业业务量在正常范围内下滑时,企业会将部分资源闲置,因此使得业务量下降时费用降低的幅度较低,导致费用粘性的产生。机会主义观认为,在代理关系下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当出现利益冲突时,管理者可能不会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而产生代理成本,增加企业的费用粘性;因这一观点对于费用粘性的解释更能被霞学者所接受。
.......................

2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2.1理论基础
2.1.11成本性态理论
成本性态理论主要研究的是业务量与费用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成本形态理论认为成本主要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因此,认为费用与业务量之间存在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用公式表示为:y=a+bx;其中a表示固定成本,b表示变动成本,当业务量变动一个单位时,相应的成本费用同方向变动6%。由此可以发现,传统的成本性态理论对于总成本的描述只是简单的将企业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相加。而随着学者对企业成本的深入研究,认为固定成本通常可以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而传统的成本性态理论对此并没有区分,因此,随着管理层对企业成本控制要求的提高,传统的成本性态理论都对成本的描述逐渐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费用粘性的提出是对传统成本形态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在公司的实际运营过程中,公司的股东和管理者基于不同的利益观会产生意见分歧,做为委托人的股东追求公司价值的最大化,而做为代理人的管理者则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由此导致代理问题的产生。张维迎指出,代理问题主要是由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契约的不完备所造成,而股东将经营权交付给管理者,就必须承担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在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中,管理层是企业的掌权人,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因此掌控着企业的经营现状以及各种重要的财务信息;而股东作为出资人,并不享有经营决策权,因此不能如同管理者一样获得公司详细的财务信息,这就是信息获取的不平等,管理层基于这种优势,就有可能会产生自利行为,损害股东权益。所有者在雇佣管理人员时,通常会签订相关的合约,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但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管理人员可以利用漏洞满足自身利益。
......................

2.2研究假设
2.2.1自由现金流量与费用粘性
当企业自由现金流充足的时候,表明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良好,管理层基于乐观预期,为了加强对企业资源的控制,可能会对企业的规模进行扩充,将资金投入到新的项目中,即使新的投资不会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收益。管理层的这种行为就可能造成低效率投资或者无效投资,使得企业资源被浪费,费用也大幅增加,从而促使费用粘性的产生。部分管理层也可能在企业有富余资金的时候,通过增加在职消费,提高津贴补助等方式攫取股东的既得利益满足自身利益,致使企业的管理费用増加,从而使得自由现金流的代理成本加大。当企业的自由现金流较少,公司的收入下降时,管理层为了目前的利益不受损害,可能不会正常的削减企业的费用,这种费用的异常变化,导致业务量上涨时,费用的增幅要比业务量下降时费用的减幅大,从而产生费用粘性,影响企业利润及绩效。由此我们提出本文的第一个假设:
H1:制造业企业的自由现金流与费用粘性具有正相关的关系。
公司所有人在任用管理者时所签订的合同契约总会存在“灰色空间”,在两职分离的情况下,如果管理层缺乏有效监督的话,就可能会发生管理层侵害所有者权益的情况。因此为了缓和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势必要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通过上文可以知道自由现金流量会影响到管理层的行为动机,而高水平的公司治理会有效约束管理层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而弱化企业的费用异常变化程度。在不同的自由现金流水平下,公司内部治理因素可能会对费用粘性产生不同影响。因此本文在探讨公司治理对费用粘性的影响时,进一步对自由现金流量水平进行了区分。
..........................
3模型构建及变量选取...........20
3.1模型构建.............20
3.1.1模型构建基础..........20
3.1.1自由现金流量与费用粘性研究模型.............20
4实证结果及分析...........27
4.1描述性统计分析...........27
4.1.1收入及费用的描述性统计............27
4.1.2自由现金流量的描述性统计............28
5结论及建议.......41
5.1研究结论..........41
5.2相关建议.............42

4实证结果及分析

4.1描述性统计分析
为了对样本数据的总体特征进行了解,本节内容分层次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4.1.1收入及费用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4-1中可以看到,样本范围内的制造业上市公司销售收入增长率的均值为27.5%,中位数为12.9%,由此可以说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在整体上是呈上涨的趋势;销售收入增长率的最小值为-65.9%,最大值为418.6%,标准差为3.646,说明不同的制造业公司其营业收入的变化幅度比较大。对于企业的成本费用来说,从上表中可以看到,销管费用增长率的均值为19.6%,中位数为14.2%,由此可以看出,在样本范围内,制造业企业的销管费用也是逐年递增的,而且其增幅要小于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由此可以看出在制造业企业中,费用粘性是普遍存在的;而销管费用的标准差为0.317,明显低于销售收入增长率的标准差,这说明销管费用增长率的样本个体差异不大。
........................

5结论及建议

5.1研究结论
有学者研究指出制造业企业的费用粘性水平较高,但有较少学者深入研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因此本文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证实了费用粘性的存在,并解释了其原因;基于代理理论和管理层寻租理论,研究了自由现金流对费用粘性的影响。最后在公司治理理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公司内部治理对费用粘性的作用机制,得出了以下结论:
(1)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费用粘性。
通过对收入和销管费用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收入和费用均成上涨的趋势,说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但收入的变化幅度与销管费用的变化幅度不同,由此可以发现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收入和费用的变化并不成比例,可以初步判断费用粘性的存在。基于ABJ模型,本文建立收入增长率和费用增长率的相关模型,对费用粘性的实际存在进行验证。通过二元回归分析发现,样本公司营业收入上升时费用增加的幅度是营业收入下降时费用减少幅度的1.83倍,这表明制造业上市公司确实存在费用粘性现象。而此项数据与刘武研究结论相比,制造业企业的费用粘性大幅下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我国公司治理水平的普遍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提高,削弱了代理成本,从而弱化了费用粘性。
(2)制造业企业的自由现金流对费用粘性具有促进作用。
本文通过对自由现金流分组研究,发现不同自由现金流量水平下费用粘性存在一定差异。实证结果表明,自由现金流相对匮乏的企业,其费用粘性水平相对较低。当企业的自由现金流充足时,表明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对于富佘资金,股东和经理人的看法不太统一,导致代理成本的产生。经理人做为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为了加强对企业经济资源的控制,比较倾向于将富余资金进行对外投资或者扩大公司规模,但当经理人做出的这种投资决策缺乏理性的时候,就可能使投资变得无效,加重企业的成本费用,从而产生费用粘性。但对于资金相对匮乏的企业来说,经理人为了使企业正常营运,会努力削减费用,提高企业绩效,从而弱化了费用粘性。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