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财务管理硕士论文十篇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8475 论文编号:sb2018100421304923393 日期:2018-10-08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早期的财务管理以集资为主要内容。经过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西方企业经营者看到了只重视筹措资金管理的严重缺陷,在财务管理中采取了许多对资金使用加强日常监督和日常控制的措施,财务管理发展到以监督为核心。(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财务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优秀财务管理硕士论文篇一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如何按照中共吉林省委“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省”的总体要求、适应当前社会和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做好军休工作,对于全省各级民政安置部门来说是一个非常紧迫而重要的课题。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机构是民政部门管理下的事业单位,属于社会保障公益性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服务军队离退休干部和退休士官(含志愿兵),按照国家制定的有关政策,保障他们“两个待遇”(即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的落实、实现“六老”(即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乐)目标和创建“双和谐”(和谐军休家园和和谐军休家庭)。随着国家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政策的调整,军休经费的项目和标准也在逐年增加和调整,军休安置任务逐年加重,移交吉林省安置管理的军队离退休干部人数逐年增加。军休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凸现出来。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是做好吉林省军休工作的一个有效抓手。如何改进和加强我省军休系统的财务管理工作,构建一个既适应军休安置工作科学发展需要又适合吉林省省情的军休系统财务管理模式,对于吉林省军休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机构是军休工作的直接载体,是党和政府面向广大军休人员的直接窗口。军休服务管理机构自身管理水平决定着军休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广大军休干部心目中的形象。军休财务工作在整个军休工作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关系到国家各项军休政策能否有效执行、广大军休干部各项待遇能否顺利落实的关键环节。可以这样讲,军休财务工作是整个军休工作的重要核心之一,是军休工作各项计划和任务全面顺利完成的可靠保证。军休财务工作与广大军休干部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尤其对于军休干部“生活待遇”的落实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军休系统财务机构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综合素质,直接关系着军休财务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影响着国家上千项有关军休人员待遇和项政策的有效执行。由于受到地理位置、财政管理体制、思想意识等方面原因的影响和制约,我省军休系统的财务管理工作还存在着管理模式多样、对预算工作不重视、监督机制不健全、管理人员观念陈旧、会计基础工作相对薄弱、财务人员素质尚待提高、个别地方政府采购制度执行不严等现象,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通过对吉林省军休系统当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现象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本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从把握军休经费管理核心、重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更新管理人员理财理念、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重视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实行财务工作规范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实施方案。针对当前吉林省军休服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军休工作实际,建议通过进一步实施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措施,改进和提升吉林省军休系统财务管理工作这将对于推动和促进我省军休系统财务以及整体军休工作顺利开展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1.3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本文试结合吉林省军休工作的具体实际,从当前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机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入手,通过对当前军休系统财务管理工作现状的分析,论述了军休系统财务管理工作现状的成因应对思路,引出财务管理模式的概述,提出了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对吉林省军休系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借鉴,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吉林省军休系统财务管理模式改进与对策建议的总体思路,得出结论并指出了财务管理模式改进工作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基于此,本论文将以“吉林省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为题,对吉林省军休系统财务管理模式的现状和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研究,并尝试提出改进方法和对策建议。
 
第二章 吉林省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工作现状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军休工作、军休干部和军休机构对于许多人来讲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字眼,在这里首先对本文涉及到的一些相关具体概念,进行一下概念界定,以方便读者进一步理解本文内容。
 
2.1.1军休工作相关概念
军队离退休人员(以下简称军休人员)是指在军队中离休或退休的干部、志愿兵(专业军士)和在军队所属事业单位中退休退职的无军籍职工。本文所述军休人员,主要是指军队离退休干部(以下简称军休干部)。《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暂行规定》(1990 年 7 月 18 日民政部令第 3 号)中关于“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机构的性质和工作任务”做出如下定义:“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含服务站,以下简称干休所)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党和政府关于安置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的方针、政策和规定,落实好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他们安度晚年。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是民政部门领导下的事业单位,承担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三章财务管理工作问题成因分析.................. 30-36 
    3.1财务管理工作问题成因分析 ..................30-33 
    3.2财务管理工作问题应对思路.................. 33-36 
第四章 吉林省军休服务管理系统财务.................. 36-51 
    4.1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分类.................. 36-37 
    4.2 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对我省军休.................. 37-40 
    4.3 吉林省军休服务管理系统财务.................. 40-51 
       4.3.1吉林省军休服务管理系统.................. 40-41 
        4.3.2 吉林省军休服务管理系统.................. 41-51
 
结论
 
构建新型全省军休系统财务管理模式既是为了适应军休工作社会化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提高我省军休服务管理系统的服务管理水平,有效提高对全省军休经费的监管水平。要实现全省军休系统财务管理模式能够有效运行,还需要努力营造财务管理模式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形成合理的、能够促进军休系统财务管理模式健康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适当调整,争取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社会价值,更好地为我省军休干部服务。加强军休系统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我省军休系统整体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省军休系统财务管理模式设计,要结合军休系统的业务特点和吉林省省情来认真构建。
现阶段最佳的选择应该是基于当前军休系统行政隶属关系现状的基础上,借鉴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混合型财务控制体系的管理思想,综合考虑军休财务管理的需求与目的进行构建。建立有效的授权控制制度、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控制制度以及审计控制制度,形成对我省军休财务系统有效的控制体系。授权制度是进行组织安排,预算管理是做好事前控制,会计核算控制主要是事中和事后控制,审计控制则是为了检查监督整个我省军休财务系统的有效运行。这四个主要方面相互关联,共同构成完整的控制体系。体系的核心是科学地对省民政厅、各地民政局、各军休服务管理机构进行逐级责、权、利安排,保证各级各自的责、权、利安排明确、有效。明确就是做到目标尽可能量化;有效就是实现权、责、利对等,监控全面、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备。从当前实际情况出发,省民政厅不可能对各地的财务管理工作大包大揽,必须严格遵循重要性原则。
 
参考文献
[1] 民政部部长李学举《用科学发展观认识、定位、推进民政工作》《中国民政》2009 年第 4 期
[2] 《军休安置文件汇编》 民政部优抚安置局 2008 年编印
[3] 《军休安置培训教材》 民政部优抚安置局 2004 年编印
[4] 《全国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工作会议材料汇编》民政部优抚安置局 2004年编印
[5] 《民政理论与务实培训教材》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6 年版
[6] 郑勇 《财务集中核算在实务中的利与弊》 当代经济 2008
[7] 张延波 《高级财务管理[M]》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6
[8] 高玉凤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现代商业,2008年第 29 期
[9] 徐明林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 现代商业,2010.11
[10] 刘蓓蓓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清华领导力培训,2009.9
 

优秀财务管理硕士论文篇二

 
一、引言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十世纪以来,企业一直将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的财务目标,在这样的企业经营目标的驱使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这种只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模式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后果。拿我国来看,从2000年以来,企业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而进行的经营活动而带来的社会和环境影响,给国家和社会敲响了警钟:山西黑心煤窑老板不负责任不规范的生产经营,导致了多少年轻的生命丧失在一次次的爆炸事故中;中石油的屡次天然气井喷和输油管道的爆炸,又造成了多少家庭的噩梦;再到最近的席卷全球的中国婴幼儿奶粉中含有化学添加剂三聚氰胺事件,及最近食用肉里的"瘦肉精",餐桌上的"地沟油"事件,一系列的突发社会灾难、食品安全事故、质量问题等无不考验着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这些残酷的事实巳经足以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谋求社会企业和谐长久的发展才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更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企业作为国家经济活动的关键主体,对改善和优化现有的社会和环境问题责无旁贷,同时企业也只有积极承担其社会责任和义务,在经营活动中关注自身对社会和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提出可行的方法予以降低可能造成的损害,与社会和环境平衡发展,走上企业和社会二者共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企业面对国际化发展的要求,我们未来的企业经营不能再只考虑短期内企业所占市场的扩大和企业单纯经济利润的增加,还要考虑企业长期经营的可持续稳步发展和企业自身总价值的不断提升,这就要求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要处理好企业与外部社会、生态、民众等各方面的关系,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然而,怎样将企业从"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利润最大化"等传统的企业经营理念向企业在积极承担其应尽的社会责任的前提下,谋求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转化,这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并提出可行性方案的课题。
对于这个课题,我们可以发现,企业的财务评价研究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是两个同样重要并且彼此关联的子课题,如何将企业的财务评价从传统的从经济效益视角出发的评价转向从社会责任视角出发的评价,就成为了监督和促进企业积极承担其应尽的社会责任的一个有效的方法。企业经营绩效的理论与方法,伴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和现代企业形态的发展,经历了成本绩效评价、财务绩效评价、战略绩效评价最终发展到了综合评价阶段。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怎样正视企业和社会的关系"这一根源性的问题,是企业财务评价体系研究创新的基本动力。而我们所了解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恰恰是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作为了基本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在20世纪初被提出后,很快就被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广泛进行研究。通过对企业财务评价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一些文献的解读,我们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企业财务评价体系的创新、发展受到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规范发展的无法忽视的影响。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为基础的企业财务评价体系逐步的发展起来,像"三重盈余"(即:"不只单纯的考虑如何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且关注企业的盈利、社会责任、环境责任三者的统一")评价理论的兴起与发展正是这种现象的直接表现。但是,这种内在关联是怎样作用的?这个问题,不仅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更是以后指导企业财务评价进行创新的理论根本,但实务界和理论界都还没有比较深入的思考和比较认可结果。
在21世纪,企业在其进行经营活动的过程中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已逐步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共识并成为一种潮流,从2002年起,欧洲各国就要求本国企业每年在发布其他传统的财务报告之外,还要发布企业每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从2005年的调査结果可以看到,全球前250家大企业报告社会责任的比例为64%,各国前100家大企业报告社会责任的比例为41%。而从2005年开始,随着企业国际化发展和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的一些大型企业也逐渐幵始了发布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像国家电力、中国石油、中国移动、中外运等大型企业在世界发展潮流的要求下,先后发布了不同模式的社会责任报告。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如何确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是一个能够影响其价值实现和企业长久发展的关键问题。而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深入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对从社会责任视角下进行的企业财务评价研究的发展创新提供了哪些要求,及在此基础上企业财务评价需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科学合理的框架体系。显然,这两个问题不是简单的企业承诺承担社会责任就能解决的了的,而且也决不是生硬死板的将一些社会、环境的指标加入现在的评价体系就可以的。
 
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解析
 
本章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理解和分析,着力挖掘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企业财务评价研究的内在联系及从社会责任视角下对企业进行财务评价所需要的财务评价体系需要满足的基本要求。
 
(一)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发展综述
20世纪初,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出现,改变了人们对企业性质、企业管理目标以及管理者受托责任的认识,是对传统企业理论的挑战,吸引了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种学科的争相研究。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与发展,到现在,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已经逐步形成科学完善的体系模型。
 
1.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提出
企业社会责任被提起的思想的起点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它从提出到现在已经被讨论了数个世纪。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一个社会只有通过市场的检验,才能够最好的确定它的需要。同样,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果它能够高效率的使用社会所提供给它的各种资源,并反馈给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以消费者可以并愿意支付的代价提供给他们,这个企业就尽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另外在当时的社会时代背景下,对宗教里乐善好施等的信仰也提供了社会责任得以实施的土壤,从而在那个时代就出现了一些小企业业主捐助学校、教堂和穷人的现象。但是当进入到19世纪的时候,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在竞争中处于强者的地位,而对员工极尽剥削,一味追求企业的利润数字,对社会和环境肆意掠夺。特别是进入20世纪之后,工业化大生产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直到1924年歇尔顿首次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说法,他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对企业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涉及到各种人类需要的责任的满足联系起来,并且将道德这一因素加入到企业社会责任里。之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像跨国公司等大型企业的实力不断增强,他们的经营活动对国际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越发的显著,他们大规模的不注重环境保护的经济活动导致社会自然资源的逐渐减少、环境生态的严重破坏,另外他们对经济利益的狂热追求,使他们极尽全力的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占有土地,使社会贫困、失业和贫富分化等问题大量出现,使社会各界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关注度普遍提高。
 
三、社会责任视角下企业的财务评价..................27-40 
    (一) 社会责任视角下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27-28 
    (二) 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财务评价.................28-29 
    (三) 社会责任视角对企业财务评价................. 29-31 
        1. 对财务评价体系维度设置的要求................. 29 
        2. 对财务评价体系理论基础选择的要求 .................29-30 
        3. 对财务评价体系框架设计的要求................. 30 
        4. 对财务评价体系指标设置的要求 .................30 
        5. 财务评价体系评价方法设计的要求................. 30-31 
    (四) 社会责任视角下企业财务评价的内容................. 31-32 
    (五) 社会责任视角下财务评价体系.................32-40 
四、社会责任视角下企业的财务评价方法................. 40-54 
    (一) “六维平衡计分卡”评价方法设计................. 40 
    (二) “六维平衡计分卡”评价方法的选择................. 40-43 
        1. 面向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评价方法................. 40-41 
        2. 面向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评价方法................. 41-43 
    (三) 面向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实证分析................. 43-49 
        1. 样本企业的选择................. 43-44 
        2. 指标计量 .................44-46 
        3. 层次分析法赋权及评价................. 46-49 
    (四) 与传统财务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 49-52 
(五)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的不足................. 52-54
 
结论
 
本文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文献的研究,理清了它们的发展脉络,并对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行了一般的解析: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转换了财务绩效评价的视角,引导评价体系框架的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相关实证研究为评价体系的整合提供了依据,使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解的逐步统一并且标准化,推进了财务评价创新的实践。同时,经济日益国际化的发展形势下,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对企业财务评价的研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要求,这些要求主要体现在评价体系框架的设计、维度的设置、视角的选择、指标的设置和评价方法等方面。
本文从社会责任视角下对企业财务评价体系进行构建,主要是基于社会责任理论,对企业的财务评价研究进行了一些创新,在延续与发展传统平衡计分卡的思想和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能够满足社会责任视角下企业财务评价要求的"六维平衡计分卡"的体系框架,即从企业对其各利益相关者价值创造的角度出发,构建了三重业绩维度和三大效率维度,对企业进行综合的评价分析,并针对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评价要求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避免了 "信息过载"的问题,达到评价体系对企业的基本评价功能和企业内部战略管控功能的双重实现。并且参照现有且被广泛认可的社会责任报告指标体系,基于对企业的"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业绩结果和动因效率的分别平衡"的原则,对本体系的六类指标进行了选择,构建了该评价模型的指标体系。
对于不需要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外部利益相关者,主要进行对企业经济、社会和环境三重业绩的综合评价,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来进行权重的确定,实现对企业的简洁有效的基本评价的目的;对于密切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些利益相关者,主要进行企业业绩与动因效率的复合评价,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评价方法,不仅能够科学确立指标权重,而且还可以找到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实现的的关键效率因素,来实现企业内部评价和管控有机结合的目的。最后,基于指标计量的可行性,本文对2010年中石油集团的经营绩效进行了面向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评价的实证分析,并且将评价结果与传统的评价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证实了社会责任视角下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明确其必要性。
 
参考文献
夏新平,李永强,张威.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演进.商业研究,2003 (23) : 7-2
童盼.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演进逻辑及未来趋势,财务通讯,2004 (1): 25-83
彼得.德鲁克.公司绩效测评,波士顿: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9. 128-301
李德传.经济增加值(EVA)及其在现代企业中的应,企业活力,2006 (5): 15-75
罗伯特.S.卡普兰《高级管理会计》[M]第三版,吕长江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版:117-130
颜志刚.《业绩三棱镜:一种以利益相关者为中心的业绩评价体系》,《企业经济》2004年第6期
宋荆,顾平,席娜利.企业可持续发展"三重盈余"绩效评价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06(9):21-48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Management" [M], in Oliver Sheldon, 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London, Sir Isaac Pitman and Sons Ltd., first published 1924, reprinted 1965: 70-99
密尔顿.德曼.弗里德曼文萃[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42-0
卡罗尔(Caroll)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作为社会成员应履行之义务,1911

 

优秀财务管理硕士论文篇三

 
第-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这既是-个“黄金发展时期”,也是-个“矛盾突显时期”。面对日益激烈的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若想实现其组织使命和目标就必须降低企业成本,优化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运作效率,消除-切不增值的环节。企业的这些使命和目标需要通过企业管理来实现,企业管理是-个非常开放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着与企业密切相关的客户、供应商、物流企业、银行机构等,而物流金融是加快供应链整合、提高整体供应链资金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物流金融对提高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然而,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也带来了相应的物流金融风险,如何有效的控制物流金融风险成为银行与物流企业之间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重中之重。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物流企业因其经济实体的直接联系性,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相应的冲击,在这个背景下,银行开展物流金融所面临的风险就大大增加了。
 
1.1.1物流金融业务的兴起
在20世纪初,伴随银行、证券、期货等金融服务业务的发展,物流金融服务的雏形在-些国家就开始出现。例如,在沙皇时代,为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的季节性问题,相应的开发了谷物抵押贷款,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金融业务的产生与发展却是近些年来的事:1999年,中国储运公司在与银行的合作下,首次向客户推出了物流金融服务业务—质押融资业务,即物流公司将客户的-部分商品质押给银行,银行在对质押商品进行审核,依据物流公司的诚信度以及质押商品的市场价值等因素给客户发放-定额度的贷款;2000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朱道立在主持广东顺德物流基地项目时,首次提出了“融通仓”的概念,并组织人员开始进行相关的理沦研究;2001年,TCI就成功地将“融通仓”这-理论运用到了其实际的业务操作中:它通过与银行的合作,由银行向全国的经销商提供运营资金,从而加快了经销商的资金运作效率,达到了物流与银行的双方共赢;UPS(日nitedParcelService)在2001年5月将美国第-国际银行(FirstInternational)并入旗下,在对其进行改造后成立了相应的金融部门(即5CaPital),开始向客户提供融通仓式的业务服务,除了传统的包裹和物流业务外,推出了包括兑付出口票据、代信用证、提供货款融资、代理海关业务等物流金融服务,在21世纪初,东南亚供应商向沃尔玛运输货物时,会出现货物不能及时到达以及拖欠货款的问题,2003年,UPS通过应用物流金融服务,成功地解决了这两者之间存在的物流问题;2004年,诺基亚的广州分公司借鉴上述TCL的典型案例,在其经营活动中也运用融通仓的理论向其经销商提供资金,以此来提高其手机的销售份额;在上海,DHL为客户提供关税融资服务以及相关的物流服务;中国储运集团提供规模超过人民币40亿元的仓单质押贷款业务: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与深圳发展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同年,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与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也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自此以来,已有数百家企业享受到了物流金融为其带来的融资便利以及物流环节利润的增值。
物流论坛与中美商会运输主席陈学淳先生曾提出,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商务的同步协调,这意味着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全球的顺利运行,它能够使企业之间形成更有效的衔接,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成功。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罗齐、朱道立等人在2002年首次提出了“融通仓”这-概念:“融”指的是金融,“通”指的是物资的流通,“仓”指的是物流的仓储,融通仓就是金融,物流及仓储的集成,协调和统-管理。2004年,邹小芫和唐元琦率先提出了物流金融的概念,他们首先对物流金融的相关概念作了明确的界定,认为物流金融就是银行针对物流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环节,设计和开发专门适应于物流企业的各种金融服务产品,从而使物流企业能够充分的运用货币资金,提高物流企业的资金运作效率,其中,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产品不仅包括银行的基本金融服务,如存款、贷款、贴现、抵押、投资、租赁、信托、保险以及有价证券的交易和发行,还包括针对物流企业的中间业务服务,物流金融的本质就是物流和金融机构的携手合作,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互惠共赢,自此,“物流金融”这-概念正式浮出水面并迅速发展成为-个新的研究学科领域。同年,梁虹龙、欧俊松指出:银行可以根据物流企业提供的信用担保,赋予物流企业-定的信用额度,而物流企业可以利用银行提供的信用额度向其客户提供质押贷款,物流企业的客户通过质押物获取相应的贷款来完成其生产经营活动,于是,物流金融就形成了银行物流企业,物流企业的客户三方合作共赢的关系,在整个环节中,银行基本上不参与质押贷款项目的具体运作。
 
第二章相关文献综述
 
2.1金融危机对物流企业影响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金融危机对物流企业影响的评论大同小异,下面主要介绍几个学者的观点:熊莎(2008)认为金融危机对物流金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金融危机使得很多物流企业的业务量下降,利润额减少,从而导致企业没有足额的资金偿还银行贷款,而银行又保留了对企业原材料或货物的质押权,在这种情况下,借款企业为了周转资金很有可能强行提货,这样就使得银行的监管难度加大;第二,物流金融业务量下降,主要是由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引起:-方面是整体经济环境的恶化,导致物流企业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另-方面是由于金融危机爆发后,银行为了避免风险,会产生“惜贷”行为,然而,物流金融业务总量的下降既增加了物流企业的监管成本又使得物流企业监管收入的减少;第三,金融危机发生后,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都受到了牵连,导致物流企业的资金无法及时的回流,企业可能无法及时还款,另-方面,有些物流企业可能并没有受到过大的影响,但是他们以金融危机为借口,故意拖欠货款,这些原因都会降低客户的信用度;第四,质押物的变现能力,流动能力以及质押物的价格,在金融危机发生后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导致质押物的整体风险增大。张圣忠,王丹等人(2010)以13家上市的物流企业为样本,运用KMV模型计算2008年第三季度至2009年第-季度间的违约距离及变化趋势,计算及检验结果表明,物流上市公司的违约距离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物流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显著提高。郑怡彬,韩蕾(2009)认为,金融危机对物流产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相关的统计数据表明,自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物流企业的运输费用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第二,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下滑,这就表明我国制造行业的需求明显下滑,从而导致与其关联的物流企业业务量的萎缩;第三,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的干散货航运指数的降幅己经超过50%,这表明我国的航运市场严重受挫。第四,金融危机发生后,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全球整体的需求量都呈现的下降的趋势,这就意味着进出口贸易量得减少,与之关联的物流业必然受到严重的冲击。
 
第三章 研究假设的提出 ................27-30 
    3.1物流企业盈利能力的变动................27-28 
    3.2物流企业偿债能力的变动................28-29 
    3.3物流企业营运能力的变动................29-30 
第四章 研究样本与变量设计................ 30-36 
    4.1 样本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30 
    4.2 变量定义及描述................ 30-32 
    4.3 样本数据财务指标的计算................ 32 
    4.4 模型的构建................ 32-36 
        4.4.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32-34 
        4.4.2 模型的构建................ 34-36 
第五章 实证检验结果................ 36-46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36-37 
    5.2 多元回归结果................ 37-46 
        5.2.1 回归模型检验................ 37 
        5.2.2 回归结果讨论................ 37-39
 
结论
 
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金融危机引起的物流企业的盈利能力的变动,偿债能力的变动,营运能力的变动这三个方面,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物流企业财务效率的变动与物流金融风险控制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构筑了新的理论模型,并以上市的物流企业为实证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得到了相应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本文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物流企业财务指标的变动与物流金融风险控制指标之间的关系做了理论分析,分别从物流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三个方面,对这些特征如何影响物流金融风险控制指标做了较详细的说明。
2)本文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物流企业财务指标的变动与物流金融风险控制指标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检验,得到了以下实证结论:从物流企业盈利能力看,金融危机背景下,物流企业盈利能力的变动与质押率呈显著负相关;从物流企业偿债能力看,金融危机背景下,物流企业速动比率变动率和资产负债率变动率与质押率呈显著正相关;从物流企业营运能力看,金融危机背景下,物流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变动率与质押率呈显著正相关。
3)本文根据实证检验结果的到的关于金融危机背景下物流企业财务指标的变动与物流金融风险控制指标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物流金融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以保证在经济萧条或者经济出现动荡的情况下,银行如何根据物流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变动制定相应的质押率水平,从而使得银行在开展自身业务的同时能够有效的防范物流金融风险;另外,从物流企业的角度,该措施对物流企业提供了-定的参考,物流企业若想从银行得到物流金融服务,应该保证自身处于怎样的财务水平才能获得相对较高的质押率。
 
参考文献
蒋益辉.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理论研究述评.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4,7-9
罗齐,朱道立,陈伯铭.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融通仓及其运作模式初探.中国流通经济,2002,2,11-14.
邹小芫,唐元琦.物流金融浅析.浙江金融,2004,5:2
梁虹龙,欧俊松.物流金融初探.物流技术,2004,9,7-8.
陈祥锋,朱道立.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创新-金融物流.物流技术,2005,3.
储雪俭,詹定国.物流金融---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物流技术,2005,3,96-98
郑明祥.金融机构发展物流金融的思路和对策.经济与管理,2006,9,31-33
李毅学,徐渝,冯耕中.国内外物流金融业务比较分析及案例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3,22-26
李毅学,汪寿阳,冯耕中.-个新的学科方向—物流金融的实践发展与理论综述.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1,1-13
孙颖.浅析物流金融风险.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3:27-28

 

优秀财务管理硕士论文篇四

 
第 1 章 绪 论
 
在 1990 年,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就指出,在未来的几年,多媒体信息将通过人们的手指进行传递。而目前,大家通过手机、电脑可以迅速的获得信息。网络已经普遍分布在办公、制作、学习、购物和生产等等方面。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伴随现代的信息技术以及管理科学的高速发展而形成的,它是一个以人为主导的,通过电脑的软硬件和互联网信息设施还有其它的办公设施,来开展信息的维护、传送、储存以及处理的系统。目前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以前也有所不同,并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时下流行的安卓手机系统,更是可以使用多种管理软件,方便我们的生活。
我国一直以来高等教育都是政府直接管理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招生、资金都是国家统一管理。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这个管理模式逐渐出现不适应性。于是国家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具有法人资格,校长作为高等院校的法人代表。从此,高等院校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这种根本性的改变迫使高校财务管理需要进行全面的规范化改革。目前高校财务管理系统管理主要以手工方式为主,效率低、出错率高、不够规范,因此,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已迫在眉睫。高校财务管理系统是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其系统开发主要是建立在需求分析之上,从而对数据库的规划设计与维护,并要求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能。另一方面要求对程序界面进行设计和开发,运用当前流行的程序开发技术,要求实现程序界面完好、功能适用、容易操作等特点。
 
1.1 背景介绍及意义
旧时,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今日,网民一网能知天下事。2011 年 7 月 15 日,中国网民人数突破 5.2 亿,超过美国人口总数;中国手机用户数 7.08 亿,手机网民 17305万,短信更是每年以千亿条计。约一半中国人进入网络生存时代。与此同时,传统管理模式面临转型,网络化管理是必由之路,我校自开始筹备建设校园网以来,信息化建设在学院管理、教学、科研、图书资源和对外宣传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学院信息化建设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框架下,将由校园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转向基于校园网络的资源和应用系统建设。本项目开发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功能完善、安全稳定、操作灵活、易于扩展的高校财务管理系统;系统根据白城职业技术学院本身的特点对高校财务管理相关工作进行数字化管理的计算机平台,集管理工作自动化和信息化为一体。
在为高校财务管理相关工作部门提供优质、高效业务管理和事务处理的同时,采用安全可靠的现代化计算机程序开发技术和数据库开发技术,及时、准确、可靠地采集和传输信息,建立完备、可靠的高校财务管理系统。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学院大部分工作事务都还在进行手工归类、分档、分流、移送递交文档,工作效率低,工作人员忙碌在对财务资料的整理的流程中,无暇对财务数据进行有效、全面、细致的监督,在与相关工作人员交流及向领导汇报过程中,都谈到需要一个有效的全面的财务管理系统,利用该院已经形成的计算机内部网络,对财务进行自动化、规范化的管理,从而提高工作水平与效率, 防止财务人员在财务工作过程中发生违法违纪现象。同时,对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意识具有积极作用。因此,运用对计算机信息化的深入研究,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为学院定制一套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当前的必要工作。
 
1.2 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完善和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学校的资金由以前的财政直接拨款,改变为现在的政府拨款为主和其它渠道筹措相结合的形式。目前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使高校的财务管理也变的越来越重要。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情形来看,高校的财务管理和新的会计制度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完善和监督高校的财务制度刻不容缓。
总体来说,高校财务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和完善。第一,建立严谨和科学的财务管理培训计划,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组织人员不定期的参加会计知识的学习和财务方面的考试。第二,提拔新人,建立奖惩制度,强壮财务人员团队。对业务能力强,素质高的人员给予提拔或者奖励,对违法财务制度的人员进行处罚。第三,使用财务管理系统,财务数据管理的信息化是高校财务发展的趋势也是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错误的有效途径。
 
第 2 章 技术综述
 
2.1 系统体系结构
结构软件体系结构包括客户机/服务器(C/S)和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而两层体系结构其实就属于 C/S 结构。运行机制是这样的,在客户机端,根据用户的请求,服务器端接收到用户的请求后,执行相应的事件,把结果返回到客户端中。服务器通常是在一个特定端口上的驻留程序,监听客户的要求。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B/S 结构模式得到了充足的发展。作为一个 Web 服务器端服务,它接收客户机的请求,派遣适当的文件要求,如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用户在客户端通过浏览器发送请求到服务器端。客户端一般是静态文件,随着 Web API技术,所请求的页面中可以嵌入一个脚本(如 VB 脚本)代码,从而提高了动态网页的互动性。在这种模式下,客户端进行了简化和标准化。用户只需一个浏览器,无需为每个应用程序安装相应的客户端软件了。在两层网络结构体系下,一般的数据库访问方式都是通过客户端发送相应的 SQL请求到数据库服务器端,数据库执行 SQL,再把结果返回到客户机中,客户机再分析数据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如图 2.1 所示。
 
第三章 我国服务案例分析.................. 19-24 
    第一节 国内部分高校财务信.................. 19-21 
    第二节 广西区内部分高校信息..................21-22 
    第三节 我国服务案例分析 ..................22-24 
第四章 服务的用户分析 ..................24-29 
    第一节 用户分析的定义及意义.................. 24-25 
    第二节 高校财务信息服务用户的类型.................. 25-27 
    第三节 高校财务信息用户的需求特征.................. 27-29 
        一、 用户的信息需求特征.................. 27 
        二、 用户的信息需求心理.................. 27-29 
第五章 服务体系构建 ..................29-43 
    第一节 服务体系建设的原则及内容.................. 29-33 
        一、 建设的原则.................. 29-30 
        二、 建设的内容 ..................30-33 
    第二节 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33-37 
        一 服务人员应具各的素质.................. 33-34 
        二、 服务人员选拔及考核.................. 34-35 
        三、 服务人员的管理.................. 35-37 
    第三节 服务质量控制.................. 37-43
 
结论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给用户交付一个符合要求的系统,是研究怎样实施测试。若是直接对较为繁杂或者说是比较好犯错的地方实施检测,能最大可能地找到最大量的错误。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和执行过程。一个很好的测试用例是发现不了常见的错误,甚至到现在还没有任何发现过的错误。发现错误并不是测试的最终目的。通过错误才可以找到原因,帮助项目管理者做出判断,采取相应的方案进行解决,完善和提高软件的功能。另一方面,提高测试的效率和经验,在以后的问题中,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测试。就算在测试过程中没有发现错误,也不要紧,一个完整有效的测试是对软件质量最有效检验。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Z].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2] 孟惊雷.财务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20-23.
[3] 顾冠群,陶军,吴家皋. 高性能计算机网络研究进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00-108
[4] 郑阿奇.SQL Server 教程.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1-200
[5] 关治,陆金甫.数值分析基础(第 2 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12-92
[6] Uyless Black. Advanced Internet Technologies. Prentice Hall[C]. 2000. 22-70
[7] LJeffrey. Whitten, D Lonnie. Bentley, C Kevin. Dittman. System Analysis andDesign Methods (Fifth Edition) [C]. McGraw- Companies, 2001. 20-80
[8] K Hoffman, J Gabriel. 汪钟鸣, 战晓苏译. .NET Frame Work 高级编程[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40-52
[9] R J Linn, Zhang Wei, Li Zongyao. An I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 forTechnology Management[C]. Computers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00, 38(3):19-23
[10] 黎浩宏. C#.NET 程序设计. 浙江: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 20-90
 

优秀财务管理硕士论文篇五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在国际金融危机余温渐散后,全球经济重新洗牌,所谓‘恢复’的全球经济实质进入‘重整’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动荡后,为了恢复经济发展速度并促进未来更好的发展,各经济体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对经济体制、金融对策、贸易政策和经济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其中在货币政策上,许多经济体为应对危机采用了不同程度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从 2007 年危机发生到 2009 年危机余温逐渐散去,欧洲一直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 年欧洲内部经济体开始使用加息等紧缩的政策。由于受到欧元区债务危机的进一步影响,欧洲央行在 2011 年推迟了‘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计划,这意味着欧洲将继续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也采用了不同程度的宽松货币政策。2008 年底在联邦基金利率被降到最低水平后,美联储使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不断购买美元资产来增加流动性。尽管有如此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的失业率及住房市场仍在缓慢复苏中。
自 2009 年结束经济衰退后,美国经济增速依然缓慢。金融危机使得日本的债务负担和赤字变得非常严重,保持宽松的货币环境是首当其冲的。地震的发生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巨大的阴霾,灾后重建工作使日本的经济复苏过程变得更为艰难。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经济的任何波动对中国的影响都相当大。中国与欧洲、美国、日本和香港等经济体的紧密联系已经决定各大经济体的问题及相关汇率的波动都会对中国经济贸易和外汇储备造成直接影响。
 
1.1.1 问题提出
2007 年金融危机开始爆发,刚好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的第二年。我国的外汇市场不可避免的遭遇了一系列的冲击。金融危机还导致全球汇率市场剧烈变动,与外汇有关的业务均受到巨大的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逐渐升值已经造成中国外贸企业巨大的损失,甚至是破产倒闭。2012 年 4 月 16 日开始,人民币兑美元的即期交易价格浮动幅度由 5‰扩大至 1%,汇率的市场化定价又向前迈进一步。
外汇企业必须面临的难题就是: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准确判断人民币及相关外汇汇率的走势,以规避外汇风险。本文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外汇市场进行研究,对外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判断。进而讨论外汇风险的测度,为外贸企业更好规避汇率风险提供依据和参考。经过全面的分析,企业容易知道所承受的外汇风险是属于哪种原因导致的。他们会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预防和解决。然而基于定性的认知分析仅能够判断所面临的是何种风险,有关面临的风险具体有多大,则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预测外汇风险的大小必须要掌握汇率变动的方向和幅度。为此我们建立相关的计量模型估算受险的现金流、未来汇率值及风险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外汇风险度量系统则专门解决外汇风险的计量问题,计算可能造成的损失和被影响的现金流。进行风险度量存在许多种方法,包括压力测试和极值理论等。但已有的这些方法均侧重于由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单因子来决定,并非由多种因子共同影响产生的风险度量。
金融全球化的深入使得金融活动参与者面临着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多种集合风险。这些风险交叉在一起,不可分割。如果仅仅考虑某一种特定的风险势必无法满足风险度量的需要。所以金融风险管理中有关综合风险的课题应当成为关注的焦点。综合风险测度的关键在于构建了不同风险因子之间的相关结构,得到相关因子的相关关系。目前相对成熟的综合风险测量方法是Copula函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Sklar(1959)[1]第一次提出有关连接函数 Copula 的理论。然而由于技术的限制,该理论得到广泛利用仅仅是在近十几年。Copua 函数以一定规律将不同序列边缘分布连接起来,得到联合分布。然后可以将联合分布函数按规律分开。该理论在金融风险度量领域得以广泛应用。最重要是因为在资产组合里面,Copula 函数的形式与各个资产的边缘分布无关,而由不同资产之间的相关关系决定。该结构反映了资产间的市场联系:资产组合内部市场联系不同,Copula 种类便不同;不同资产在资产组合中对组合风险的影响也能通过 Copula 函数的结构得到。在得到联合分布后,便能够利用 VaR 方法计算综合风险。随着中国出口地位的发展,中国与许多发达国家之间的摩擦除了在贸易方面,还体现在货币上。近几年来,美国等经济体不断要求人民币升值。
为了缓和贸易矛盾,国内各方也提出让人民币升值。为了给人民币创造宽松的国际贸易环境,我们需要研究并相应调整人民币与美元、欧元、日元三大主要国际货币之间的货币关系。所以Copula 函数成为重要的计算工具,因为 Copula 能够生成包含多因子的联合分布。对于某种汇率组合来说,Copula 函数可以同时得到组合中各种汇率之间的相关关系。这对外汇的货币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一方面我国的贸易现状决定了外贸企业需要充分了解外汇风险,并采取合理的措施规避风险。另一方面,我国的经济贸易地位决定了需要对几种重要的外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探讨可能导致的外汇风险。最后,Copula 理论进入国内已经得到很快的发展,需要对 Copula 理论进行详细的介绍。也要对 Copula 有关的应用进行总结,为风险测度工具的选择提供依据。因此本文将利用 Copula 理论计算几种重要的外汇的综合风险。
 
第二章 Copula 理论的文献综述
 
2.1 Copula 模型在国外相关领域的应用
过去金融序列关联性的测量往往采用 Granger 因果分析方法和线性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可是这两种方法存在许多的限制。首先,虽然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有时可以通过经济理论的分析得到,可是线性相关方法需要大量的理论假设。线性相关方法的计算要求序列之间的相关关系必须是线性的,对方差也有限制。然而对于实际的金融数据,大多数时间序列是非线性的,方差也不能保证是有限的。仅仅使用线性相关对关联性的测度势必会产生巨大的偏差。其次是有关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的讨论。Granger因果分析将实际得到的金融数据放入统计推断中,得到序列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初的Granger 因果分析要求变量的线性平稳。伴随相关研究取得巨大进展,线性但非平稳的金融序列通过 MWALD 方法和协整检验法能够进行分析。非线性且平稳的金融序列则可以借用修正的 Baek Brock 方法估计变量间的关系。但是非线性非平稳的数据却成为Granger 因果分析的盲区,未能被攻克。
 
第三章 Copula 模型的介绍 ...................25-31 
    3.1 Copula 函数的定义.................. 25-27 
    3.2 动态 Copula 函数 ..................27-29 
    3.3 Copula 函数的估计.................. 29-30 
    3.4 基于 Copula 函数的风险测度模型.................. 30-31 
第四章 外汇之间相关结构的实证研究.................. 31-46 
    4.1 样本数据和基本统计描述.................. 31-33 
    4.2 边缘模型的估计 ..................33-34 
    4.3 汇率的相关关系分析.................. 34-39 
        4.3.1 汇率的线性相关.................. 34-36 
        4.3.2 汇率的非线性相关.................. 36-38 
        4.3.3 数据的尾部相关分析 ..................38-39 
    4.4 时变 Copula-GARCH 模型的估计.................. 39-42 
    4.5 基于藤 Copula 的外汇相关性.................. 42-46 
第五章 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 VaR 值计算.................. 46-54 
    5.1 VaR 值的定义 ..................46-47 
    5.2 利用蒙特卡罗来计算 VaR 值 ..................47-51 
5.3 基于藤结构的蒙特卡罗模拟 ..................51-54
 
结论
 
国际上对于避免汇率风险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措施:贸易合同以本币计价;一篮子货币单位计价结算;根据阶段经济形势选择外币;政策引导改变进出口结构;鼓励发展远期外汇交易;改善投资环境,鼓励直接投资和提高外汇风险研究的工作水平,成立专门的研究中心预测外汇风险等。为了准确预测外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一方面需要知悉各国的汇率政策,并各国的贸易政策;另一方面,需要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通过比较各国汇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利用历史数据得到的分布模拟金融数据的未来走势。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本文经过总结提出了以下措施。
首先,应当选择合适的时期支付和收取交易物款项。在确定计价货币后,企业可对该种货币进行风险评估。预计在未来某段时间内,外汇如果对人民币有升值趋势,进口企业应考虑提前支付货款,出口企业应尽量推迟收款。外汇若对人民币有贬值趋势,出口企业则选择尽快收取款项,以免因外汇贬值带来外汇差额损失。相反,进口企业就可以借该机会在交易中减少成本,选择延迟交付货款。本文对汇改前后两个阶段的分析为从事相关外汇交易的企业提供了参考。汇改后四种外汇收益率均显著下降,再根据汇率在剧烈下降时尾部相关性会增强。如果企业采用欧元作为计价货币,则需要考虑到目前美元的贬值趋势,为了减小外汇带来的损失。
第二,要选择合适的计价货币。选择的计价货币应当考虑到目前的风险值状况。根据本文的研究,在选择的时候要明白如此风险值顺序:日元大于欧元,欧元大于美元。各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受制于汇率的变动,必须承担难以预计的外汇风险。而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中,许多情况不能选择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所以在合同的协商中需要衡量,企业要争取有利的国际货币作为交易货币。经济全球化建立在金融、贸易和生产的自由化和国际化基础上。
我国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尝试和开拓。中国人民银行在 2009 年 7 月 3 日开始允许澳门和香港的企业在与内地包括广州、上海、珠海、东莞和深圳的企业使用人民币在贸易中结算。这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尝试已成为人民币国际化迈出的重要一步。人民币如何进一步走上国际化的道路,其他国际货币的形态可以成为借鉴。然而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了美元和欧元等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从而引起国内广泛的关注和警示,我国央行分别与各国中央银行签署了巨额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参考文献
[1] Sklar.Fonctions de repartition dimensions et leurs marges. Publications de l'Institut de Statistique de L'-Universite de Paris[J],1959, 8:229-231.
[2] Karolyi A,Stulz RM.Why do markets move together?An investigation of U.S-Japan stock return com-movements[J].Journal of Finance ,1996,51(3):951-986.
[3] Longin F,Solnik B.Extreme correlation of international equity markets[J].Journal of Finance, 2001, 56(2):649-676.
[4] Forbes K,Rigobon R. Contagion only interdependence: measuring stock market co-movements [J]. Jou-rnal of Finance,2002,57(5):2223-2261.
[5] Embrechts P.Correlation and dependence in risk management. Properties and pitfalls. In: Dempster, M.A.H.(Ed.).Risk Management:Value at Risk and Beyond[J].Cambridge Univ.Press, 2002: 176-223.
[6] Lee L.Generalized econometric models with selectivity[J].Econometrica,1983,51(2):507-512.
[7] Gumbel E.Distributions des Valeurs Extremes en Plusieurs Dimensions[J].Publications de I’Institutede Statistique de I’Universite de Paris,1960,9:171-173.
[8] Clayton D.A model for association in bivariate life table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pidemiological studiesof familial tendency in chronic disease incidence[J].Biometrika,1978,65(1):141-151.
[9] Frank M.On the simultaneous associativity of F(x,y) and x+y-F(x,y)[J]. Aequation Math,1979(19):194-226.
[10] Schweizer B,Sklar A.Operations on distribution functions not derivable from operations on randomvariables [J].Studia Math, 1974,52:43–52.
 

优秀财务管理硕士论文篇六

 
第1章绪论
1.1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2010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国家发改委指出,2010年各地经济运行部门和电力公司统筹安排,强化调节,实现了电力平稳运行,为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做出了积极贡献。“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各经济运行部门和电力公司均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发展改革会议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加强电力运行调节,充分发挥需求管理的作用,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黑龙江省现在拥有的电厂为207座,总装机容量为1818万千瓦。其中有风力发电厂13座,装机容量为66.6万千瓦;水力发电厂57座,装机容量为94.2万千瓦;火力发电厂137座,装机容量为1657万千瓦。另外有省调直调电厂32座,总装机容量为1550万千瓦左右。黑龙江省电力公司作为黑龙江电网的主体,现有资产总额为319.9亿元,下辖8座500千伏的变电所,其运行容量为880.5万千伏安;79座220千伏变电所,运行容量为1557.7万千伏安;196条220千伏线路,总长度为9786.8公里;22条500千伏线路,总长度为3653.9公里。与东北主网由4回500千伏线路和4回220千伏线路相联。它的可持续发展对完成发改委2010年工作要求、保持黑龙江省经济的平稳发展、社会的协调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厂网分开”等一系列电力体制改革措施的深入实施,电力市场格局逐步建立、形成、发展和完善,做为以电网经营为主体的黑龙江省电力公司面临着一系列的则一务风险:首先,电价改革的滞后性使省电力公司暴露在购售电电价风险之下。目前由于政府决定上网电价和终端售电价,使得公司在降低购电成本和提高售电收入方面缺乏自主性,存在不确定性。其次,资金密集性和资产密集型特点导致省电力公司需要巨额融资,比较容易出现严重的资金风险。最后,电能产品具有的特殊性,导致省电力公司一直存在着比较大的结算风险。电能作为一种非常特殊的产品,其具有产供销同时性、无形性和无法存储性等特点,它主要以赊销方式为主,如果客户用电后逃避交费和无力交费现象严重,电力公司将承受巨大的损失。为此,认真研究省电力公司的则一务风险控制,对电力公司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2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黑龙江省电力公司财务管理现状以及风险管理状况的分析,探讨改进黑龙江省电力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方式方法。通过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对财务风险控制及管理现状进行优化,力图建立一套适合黑龙江省电力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体系,并为完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提供一些借鉴。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包括:
1、理论意义。本文将财务分析与评价理论引入黑龙江省电力公司的财务管理,形成系统的保障机制,可以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形成黑龙江省电力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探索出整个省电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方法,创新电力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方式,丰富电力公司财务管理理论内容。构建适应电力公司生产经营特点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和控制方式,改变以往仅就具体局部风险进行研究的现状,突出从理论层面将原有的局部风险控制方法进行系统的归纳、整合,形成适应电网公司生产经营需求的按体系模式运行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法。
2、现实意义。通过对黑龙江省电力公司财务管理现状的研究,帮助其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有利于黑龙江省电力公司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首先,有利于黑龙江省电力公司内部责权利效的划分,提高黑龙江省电力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公司的发展。其次,有利于更好的适应新的经济环境,使公司财务管理知识化,提高公司财务管理水平,及时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改善公司财务管理现状,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管理目标,并对其他省份同类公司提供借鉴。最后,有利于配合公司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发展,推动公司整体风险控制能力,逐步与国际接轨,促进公司则‘务管理及风险管理的国际化。
 
第2章黑龙江省电力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现状分析
 
2.1黑龙江省电力公司财务管理基本状况
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所属的以电网经营为主,同时经营售电业务,具有电力工程设计、施工能力的特大型国有公司。依法对黑龙江省内电网实施调度管理,统一调度省内电网和并网运行的发电厂。公司现有资产总额359亿元,资产负债率79.75%。下辖单位有34个,其中有14个直属的(市)级电力公司,19个施工、修造、研究、设计等单位,管理67个县级农电公司,代管农垦和森工电力公司67个,并且控股一家水力发电公司,。省公司系统现有31583名员工,代管农电公司人员(包含农电工)32140人。全省供电区域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占东北供电区域总面积的59.22%。据统计,2009年黑龙江电网共有10座500千伏变电所,其运行容量为991万千伏安左右;87座220千伏变电所,运行容量为1752万千伏安左右;28条500千伏线路,总长度达到4067.48公里;213条220千伏线路,总长度为9840公里左右。由6回500千伏线路和5回220千伏线路与东北主网相联。并网调度运行的电厂222座,总装机容量1886.1万千瓦。省调直调的电厂44座,总装机容量1628万千瓦左右。其中大容量电厂主要分布在煤矿坑口的区和负荷中心区等的。
 
第3章 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框架的构建................... 26-31 
    3.1风险控制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26 
    3.2风险控制体系构建的原则.................. 26-28 
    3.3风险控制体系框架的构成.................. 28-30 
        3.3.1 财务风险识别.................. 28-29 
        3.3.2 财务风险度量..................29 
        3.3.4 财务风险反馈.................. 29-30 
    3.4 本章小结 ..................30-31 
第4章 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内容及分.................. 31-42 
    4.1 财务风险控制识别系统的构建.................. 31-34 
        4.1.1 公司财务风险的环境分析.................. 31-33 
        4.1.2 财务风险清单和风险案例库的构建.................. 33-34 
    4.2 财务风险度量及预警系统的构建.................. 34-37 
        4.2.1 财务风险的评估与分析.................. 34-35 
        4.2.2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设定.................. 35-37 
    4.3 财务风险控制实施系统的构建.................. 37-40 
    4.4 财务风险控制反馈系统的构建.................. 40-41 
    4.5 本章小结.................. 41-42 
第5章 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运行方式.................. 42-52 
    5.1 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事前控制 ..................42-47 
    5.2 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事中控制 ..................47-49 
        5.2.1 财务漏洞的补救 ..................47-48 
        5.2.2 预算差异的适时监控.................. 48-49 
    5.3 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事后控制.................. 49-51 
5.4 本章小结.................. 51-52
 
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电力市场格局逐步建立、形成、发展和完善,做为以电网经营为主体的黑龙江省电力公司,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着一系列的财务风险,认真研究省电力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问题,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对黑龙江省电力公司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电力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不能单纯着眼于个别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必须针对行业经营特点及重要风险因素和产生的原因,建立完整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电力公司财务管理现状以及风险管理状况的分析,指出了黑龙江省电力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现状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根源。针对黑龙江省电力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探讨并提出了改进黑龙江省电力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方式、方法,通过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对财务风险控制及管理现状进行优化,构建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控制和风险反馈等系统在内的,适合黑龙江省电力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探讨了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事前运行、事中运行与事后运行的方式,以及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实施保障措施,为黑龙江省电力公司实现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提供了完整的体系方法,并为完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2] 高鹏,刘富元,马江泓等.综合利用油化、电气试验数据进行变压器故障诊断.变压器,46(8):73-75.
[3] 冯运.电力变压器油纸绝缘老化特性及机理研究.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重庆:电气工程学院,2007,3-4.
[4] 操敦奎.变压器油中气体分析诊断与故障检查.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5,4-8.
[5] Chang, W.-Y.Lin, H.-D.Chen,Y.-W. Expert system for . Monthly Journal of Tai power’s Engineering ,1994,551:71-86.
[6] Huang, Y.-C.Yang, H.-T etc.Developing a new transformer fault diagnosissystem through evolutionary fuzzy logic.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Delivery,12(2):761-767.
[7] 贾辉 , 李大伟 , 杨明洙 . 油浸电力变压器受潮故障分析与处理 . 中国电力,42(5):85-87.
[8] 速水敏幸(日)著.刘晓萱译.电力设备的绝缘诊断.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
[9] 王晓莺.变压器故障与监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5.
[10]王世阁,钟洪壁.电力变压器故障分析与技术改进.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3,15.
 

优秀财务管理硕士论文篇七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21世纪是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当今世界经济己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改变着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的传统模式,企业间的竞争从传统的只注重生产规模的扩张逐步转向追求价值创造的竞争。一项研究表明,目前国内的大部分企业平均寿命只有6.5年,比起欧美和日本企业来说企业平均寿命短了很多。这主要是由于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内的很多企业只注重盲目的规模扩张和短期利益,而忽略了企业长远的战略规划和实际效益,在当今知识经济和国际一体化大背景的冲击下,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最后只能接受被市场淘汰的命运。当今企业管理思想认为企业只有不断根据自身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自身的经营战略,充分利用好自身资源,发挥优势,规避风险,才能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直以来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电力企业处于国家垄断地位,从电力生产到市场营销再到企业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无不充斥着计划经济的气息,管理粗放,经营效益低下,缺乏市场竞争力。2000以来,国资委拉开了电力体制改革的大幕,厂网分开,主辅分离,参与国际化合作,给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电力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市场环境的改变,迫使电力企业不得不重新思考自身的经营思路和战略定位,“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时代将逐渐被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所代替,在这个过程中电力企业应尽快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中跳出来,认真分析市场环境,充分利用自身在资源、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真正按照市场化、国际化模式运作,使企业从粗放型规模扩张模式向精细集约化管理模式转变,真正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这种经营方式的转变,需要从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入手,形成一个系统工程,财务管理几乎涵盖了电力企业从生产到营销再到内部管理的每一个生产经营过程,在企业战略管理中具有核心地位,因此建立一种适应当今市场环境变化的科学的财务管理关系就成为了当今电力企业急需解决的一项课题。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已不再只是具体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而是吸收了战略管理的原理与思想,从适应环境、利用条件的角度出发,充分重视财务的长远问题和战略问题。企业财务战略关注的焦点是企业未来财务活动的发展方向、其目标是合理调集、配置和利用资源,谋求企业资金的均衡、有效流动,为企业整体战略的实现提供有力的财务支持。这一目标的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从长期来看表现为谋求企业财务资源与可持续增长的均衡。企业的财务资源是可持续增长的基础,而可持续增长又反过来增加企业的财务资源,维持和发展企业的竞争优势。财务战略矩阵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有效分析企业财务资源与可持续增长能力的理论模型,文本正是从财务战略矩阵这个视角出发,探求当今电力企业应该如何分析周围市场环境,利用好自身的财务资源,在财务资源和可持续增长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从而更好地构建适合自身长远发展的财务战略。
 
1.2论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2.1研究对象
本文以文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山电力”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2005年-2009年五年期间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和计算,得出文山电力近五年的经济附加值(EVA)和可持续增长率,从而在财务战略矩阵中描绘出文山电力近五年来的运行轨迹,最后根据财务战略矩阵模型的相关理论知识,提出文山电力下一阶段的财务战略构想。
 
2企业战略、财务战略与财务战略矩阵概述
 
2.1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
之前,首先要对企业战略进行一个介绍。“战略”一词源于古希腊的军事术语“Strategos’’一词,原意为“将军”,后意译为指挥军队的艺术和科学。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战略,,被定义为企业根据市场环境,结合自身资源,通过分析、判断、预测、设立远景目标,并对实现目标的发展轨迹进行的总体性、指导性的谋划。企业经营不是一个短期的行为,面对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企业战略的内涵表现为对远景的经营思考和经营决策。它界定了企业诞生的使命、经营范围、远景目标、发展方向、经营方式等坐标,明确了企业的经营方针和行动指南。企业战略一般可分为整体战略和职能战略两个层次,职能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必须服从、服务于企业的整体战略,而企业整体战略的完成又依赖于各个职能战略的顺利实施,并对各个职能战略具有指导作用。企业职能战略包括营销战略、财务战略、人力资源发战略、技术开发战略等。财务战略就属于企业职能战略之一,由于企业的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活动几乎涵盖了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而企业财务战略的谋划对象是企业的资金流动以及在资金流动时所产生的财务关系,因此财务战略在企业战略中处于核心地位。
 
3 文山电力财务战略矩阵的构建........... 18-31 
    3.1 文山电力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现状...........  18-20 
        3.1.1 文山电力的基本情况...........  18 
        3.1.2 文山电力的基本财务现状...........  18-20 
    3.2 文山电力财务战略矩阵的数据选取...........  20-29 
        3.2.1 基础数据的选取 ........... 20-24 
        3.2.2 文山电力经济附加值...........  24-28 
        3.2.3 文山电力可持续增长率的计算...........  28-29 
    3.3 文山电力财务战略矩阵的构建 ........... 29-31 
4 文山电力的财务现状分析与财务战略对策...........  31-49 
    4.1 基于财务数据的文山电力...........  31-32 
    4.2 文山电力财务现状分析...........  32-34 
    4.3 文山电力企业生命周期分析...........  34-35 
    4.4 文山电力的财务战略对策........... 35-47 
        4.4.1 筹资战略 ........... 36-38 
        4.4.2 投资战略 ........... 38-42 
        4.4.3 收益分配战略...........  42 
        4.4.4 成本管理战略 ........... 42-47 
4.5 文山电力财务战略框架及总结...........  47-49
 
结论
 
(l)财务战略矩阵是一种有效的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与价值创造能力的模型工具,该模型从企业资金的均衡、有效流动和增长的可持续性两个重要维度综合评价企业所处的财务现状和盈利水平,突破了传统以来单一依靠企业静态财务指标评价企业绩效的局限性,从而为企业更加科学的制定企业战略和财务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2)任何有效增长的前提在于是否创造了价值,没有创造价值的增长是毫无意义的,甚至是负面的。因此企业应该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而不是简单的追求增长的速度和规模的扩张。
(3)财务战略矩阵关注的本质在于企业所具有的财务资源和其增长速度是否匹配。过快的增长会使企业面临财务资源短缺的困境,而过慢的增长又会是企业的财务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所处的形势,不断调整内外部财务关系,使财务资源和增长速度形成一种相互匹配的关系,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微观经济学[M].18.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黄旭.战略管理一思维与要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迈克尔•波特.竞争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4]罗伯特•希金斯.财务管理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埃巴.EVA经济附加值一如何为股东创造财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6]王永平.经济附加值(EVA)的原理、计算方法及其应用[M]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4).
[7]油晓峰,王志芳.财务可持续增长模型及其应用[M]会计研究,2003,(6).
[8]姚文韵.财务战略矩阵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研究[M].财会通讯,2006,(l1).
[9]李永红.基于EVA的企业价值管理体系再造[s].科学管理研究,2005,(2).
[10]李纲.财务指标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J].管理科学,2004,(4).
 

优秀财务管理硕士论文篇八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般认为,内部公司治理机制(例如董事会和委员会)重点解决所有权和管理控制权相分离而产生的利益分歧问题,而利益分歧的直接后果就是财务风险的外溢。相关的研究证实了诸如董事会中外部董事数量的比例与董事会下设委员会的情况决定了财务风险的概率分布。本研究注意到了上述相关研究的逻辑和结论,考虑到内部公司治理机制的制度环境、政企不分这些本土化的消极因素,它们以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内部公司治理机制,导致内部治理质量与效率在不同程度上的损失,从而诱发并解锁了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近年來,从国外的帕拉马特,世界通、泰科、环球电讯、安然、施乐到国内的德隆、东方电子、科龙公司、银广夏等一系列公司财务丑闻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导致这一系列事件发生的原因很多,如懒散放任的公司文化、贪污腐败的高级管理层等等,但其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巨大缺陷是其公司出现财务丑闻的主要原因,Riccardo Tiscini and Francesca di Donato(2007)欧美国家财务丑闻和亚洲金融风暴的出现都与企业公司治理有很大的关系⑴。李维安(2008)认为公司治理的缺陷也是导致2008年金融危机的关键。而且在当下我国经济转型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三强五弱”的社会现象,即“强政府而弱市场,强内部人而弱董事会、弱外部股东,强屯批而弱监管、弱执法”使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尤为严重。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企业制度不断变化,即从国有制产权車一企业逐步转向产权多元化企业,而随着产权主体走向多元化,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由原来的政府干涉为主逐步转向董事会直属为主,从而使董事会在企业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同时由于董事会是连接股东和企业经理层的关键所在,且处于公司控制监督系统的顶层,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因此,董事会治理机制的逐渐完善是我国上市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的保障,是避免财务风险的关键,也是我国公司治理最重要的一道防线。纵观国内外发生财务丑闻的相关事件发现,作为企业内外制度因素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会治理”与企业财务风险在逻辑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关系。其董事会治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董事会治理好比企业的免疫、防御系统,如果董事会治理好,说明其免疫防御系统能力强,其企业适应环境、抵抗风险的能力就强,反之,如果企业董事会治理不合理,说明企业适应环境、抵抗风险的能力就弱,最终使企业容易陷入财务危机。因此,董事会治理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在实践领域中,我国也越来越注意董事会的治理,董事会治理也成为最受上市公司关注的一种公司治理机制,同时也出台了一些董事会权利和义务的制度,如2002年我国证券监督管理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共同出台了关于公司治理的相关准则,即《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该准则对董事成员的行为进行明确的规范,并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同时国资委在2007年明确要求我国大型企业需要不断完善董事会治理,并建立比较完整的董事会制度。我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在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的“金圆桌奖”颁奖典礼上反复强调,由于我国目前上市公司治理状况相对来说不健全,所以各上市公司需要逐步完善公司治理,其中完善董事会的治理更是重中之重。然而完善董事会治理并不是?件简卑的事情,更不可能-激而就,必须对董事会治理体制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如董事会规模、董事会领导权、独立董事比例、委员会设置问题以及董事会行为等。
因此,在实践屮董事会治理问题成为我国目前迫切急需解决的问题。可见,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董事会作为企业的细胞核,己备受关注,但有关董事会治理问题的研究,大部分学者都关注于董事会治理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而关于董事会治理与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只在公司治理的相关研究中较少涉及,使其董事会治理与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处于起步开始阶段,并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然而一个良好的企业绩效,必须有较好的风险控制为其保障,如果企业财务风险较大,则企业随时都有破产的可能,使企业绩效无从谈起。因此,从企业财务风险角度去分析董事会治理机制,以及董事会治理因素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从而建立系统完整的董事会治理体制达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1.2研究意义
在理论上,与其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董事会治理的相关研究整体来说相对较少,而关于董事会治理与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仅仅在探讨关于公司治理与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性研究中有所涉及,而公司治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角度来看公司治理就是关于企业股东权力、董事会结构、功能以及管理层权利、义务等多方面的制度安排;而公司治理从广义角度来看就是有关公司控制权与其剩余索取权之间分配的一系列有关文化、体制的具体安排,是公司所有权安排的具体化。可见董事会治理只是公司治理的一部分,对其与财务风险的探讨也只是从简单几个因素进行分析,并没有对其系统的探讨。所以本文是借鉴国内外公司治理与财务风险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我国董事治理的具体情况,从而构建董事会治理与企业财务风险两者之间的系统理论,包括董事会结构、董事激励以及董事行为等几方面关键因素,这将为本文有关董事会治理与企业财务风险提供一个薪新的研究视角,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该领域的理论研究。
在实践上,董事会治理对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要,同时对企业财务风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见研究董事会治理与财务风险的相关性,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对我国上市公司逐步完善董事会治理机制,保全利益相关者的权益、防范企业财务风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因为只有在我们真正明白了解董事会治理因素对企业财务风险影响的基础上,才能很好的防范风险;只有明确了董事会治理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能在最大程度上保护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只有清楚董事会治理因素与企业财务风险两者之间的相五关系,能对症下药不断完善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治理机制,最终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持续稳定的发展。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理论基础
委托一代理理论(Principal-agent Theory)源自于上世纪30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贝利和著名法学家米恩斯“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命题之后,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为了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利益冲突而做出的一种经济学分析模型。该理论牛:要关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风险分担和利益冲突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和出发点来分析董事会治理问题,代理理论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人都是理性“经济人”,都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由于公司的经营者也就是代理人掌握公司运营的所有信息,处于信息的优势方。而其公司的所有权也就是委托人并不能充分了解掌握公司市场的所有信息,处于信息的劣势方。在这种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代理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置股东财富利益于不顾做出与委托人目标相悼的决策。而为了降低股东与代理人两者之间的利益分化问题,从而保护股东利益不受损害,董事会就应用而生,即认为董事会的职责就是保护股东利益不受管理者的侵害,并能够主动减少股东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其代理成本以及企业财务风险最小化。
 
第三章 董事会治理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机理 24-29 
    3.1 董事会治理因素界定 24-25 
    3.2 董事会职能体系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25-29 
第四章 实证研究 29-51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29-30 
        4.1.1 样本选取 29-30 
        4.1.2 数据来源 30 
    4.2 财务风险的衡量 30-32 
        4.2.1 财务风险 30-31 
        4.2.2 财务风险评价的指标选取及确定 31-32 
    4.3 研究设计 32-34 
        4.3.1 解释变量 32-33 
        4.3.2 控制变量 33-34 
        4.3.3 被解释变量 34 
    4.4 研究方法 34-35 
        4.4.1 偏相关分析 34 
        4.4.2 回归分析法 34-35 
    4.5 实证研究过程 35-51 
        4.5.1 描述性性统计 35-45
 
结论
 
多年以来,有关财务风险的研究是众多学者们研究的焦点,但大部分都集中在对财务风险的相关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研究,而没有对财务风险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本文作者鉴于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董事会治理角度出发,选取2006—2010年一般上市公司作为本文研究样本,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对董事会治理与财务风险的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具体基本结论如下:
(1)董事会规模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但董事会规模与企业财务风险呈正相关,这可能由于我国董事会规模人数大部分处在5 — 7人,也就是说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相差不大,从而对企业财务风险没有显著性影响,导致董事会规模变量与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性不显著。
(2)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设置情况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董事长与总经理两只设置情况与企业财务风险呈负相关,即两职分离比两职合一财务风险小,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丁?中国正处丁经济转轨阶段,因此经济环境不够稳定,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可以提高公司的经营决策效率,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两职合一给公司造成的潜在损失,但是从长远来年,两职合一将使董事会这一机构形同虚设,使其决策权与监督权落入一人之手,最终放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3)独立董事比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与前文假设不一致,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财务风险呈正相关,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独立性事的作用,而应理性的看待独立董事,客观的分析出现此种结果的原因所在。作者认为出现此种结果的可能有三点:首先,由于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是为了达到证监会要求而设,并非出于公司发展所需而设,换句话说就是独立董事的设置是政策追随的结果,这使独立董事并没有受到真正的重视,只是个“花瓶董事”,却增加了企业的薪酬成本。其次,虽然独立董事可以保持特有的独立性、客观性,并利用其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提高企业绩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但是由于独立董事是企业的外部董事,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为企业所做的一切犹如纸上谈兵,再次,由于股权制衡的影响,使独立董事失去了其具有的独立性,最终从整体上增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 Riccardo Tiscin, Francesca di Donato.The Relation between Frauds and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s: An Analysis of Recent Scandals[R]. 2007
[2]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中国公司治理报告[R]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上海:复旦大学,2006
[3]王耀.基于公司治理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0
[4]张维迎.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2): 214-216
[5] Eisenhardt K. M.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J]. Academy ofManagement Review, 1989, 14(4)[6]弗兰克.H.奈特.安佳译.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M].商务印书馆,2006
[7] Yermack D. Higher market valuation of companies with a small board of directors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6, 40(2): 185—211
[8]曲丽清.董事会规模弓运作效率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7(2): 181-186
[9]李常青,赖建清.莆事会特征影响公司绩效[J].金融研究,2004(5): 64-77
[10] Pablo, A. and Fellix, L. Corporate Boards in OECD Countries, Corporate Governance,2005: 197-210

 

优秀财务管理硕士论文篇九

 
1创业企业财务风险及其控制理论概述
 
为了更全面有效的控制创业企业财务风险,首先就要加强对创业企业财务风险及其控制理论的理解。了解创业企业的内涵、创业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和特征以及创业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特点。
 
1.1创业企业的界定与特征
创业企业与普通企业相比有着其独特的内涵和特征,通过具体分析以加深对创业企业的认识。
 
1.1.1创业企业的界定
目前,关于创业,还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严格定义。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只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造出新的需求和新的服务,才能算是创业和具有创业精神。清华大学林强、姜彦福、张健等学者认为:创业事实上就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进行的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创新活动。复旦大学学者郁义鸿认为:创业的关键在于发现并抓住机会,是一个实现潜在价值的过程。虽然对创业的认识各不相同,但无论对创业如何定义,学术界普遍都认为创业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产品创新、价值创造的过程。而创业活动得以展开的载体,就是创业企业。"创业企业"这一名词来自于英文"Venture Enterprise",也有人将其译为"风险企业"。关于创业企业,不同学者对其也有不同的见解,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从企业的生命周期角度考虑。认为创业企业即是处于新创期的企业,企业在将来会得到迅速成长和扩张,发展前景良好。
由我国所制定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对创业企业下的定义就是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为依据。二是从行业角度考虑。现实表明,与高科技相关的行业能创造更高的价值,因而认为创业企业就是新创立的科技型企业。三是从企业规模或创办时间长短的角度来考虑。认为只要尚未进入成熟发展期、规模还较小的企业都属于创业企业,与成熟企业相比,由于创业企业没有稳定的现金流,因此具有客观的不完善性和不可顸测的未来;或者以一定年限为标准,创建时间在规定年限内的都属于创业企业,全球创业观察(GEM)就是以创业年限为标准判断创业企业的代表。四是从创业者或企业是否具有创业精神角度考虑。创业企业的创建者大多是具有创业精祌、充满创业热情的创业家,他们善于抓住创业机会,勇于并持续进行创业活动,创业企业在他们的带领下焕发出别样的活力。
综合以上四方面的观点,本文认为,创业企业是指处于创业阶段(成熟期之前以及成熟期前期),至力于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高风险性与高成长性并存的创新开拓型企业。创业企业创业年限多不超过十年,代表着从无到有和从种子期向成熟期发展的两个过程。
 
1.1.2创业企业的特征
与普通企业相比,创业企业有其与众不同之处:创业企业的成立就是因为创业者发现了其它企业所没有发现的新市场、有了可进行商业化的新创意,并且其拥有的极高创业精神和热情成为建立创业企业的积极动力,因而具有机会导向性和创新性。新创意能否商业化成功,新市场能否被成功占据对创业企业而言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一旦成功,创业企业将迅速的成长以及获得巨大的收益,但如果失败,创业企业的投资将无法收回,因而潜在高成长性和高风险性并存是创业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创业企业在初创期甚至整个发展时期,规模都比较小,内部机构简单,业务单一,因而一方面创业企业无法与成熟的、大型的企业正面竞争,另一方面创业企业却能对外界的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创业企业人力资本是创业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在初创期甚至整个发展阶段,企业中大部分都是从事科研与产品设计、开发的科技人员或高素质的专业员工。企业的主营方向,一般是为业内所认可或相关部门以产品目录形式规定的高新技术,如1991年我国颁布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中对高新技术范围的规定。
 
2创业企业财务风险动态控制思路
在对创业企业财务风险及其控制理论有所了解后,本文认为对创业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动态控制更为合适。动态控制从两方面同时进行:一方面根据创业企业生命周期特征分阶段进行动态控制;另一方面以系统动力学原理为基础,以创业.企业内部各部门、各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为整体进行动态控制。
 
2. 1根据生命周期确定动态控制阶段
创业企业的发展,与其他生命体类似,也有着生命周期。随着创业企业的发展,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各个阶段创业企业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控制重点,因而财务风险控制的重点对象也各不相同。根据创业企业的生命周期来对财务风险进行动态控制将会更有效和更有针对性。本文将创业企业分为:种子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进入成熟期后,创业企业通常会采取在原有基础上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等揞施以谋求可持续发展,企业会长时期的维持在这一阶段。而且如果进入衰退期,创业企业或者会转投与所在行业关联度不大的新的项目、进入新的行业或者结束企业,这时创业企业会相应的重新进入生命周期的循环或发生被并购等财务活动,因而衰退期不属于本文所要讨论的内容,本文主要对创业企业前三个发展阶段的财务风险及其控制进行研究。
 
2.1.1种子期财务风险及控制
种子期是创业企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基础阶段。处于种子期阶段的创业企业,所面临的两个主要风险即是将科技商业化的技术风险和潜在的财务风险。在种子期,创业企业的组织结构尚未完全成立,企业经历的是将一个新创意或尚未幵发的科技成果商业化的过程,商业化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创业企业今后的兴衰与存亡。潜在的财务风险来源于以下两方面:首先,由于种子期创业企业与投资者之间信息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企业不易从外部获得资金,而内部所筹资金又非常有限,因而创业企业历来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筹集问题。
 
3 创业企业财务风险动态控制模型.....................33-42 
    3.1 动态模型构建的原则与方法..................... 33-34 
        3.1.1 动态模型建立的原则 .....................33-34 
        3.1.2 动态模型建立的方法..................... 34 
    3.2 变量设立与基本动态模型..................... 34-36 
        3.2.1 动态模型变量设立..................... 34-36 
        3.2.2 基本动态模型..................... 36 
    3.3 分阶段构建动态模型..................... 36-38 
        3.3.1 种子期动态模型..................... 36 
        3.3.2 成长期动态模型..................... 36-37 
        3.3.3 成熟期动态模型..................... 37-38 
    3.4 动态模型的测试..................... 38-42 
        3.4.1 软件对模型效度的自行测试..................... 38-39 
        3.4.2 模型模拟测试..................... 39-42 
4 财务风险动态控制模型在华星创业的应用..................... 42-54 
    4.1 华星创业背景介绍..................... 42-43 
    4.2 财务风险动态控制模型在华星..................... 43-53 
        4.2.1 变量和模型的确定..................... 43-46 
        4.2.2 华星创业财务风险动态控制..................... 46-53 
4.3 案例小结 .....................53-54
 
结论
 
创业企业在将科技成果商业化这一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逐渐成为主力军。为鼓励创业企业发展,国家颁布了多项政策,建立了多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创业企业在我国得以迅速的发展,成为技术进步中最活跃的主体和积极的动力,并且成了我国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者、新型产业的踏入者、高收入就业岗位的创造者,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吸纳劳动就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外部理财环境的日趋复杂和不确定性,以及企业内部的各种原因,使得创业企业时刻面临着巨大的风险,陷入经营危机之中。其中对创业企业影响最大的就是财务风险因素,创业企业面对的重要问题就是财务风险的控制。
本文在分析了创业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之后,指出创业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特点之一就是动态性:包括以生命周期为特点分阶段的动态性和创业企业内部各管理部门、财务风险的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动态性。通过构建动态模型对动态关系进行更为直观的描述以方便创业企业进行动态控制。最后将两方面相结合的动态控制运用于实例——华星创业。通过分析发现,财务风险动态控制确实能使创业企业在控制前有预防性、控制中有针对性,能更有效的控制创业企业的财务风险。
本文主要的创新点是以创业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为研究对象,结合创业企业的特点,以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构建了财管风险控制动态模型,从时间上的纵向性和结构上的横向性,即根据生命周期分阶段和以系统动力学为原理确定控制路径两方面,对创业企业财务风险动态控制进行探讨。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创业企业资料收集的困难性和企业内部关系的复杂性,动态模型的精确度与仿真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由于本人目前能力有限,还有论述不充分、考虑不全面的地方,希望通过今后进一歩的学习,对研究加以修正和完善。

 

优秀财务管理硕士论文篇十

 
第 1 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公司上市已经成为所有企业管理经营者的梦想,因为他们认为,和传统型的企业相比,公司上市后,可以募集更多的资金,从而可以扩大企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提高公司的价值,提高公司的信用等级。但从另外一方面可以看出,企业的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将面临着更大的财务危机与风险。上海水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80 年 8 月,隶属于轻工业部,是国家定点以生产经营水仙牌家用洗衣机和燃气热水器为主业的加点行业大型企业,改制前的公司已经拥有四个分厂、五个直属车间等,此公司曾为上海做出巨大贡献,从 1981 年到 1991 年经营期间,累计为国家创造产值 18.33 亿元,实现利税 1.97 亿元,出口创汇 2500 美元。但是从 1995 年开始,水仙公司的银行贷款逐年上升至 2000 年的 114.17%,进而又经历了投资失败、产品战略失误、财务战略失误的过程,形成年年亏损且失去偿债能力,到 2001 年因重组失败而被摘牌退市的公司。过度负债的结果一方面增加了利息支付的负担,另一方面,企业所有者和债权人也会因投资风险加大而要求增加投资收益和提高利率,从而使企业负担进一步加重,最终资不抵债而以破产告终。
水仙公司从兴盛到衰退并退市,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具有普遍的警示作用。但查究其主要原因,可以说是没有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任何一个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为了扩大规模,增加利润,都会向银行或者同业进行资金的周转,此举被称为举债行为。当企业在进行举债的时候,债权人会对债务人进行信用评估,如果信誉度不高,则债权人可能会拒绝举债。水仙公司就是因为陷入财务困境,从而影响了银行对它的信用评估,最后导致退市。由此可以看出,财务风险指标在一个企业的信用评估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在一个企业中,建立一个完善适用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用来预防公司的财务状况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调整企业战略,追踪哪个财务指标出现问题,从而控制财务风险,使企业化险为夷。
 
1.1.2 选题的意义
我国的企业数量庞大,尤其是中小企业,一直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对于此类企业,进行财务预警更显得意义重大。众所周知,当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时,而企业的管理者又没有及时发现,没有有效处理就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最终将增大企业的经营风险。而当企业陷入危机中,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必然会影响评级机构对企业做出的信用评估。而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经过评级后,信用级别一定会降低,获得银行业的贷款也就相应减少,进而制约企业业务发展,还可能使财务风险恶化。反之,如果一个企业可以建立一个有效而又适用的财务预警模型,不但可以增加企业抵抗外界风险的能力,还可以给企业注入新的生命活力。总而言之,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模型,不仅可以对企业内部风险进行实时监测,而且对企业的信用评估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预警模型的研究现状
财务预警是利用企业财会、市场营销、金融、统计、企业管理等理论,以企业的经营计划、财务报表以及其他与会计相关的资料为依据,采用各种分析方法进行预测评价,来发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这些分析方法包括:比较分析、因素分析、比率分析以及统计方法分析,近年来数据挖掘分析技术被很多人采用,分析之后,根据预测结果向企业的经营者提出风险警告,而且可以督促企业管理者采取合理的措施,防止财务风险的进一步恶化,进而对企业的信用评估也起到了关键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财务危机,研究出了不同的预警系统,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类:即传统的统计分析模型和最近比较盛行的数据挖掘技术。前者主要包括单变量模型和多变量模型,而后者则包括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等。
 
第 2 章 信用风险概述及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本章主要介绍了信用风险的含义及其特征,以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进行风险评估的必要性,最后介绍了影响企业风险评估的主要因素。
 
2.1 信用风险概述
 
2.1.1 信用风险的含义
信用风险是由于债务人不能或不愿履行债务责任,而对债权人造成一定损失的可能性;或者是交易一方不愿履行义务给另一方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而现代的信用风险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商业银行贷款中存在的信用风险,因为在现代经济体中,金融创新不断深入,例如,贷款出售、信用衍生产品兴起,使银行业此部分信用风险不断向交易对手中转移。二是银行业对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评级机构对企业的指标评估不够精确所引起的这部分信用风险。三是银行业和企业内部自身的信用风险,也被叫做流动性风险,此风险对整个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2.1.2 信用风险的特征
信用风险具有明显的非系统风险特征。信用风险多数情况下取决于非系统性因素影响,其中道德因素是最关键的一个影响因素,还有例如投资方向、另一交易方的风险偏好等,这些因素都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经济危机、环境因素、政策及法律制度因素的影响。信用风险难以量化。信用风险的量化分析比较难,因为受到很多系统性因素的影响,即非人为可控的。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信用风险的变动问题不能直接观察得到。2.2 企业进行信用评估的必要性及影响因素
 
2.2.1 企业进行信用评估的必要性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扩大规模,提升利润,对资金的需求是不断增多的,因此,企业在向银行业申请贷款的时候,银行会对企业的信用进行综合评估,最终才能确定贷款的额度,因此,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估是不可少的。而且通过信用评估,可以体现出合约的实际价值及所面临的风险大小。能够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的质量。在贷款之前,对企业的财务实力、现金流量以及盈利状况来综合分析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第3章 财务危机预警概述及方法评析.................... 23-31 
    3.1 财务危机的概念.................... 23-24 
    3.2 财务危机预警的概念及作用.................... 24-25 
        3.2.1 财务危机预警的概念.................... 24-25 
        3.2.2 财务危机预警的作用.................... 25 
    3.3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结构.................... 25-26 
    3.4 财务危机预警方法评析.................... 26-29 
        3.4.1 统计分析方法 ....................26-28 
        3.4.2 数据挖掘方法.................... 28-29 
    3.5 预警方法分析 ....................29-31 
第4章 样本设计与指标选取.................... 31-35 
    4.1 样本选取.................... 31-32 
        4.1.1 样本来源 ....................31 
        4.1.2 财务危机样本组.................... 31-32 
        4.1.3 非财务危机样本组.................... 32 
    4.2 指标的选取 ....................32-35 
        4.2.1 指标选取原则.................... 32-34 
        4.2.2 本文所选指标.................... 34-35 
第5章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35-45 
    5.1 正态性检验 ....................35-36 
    5.2 显著性检验 ....................36-37 
        5.2.1 两配对样本非参数.................... 36-37 
        5.2.2 显著性检验的结果.................... 37 
    5.3 预警变量的主成分分析.................... 37-41 
        5.3.1 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38-41 
    5.4 逻辑回归模型的构建.................... 41-42 
        5.4.1 引入 EVA 的模型 ....................41-42 
5.5 决策树模型的建立.................... 42-44
 
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获取,可以发现在证券市场上,信息的公开透明对于投资者的战略部署有很大的影响。投资者可以通过对上市公司所披露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外部经济环境因素,对该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最终决定投资策略。而监管机构也可以通过财务信息,对该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
2、对样本及财务指标变量的选取至关重要,因为它们是建立模型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财务危机公司在现金流、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等方面与非财务危机公司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因此在选择指标变量时,一定要从全方位来考虑,才能够充分反映企业的财务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减小企业面临的风险。
3、与传统的财务指标相比,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将 EVA 变量引入模型中,使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提高,因为 EVA 变量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公司在一定时期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真正成为股东所关注的利润,也就说明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定要重视 EVA 变量,当此变量发生巨大变动时,说明该企业的即将陷入财务困境,经营管理者必须调整策略,预防风险的发生。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