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07 年金融危机爆发,从美国迅速蔓延至全球经济的各个角落,至今仍有许多国家仍未从危机的阴影当中走出来,监管制度存在缺失、监管有效性亟待提高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重压之下,巴塞尔协议Ⅲ顺势出台,在提高资本充足要求、设立资本防护缓冲资金、增强风险计量等方面作出改进与创新。
巴塞尔协议Ⅲ巴塞尔协议Ⅱ相比,最有力的改进之处在于明确提出杠杆率监管指标,将其作为资本充足率监管指标的补充,从此资本监管进入双重约束时代,充分说明了杠杆率监管的重要性,杠杆率监管重新引起全球银行业的重视与关注。因此,对商业银行杠杆率的研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 3 章 基于杠杆率监管的国外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实践与启示....................... 21
巴塞尔协议一、二、三随着银行业的发展变化相继出台,我国监管方也紧跟步伐制定了资本监管新规,国内外一系列的监管政策充分体现了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相结合、既重视资本数量更重视资本质量的资本监管新趋势。在新趋势下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肯定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因而研究信贷行为在杠杆率监管背景下的变动很有意义。自我国监管当局出台《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之后,商业银行信贷行为都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其中存在哪些问题,商业银行又该采取哪些措施来积极地应对,这些都引起了学界许多人的关注和探讨。本文在梳理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作用的理论基础之后,分析了国内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现状,并结合对美国、加拿大两国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商业银行在杠杆率监管背景下信贷行为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将杠杆率监管对银行业业务经营产生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促进商业银行健康稳健的运行。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关于杠杆率监管的研究
国外学者在巴塞尔协议出现之前就开始了对杠杆率的研究,自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更多人对杠杆率进行了更加深入细致的考察。Kalemli-Ozcan 等人(2011)分别研究了美国和欧洲各国银行业的杠杆率顺周期表现,从中发现欧洲银行的杠杆率顺周期特征较弱,不易总结和观察,而美国银行的杠杆率顺周期特征则比较明显。并且在欧洲,投资银行的杠杆率顺周期性表现的更加强烈。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关于杠杆率监管的研究
国外学者在巴塞尔协议出现之前就开始了对杠杆率的研究,自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更多人对杠杆率进行了更加深入细致的考察。Kalemli-Ozcan 等人(2011)分别研究了美国和欧洲各国银行业的杠杆率顺周期表现,从中发现欧洲银行的杠杆率顺周期特征较弱,不易总结和观察,而美国银行的杠杆率顺周期特征则比较明显。并且在欧洲,投资银行的杠杆率顺周期性表现的更加强烈。
Robert(2013)先后对资本充足率、杠杆率监管进行研究,以及它们各自会如何影响银行的风险,结果显示巴三之后在双重监管之下降低了银行的破产预期,有助于修正了经营管理模式。此外,还发现杠杆率监管的加入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其风险内控能力。
Repullo & Suarez(2013)认为杠杆率监管指标的引入有助于缓解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逼迫商业银行减少对高风险业务的偏好,增强稳健经营的意识,从而稳定整个金融市场秩序,减少系统性风险的溢出。
Derek Holt(2013)认为加拿大由于长期实行杠杆率监管政策,监管经验与银行实践经验较为丰富,所以对加拿大的杠杆率监管做出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杠杆率监管在为加拿大快速克服危机的负面影响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维持了加拿大银行业几十年来的长期稳健发展。但是,加拿大的杠杆率却是呈现周期性特征。因此,监管当局可以再加入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和逆周期资本监管以切实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2)关于资本监管下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影响的研究
Ferri&Majnoni(2000)以 16 个新兴国家作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因为新兴经济体的银行业大多以贷款业务为主,缺乏其他融资渠道,巴塞尔协议的出台对其贷款业务的经营产生不良影响,进而整个银行业的经济贡献表现较差。
Donsyah Yudistira(2003)以印度尼西亚为研究对象,选择部分商业银行1997-1999 的月度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Takatoshi Ito & Yuri Nagataki Sasaki 改变目标,分析日经指数在上个世纪末的表现,发现各商业银行在资本监管背景下一旦出现股价下跌,其信贷扩张行为也相应的会出现较大影响。
..............................
第 2 章 杠杆率监管与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理论透析
Derek Holt(2013)认为加拿大由于长期实行杠杆率监管政策,监管经验与银行实践经验较为丰富,所以对加拿大的杠杆率监管做出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杠杆率监管在为加拿大快速克服危机的负面影响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维持了加拿大银行业几十年来的长期稳健发展。但是,加拿大的杠杆率却是呈现周期性特征。因此,监管当局可以再加入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和逆周期资本监管以切实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2)关于资本监管下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影响的研究
Ferri&Majnoni(2000)以 16 个新兴国家作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因为新兴经济体的银行业大多以贷款业务为主,缺乏其他融资渠道,巴塞尔协议的出台对其贷款业务的经营产生不良影响,进而整个银行业的经济贡献表现较差。
Donsyah Yudistira(2003)以印度尼西亚为研究对象,选择部分商业银行1997-1999 的月度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Takatoshi Ito & Yuri Nagataki Sasaki 改变目标,分析日经指数在上个世纪末的表现,发现各商业银行在资本监管背景下一旦出现股价下跌,其信贷扩张行为也相应的会出现较大影响。
..............................
第 2 章 杠杆率监管与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理论透析
2.1 商业银行杠杆率监管的相关理论
随着 2008 年次贷危机引发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其波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令各国监管当局不得不开始认真反思监管中存在的漏洞,控制金融风险、维持金融稳定成为各经济体的共同目标。高杠杆无疑成为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资本充足率监管显然不能满足金融发展的需要,杠杆率监管被重新提出,这一理念是资本监管在金融危机后的不断改进与完善。
2.1.1 杠杆率的概念
随着 2008 年次贷危机引发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其波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令各国监管当局不得不开始认真反思监管中存在的漏洞,控制金融风险、维持金融稳定成为各经济体的共同目标。高杠杆无疑成为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资本充足率监管显然不能满足金融发展的需要,杠杆率监管被重新提出,这一理念是资本监管在金融危机后的不断改进与完善。
2.1.1 杠杆率的概念
《巴塞尔协议Ⅲ》首次提出将杠杆率指标作为四大监管工具之一。我国银监会在《巴塞尔协议Ⅲ》的指导下,结合国内银行业的经营环境与自身特色,并吸取西方发达国家杠杆率监管的实践经验,于 2011 年制定并颁布了《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推出我国的杠杆率监管政策。《办法》规定,杠杆率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符合有关规定的一级资本净额与商业银行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的比率。公式如下:

其中,分子项的计算口径为《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试行》)所定义的一级资本和一级资本扣减项。一级资本被认为是具有最高质量的资本工具,能够在银行持续经营的条件下充分吸收损失,是帮助银行免遭破产的根本。分母项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计算办法比较复杂,不考虑抵质押品、保证和信用衍生产品等信用风险缓释因素。其中表内资产余额要扣减相关资产计提的准备或者为会计估计调整后的表内资产余额。
..........................
2.2 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相关理论
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业务之一,是其获得盈利的主要来源。无论是银行内部工作人员还是学者都十分关注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变化及引起变化的原因。从本质上看,信贷是银行向信贷对象转移资金使用权利的一种交易活动,信贷行为就是商业银行在这一交易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
2.2.1 信贷的定义以及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含义
信贷是指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的特殊运动形式,参与信贷活动的双方是产债权债务关系。债权人因享有资金所有权而贷出货币,债务人获得资金在规定期限内的使用权并到期归还本金,同时支付一定利息的信用活动。信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贷是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通过银行作为中介机构而获得资金的调剂,包括存款、贷款和结算业务。狭义的信贷通常指银行的贷款,也就是银行作为债权人向资金需求者发放贷款的行为。信贷遵循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原则。值得特别注意的一点是,信贷不是指信用贷款。
商业银行的性质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的金融企业,企业的本质决定了其趋利性,即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商业银行信贷行为主要是指在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原则的指导下,商业银行选择最优的信贷资产风险组合的行为。具体地说,信贷行为主要反映在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行为、信贷集中行为、信贷顺周期行为等方面的变化上,定量分析时一般使用信贷增速、信贷集中度等指标来衡量银行信贷行为。
..........................

其中,分子项的计算口径为《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试行》)所定义的一级资本和一级资本扣减项。一级资本被认为是具有最高质量的资本工具,能够在银行持续经营的条件下充分吸收损失,是帮助银行免遭破产的根本。分母项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计算办法比较复杂,不考虑抵质押品、保证和信用衍生产品等信用风险缓释因素。其中表内资产余额要扣减相关资产计提的准备或者为会计估计调整后的表内资产余额。
..........................
2.2 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相关理论
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业务之一,是其获得盈利的主要来源。无论是银行内部工作人员还是学者都十分关注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变化及引起变化的原因。从本质上看,信贷是银行向信贷对象转移资金使用权利的一种交易活动,信贷行为就是商业银行在这一交易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
2.2.1 信贷的定义以及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含义
信贷是指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的特殊运动形式,参与信贷活动的双方是产债权债务关系。债权人因享有资金所有权而贷出货币,债务人获得资金在规定期限内的使用权并到期归还本金,同时支付一定利息的信用活动。信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贷是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通过银行作为中介机构而获得资金的调剂,包括存款、贷款和结算业务。狭义的信贷通常指银行的贷款,也就是银行作为债权人向资金需求者发放贷款的行为。信贷遵循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原则。值得特别注意的一点是,信贷不是指信用贷款。
商业银行的性质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的金融企业,企业的本质决定了其趋利性,即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商业银行信贷行为主要是指在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原则的指导下,商业银行选择最优的信贷资产风险组合的行为。具体地说,信贷行为主要反映在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行为、信贷集中行为、信贷顺周期行为等方面的变化上,定量分析时一般使用信贷增速、信贷集中度等指标来衡量银行信贷行为。
..........................
3.1 杠杆率监管下美国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实践......................... 21
3.2 杠杆率监管下加拿大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实践................... 24
第 4 章 基于杠杆率监管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现状分析................. 29
4.1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监管发展现状..................... 29
4.2 杠杆率监管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现状分析.................. 31
第 5 章 基于杠杆率监管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实证研究..................... 39
5.1 计量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39
5.2 面板回归模型分析................ 41
第 5 章 基于杠杆率监管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实证研究
5.1 计量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宏观控制变量具体包括:GDP 增长率(GDPR)是反映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重要度量指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贷款的需求量,其定义为本年 GDP 比上年的同比增长率,采用官方公布的真实增长率。贷款利率(LR)可以看做是是信贷资产的价格,价格是影响信贷资产供求的关键因素,本文采用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算术平均数来代表贷款利率。
本章主要是对基于杠杆率监管的商业银行信贷行为进行研究,所以模型一是对贷款增长率进行的回归,同时对样本银行整体和两个子样本分别进行回归,探讨杠杆率对贷款增长率的影响,之后再对贷款集中度进行回归,讨论杠杆率对贷款客户集中度的作用。
在模型一的全样本固定效应模型中,F 检验的 P 值为 0.0000,说明回归结果有效,与此同时所有的控制变量也都在 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杠杆率(LER)的回归系数为-0.598231,且在 10%的置信水平下显著,结果表明杠杆率对贷款增长率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即杠杆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贷款增长率就会平均下降 0.598个百分点,明显抑制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速度。当商业银行杠杆率水平较低时,
为了满足监管当局的最低要求银行提高杠杆率的同时会放缓信贷扩张的速度;与之相反,当商业银行的杠杆率水平较高时,其监管压力较小,此时为了充分利用资本,银行会在保持现有的杠杆率水平的同时适当进行信贷扩张,这也就是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作用机制。
...........................
总结与展望
1、总结
本文首先对杠杆率监管与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回顾,对文章要涉及的相关基本概念做出界定与概况。然后对基于杠杆率监管的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并厘清了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其次对国外商业银行、主要是对美国和加拿大的银行业信贷行为表现进行了讨论,探究杠杆率监管政策对国外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接下来以相同的思路梳理了我国资本监管历程,讨论了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行为和信贷集中行为分别产生的作用,为后面的实证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假设。再次,用计量模型检验了之前的结论。以此为基础尝试为商业银行如何在杠杆率监管背景下纠正信贷行为偏差提出了一些建议。
(1)通过对文献的回顾与整理,总结出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作用的理论基础。对杠杆率监管与信贷行为做出明确定义之后,对基于杠杆率监管的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所有相关理论进行系统的分析,明确了本文的讨论范畴。最后理清了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作用机制,为下文的探讨奠定了基础。
(2)通过 16 家上市银行 2007-2016 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杠杆率监管下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发展现状,并运用计量模型对其进行验证,证明了杠杆率监管确实会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产生影响。
(3)基于以上的全面分析,为了让商业银行在杠杆率监管下信贷行为更加健康的发展,使其能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本文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商业银行要创新信贷业务发展模式,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的支持力度,避免信贷集中行为,最重要的是严格控制业务经营风险,努力减少杠杆率监管对信贷行为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略)
...........................
总结与展望
1、总结
本文首先对杠杆率监管与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回顾,对文章要涉及的相关基本概念做出界定与概况。然后对基于杠杆率监管的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并厘清了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其次对国外商业银行、主要是对美国和加拿大的银行业信贷行为表现进行了讨论,探究杠杆率监管政策对国外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接下来以相同的思路梳理了我国资本监管历程,讨论了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行为和信贷集中行为分别产生的作用,为后面的实证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假设。再次,用计量模型检验了之前的结论。以此为基础尝试为商业银行如何在杠杆率监管背景下纠正信贷行为偏差提出了一些建议。
(1)通过对文献的回顾与整理,总结出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作用的理论基础。对杠杆率监管与信贷行为做出明确定义之后,对基于杠杆率监管的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所有相关理论进行系统的分析,明确了本文的讨论范畴。最后理清了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作用机制,为下文的探讨奠定了基础。
(2)通过 16 家上市银行 2007-2016 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杠杆率监管下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发展现状,并运用计量模型对其进行验证,证明了杠杆率监管确实会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产生影响。
(3)基于以上的全面分析,为了让商业银行在杠杆率监管下信贷行为更加健康的发展,使其能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本文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商业银行要创新信贷业务发展模式,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的支持力度,避免信贷集中行为,最重要的是严格控制业务经营风险,努力减少杠杆率监管对信贷行为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