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精选十篇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8547 论文编号:sb2018090321185422827 日期:2018-09-08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财务规划帮助公司设立指导方针来制定运营和财务计划。将公司的关键目标合理化并兼顾到资本投资。公司目标转化成有形的财务指标。投资决策和目标产生整合的财务报表,把财务目标和财务指标联系起来。然后整个组织围绕这些目标和指标运营。(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财务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硕士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精选篇一

 
第一章 引言
 
1.1课题背景
财务管理在资源分配、管理控制、业绩评价中起主导作用,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的各项价值指标参数是企业经营决策中的重要参考依据,能够对与决策有关的诸多要素进行评判,从而在经营决策中起重要作用。建立现代企业管制度,实现企业可持续地发展,保障企业价值最大化,都离不开现代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核心组成部分,要使企业发展壮大,不仅要发挥好企业管理各方面的管理职能,还要发挥好财务管理的职能,不断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充分调动好各方面的积极性,这样企业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为最终的赢家。企业原有的财务管理方式是采用财务支撑人员手工管理的方式,随着电信财务转型工作的推进,以支撑运营管理为主要目标的管理会计工作将成为财务的重要工作内容。但是由于管理会计工作在企业中刚刚开展,各省在进行管理会计各项工作中普遍缺乏手段,管理会计工作难以深入到企业运营中。电信企业管理会计人员提出对应用模型的设计开发,并且设计了相关应用的EXCEL模型。虽然模型显示了良好的有效性,但是EXCEL定义的模型既无法固化,又不便管理与扩展。为了适应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便于管理、扩展和操作,希望能在EXCEL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模型软件开发。为各级电信企业开展管理会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工具,提升管理水平。本课题开发套餐评估软件系统,项目成果可以为各级电信企业开展管理会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工具,对提升企业管理会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电信运营单位每年都推出各式消费套餐提供给不同的客户群,这些套餐都是根据现有业务所作的一些推广和打包。每种套餐在推出之后,经营部门要对其进行效益评估,通过评估得出来的各项指标值,来适当的调整套餐的业务和业务量。套餐分析系统就是为了统一管理和分析套长营销状况而开发出的一套分析软件,用户借助此系统可以完成套餐的定制、管理、分析,实现对套餐的合理配置。
 
1.2课题任务
本课题的建设目标是开发一个财务套餐效益分析应用模型软件和数据库存储系统等。系统应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和功能可扩展性。应用模型软件应具备模型设计、数据读入、模型计算、报表展现、数据统计与分析等功能,并按照地域特性建立多层级的数据结构(如集团、省、本地网)和操作管理权限。应用模型软件系统应满足如下目标:.系统提供统一风格的中文用户界面;.系统提供维护管理功能;.系统设计须考虑扩展性,能够以多种方式支持系统的扩展,包括业务功能的增加,系统升级以及系统扩容等,请投标方详细说明能提供的方式及其实现的手段;.系统对硬件要具有相对独立性;.采用图形化、简洁、易用、直观的操作界面;.系统提供数据的可视化呈现;.系统支持TCP/IP协议并提供安全的通信方式;.具备相应容错手段,允许操作人员在有限范围内的误操作。具备完整的操作权限管理办法和系统安全机制,如日志管理功能;.支持利用光盘存储和外部存储方式来保存大量的历史数据;.支持灵活的报表定制和生成。本人在课题中主要承担的工作有:系统需求分析;系统方案设计;负责系统测试工作;并参与部分编码实现工作等。
 
第二章相关技术研究
 
2.1软件体系架构研究
C/S(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和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是当今世界分布式软件开发模式技术架构的两大主流技术, C/s是美国Borland公司最早研发,B/S是美国微软公司研发。目前,这两项技术都已被世界各国所掌握,国内公司以C/S和B/S技术开发出产品也很多。这两种技术都有自己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客户群,下面对C/S架构与B/S架构做简要介绍。
 
2.1.1c/s架构
c/s(cIieni/server)结构,也就是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客户机和服务器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具体地说,是将数据和服务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部分,必要的前台数据和服务建立在客户机上,而大量的共享数据和服务则位于服务器中。客户机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客户提供前台数据处理服务,而对后台共享数据的处理和服务,则转换为后台请求提交服务器,由服务器进行必要的处理后,向客户机返回批量的结果。整个计算处理过程分别在客户机和服务器双方进行,介质上只传输少量的请求和批量的处理结果。这样,就大大减轻了网络的通信负荷,而且充分利用了服务器的数据处理能力,减轻了对客户机的数据处理要求,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合理的进行了任务分配,体现了分布式数据处理的要求。按照任务和应用逻辑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分布情况,C/S结构经历了两层、三层和多层模式的演变。
 
(一) 两层结构
在C/S结构中有传统的两层结构和新型的三层结构之分。二层结构最早在加世纪80年代后期引入业界的,它为多用户系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双向交流感和灵活性,革命性的改变了传统的应用设计和系统实现方式,很快便在各种类型的软件系统设计与开发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在这种模式中,服务器只负责各种数据的处理和维护,为各个客户机应用程序管理数据;客户机包含文档处理软件、决策支持工具、数据查询等应用逻辑程序,通过网络使用SQL语言发送、请求和分析从服务器接收的数据。这是一种“胖客户机(FatClient)”、“瘦服务器(ThinServer)”的网络结构模式。随着C/S结构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这种结构带来的问题如系统的可靠性有所降低、缺乏灵活性、资源浪费严重以及维护费用较高等等日益明显,网络计算模式逐渐从两层模式扩展到N层模式,并且结合动态计算,解决了这一问题。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27-32 
    3.1 系统设计目标...........27 
    3.2 系统总体需求........... 27-29 
    3.3 功能描述 ...........29-30 
        3.3.1 用户管理........... 29 
        3.3.2 套餐管理 ...........29-30 
        3.3.3 套餐分析........... 30 
    3.4 性能需求...........30-31 
    3.5 运行环境规定 ...........31 
    3.6 本章小结........... 31-32 
第四章 系统概要设计........... 32-46 
    4.1 总体软件架构........... 32-33 
    4.2 核心处理流程设计........... 33-40 
    4.3 业务支撑层........... 40-45 
    4.4 数据层........... 45 
    4.5 本章小结 ...........45-46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运行实施...........46-65 
    5.1 系统测试........... 46-55 
        5.1.1 验收指标 ...........46 
        5.1.2 验收测试环境........... 46-47 
        5.1.3 测试用例设计........... 47-55 
    5.2 系统运行实施效果........... 55-64 
5.3 本章小结........... 64-65
 
结论
 
本文在对C/S与B/S软件体系架构及.NET开发技术做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电信运营企业对套餐财务分析系统的需求,论述了套餐分析系统功能与性能需求,给出了套餐分析系统的总体架构及核心处理流程、业务支撑层、数据层等的概要设计,编码实现了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本文采用软件工程的设计开发思想,严格按照其各个阶段的具体要求来进行软件项目开发工作。在项目编码完成之后,项目开发组还组织实施了软件测试。目前,系统的各项功能和性能均达到了设计目标的要求,系统运行状况良好。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1.研究了电信套餐财务分析系统的具体需求,提出了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
2.在相关实现技术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系统的软件架构,给出了系统的核心处理流程和关键模块的设计方案;
3.进行了相关数据库基本表的设计;
4.搭建了测试环境,设计了测试用例并对系统进行了测试。
通过论文期间的研究工作,将研究生学习期间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具体工作的实践中,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升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B W Arthur. Competing technologies; inereasing returns  and lock in by historicalevent [J].The Eeonomie Journal, 1989
[2] Bain J .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1959.
[3] Bain J . Barriers to New Competition [M].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Press, 1956.
[4] Batt Rosemary. Explaining wage inequality in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s:Custome rsegmentation,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and union declme[J].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2001(10): 19-28
[5] Boyer, Mai cel. A Habit Forming Optimal Growth Model [J]. InternationalEconomic Review, 1978(19)
[6] Boyer,Maicel. Rational Demand and Expenditures Patterns under HabitFormation [J].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1983(31).
[7] Brynjolfsson, Erik,Michael D Smith, Jeffrey Hu. Consumer surplus in the digitaleconomy: Estimating the value of increased product variety at online booksellers[J].Management Science, 2003(11): 87-89.
[8] Chakravorti, Sujit. Theory of credit card networks: 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J].Review of Network Economics, 2003(12):103-112.
[9] Chaloupka,Frank. Rational Addiction Addictive Behavior and Cigarette Smoking[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1(99).
[10] ChappelL Davies, Griffiths. Online Computer Gaming [J]. Journal of AmerieanAcademy of Business, 2004(7):87-96.
 

硕士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精选篇二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对教育的投资也不断增加,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各高校发展迅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每年的新生人数不断增加,给高校的新生报到和缴费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目前很多高校的新生报到与缴费工作还停留在手工或半手工阶段,这种原始、粗放的管理方式工作效率低、数据保密性差,耗费时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等等,而要购买一套新生报到与缴费软件对与高校来说一是需要一笔昂贵的软件授权费用,再者购买的系统不一定与高校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有可能造成使用上的不便、需要二次开发和后期维护、更新困难。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高速前进的现代社会,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应用不断展示出它的无穷魅力,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从原来简单连接的局域网,到现在复杂的、互联互通的广域网,深入到了人们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开始依赖计算机和网络,并将它们当成处理和传递信息的工具。学校作为社会组成的一部分,面对庞大的新生信息和财务信息,高校必须要有一套高效率的新生信息和财务缴费系统。所以,开发一套数据存储量大、数据检索方便、运营成本低,使用寿命长、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新生报到与缴费系统很有必要,本人在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执教八年,长期从事网络方向的课程教学,对计算机网络、网络编程、web 网站设计,网络安全等都有一定的研究,在学院担任省级精品课程《web 网站设计与制作》的主讲教师,每年也参与学院的新生报到工作,经与研究生导师商议,将硕士论文定为《基于校园网的高校新生报到系统与财务缴费系统的研究》。本论文以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新生报到和财务缴费系统为背景,主要研究利用现有校园网环境,根据学院招就处、财务处、教务处、学工后勤系统提出的要求,运用 B/S 模式,采用 Windows Server 2003 作为服务器软件,采用 Access 作为系统数据库,采用 Asp 作为开发语言,开发出一套网络平台。
 
1.2 基于校园网的信息管理系统发展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数字化信息化校园的不断发展,以及各高校之间的学术、信息交流日益频繁,简单的对等网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校园网的发展走向数字化和信息化。因特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加上高校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也开始将计算机网络应用到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并逐步开始建设校园网。可惜的是,多数高校的校园网只是简单地用来上网和传递一些文件,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如何利用现有的校园网络,整合计算计算机网络资源和信息化教学资源及 Internet 资源,完整、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渗透到学校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是目前校园网信息化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3 系统的优点
新生的增加,也就意味着新生信息数据的增加,学校各部门的工作量都增加了,面对不断增加的工作量,学校必须采用更为先进的工作方法或利用更先进的工具来完成这些工作。伴随着高考录取工作的信息化,各高校的在每年的招生录取中也开始大量使用网络和计算机来处理数据,新生报到管理工作也走向信息化。在以往的新生报到和缴费工作中,因为各部门单独运作,采用手工的方式处理数据,以往常常会出现新生报到缴费工作中各部门的数据相差很大,给学校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基于校园网的新生报到管理系统的优势是人工管理是方式无法比拟的,它检索数据迅速、数据存储量大、数据统计方便、运营成本低、使用寿命长、部署简单。这些优势可以极大提高学校新生报到缴费工作的效率,也是高校走向信息化、正规化的科学道路,是实现信息化校园建设的重要条件。以往的新生报到缴费工作,学校为了搞好接待工作,不得不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应付,而新生和家长也不得不奔波于学校学校的各个部门,各部门也大多数采用人工或半人工的方式,根本无法处理庞大的信息,导致新生和家长心急如焚、排起长队,甚至出现了一些新生和家长因为当天无法办完手续而不得不露宿校园的现象。如果使用基于校园网的新生报到与缴费系统,新生和家长就不需要再东奔西跑,各部门的工作流程也大大缩短,新生几乎只要在每个环节花一分钟、整个报到流程花 20 分钟就可以完成。如新生只要在招生处出示录取通知书和身份证,就可以凭通知书编号在系统中查到该生的相关信息,然后打印出报到单,同时系统记录该生已经报到;新生凭报到单道财务处缴费或绿色通道,这个环节也同样会记录学生的缴费信息和状态并给学生开具收据;最后学生到系部报到,系部从系统中可以查看到该生的相关数据,然后给学生分班分寝室,这个数据也会记录到系统中。这样,新生报到工作的流程大大简化,效率大大提高。也不会出现手工时代的“甲专业的学生到乙专业报到”的低级错误,各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同时学校领导也可以对每天来校报到人数、缴费人数、已安排人数一目了然。
 
第二章 校园网技术研究
 
2.1 校园网概述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全球信息资源不可逆转的网络化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对于教育亦是如此。信息科学技术、人工智能等的研究与开发,不仅对我国现行的教育与教学理念提出了挑战,而且为我们实现素质教育的理想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方法与工具。高新技术已成为营造新型文化学习的强有力的催化剂。全球信息资源的网络化趋势对现代人的能力素养,尤其是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人们在网络环境下学会基于资源的学习,学会有效地收集、整理、加工信息。目前,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也是近些年来投入较大的方面。在一些学校,多媒体、校园网已像校舍、教学仪器一样成为学校的必备设施,给教育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透过现代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繁荣现象,理性地分析其成效,不难发现我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多还是浅层次的。网络的技术手段也不再是早期的简单通讯 ,也不再是冷冰冰的、单向传播的传统意义上的媒体 ,它是实时的、双向的、交互的、是可控的 ,是多种媒体的。我们觉得,这才是网络教育真正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所在。而校园网,正是利用了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它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信息化的环境,它利用网络将校园内的多媒体教师、电子阅览室、考试资料中心等各部门联系在一起,将学校组成一个大的局域网,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交互性。
 
第三章 基于Web 系统研究............ 20-28 
    3.1 Web 系统研究 ............20-21 
        3.1.1 Web 技术简介............ 20 
        3.1.2 Web 技术涉及的领域............ 20-21 
    3.2 系统开发语言的研究 ............21-22 
        3.2.1 asp 概述............ 21 
        3.2.2 asp 语言的优点 ............21-22 
        3.2.3 ASP 的六大内部对象............ 22 
    3.3 系统开发的数据库的研究............ 22-23 
    3.4 系统开发的安全性研究............ 23-27 
    3.5 本章小结 ............27-28 
第四章 系统的可行性和需求性分析............ 28-35 
    4.1 系统可行性分析............28-31 
    4.2 系统的需求分析............ 31-34 
    4.3 本章小结 ............34-35 
第五章 系统设计 ............35-46 
    5.1 系统体系结构设............ 35-36 
    5.2 系统设计............ 36-38 
    5.3 模块设计............ 38-42 
    5.4 流程设计 ............42-45 
        5.4.1 数据库结构............43 
        5.4.2 数据库表结构 ............43-45 
5.5 本章小结 ............45-46
 
结论
 
本文介绍的基于 Web 的新生报到与缴费系统已经投入实际运行中。实践证明,本系统使用方便,易于管理,安全性高、可移植性好,有效地提高了研究生学位管理工作的自动化水平与工作效率,得到用户的好评。在以往的新生报到与缴费工作中,招生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工作基本上是分开的,各自唱各自的独角戏,各自投入人力和物力来完成本部门的工作,这种状况至今仍在很多学校中存在,但是,随着工作量的加大,人工流水工作从原来的“相对科学”变为“不科学”,因此,无论是从学校的长远发展、节约学校的人力物力还是向信息化高校迈进,都必须要使用更为科学的方法来完成这些工作,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便利,使这些部门在工作中联系更加紧密,工作协同度更高,基于 web的新生报到与缴费系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并且在我校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显然,本系统虽然已经投入了实际应用,但是上还只是一个初步的模型,尽管已经拥有了基本的应用操作环境和基本的功能,具备了轻量级系统的基本特点,但是在处理大型数据,程序代码优化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作为校园网中一项具体的应用,系统本身存在的缺陷在应用中表现出来,如用户功能设计不合理,功能描述有些含糊,系统功能缺失等,只有不断的改进,不断发展,才能使本套系统更加完善。利用校园网的便利,实现学校各部门工作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使本系统在校园网中的应用更加方便,无论是对客户机的需求还是对操作人员的要求都大大降低,只要客户机可以运行标准的浏览器、懂得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就可以完成系统的使用,因此,使用和发展基于 web 的新生报到与缴费系统不仅仅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必然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ASP 数据库系统开发完全手册. 明日科技.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12
[2]. ASP 动态网站编程. 石志国.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9
[3]. SQLServer 2000 开发、管理和应用从基础到实践. 刘玉生.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10
[4]. ASP+Access 数据库开发与实例. 周兴华.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5
[5]. ASP+SQL Server 项目开发实践. 黄 雷.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6.6
[6]. ASP+ SQL Server 开发动态网站实例荟萃. 屈喜龙.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3
[7]. ASP+SQL Server 典型网站建设案例. 顼宇峰.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1
8]. 深入精髓:Dreamweaver8+ASP 动态网站建设技术精粹 杨格 等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 年 06 月
[9].精通 ASP.NET2.0 企业级项目开发 陈冠军 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 年 02 月
[10]. 天极网新技术研究室.《ASP.NET 完全入门》.重庆出版社,2001
 

硕士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精选篇三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在整个社会环境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市公司作为重要的市场经济主体,自身的财务结构问题对增强本身的素质与投资价值有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增强投资者信心以及有效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其资本结构与企业业绩的关系探讨一直被其理论界与实务界所关注。我国现行关于资本结构的相关理论,大多是对其西方相关理论的移植,而基于国情,资本市场的环境存在差异及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由此,理论界对其资本结构的研究也从未间断,关于企业资本结构问题一直在财务管理理论等相关的现代经济研究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其资本结构作出开拓性贡献的是MM理论,该理论奠定了现代公司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石,成为了后续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基于MM理论,后续权衡理论对其相关假设进行放宽,与负债融资相结合,以税收利益与破产成本为基本因素,逐步找到了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基本线索,但由于支撑其权衡理论的两个要素受到主观批判与客观际遇的影响,显得风雨摇摆。由此20世纪S0年代,现代资本结构研究应运而生。从“行为”角度,强调资本结构与市场条件的协调,探讨特殊的治理行为对财务政策选择的影响,由此,基于财务灵活性与柔性,出现了一种崭新的研究视角,研究者主要关注企业如何应对可能发生或者无法预见的紧急情况和未来投资机会,由此可见,理论界出现对其财务保守行为的研究正是顺应这一历史潮流下的产物。
企业的绩效评价问题是国内外财务管理学与会计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它是对企业实施有效监管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己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监督约束企业的重要方式,但至今理论界未对其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权威评价体系。纵观其绩效评价的研究过程,总体的思路应该是由窄(单一指标)向宽(综合指标)发展,由单纯的财务指标向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后续研究中的平衡记分卡和经济增加值等研究视角的出现,较大地拓宽了研究的空间,有较为重大的意义。但就我l国而言,关于企业业绩评价工作还尚处于一个较低层次阶段,特别是现今,我国经济体制处于转轨阶段,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够充分情况下,怎样使得其业绩评价体系符合我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任重而道远。目前,对于其理论界对其财务保守行为与企业业绩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中,由于其研究者所选的角度不同,以及特有时间,空间的限制,导致其出现了不同的研究结论,其主要表现为:一种是二者之间正相关,即企业采取其财务保守,保持较低的财务杠杆,维持较低的资产负债率,将降低企业的经营业绩;另一种为负相关,即若企业保持较低财务杠杆,将提高企业业绩,还有一种为二者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明显。这些研究结论为我们后续的研究指明了一定的方向,但同时也带给了我们一些困惑,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之间相关性究竟如何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深思。
 
1.1.2研究意义
企业采取财务保守行为,即运用的是低财务杠杆战略。财务杠杆是指其企业利用负债融资的方式来调节权益资本收益的手段,通过权衡负债与权益之间的关系来增强企业收益,其合理的运用财务杠杆将可以给企业权益资本带来额外的收益。但是企业在获得一定的财务杠杆收益时,不可估量的财务风险也会应运而生。随着公司法的逐步完善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引发的财务杠杆作用,必将引起企业的极大关注。因此,如何平衡这种收益与风险,合理选择财务政策,提高企业经营业绩,成为公司财务理论研究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财务保守行为总体来说是指其企业在一段较长时间内采用一种低财务杠杆政策的财务行为。首先,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结构不完善,股权结构的相对不合理性,以及一股独大,资本市场上出现了较多特殊现象,如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等现实状况,使得出现了非流通股股东较多的是偏好从增发和配股中来获取利益,从客观上来讲,就会造成上市公司在某种程度上偏好于股权融资,而这种偏好,如果体现在资本结构上,就是公司维持较低的财务杠杆比率,表现出财务保守行为。所以对其财务保守行为的研究,符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现实状况,具有现实意义。再者,由于财务保守行为体现出了两个特征:即对风险的控制和追求企业财务灵活性,在企业的相关运营中强调协调一致于财务政策与融资战略以及竞争战略,将其对资本结构的选择提高到了战略的角度,有利于企业获得长期经济利益,优化企业经营业绩,对公司治理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由于受到金融风暴余波影响,以及金融环境的不完善,企业在整个的负债融资过程中,可能会更加趋于困难而采取内源融资,保持较低的财务杠杆,由此可知,对其财务保守行为进行研究,分析其与企业业绩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符合企业市场经营环境。
 
2财务保守行为与企业业绩的基本理论
 
2.1财务保守行为的基本理论
目前,以资本结构理论为出发点,理论界将财务保守行为定义为其企业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采用低财务杠杆财务政策的一种行为,较为流行的定义为当一个企业的长期负债比率连续5年属于所有上市公司最低的20%之列的话,那么这样的一个企业就被认定为一个财务保守的企业。在低负债财务政策下,一衍生出了企业较强的企业财务柔性,主要体现为负债柔性和现金柔性,即企业抗击风险和市场波动的能力得到强化。从该定义看,其财务保守行为体现为企业的一种资本结构状态及管理观,是财务保守行为自然属性的体现。任何政策的选择都应该服务于企业的整体发展方向,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企业的财务保守行为也应该是基于这一前提条件而作出的,体现着企业的财务政策对于投融资风险控制的重视和对财务灵活性①的把握程度,强调财务政策与公司融资战略及总体竞争战略的内在协调。即从其社会属性来看,财务保守行为应该是企业基于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较大程度控制运营风险,优化企业业绩的一种战略行为。基于以上两个层面的意思,财务保守行为应该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其该政策所体现的特征主要有:
(1)财务保守企业的柔性较强。企业采取保守行为,在通常情况下具有较强的柔性,主要体现为现金柔性和负债柔性,在危机时期能拥有更多现金流抵抗冲击或者、能够容易举借负债资金来把握较好的投资机会,即具有更强的资金筹集和调用资金的能力,来确保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同时,对于其保守行为的企业,通常情况下会优先选择股权融资,较小程度依靠负债融资,其财务杠杆较低,面临到期还款压力较小,同时在面临财务风险时,采取低财务杠杆政策的公司保留了未来通过提高杠杆比率为投资或增长机会筹集资金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较强的财务灵活性。
(2)财务保守行为是一种战略选择。这种战略选择是通过基于SWOT分析(外部的威胁和机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后,企业管理者综合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因素后所作出的一种战略选择,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体现,会对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
 
3 财务保守行为与企业业绩相关性...........26-42 
    3.1 样本选取与分类 ..........26-27 
    3.2 财务保守行为特征的独立样本检验.......... 27-33 
        3.2.1 财务保守行为的判别标准.......... 27-28 
        3.2.2 独立样本检验与分析..........28-33 
    3.3 财务保守行为与企业业绩相关性.......... 33-41 
        3.3.1 研究假设 ..........33 
        3.3.2 回归模型的建立及变量解释.......... 33-36 
        3.3.3 回归分析检验结果.......... 36-41 
    3.4 财务保守行为与企业业绩相关性.......... 41-42 
4 政策与建议.......... 42-45 
    4.1 财务保守行为政策的选用要..........42-43 
    4.2 优化企业财务治理制度..........43 
    4.3 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建设.......... 43-45 
5 本文不足与研究展望..........45-46 
    5.1 研究不足.......... 45 
5.2 研究展望 ..........45-46
 
结论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首先在理论部分,对保守行为的界定虽进行了相关的分层分析,但仍然没有的出一个较为确切的定义,在后续的研究样本中,对其财务保守行为判别仍然是采用定量标准,对其财务保守行为的仍然是难以取得突破,并且在选择公司时,仅界定其在五年内存续,可能也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另外,在后面的实证研究过程中,样本的选择完整,首先是排除了金融企业部分,再者相关数据残缺的公司也排除在了样本之外,再就是没有对样本进行进一步的细分类。在财务保守行为的独立样本分析中,相关特征的比较选择的指标也有限,即变量指标的选择不够完善,可能还有相关的显著特征没有考虑,在后面的回归分析中,一些相关特征与企业业绩的相关性不是特别显著,可能与其样本选择不够有关,也可能是归类笼统等原因,由此可能影响了最终的结果。
关于财务保守行为的研究,近年来虽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但对其财务保守行为的界定仍然更多的是局限与资产负债率这个时点指标,通过其时点指标判断其公司财务政策行为可能过于武断,因此未来的研究是否可以考虑从其动态整体战略来考察公司的财务行为并且从企业动态竞争需要角度评价上市公司财务政策的合理性。另外,在财务保守行为的相关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大多关注到其财务保守行为的动机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并且大多是立足于一种短期时间段,因此,在将来的研究中是否可以立足于探讨长期存续的企业,再截取时间段,探讨其财务保守行为在公司发展历程中的相关影响。
 
参考文献
[l]陈健,王玲俊.业绩评价要素视角下的企业业绩评价基础理论研究.中国高新技术企业[J],2009(18),21-25
[2]陈文浩,周稚•竞争战略、资本结构与企业业绩,财经研究[J],2007(l),30-38
团葛结根.资本结构契约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M],2006年12月第1版,38-76
[4]何卫红:基于隐形契约的财务保守行为解释.财会月刊(理论) [J],2008(7)20-26,
[5]胡俊,晏艳阳,邓婷.资本结构市场时机选择理论在中国的实证检验.金融理论与实践(理论探索) [J],2008(3),22-25
[6]靳光辉.产业组织理论与资本结构关系研究.财经视线[J],2007(33),20-28
[7]卢俊,资本结构理论研究译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J],2003年2月第2版,46-112
[8]陆正飞,辛宇.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主要影响因素之实证研究.会计研究[J],1998(8),32-37
[9]陆正飞,叶康涛.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解析.经济研究[J],2004(4),12-16
[l0]陆正飞、韩霞、常琦公司长期负债与投资行为关系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实证分析.管理世界[J],2006(z),220-228
 

硕士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精选篇四

 
第一章 引 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投资是商品经济及其发展过程中最为基本、广泛的经济活动。对于企业来说,投资是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盈利能力,增强企业实力的基本手段。企业进行扩大再生产投资,大多是通过具体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来实施的,投资项目一般都具投资金额大、期限长、风险高、不可逆等特点,一旦失误,将给投资主体造成无以挽回的经济损失,甚至是致命的打击[1]。随着项目投资的不断发展,科学系统的投资决策方法正不断得到完善,可行性研究作为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项目是否继续进行下去,所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可行性研究正好可以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通过可行性研究可以得出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以确定项目是否值得做下去,可以从源头上杜绝错误的投资决策,减少投资可能造成的巨额损失。项目的财务可行性研究作为项目可行性研究最核心的问题,值得重点探讨。财务可行性研究是在现行会计制度、税收法规和市场价格体系下,预测项目的财务效益和费用,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进行盈利能力分析和偿债能力分析,据此判别项目的财务可行性[2]。二甲醚作为清洁型替代燃料,其发展已列入国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十五”规划》中,南京汉能 20 万吨二甲醚工程是汉能控股集团清洁能源多元化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甲醇原料生产新型洁净优质燃料和新能源——二甲醚,可作为石油资源的补充,能有效地缓解石油液化气的紧张局面,掺烧、替代民用液化气,提高液化气质量,满足市场对新型洁净优质燃料二甲醚的需求,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能源化工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力。该项目采用笔者所在公司的专利—用甲醇生产二甲醚的方法,由笔者所在公司承担前期可行性研究及设计的项目。本文拟结合该项目对其财务可行性研究进行探讨,重点对财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和项目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对于南京汉能项目的顺利实施具有现实的意义,对公司以后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2 本文研究思路与框架
 
1.2.1 本文研究思路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遵循先理论总结后案例分析的思路,首先介绍可行性研究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可行性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二甲醚研究现状、财务可行性研究的主要方法介绍以及财务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等,重点对财务可行性研究的方法和内容进行阐述;然后结合实际工作中南京汉能 20 万吨二甲醚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详细的财务分析与评价;最后对本项目的风险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1.2.2 本文基本框架
本文主要是对南京汉能 20 万吨二甲醚项目进行财务可行性研究,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前言部分,首先介绍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然后提出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最后指出课题研究的特色与不足。第二章是项目财务可行性研究的相关文献及理论分析,本章首先简单介绍可行性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二甲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重点阐述财务可行性研究的主要方法和财务可行性研究中运用的各项具体分析指标。第三章是对南京汉能 20 万吨二甲醚项目的概况进行介绍,首先介绍项目的基本情况,然后介绍项目采用的产品方案及工艺路线,最后进行了二甲醚的市场分析以及相应的价格分析。第四章是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首先是基础数据的估算,基础数据估算包括投资估算、收入估算和成本费用估算,在基础数据估算基础上,本章还还编制了项目的三大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然后本章在基础数据估算基础上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主要从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方面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财务净现值FNPV 和内部收益率 FIRR。第五章是风险分析,本章首先主要从定量的角度进行不确定性分析,不确定性分析包括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然后从定性的角度对南京汉能二甲醚项目进行了风险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原风险应对策略。最后是结论部分,得出南京汉能 20 万吨二甲醚项目在财务上可行的结论。
 
1.3 课题研究的特色与不足
 
1.3.1 课题研究的特色
本文是对以甲醇气相脱水制二甲醚的项目进行的可行性研究,二甲醚是最近几年才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本文通过分析二甲醚的市场状况,对二甲醚的价格进行了预测,然后重点从现金流的角度对项目进行了较详细的财务分析,特别关注动态财务指标如财务净现值(FNPV)及内部收益率(FIRR)。本文还进行了相关的风险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对项目的财务分析进行了较好的补充,便于使用单位更好的对本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
 
第二章 财务可行性研究的相关文献与理论分析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可行性研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30 年代。,当时美国为了开发田纳西流域而首次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在田纳西流域的开发利用中应用可行性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经济与技术的高速发展,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及科学管理的迫切需要,可行性研究也不断得到发展与完善。20 世纪 60年代后,经过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总结,可行性研究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在项目投资前期进行系统科学研究的一门综合性科学。综合起来,西方国家的财务可行性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4]:第一阶段是从 20 世纪初至 20 世纪 50 年代前期。这一阶段,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主要采用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通过对项目的收支进行比较来进行。如 1936 年,美国颁布了《全国洪水控制法》,规定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来评估洪水控制与水域资源开发项目,明确提出,只有当一个项目产生的收益大于其投入成本时才能被认为是积极可行的[5]。第二阶段是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初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1950 年,美国发布了《内河流域项目经济分析的实用方法》,规定了测算费用效益比率的原则性程序[6]。1958 年,荷兰计量经济学家丁伯要首次提出了在经济分析中使用“会计价格”或“影子价格”来校正市场价格对稀缺程度的偏离[7]。他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价格往往不能反映真正的稀缺价值。从这以后,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都在贷款项目的评价中同时采用财务分析和经济分析的两种方法[8]。在这一阶段,可行性研究发展到了同时从微观和宏观角度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费用-效益分析(又称为经济分析)作为一种项目选择的方法被普遍接受。
 
第三章 南京汉能20 万吨二甲醚项目概况............ 29-36 
    3.1 南京汉能20 万吨二甲醚项目简介............ 29 
    3.2 产品方案............29 
    3.3 项目采用工艺技术............ 29-31 
    3.4 项目市场分析 ............31-36 
        3.4.1 市场需求............ 31-32 
        3.4.2 价格分析............ 32-36 
第四章 南京汉能20 万吨二甲醚项............ 36-48 
    4.1 投资估算 ............6-39 
        4.1.1 建设投资估算 ............36-38 
        4.1.2 流动资金估算............ 38-39 
        4.1.3 融资方案............ 39 
        4.1.4 建设期利息估算............ 39 
    4.2 销售收入估算 ............39-40 
    4.3 成本费用的估算 ............40-43 
        4.3.1 成本费用估算参数说明 ............40-41 
        4.3.2 成本费用估算............ 41-43 
    4.4 利润表估算............ 43 
    4.5 现金流量表估算 ............43 
    4.6 资产负债表估算............ 43 
    4.7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43-46 
        4.7.1 静态分析............ 43-44 
        4.7.2 动态分析............44-46 
    4.8 财务偿债能力分析............46-48 
第五章 南京汉能20 万吨二甲醚项目风险分析............48-55
        5.1.1 盈亏平衡分析............ 48-50 
        5.1.2 敏感性分析 ............50-52 
5.2 项目风险分析识别及应对措施............ 52-55
 
结论
 
全球经济总的发展趋势是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而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世界石油高油价时代正逐步来临,在这一大背景下,人们不得不开始积极寻找新的替代能源,我国能源总的特征是“富煤、缺油、贫气”,以煤为基础原料制备甲醇进而制备二甲醚作为石油替代能源具有现实的可行性,。二甲醚是超清洁燃料,具有优越的环保性能,除一般的化工用途外,其最大的潜在用途是作为城市煤气和液化气民用清洁燃料的代用品,并能替代柴油作为发动机燃料,是石油资源的替代能源,发展二甲醚燃料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及可持续发展,将产生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以甲醇生产洁净的二甲醚燃料,作为石油资源的补充,对于解决国内能源短缺和环境保护问题,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
本文围绕笔者所在公司的南京汉能 20 万吨二甲醚项目,结合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多年工作的实际经验,对南京汉能 20 万吨二甲醚项目进行了财务分析,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进行了详细的财务分析。其中静态指标包括投资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和静态投资回收期;动态指标包括财务净现值(FNPV)、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从估算结果看:本项目投资利润率为18.51%,资本金利润率高达 61.69%,静态投资回收期为 5.14 年。财务净现值 FNPV为 19683 万元,内部收益率为 24.98%,本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为 6.35 年。各项静态和动态财务指标都在合理范围之内,而且一定程度上高于所属行业的评价参数,这充分表明,南京汉能 20 万吨二甲醚项目具有较好的投资效果,有较强的盈利能力,项目在生产经营期间盈利能力较强,资金投放后回收快,债务风险较小,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另外本文还重点对南京汉能 20 万吨二甲醚项目进行了风险分析,本项目盈亏平衡点为 31.58%,原材料价格对项目财务净现值最为敏感,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还对南京汉能 20 万吨二甲醚项目的风险进行了定性的识别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对减少项目运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一定的保障。由于笔者是在职攻读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学位,受到时间和工作等条件的限制,论文中尚有不少待改进的地方,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跟踪研究,并予以深化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永堂. 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应注意的财务指标. 首席财务官, 2008, (06): 8
[2] 姬赢. 70 万吨/年油页岩制油项目财务评价,北京:华北电力大学, 2008, 1
[3] 孟秀琴. 浅谈我国项目投资的可行性研究.经济师,2008, (6): 67
[4] 简德三. 项目评估与可行性研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25-26
[5] American.National Flood Control Act:1936, 7-1
[6] American.The practical ways of River Basin  Project economic analysis:1950, 56-60
[7] Tinbergen.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system:1958, 46-50
[8] The world Bank and UNIDO.Project evaluation, 1960, 12-20
[9] 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Industrial project evaluation manual:1980, 12
[10] 刘星. 福海公司环保型表面活性剂 MES 项目财务分析研究.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 2-3
 

硕士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精选篇五

 
第 1 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传统资本市场的失效以及内部资本市场的优势凸现,学术界对于资本市场的研究重心也逐渐从外部转移到了内部。Alchian(1969)考察了通用电器公司的联合兼并案例,并第一次提出了公司内部“投资资金市场”实际上就是内部资本市场的概念。后来 Williamson(1985)研究指出,可以把那些 M 型的联合大企业看成是一个内部资本市场,因为它把各条渠道的现金流集中起来投向高收益的项目,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Alchian“内部资本市场”概念的提出和Williamson 的研究结果,引起了以美国为主的国外学者的兴趣以及进一步的调查研究。20 世纪 90 年代末随着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我国学者也逐渐开始了对这一领域的关注。最初的研究表明,内部资本市场区别于外部资本市场的关键点就是在企业的监督、激励以及信息传递等环节产生的效果差异,内部资本市场独有的信息优势和激励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外部资本市场上投资项目的信息披露和困扰外部资本市场的激励等问题。本文研究发现把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这些优势结合起来,可以在企业集团内部产生一种独特的财务协调效应,它能有效化解集团内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日益加剧的财务冲突。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内部资本市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有效,还存在很多问题,财务协调效应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如企业集团由于投资项目繁多,为了平衡各部门的利益需求,总部有时候会过度投资于那些投资回报率较差的部门,优质项目往往得不到充足的资金支持,这种不科学的“社会主义”资金补贴现象直接导致了公司价值下降,即所谓的跨行业补贴假说。另外研究还发现由于企业集团的总部经理人①掌握了整个集团资源的控制权和调配权,在私利动机的驱使下很有可能会滥用权力进行过度投资和利益输送等行为,增加了自身的额外收益却损害了集团的利益。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内部资本市场财务协调效应的发挥。面对内部资本市场出现的功能困境,现在很多学者把研究重点又转向了如何在企业集团的内外部资本市场中寻求一个合理的边界,使企业的资本配置达到最优水平,但目前对资本市场边界问题的研究尚未得出一个系统的理论成果,随着企业集团的数量日益增加,类型复杂各异,每个企业都有着各自的特点,该问题研究的难度相当之大。
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对于内部资本市场的认识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存在的纷争主要集中于内部资本市场的功能上面。另外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集团的财务关系日趋复杂,财务冲突日益加剧,严重阻碍了企业集团经济效益的提高和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本文以内部资本市场的功能作为研究对象,着重提出了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存在的财务协调效应,分析了企业集团如何提高这一效应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一来是为我国企业集团的投融资困境找到出路,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并以此为中心来调节和管理企业集团内部不同利益主体的资本需求,以实现集团价值最大化。二来是为企业集团自身的产业结构优化和科学合理的运作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的研究意义旨在促进我国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企业集团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为我国的资本市场建设添砖加瓦,增强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创造优良的社会经济环境。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从 20 世纪 70 年代起,随着多元化企业不断发展,西方资本市场理论日益完善,一股研究内部资本市场的浪潮逐渐兴起,涌现出了很多代表性的学者和研究成果。本文对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主要观点归纳如下:
 
(1)内部资本市场(简称 ICM)的存在性
内部资本市场真的存在吗?是否只存在多元化的企业里面?面对这个疑问,Richardson(1960)指出,由于企业与外部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完全对称,并不能使他人确信企业的判断与承诺,从而使内部资本市场取代外部资本市场成为一种选择。Myers(1997)也承认,当外部资本市场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严重到一定程度时,内部资本市场的建立可以缓解这些矛盾。Lamont(1997)的研究表明,多元化公司内各个部门之间的现金流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这是由于这种类型的公司内部存在一种能够使资金进行跨部门重新配置的场所,可被称为内部资本市场。对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性研究做出贡献的学者还有很多,如 Houston、Gautier、Gelfer、Perotti 等,他们对控股型公司进行研究发现 ICM 是实际存在的。还有 Shin、Park 和 Stulz(1998),他们研究的是联合经营型的企业,同样的这类企业也存在着 ICM,但是这一市场还不够完善。2002 年 Khanna、Palepu、Samphantharak、Cestone 和 Fumagalli 等人继续深入企业集团进行调查,与此同时 Iins 和 Servaes 也对新兴起的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性及其带来的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这些学者的研究均表明内部资本市场的确是存在的,但在当时来看还很不完善,其发挥的作用还相当有限。
 
第 2 章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财务协调效应的理论基础
 
2.1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内涵
20 世纪 70 年代初,一股联合兼并的浪潮在美国兴起,造就了一批多元化的集团式企业。企业集团是一种以大企业为核心,以经济技术或经营联系为基础、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领导体制,规模巨大、多角化经营的企业联合组织或企业群体组织,是一种按照总部经营方针和统一管理来进行重大业务活动的经济实体。国外企业集团基本上由控股和被控股关系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其联系的纽带是投资。我国则存在着多种组成形式的企业集团,如产销关系或科工贸一条龙所形成的企业集团、“六统一”的企业集团、行政性关系所形成的企业集团,以及以产权关系所形成的企业集团。
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内部资本市场得以产生并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内部资本市场理论是组织经济学领域为深入企业内部进行探索,解释 M型企业效率来源所建立起来的一种概念框架。Alchian(1969)考察了通用电器公司的联合兼并案例,并第一次提出了公司内部“投资资金市场”实际上就是内部资本市场的概念。后来 Williamson(1985)研究指出,可以把那些 M 型的联合大企业看成是一个内部资本市场,因为它把各条渠道的现金流集中起来投向高收益的项目,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Alchian“内部资本市场”概念的提出和 Williamson的研究结果,引起了以美国为主的国外学者的兴趣以及进一步的调查研究。20世纪 90 年代末随着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我国学者也逐渐开始了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内部资本市场被认为是企业外部资本市场在某种程度上的延伸和补充,并且与企业的外部资本市场的规模和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是企业的内部资金配置机制,也是企业内部市场的核心。
 
第3章 内部资本市场财务协调效应............ 24-30 
    3.1 内部资本市场财务协调效应............24-26 
    3.2 内部资本市场财务协调效应的影响............ 26-30 
第4章 制约内部资本市场财务协调效应的............ 30-33 
    4.2 企业集团的高风险投资与财务危机............ 33-35 
    4.3 内部资本市场的交叉补贴和利益掠夺............35-39 
第5章 提高内部资本市场财务协调效应的对策............39-48 
    5.1 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水平............ 39-41 
    5.2 完善内部控制,提高风险防御能力............ 41-42 
5.3 内外兼修,抑制内部资本市场功能异化............ 42-48
 
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集团的发展伴随了内部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广泛应用,内部资本市场让集团总部对资金拥有自主的剩余控制权,集团可以通过它来实现各部门的协调和管理,在降低公司融资成本的同时能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利用内部资本市场的这些功能,企业集团可以产生一种独有的财务协调效应,它能提高企业的财务治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并能通过节约效应和增收效应来为企业集团创造价值,从而有利于企业集团实现价值最大化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但应当认识到利用内部资本市场的财务协调效应进行价值创造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而且财务协调效应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会增加企业集团的管理成本,关于该协调效应的收益和成本边界问题还有待以后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周业安,韩梅.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研究[J].管理世界,2003,11:118-125
[2]冯检.企业内部市场:起源、演进及挑战[J].中国工业经济,2004,9:45-47
[3]韩忠雪,朱荣林.多元化公司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2
[4]吕剑龙,田卓.谈寻租行为与企业内部资本配置效率[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5,9
[5]邹薇,钱雪松.融资成本、寻租行为和企业内部资本配置[J].经济研究,2005,5:64-74
[6]傅继波,杨朝军.多元化经营与公司价值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2
[7]陆军荣.国外关于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研究观点综述[J].经济纵横, 2005.4
[8]万良勇,魏明海.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困境与功能实现问题——以三九集团和三九医药为例[J].当代财经,2006,2
[9]卢建新.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综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2
[10]王智.中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0
 

硕士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精选篇六

 
第 1 章 绪论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 1999 年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各类高校均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在这一时期,众多高等院校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建立,其中新建本科院校就有 200 余所。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历史短,在诸多方面与传统名校相比经验还不够丰富,办学中许多工作亟待加强,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地方院校通过合并和扩招,学校规模不断壮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但是在科学发展观角度来看,我国高校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在一定程度是只重视“外延发展”、忽视内涵建设的问题[1]。高校内涵发展是在我国高校经历了合并、扩招后,规模不再急速膨胀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主要体现在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大学经营与办学效率、大学定位和办学质量、大学特色和大学地位的发展上。如何促进内涵发展是目前高校面临的又一严峻问题,而财务管理作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内涵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除了具有本科院校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其特殊规定性。一是应用性。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一培养专业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要目的,在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上突出应用性,已形成学术兼容、以术为主的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二是大众性。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主要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需求。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因其新建,在定位、资金、师资及其自身的协调发展上,存在诸多问题,满足这种需求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三是地方性。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地方政府投资举办,办学资金主要是靠政府拨款。四是过渡性。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是由原来的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升格而成,虽然已经升为本科,但仍需要一个相互衔接的阶段。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成为法人实体,高校的管理模式逐步转化为“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新模式,开始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同时国家的财政拨款相对的减少,资金需求与财政拨款间的缺口日渐扩大,高校自筹资金的压力随之增大,迫使高校在筹集、调度及合理运用资金等方面面临许多复杂的问题。高校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要求。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和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但是由于高校资金主要依靠地方财政,而地方财政吃紧,支持不够,因此经常出现财务紧张。当然更多的是高校自身的财务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理财意识和效益观念淡薄,普遍存在等、靠、要的现象;新建本科院校现在面临生源逐年减少,并且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的多渠道融资困难;高校财务管理仍然停留在“核算型”、“报账型”,不能有效的在资金管理、经营投资决策、开源创收等方面发挥监督和决策作用;由于高校规模的扩张、发展的速度较快,资产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利用经济资源产生的效益十分的有限,很大程度上造成的资产的浪费和流失;另外内控制度不健全、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财务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对高校将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保证学校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已成为财务管理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德州学院的财务管理是对学校诸多方面管理的综合反映。德州学院的财务报表不仅反映人员经费,也反映了教学、办公、科研、基建、设备购置等公用经费的情况,同时也反映了预算外的各类收支情况。总的来说,学校财务管理是学校诸方面管理的货币表现和经济情况的反映。因此,德州学院的财务管理在学校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学校的财务管理搞好了,不仅能学校运转所必须的资金,而且能使资金发挥到最大的效益,还能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准确信息,这对学校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研究德州学院的财务管理体系对于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使学校工作适应高校教育内涵发展的需求,实现由报账型向管理核算型转变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第 2 章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基本理论阐释
 
针对目前高校财务管理所面临的形势和暴露出的问题,规范和完善高校财务管理,实行有效的财务管理措施,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为有效研究这一问题,需要了解相关理论问题。
 
2.1 高等教育相关理论
高等教育的热点问题一般是当前大家特别关注的问题,如:大学生就业问题,贫困生问题,高校扩招后教育质量是否下滑问题,高等教育是不是产业问题等。与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相联系的是高等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及成本分担问题。
 
2.1.1 高等教育的准公共物品属性
公共物品是相对那些可以划分为企业或个人消费单元的基本生活或生产资料等私人物品而言的共享性物质产品和服务项目。在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还存在着一类物品—准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实质上是公用品货公用事业提供的商品,从消费的排他性看仍然是私人物品,但是其边际消费的成本很低或者说排斥部分人消费的成本却很高。高等教育属于一种准公共物品,它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如高等教育能提高国民素质,培养社会注意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教育服务是政府的责任;同时高等教育又具有明显的私人产品的属性,如高校培养的是高级专门人才,受教育者学到知识后,提高了劳动能力,增强了获取收入和物质与精神享受的本领,又具有明显的在所有权上的排他性和消费上的竞争性。高等教育服务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其配置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既不能全靠政府财政,采取全部足额的拨款方式,这可能出现政府财力限制导致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或可能出现政府财力限制导致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或可能出现无偿提供公共物品产生教育资源浪费导致社会效率低下;也不能全靠市场机制,采取按培养成本的全部向受教育者收费的方式而可能出现市场的自发供给而导致教育质量低下,也可能出现剥夺纳税人享有公共产品的权益而导致社会意义的不公平。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决定了以政府公共财政拨款为主,以市场调节为辅的资源配置机制。
 
第3章 德州学院基本概况及财务管理现状................ 28-33 
    3.1 德州学院基本概况 .............28-29 
    3.2 德州学院财务管理的成就 .............29-30 
    3.3 德州学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30-33 
        3.3.1 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30-31 
        3.3.2 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3.3.3 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3.3.4 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31-32 
        3.3.5 财务分析工作存在的问题............. 32-33 
第4章 德州学院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3-37 
    4.1 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34 
    4.2 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4 
    4.3 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4-35 
    4.4 科研经费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5 
    4.5 财务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5-37 
第5章 完善德州学院财务管理的战略对策.............37-50 
    5.1 强化预算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37-40 
    5.2 积极拓展筹资渠道,加强资金使用与管理............. 40-43 
    5.3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43-45 
    5.4 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45-46 
5.5 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体系............. 46-50
 
结论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招生规模不断地扩大,办学条件和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但是由于高校资金主要依靠地方财政,而地方财政吃紧,支持不够,因此经常出现财务紧张。当然其中暴露更多的是高校自身财务管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在预算不科学、筹资困难、资产使用效率低、核算不规范等财务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对高校将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筹资办学的积极性,是摆在学校各级领导和财务工作者面前的一大任务。本文在归纳总结高校财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德州学院为例对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剖析;然后以理论为指导,针对高校财务管理中的现实问题,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具体途径,并得出以下结论:
1、高等学校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一种,与企业的根本不同在于其业务运行的主要目的不是营利,高校理财与企业理财相比,其目标具有双重性,即社会效益最大化与兼顾微观效益、其资金来源相对稳定、教育支出与收益不对称、人力资本是高校理财的重心、办学者行为与政府行为交织等。
2.本文以德州学院为例分析了地方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预算管理意识不强,预算编制不科学,缺乏约束力;融资筹资意识差,资金浪费严重,预算外资金坐支现象严重;固定资产底数不清,账实不符,重购轻管,造成资产闲置、浪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缺乏监督;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不健全;财务分析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等。
3.本文就如何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从这几方面提出了建议:一是强化预算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二是积极拓展筹资渠道,加强资金使用与管理;三是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四是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五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体系。
本文结合工作所做的一点点探讨,有些个人见解还需要更进一步细致的论证和分析,尚不完善成熟之处、甚至错误的地方,希望专家和学者多予批评指正。本人将认真改进、改正,并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努力克服。
 
参考文献
[1]刘同起,边红霞,赵香稳.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6(9):88-91
[2]杨周复,施建军.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代蕊华.西方高校的绩效指标及其评价[J].外国教育资料,1999(6):56-59
[4]魏海苓.美国高校战略管理的历史演进及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5):64-68
[5] 宋效中主编.公共组织财务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8)
[6]朱炜.浅谈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1-23
[7]边红霞.高校财务管理的创新[J].中国市场,2005(44):47
[8]赵建军.高校财务管理的形势、问题与建议[J].教育财会研究,2005(6):32-35
[9] 王虹.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4):573-5742004 年第 14 卷第 4 期
[10]管素英.新形势下的高校财务管理[J].经济师,2008(7):109-110
 

硕士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精选篇七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危机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古希腊一位哲学家曾这样说过:人类的一半活动是在危机当中度过的。在现实生活中,危机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从面临危机的主体看,危机具体表现为政府危机、企业危机等;从危机发生的领域看,危机具体可以表现为经营危机与财务危机。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其经营好坏决定着整个国家经济的运行。此外,导致企业形成危机的因素有很多,如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企业产品销售价格的高低、生产资料价格的稳定性、企业对产品销售价格的调整能力、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的变化、企业固定成本总额的高低以及经营者业务素质和管理经验等,这些影响因素可能是由财务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消费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政策的调整、国际经济的影响以及竞争对手等非财务因素的变化引起的,但是无论如何,大量的非财务性质的企业危机,往往都是以财务危机的面目出现的,财务危机是企业危机中最显著、最综合的表现。
目前,财务危机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根据美国权威机构Dun&Bradstreet咨询公司的记录,美国1991年财务危机的企业有87266家。根据美国“ToVima”报1997年6月8日报道,19%年欧洲部分国家财务危机企业的数目如下:法国有59900家,德国有31000家,英国有42900家,意大利有15600家,瑞典有12200家,瑞士有10200家。由此可见,早在十几年以前,美国和欧洲部分国家发生财务危机企业的数量就已经是十分庞大的!世界大型集团公司也纷纷陷入困境,如“安然”、“凯玛特”、“世通”、“施乐”等,它们的倒塌为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蒙上了阴影。在震惊之余,人们开始反思、探讨造成危机的根源。D油&Bradstreet咨询公司通过大量实证资料研究证实,企业破产的原因主要有:疏忽困egleet)的原因占4%,欺诈(Fraud)的原因占2%,重大灾难(nisaster)的原因占10,0,经营和财务管理不善的原因占91%,其他占2%。研究结果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不善是导致企业财务失败直至破产的最主要的原因。可见,良好的经营管理和财务控制是确保企业成功的关键,而建立有效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也自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1986年我国通过了《破产法》以来,企业破产率逐年上升。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国有企业出现了大面积亏损,在亏损企业里也有大量已处于破产事实的企业,破产问题日渐突出。随着近年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剧,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下从事各项经营活动,其生存与发展的风险越来越高。企业存在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其自身所拥有或控制的有限经济资源创造最大化的股东财富,实现资本的不断增值。然而,在这些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中存在诸多难以预测和控制的不确定因素,加上企业本身可能存在的内部管理问题,随着外部竞争的不断加剧,均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使企业不但不能财富的增值,还有可能因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而导致破产。在我国,自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上市公司作为现代公司制企业的最优形式,相对于非上市企业来讲,具有经营业绩较好,规模较大,筹融资能力较强的优势,己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效率最高,营运效率最优的企业组织形式之一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近二十年的蓬勃发展,上市公司的数量逐年增多,规模逐年扩大,越来越多的投资人通过证券市场进行投资,既为上市公司注入了紧缺的资源,又给自身带来了收益。但是,伴随着企业“跳跃式”的超常发展,一些企业“快起快落”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比如巨人集团、三株药业、红高粱快餐、爱多VCD、银广厦、蓝田股份等等,在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作用下,由于其自身治理结构的失衡、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的失效等原因使得企业业绩逐年下降,出现亏损、财务状况异常。
 
1.2有利于市场经济主体降低营运风险
我国的企业、银行和会计师事务所在经历了股份制改造、商业银行改革、事务所脱钩改制后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对营运风险的预测和防范已经成为市场化行为的重要方面。具有完备风险意识,准确预测公司财务危机,对企业来说,可以使其提前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以阻止企业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避免进入破产清算或被收购兼并的境地;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可以将预测结果作为信贷决策的参考指标,从而降低信贷风险;对会计师事务所来讲,可以准确判断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发表适当的审计意见,从而避免未能正确披露其经营失败而招致的法律诉讼。
 
2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基本理论及文献综述
 
国外有关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起步较早,目前现有的学术研究多集中在对预警技术和模型的不断探索和完善,以便在实践中发挥良好的应用价值。然而实证技术和模型研究离不开理论基础,有鉴于此,本章从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基础理论出发,对前人有关于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方法和文献进行归纳,旨在对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理论作一个较为全面的综述,构建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初步理论体系,为后文对公司财务危机预警与诊断系统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根基。
 
2.1财务危机的定义
财务危机(Financialerisis),又称作财务困境(Finaneialdistress)、或名为财务失败(Financialfailure),通常是指企业因为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所引发的危机,最严重的财务困境是“企业破产”(Ballkruptcy)。早在20世纪30年代起,国外学者就开始对企业财务危机问题进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近些年来,我国学者也陆续开始了对财务危机问题的研究,但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国内外学者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界定有所差异。
 
2.1.1国外对财务危机的定义定义
在Beaver(1966)[4]的研究中,Beave:以59家破产公司、16家拖欠优先股股利公司和3家拖欠债务的公司为研究对象。因此,Beaver把发生“破产、拖欠优先股股利、拖欠债务”的情形界定为财务危机。定义2:Deakin(1972)[5]把财务危机公司定义为“仅包括破产、无力偿还债务或为债权人利益而已经进行清算的公司”。定义3:美国教授c~ichael(1972)[61将财务危机界定为“企业履行义务(即偿债义务)时受阻”。具体来说有四种表现形式:一是流动性不足:流动负债大于流动资产,履行短期义务时遭遇困难;二是权益不足: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不足,由于留存收益呈现赤字,或者总负债大于总资产(即负权益);三是债务拖欠:公司不能偿付应付债务,或者违背了贷款协议条款;四是资金不足:公司受限或者不能获得各种额外资金。
 
3 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技术(MSPC)的基本原理............ 35-53 
    3.1 统计过程控制技术(SPC) ............35-36 
    3.2 统计控制图的产生及发展............ 36-37 
    3.3 统计控制图的基本原理 ............37-38 
    3.4 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技术(MSPC)............ 38-39 
    3.5 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图............ 39-46 
    3.6 主成分分析法(PCA)在MSPC中的应用............ 46-49 
    3.7 MSPC中失控信号的解释............ 49-52 
    3.8 本章小结 ............52-53 
4 基于MSPC技术的公司财务危机预警............ 53-93 
    4.1 样本设计............53-56 
    4.2 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56-68 
    4.3 基于MSPC技术的公司财务危机预警与............68-91 
    4.4 本章小结............ 91-93 
5 结论与建议............ 93-96 
    5.1 研究结论............ 93-94 
5.2 研究展望............ 94-96
 
结论
 
目前国内外研究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方法主要分为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其中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单变量分析、多元判别分析、线性概率模型、logistic模型、递归分割算法、生存分析、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等。几乎很少有把统计过程控制方法运用到财务危机的研究中,原因是统计过程控制是产生于质量管理控制的发展中,一直都是为质量管理服务,属于工程类的方法,但是在学习统计过程控制方法的时候,发现只要在一个连续的相对稳定的过程中,而且是需要检测异常情况将就可以用到统计过程控制的方法。因此本文尝试把这种为质量管理服务的方法运用到经济活动中,运用多变量统计控制图来对公司财务危机预警进行研究,并对财务危机的发生进行原因诊断。-本文以中国沪、深两市A股中2001—2008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进行研究,运用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多变量控制图技术,根据财务状况健康公司的财务数据来建立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并用建立的预警模型对2001—2008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中首次发生财务危机(sT)公司(t-2)、(t-l)年的财务数据进行预警检验,此外,根据财务状况健康(非ST)公司的财务数据各因子得分绘制单变量控制图,并以此作为公司财务危机原因诊断模型,对在预警检验中(t-l)年发出预警警报的ST公司深入分析,进行产生财务危机的原因诊断。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现对全文进行总结回顾,总结如下:
 
1、 所选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情况
本文根据参照性、适用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等四大基本原则,从企业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偿债能力(长期偿债和短期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等四个方面考虑选取财务类指标,构建了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所选用的财务指标变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情况,而且经过对所选指标进行正态性检验、因子分析后,针对各不同时间阶段提取的主因子均能反映出企业在这四个方面的能力。此外,所选用的指标变量都能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己审计的年度报告中获得,因此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2、 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技术在跨领域研究中仍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根据财务健康企业财务数据建立的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图,对财务危机(ST)公司进行预警检验时,在(t-2)年发出预警的准确率达到50%- 60%,(t-l)年发出预警的准确率则达到了85%左右,在对01-04年的ST公司(t-1)年数据进行检验时预警准确率甚至达到了92.3%。虽然这些预警的结果并没有常规进行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效果好,但将统计控制图作为应用到该领域的新方法也能解释一些现象,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3、 单变量统计控制图能对财务危机进行原因诊断
除了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以外,本文的一个闪亮之处,就是能对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诊断,这是常规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所不能解释的。本文根据财务状况健康(非ST)公司的财务数据绘制单个因子的单变量控制图,并以此作为公司财务危机原因诊断模型,对在预警检验中(t-1)年发出预警警报的ST公司进行原因诊断,检验结果发现公司发生财务危机主要是由于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引发的,其次公司的偿债能力和资产营运能力对公司财务也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B W Arthur. Competing technologies; inereasing returns and lock in by historicalevent [J].The Eeonomie Journal, 1989
[2] Bain J .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1959.
[3] Bain J . Barriers to New Competition [M].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Press, 1956.
[4] Batt Rosemary. Explaining wage inequality in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s:Custome rsegmentation,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and union declme[J].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2001(10): 19-28
[5] Boyer, Mai cel. A Habit Forming Optimal Growth Model [J]. InternationalEconomic Review, 1978(19)
[6] Boyer,Maicel. Rational Demand and Expenditures Patterns under HabitFormation [J].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1983(31).
[7] Brynjolfsson, Erik,Michael D Smith, Jeffrey Hu. Consumer surplus in the digitaleconomy: Estimating the value of increased product variety at online booksellers[J].Management Science, 2003(11): 87-89.
[8] Chakravorti, Sujit. Theory of credit card networks: 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J].Review of Network Economics, 2003(12):103-112.
[9] Chaloupka,Frank. Rational Addiction Addictive Behavior and Cigarette Smoking[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1(99).
[10] ChappelL Davies, Griffiths. Online Computer Gaming [J]. Journal of AmerieanAcademy of Business, 2004(7):87-96.
 

硕士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精选篇八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新经济时代,由于企业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观念、内容等都受到巨大影响与冲击。企业必须及时、准确、完整地掌握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管理信息,必须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控制和配置,必须迅速地对各种经营管理方案做出科学的、符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决策。因此,建设一个高度集中、实时监控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已迫在眉睫。20 世纪 90 年代初,中国很多大中型企业都积极展开了以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业务的研究。到了 90 年代中后期,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的发展,我国大型企业基本完成了以业务核算为核心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开始向管理信息化的方向转型,为今后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直到今天很多企业的财务部却仍旧处在信息孤岛之上,其中最突出特点就是只能对经济事项进行事后算账。虽然每个企业的财务部门相对拥有人数众多的财务人员,财务人员也整日忙忙碌碌、日理万机,却无法及时准确地提供企业高层所关心的财务资料相关信息,因为这些忙碌的财务人员只能在每笔经济业务事项发生之后,遵循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凭证的编制和录入,出具报表等。而事关重大的企业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人才流却未能有效、实时地集成和共享。因此决策层根本无法及时获得支持决策的实时动态信息,导致加大财务风险,资金流困难,采购成本高,企业利润被吞噬,资金链和现金流严重吃紧,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IE 财务软件系统是基于 Internet 技术的广泛运用,是网络化财务信息管理软件,它以大型数据库为基础,以多层结构、组件开发和 Web 技术为核心技术,采用 Windows DNA 架构,并借助 NAI 从服务器到 Internet 网关的一整套防侵入安全解决方案,从根本上保证财务系统的网络和安全性能,在客户端实现了零安装,使您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随时随地把握公司的财务脉搏。操作员通过 IE即可进行日常的各种账务处理,超越了地域的限制,可以方便地进行网上理财,满足当今各种电子商务活动的需要。IE 财务软件系统的总账系统也是通过 IE(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工具来实现总账的各个功能的。它与其他业分子系统无缝联结,以资金流为核心反映企业的全面管理过程,在 IE 总账系统可以进行凭证的录入、查询、审核、过账、汇总等操作,自动生成总分类账、试算平衡表、资金日报表等账表;并提供往来账管理、多币种处理、特别提供一科目征意种辅助核算,用于个人管理、部门管理、项目管理、组合查询客户资料等。同时与其他系统结合,提供全面企业管理与控制功能。目前,国内的许多大型企业集团都已经开始注意并尝试使用 IE 财务软件系统。其无法比拟的优点是: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度,只要有网络,便可以立即查询到所需的财务的信息,也可以进行相关的财务操作,与在客户端操作完全相同。目前,国内软件开发商所研制出来的 IE 财务软件系统产品是对 GUI 标准操作的一种补充。其中的决策支持信息系统作为 IE 财务软件系统的一部分,主要为企业决策层提供一个方便、快捷了解企业财务、业务全貌的平台,使企业领导人无论何时何地,及时了解企业运营状况,从而知己知彼,作出正确决策。
集团的财务管理解决方案通过对集团财务的会计基础政策、会计集中核算、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财务报表、战略管理等核心内容进行统一整合,以此来实现集团财务政策的集中统一,财务核算的规范化,加强企业预算管理、集中统一控制资金、随时能够掌握财务报告,达到集团各资源的整合,从而发挥集团的整体效益,实现市场价值的最大化。本人所供职的 YSZJ 公司是一家集团制公司,公司是一家以铅锌生产为主业的跨地区、多行业综合经营的上市公司,公司主要铅锌产品生产基地在韶关。公司拥有年产铅锌精矿 13 万吨(金属含量)、铅锌金属冶炼 25 万吨、铝合金型材 1 万吨、门窗幕墙 30 万平方米等多种金属、金属加工制品和金属化合物的综合生产及加工能力。主要产品有:铅精矿、锌精矿、铅锌混合精矿、硫精矿、电铅、等 30 多种,产品质量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电铅、精镉曾获国家金质奖,精锌曾获国家银质奖,“南华牌”电铅、精锌被广东省确认“广东省名牌产品”并已在英国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注册。该公司下属又有十几个独立企业,遍布国内外涉及行业有有色金属铅锌的采、选、冶、加工及电池锌粉等储能材料生产、铝型材加工、幕墙安装工程、出租汽车营运、房地产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财务公司等。YSZJ 公司是国内同行业中比较早重视财务信息化的公司,但是由于受制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财务信息化发展的比较缓慢。直到 2003 年才开始逐步在全集团使用统一的财务软件,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仅仅是靠独立的财务软件已经不能满足整个集团发展的需要。本人至 2001 年进入该集团下属的一家房地产公司,期间亲自经历了该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几个阶段,对于该集团未来财务信息化发展的重点根据集团的总体发展目标和结合本人所在房地产公司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设想。
 
第二章 集团财务信息系统以及集团总部相关理论综述
 
2.1 企业集团的含义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起步较晚,我国学者在理论上对企业集团这种新的企业形态的法律内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然而这无论是从宏观上对企业集团这一新型市场经济主体的研究和管理,还是在微观上协调和处理其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法律关系,都是很不利的。就目前看,学者们对企业集团概念的表述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企业集团是若干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在统一管理的基础上组成的经济联合组织。两个以上企业的联合、成员企业的独立法人地位和集团的统一管理是企业集团的三个基本法律特征。
2、企业集团是主要以资本为连接纽带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由母子公司、投资公司以及其他成员组成的,并以共同的章程为经营基础的企业法人联合体。
3、企业集团是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接受支配企业统一管理的企业联合。企业集团本身不是民事法律主体,而是对企业联合关系的形象描述。
4、企业集团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企业组成的联合组织,集团的所有企业在经济上都接受集团的统一领导和管理。
 
2.2 企业集团财务信息系统概念
财务信息系统在企业集团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财务信息系统渗透企业的每个部门,并有着千丝万缕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财务信息系统在当今社会中就是以合理的部门合作、疏通的信息渠道为依托,以计算机、internet网络、网络财务软件为手段,建立的财务信息服务系统。它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专门用于收集、存储、传输和加工财务数据,输出财务信息的信息系统。它运用本身所特有的一套方法,从价值方面对事业、机关团体的经营活动和经营成果,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定量描述。财务各项活动都与信息有关,收集原始凭证是为了获取生成财务信息的会计数据;设置账户是对财务数据进行分类;填制记账凭证和登记账簿是把财务数据转化成财务信息并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存储;账簿和报表的查阅则是财务信息的输出。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衔接,实现了由财务数据到财务信息的转换过程。
 
第三章 YSZJ集团财务信息化系统现状................ 25-39 
    3.1 YSZJ集团财务信息系统现状.............. 25-31 
    3.2 集团信息化建设的构建总原则及.............. 31-35 
    3.3 会计集中核算、预算管理和资金管.............. 35-39 
第四章 YSZJ集团会计集中核算子系统构建.............. 39-45 
    4.1 会计集中核算模式.............. 39-40 
    4.2 会计集中核算的初始设置.............. 40-43 
    4.3 会计集中核算流程.............. 43 
    4.4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 43-45 
第五章 YSZJ集团预算管理子系统构建.............. 45-54 
    5.1 YSZJ集团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设计.............. 45-47 
    5.2 预算编制方案操作步骤.............. 47-48 
    5.3 预算方案与资金计划的关系 ..............48-49 
5.4 预算编制流程.............. 49-54
 
结论
 
本文是在 ES 系统的实施应用中,结合财务信息管理理论与所在企业实际情况,努力尝试提出适当的应用方案。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关键是将财务软件的功能与企业的管理需求相结合,而成功实现这一结合就是研究出恰当的应用方案,以整合财务数据,实现以集团各单位的财务数据的归集基础达到一致为目标,提出了统一的适合各公司应用的基础财务数据字典。在财务核算系统、合并报表系统、预算管理系统和资金管理系统中,各系统的数据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三大系统的应用方案既要实现财务数据有统一的基础,又要符合各系统的应用要求。本文试图以会计集中核算的实现作为基础财务数据字典的统一平台,从基础财务数据字典延伸提出合并报表方案、预算管理方案和资金管理方案。
但是在本文研究与撰写的过程中,尽管作了一定的努力的尝试,仍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特别是对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处于基本了解,如何将软件和实际财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与研究中予以改进与提高。由于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建设不仅只是财务知识一个学科的问题,还是一个涉及很多学科的综合课题,比如企业管理和计算机应用等。本人学识有限,不免以偏概全。到目前为止 YSZJ 公司的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已经全部在下属子公司实行,预算管理系统和资金管理系统还在试运行中。由于所在集团是一个多元化经营的公司,其股权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实施应用中发现因为为了满足财务基础数据的统一,对各个下属子公司的个性化需求的满足仍然难以实现,其次的难点就是在于财务公司对整个集团公司的资金统一管理实施的难度,因为各子公司毕竟是独立的法人公司,由财务公司来监管各子公司的银行帐户涉及到一些商业秘密。如何能顾全大局又能兼顾特殊需求,将是下一步研究发展的方向。
 
参考资料
[1] 孙福权 等编著.ERP 实用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3
[2] (美)福勒.企业应用架构模式(英文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6
[3] 刘仲英.管理信息系统.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秦树文,肖桂云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0
[5] 杨琦 .企业财务集成管理信息系统.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12
[6] 谢志华.预算体系与预算机制.见:中央财经大学.企业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专题研讨会论文.中央财经大学,2004.4
[7] 运转.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9
[8] 张瑞君,蒋砚章.会计信息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6
[9] 王德敏.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全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
[10]柏思萍,唐振达.会计信息系统实训教程——基于金蝶 ERP 平台.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10
 

硕士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精选篇九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根据财务信息系统内部及与周边相关业务管理系统的集成需要,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的任务及目标如下:整合财务信息系统与相关业务系统的信息资源,提高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唯一性和完整性;减少同一数据多头录入、重复录入的局面,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系统数据统计、分析的准确性;打破部门及系统间的信息壁垒,提高系统业务协同的水平;保护已建设的信息系统项目投资,拓展或开发能适应企业业务流程变化的集成环境,提高信息系统对企业业务流程变化或调整的适应能力。
 
1.2 研究内容
分析供电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业务范围、特点及与其它业务系统的关联关系;探寻供电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与其它业务系统集成的技术解决方案;根据供电企业财务系统与第三方系统的关联关系和技术方案,完成供电企业与第三方系统的信息集成。
 
1.3 研究方法
本论文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并熟悉系统集成方法和技术,探索适合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集成模式;通过案例分析,结合本人参与的集成项目业务特点及客户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财务系统集成方法及技术架构。研究资料来源于校图书馆、期刊及本人参与的项目资料等。
 
第二章 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集成问题
 
2.1 供电企业的业务特点
 
1、 社会的基础服务性企业
电网企业涉及到千家万户、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社会的基础服务行业,电力用户机会覆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电网企业的服务业特点决定了电网企业信息系统架构应是一个开放性的架构,需要支持多种多样的用户界面和不同类型的数据交换[3]。
 
2、 技术、资产及资金密集
电力工业是具有明显规模效应的产业,这一点主要体现在电网的建设上。电网建设初期的投资大,而且由于网络规模小,其技术性能和经济效益也相对较低。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不仅能够逐步降低投资,而且能够逐步改善电网的技术性能,提高经济效益。无论是电力设施的建设,而是电力生产和电网的运行、电力设备的维护、庞大资产的管理、复杂作业的调度,都需要采用大量的高新技术以及大量的资金支持。由于电力的设备的专用性强,资金占用量大,设备的运行、保养和维护都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因此电力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成为电力行业的工作难点之一。状态检修是电力设施运行维护的发展趋势,而电力设备的运行、维护积累的宝贵数据是进行设备检修的基础,采用信息技术对复杂的电力设备数据进行精确管理是确保电力运行的重要技术支撑。电网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中会面对大量的设备运行数据和维护数据等,这些数据来源复杂、类型繁多、数据量巨大、表现形式各异。电网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必须充分考虑电网企业业务应用的特点,高度关注异构、海量数据的处理问题。
 
3、 各个环节关联性
强电能是一种不能大规模存储的能源,因此,电力的生产、输送和消费都是通过电力网络瞬时完成的。为了使电力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能够很好地相互衔接,电力工业需要采用大量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设备,以实现发、输、配、售、用各环节的相互紧密配合,协调统一地进行(见图 2-1 供电企业价值链)。除此之外,为了确保电网自身的安全和稳定运行,保证供电的数量和质量,必须严格保持发电、输电、配电、供电和用电之间的动态平衡,这是电网企业生产经营区别于其它企业的又一重要特征。
 
第三章 信息系统集成理论概述............. 23-35 
    3.1 信息系统集成概念 .............23 
    3.2 国内外信息集成研究现状.............23-24 
    3.3 信息系统集成需要解决的问题............. 24 
    3.4 信息系统集成的层次.............24-26 
    3.5 信息集成的内容 .............26-28 
    3.6 信息集成的主要方法............. 28-33 
        3.6.1 专用集成接口.............28-29 
        3.6.2 共享数据库 .............29-31 
        3.6.3 信息集成平台 .............31-33 
    3.7 信息集成方法的分析比较............. 33-34 
    3.8 本章小结 .............34-35 
第四章 远光信息集成平台及二次开发............. 35-53 
    4.1 远光信息集成平台 .............35-43 
        4.1.1 集成平台功能............. 36-37 
        4.1.2 集成平台特性............. 37-38 
        4.1.3 集成平台应用范围............. 38-39 
        4.1.4 集成平台引用的开源软件框架............. 39-40 
        4.1.5 集成平台支持的接口类.............40-43 
    4.2 集成应用开发技术............. 43-52 
        4.2.1 Java 技术 .............43-45 
        4.2.2 Javascript 技术............. 45-46 
        4.2.3 Web服务.............46-50 
        4.2.4 XML技术............. 50-52 
    4.3 本章小结 .............52-53 
第五章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集成............. 53-83 
    5.1 背景介绍 .............53-54 
    5.2 集成需求分析............. 54-55 
    5.3 集成方案设计思路............. 55-60 
    5.4 集成设计............. 60-73 
    5.5 集成开发 .............73-76 
    5.6 集成应用.............76-82 
5.7 本章小结.............82-83
 
结论
 
本文主要阐述了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系统集成问题,介绍了当前系统集成的一些方法,包括接口集成、共享数据集成和平台集成,通过这三种集成方法的优缺点分析,结合供电企业目前信息系统的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支持面向服务的信息集成平台是解决供电企业信息集成的最佳方案。该集成解决方案具有松散耦合、服务可重用、安全性高、可扩展性强及支持标准化的服务接口等优点。
本人负责的集成项目采用了远光 YGAOS 信息集成平台,该集成平台支持面向服务集成的信息集成平台,该平台的应用范围包括数据迁移应用、数据合并应用、数据转换应用和数据交换应用,基于该信息集成平台,根据广东电网公司财务管理系统集成项目业务需求及集成目标,制定了系统集成技术架构、集成方案设计思路,并进行了集成设计,完成了在 YGAOS 集成平台上的部署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 明,俞克敏. 浅谈项目管理在电力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集成中的应用[J].电力信息化,2009 年,第 5 期:P24-26
[2] 任 芳. 2010 年中央企业要建成集团企业统一集成信息系统2007 年 2 月 9日
[3] 费圣英.电力企业信息化 SOA 实践[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 11 月第 1 版,P6-24
[4] 边 琰.供电企业 FMIS 的实施和财务管理的变革[D].东北电力大学,2007 年
[5] 王慧斌,王建颖.信息系统集成与融合技术及其应用[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年4 月第 1 版第 1 次印刷,P55-56
[6] 饶少黎.基于 J2EE 的烟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年
[7] [美]Eric Newcomer、Greg Lomow 著、徐涵译.Understanding SOA with Web Services中文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年 6 月第一版,P166-167
[8] 范玉顺.企业集成系统技术[J].新技术新工艺,2005 年第 7 期,P4-7
[9] 邓 富 陈福集.基于 XML 的企业异构信息集成平台模型探讨[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P27
[10] 李建强,范玉顺.企业集成平台技术研究[J].计算机科学,Vol.31,No.1,2004,P66-68

 

硕士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精选篇十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每年世界上都会有两份最有影响力的“全球竞争力报告”,第一份报告是“世界经济论坛”(WEF,World Economy Forum)组织的“全球竞争力报告”,另一份很有影响力的是“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组织的“全球竞争力年报”。从世界经济论坛《2011-2012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发布的情况看,整体竞争力排名在前面的国家是芬兰、瑞典、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国家。他们的设计使用情况排名总体也靠前,并且在这些国家里都有被广泛认可的产品和品牌。而且这些国家的政府都在釆取不同的措施来扶持本国的工业设计。在我国“十一五”规划中,第一次明确指出要在全国范围内鼓励和发展专业化的工业设计,并将此作为发展现代日用商品生产的关键。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曾经6次提到过工业设计、研发设计等词汇,并且明确提出对于工业设计的鼓励和发展、加快培育、加强建设、给予优惠的扶持政策。2007年2月,******总理在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呈送的报告“关于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的建议”书上作出了 “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的重要批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出,必须提高我国工业设计的整体实力,必须增强工业设计与制造业的水平和能力,从而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工业设计可以创造价值,但工业设计创造价值并不是一句空话。“借助工业设计,企业可以有效地推广品牌,提升产品品牌定位,增加销售业绩。” 2006年,海尔U-home整套家电上市两个月的销量增长幅度为300%,这些产品成为拉动海尔业绩增长的亮点;在2006年12月上市两个月的i-mu幻响音响,其销量超过1.5万台,市场售价也由288元飙升至1200元。能让这些产品一路走红的直接原因就是企业把工业设计足够重视起来,充分发挥了工业设计的作用,使产品更有利于消费者便捷的使用,真正提升了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从而增加了产品的销售业绩。山西是我国有影响的能源基地,但是支柱产业增长发展空间越来越有限,和发展新兴产业的城市相比,明显不具备竞争力,因此畸重的产业结构必然要转为新型产业之上,在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工业设计在新兴产业中凸显优势。为了推动山西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使山西工业设计在国内外形成很强的竞争优势,对山西省工业设计的发展以及它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进行研究很有必要。其目的是让山西人真正认识到设计的力量,让企业具备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不间断地幵发新产品,占领和拥有市场,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2研究的范畴、方法与目的
本文的调研范围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业、轻工业产品、家电家具业以及手工业产品等行业,因为工业设计在这些行业中应用比较广泛,而且这些行业中的工业设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山西省工业设计的现状。本文将从市场调研、企业现状调研、社会调研三方面入手,第一阶段进行市场问卷调研以及调查企业的现状,第二阶段进行实地访谈与采集资料,第三阶段整理调杏好的资料数据并且对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调研的同时要结合国内及国外的优秀企业的案例进行对比,从而找到制约山西竹工业设计发展的水平低下的原因,并且结合近年来山西省企业的现状,提出提高山西省工业设计水平的发展策略。山西是我国最有影响的能源基地之一,但今天发展新兴产业的竞争力明显较弱,这和工业设计的发展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产品质量和工业设计发展的水平一直较低是有一定关系的。因此,在推动山西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对山西省工业设计的基础和发展现状进行研究,以便于尽快形成山西将工业设计在国内外的竞争优势。
 
第二章工业设计国内外发展现状
 
2.1认识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是一种发展产品的文化。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给工业设计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认为工业设计是对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经验及视觉感受,赋予产品以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质量和资格。经过事实的反复论证,工业设计可以创造价值。企业可以借助于工业设计来推广自己的品牌,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消费者可以通过工业设计来更好的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从而达到心理上的满足。工业设计在产业振兴与发展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并且许多国家都已经把它作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英国为了主持与领导国家的工业设计发展与推进工作,政府专门设立了国家设计委员会;日本通产省为了振兴本国的工业设计,也设有设计促进厅、设计政策厅以及产业振兴会;芬兰政府在振兴本国工业设计方面也费了不少心血,于2000年在国内通过了一项设计政策纲要,叫做“设计2005”,纲要为芬兰制定了发展战略,旨在要将芬兰成为设计和创新方面的领先国家;同时,韩国政府也认清了形势,制定了振兴工业设计的产业纲要,提出争取在2010年使韩国成为工业设计强国,等等。事实证明,各国制定这些发展工业设计的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工业设计水平的提高。
 
2.2欧洲国家的工业设计发展
 
2.2.1英国工业设计
英国工业设计历史非常悠久,因为英国是世界上产生工业革命最早的国家。英国早在19世纪下半叶就发起了一场工艺美术运动。它以追求自然纹样和哥特式风格为特征。旨在提高当时的工业产品质量,复兴手工艺设计传统。这场设计运动由被誉为“现代设计之父”的威廉?莫里斯倡导、宣传和身体力行。二战以后,英国政府充分认识到政府行为对于工业设计的推动作用之重要及设计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所以英国政府对于工业设计非常重视,展开了政府扶持工业设计的发展模式。英国政府在很早就制定了将设计作为英国工业的刺激因素,政府建立了英国工业设计委员会。建立工业设计委员会的职能主要是为国内企业提供一些设计方面的服务,组织设计方面的活动,并且面向大众普及工业设计知识等。同时英国政府还在设计委员会里面下设了设计中心,并且政府为了提高设计积极性,专门设立了年度设计大奖“爱丁堡奖”,得奖者有女王来颁奖,刺激了国内设计师的设计积极性。英国政府通过这种扶持模式使得英国民众对工业设计的认识得以快速提高,也使得国内举办的各种工业设计活动更加规范化。随着英国政府对工业设计扶持力度的加大,英国的工业设计水平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第三章 工业设计在产业结构优化............ 17-19
    3.1 工业设计可以使产品具有高附加值........... 17
    3.2 工业设计可以帮助现代企业参........... 17-18
    3.3 工业设计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和市场...........18-19
第四章 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工业设计创........... 19-22
    4.1 山西省发展工业设计创意产业的国际环境........... 19
    4.2 山西省发展工业设计创意产业的国内环境........... 19-20
    4.3 山西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设计........... 20-22
第五章 山西省产业结构与工业设计创意产业...........22-27
    5.1 山西省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 ...........22-24
        5.1.1 地方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22-23
        5.1.2 轻工业产品领域的发展现状........... 23
        5.1.3 手工艺产品的发展现状 ...........23-24
    5.2 山西省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 ...........24-27
        5.2.1 工业产品的设计缺乏自主品牌意识........... 24
        5.2.2 企业对工业设计的重视情况 ...........24-25
        5.2.3 工业设计教育现状........... 25
        5.2.4 工业设计的专业服务平台现状........... 25-27
 
结论
 
山西是我国有影响的能源基地,但是支柱产业增长发展空间越来越有限,优化山西产业结构,发展创意产业是我省未来工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工业设计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一种创造价值的产品文化对于推动现代经济的发展,使产品进入流通市场、提高消费者生活水平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我省优化山西产业结构,发展创意产业的过程中工业设计的作用円渐凸显出来,而山西省大多数企业对于工业设计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却还不够深刻。因此,山西的企业和设计师必须振作起来,充分认识到工业设计的重要性。为了发展山西省的工业设计,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作为振兴我省的工业设计。许多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发达地E成功的推动工业设计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参考文献
[1]王文玲.工业设计——制造业的创新之路.宁波经济丛刊,2006, 05.
[2] Michael Thomson.激励专业设计实践和国家设计政策的出台.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3.
[3]戴解平.序言二见:设计创造财富.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4]杨先超.中国工业设计现状及发展策略初探.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4.
[5]蔡欣然.中国崛起看山西.世纪桥,2005,10.
[6]夏雪.27省市自治区布局装备制造业地方产业新格局隐现.中国机电工业,2009,06.
[7]于昊.工业设计大梦谁先觉.电器,2006,05.
[8] Gianfranco Zaccai.中国设计:当前现状和未来机遇.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9]张巨平.经济发展与设计新思路.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8.
[10]田君.设计教育:引领创意中国——对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当代中国设计教育的思考.艺术百家,2007,03, 139- 141.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