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中共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这些变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须转变传统思维,需要综合平衡发展思维。可持续性观点的倡导者认为,除了传统上关注经济问题之外,对环境和社会采取行动的组织将创造更多价值。从长远来看,与仅关注经济问题的组织相比,关注社会与环境的组织面临的风险更小。作为推动未来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及管理水平限制,在经营过程中过于关注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关注股东的利益,容易忽视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贡献,造成企业发展不均衡,不能持久发展的问题。据经济日报报道,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 3.7 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更是只有 2.5 年,而在美国与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分别为 8.2 年、12.5 年。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容易将企业自身视为一个独立个体,而忽略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投资者、员工、顾客、政府和社区等方面的利益。企业能否长期生存和繁荣,取决于它能否考虑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以及满足这些需求的程度。
如何确保各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中的利益的实现?如何确保企业经营过程考虑到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如何解决这些因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目标不一致产生的代理问题?学者多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企业与利益相关者问题,提出利益相关者角度绩效评价,协调企业中利益相关者各方利益。为了更好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失衡问题,本文从共同代理角度分析各利益相关者与企业存在的问题,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委托人需要设计一个契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使代理人的目标尽可能的与委托人保持一致[1]。解决中小企业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的代理问题,就是需要设计一个最优契约,这个契约就是一套完整、全面、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建立一套评价体系,来评价企业对个利益相关者利益保障程度,一定程度上可以对中小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利益相关者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履职情况,根据评价结果来对约束和激励,从而保障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能够得到公平对待。企业层面能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企业存在代理问题,找到解决方式,以实现企业均衡持久的发展。因此,本文以中小板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提出共同代理下中小板企业绩效评价机制,旨在为已上市或拟上市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正确认识市场与决策,以及政府部门在推动中小企业上市过程中的职能与作用定位,提供参考依据。
......................
1.2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文章梳理了绩效评价理论与研究方法,并以共同代理为视角,提出针对中小板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方法来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为后人对中小板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提供研究范例。其次,就共同代理下绩效评价的研究,其他学者尚未从这个角度来进行研究,本文从共同代理视角对中小板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在一定程上拓宽了绩效评价的研究视角。
实践意义:Evans J R 等(2004)指出设计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其中包括选择适当的措施和方法来分析结果,这对于使组织的运营与其战略方向保持一致至关重要,通过实证结果表明具有更成熟绩效评价体系的企业在客户、财务和市场方面能够取得更好的绩效[2],但是许多企业未能设计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文章研究以中小板企业为研究对象,按照系统论方法,根据利益相关者(委托人)目标实现设计好的一系列指标集合而成的评价体系统,尽量减少代理风险,保证代理人按照委托人的目标进行决策,为中小企业的绩效评价的构建提供参考机制,为缓解企业与各委托人的矛盾提供参考方案。
....................
第 2 章 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及相关评价方法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利益相关者理论
根据 Freeman R(1984)的开创性定义,利益相关者这一术语包括“任何能够影响公司业绩或受组织目标实现影响的个人或团体”[10]51。利益相关者包括那些对企业进行某种形式的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的人,企业应当公平对待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不应该只偏重某些利益相关者利益。Bidhan L(2010)进一步明确利益相关者范围,利益相关者群体包括主要和次要利益相关者:主要利益相关者如客户、竞争者、供应商、员工和股东,次要利益相关者如政府、监管机构、社区和环境。Patel V K 等(2016)扩展了传统管理知识研究领域,并将利益相关者整体定义为客户、竞争对手、员工和股东,并将股东指定为“核心和关键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存有利益交换的关系,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所需资源,企业则满足利益相关者期望的利益。但在有限资源下,企业无法满足所有利益相关人的要求。如果企业获利高可以降低此压力,表示该企业有较高能力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股东利益与其他利害关系人期望,两者之间并非必为冲突关系。例如,企业关注环境等利益相关者,可吸引社会公众与政府等的支持。因此,企业进行决策时,可从各种利益相关者的角度与立场加以考虑后再进行决策。
如何确定企业利益相关者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刘淑华(2015)对利益相关者的划分,她指出企业利益相关者应包括股东、政府、社区、社会公众、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环境保护、以及员工[44],本文在其基础上,认为企业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可以归为对社会公众利益的保护,社区也是社会公众的生活场所,因此本文将利益相关者分为股东、债权人、政府、社会公众、供应商、顾客及员工,确定了下文绩效评价主体范围。
.................
2.2 绩效评价方法
2.2.1 平衡计分卡
美国罗伯特 S 卡普兰和戴维 P 诺顿研究多家具有优秀绩效管理经验的企业,在多家公司的管理经验基础上,在 1992 年提出平衡计分卡,主要用于对企业的战略绩效进行管理。
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原理是将企业整体的战略目标划分为多个层次的目标,然后将每个层次的目标都转化为详细绩效评价指标,各指标间能够相互平衡,在不同时间段对各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评估,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平衡计分卡的核心是通过多种“平衡”的视角衡量机构的绩效,将企业的绩效评价分成四个维度,财务维度,客户维度,企业内部流程维度,学习和管理维度,四个维度之间相互平衡,以实现企业内外部的平衡。四个维度的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图 2-1 表示。

....................
第 3 章 中小板企业现状及共同代理关系分析...................... 17
3.1 中小板企业现状分析.......................... 17
3.1.1 中小板企业基本情况及特点................... 17
3.1.2 中小板企业存在问题分析...................... 18
第 4 章 共同代理下中小板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23
4.1 共同代理下中小板企业绩效评价的概述.................... 23
4.2 共同代理下中小板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23
第 5 章 共同代理下中小板企业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基于福建省的实证研究............. 33
5.1 共同代理下企业绩效评价的权重测算...................... 33
5.1.1 层次分析方法应用介绍....................... 33
5.1.2 确定指标权重的具体实施步骤.................... 33
第 5 章 共同代理下中小板企业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基于福建省的实证研究
5.1 共同代理下企业绩效评价的权重测算
5.1.1 层次分析方法应用介绍
层次分析方法通过构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组成的层次结构,根据系统化理论,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的方法,以解决多重决策、多重目标、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层析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对总目标产生影响的各因素,以及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据此建立层次化的结构,采用数学化的方式来确定决策过程,以解决多重决策、多重目标、评价等方面问题。层次分析法结合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权重是采用分层的方式,过程中计算综合指数用的是组合权重的方式,传统主观赋值的模式容易产生偏差,而它的优势就在于避免了这类偏差的出现,使评价的准确性和可信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与此同时,该方法对主观性判断结果采用数学方法处理,科学性显而易见。层次分析方法具有简单性、易用性和极大的灵活性,并能够与其他技术相结合,例如数学规划,不仅考虑到定性与定量因素,还考虑到客观的资源限制因素。因此,层次分析方法自提出后,得到广泛的应用。Saaty TL(1990)使用层次分析法用于评估各利益相关者(如美国公众,波斯尼亚穆斯林等)的相对重要性权重[63]。Franco‐Santos M 等(2007)提出基于人才、战略整合、文化相关性、知识管理和领导力的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方法来确定优先级[64]。AHP 被应用于教育,工程,政府,工业,管理,制造,个人,政治,社会和体育领域。刘国灿(2008)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在企业综合评价中建立各元素的结构模型,确定权重分布,为企业综合评价提供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指标权重体系。
......................
第 6 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持续支持与推动,企业如何保证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共同代理视角下,以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出发点,进行绩效评价,在充分分析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共同代理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绩效评价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方法来确定指标权重,最后对福建省中小板企业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采用利益相关者利益理论与共同代理结合,构建共同代理下中小板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可从企业利益相关者维度评价企业绩效,可以明确企业在每个利益相关者维度的绩效的高低,可进一步分析企业整体水平的高低受到哪个维度的影响,找出其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实现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均衡发展。
第二,通过对福建省中小板企业进行绩效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中小板企业整体绩效偏低,其中,企业在供应商与社会公众方面绩效最低,说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容易忽视供应商与社会公众的利益;而政府层面企业得分最高,说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较为偏袒强势委托人政府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忽略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整体绩效受到供应商与社会公众方面绩效影响较大,导致整体绩效偏低。因此本文拟从社会公众与供应商层面以及企业层面提出相关建议,以解决企业对不同利益相关者区别对待问题,以期提高利益相关者绩效,从而实现企业整体绩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