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在上市公司中过度自信与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代写硕士毕业论文 点击次数:90
论文字数:0 论文编号:sb201208121858521931 日期:2012-08-13 来源:硕博论文网

1绪论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 1研究背景
    传统的经济学假设“经济人”做出的投资决策是理性的,“理性”是管理者追求自身利益的必然结果,理性行为的重要特点是行为选择遵循“最大化原则”,即每个个体都
是追求预期效用最大化的理性决策者。“理性”的管理者能够在对所有可获得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以后做出最优决策。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对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中,越来越多的实证经验发现,现代金融理论中的某些经典模型和理论无法对金融市场的异象给出合理解释,于是西方心理学家和行为经济学家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式引入
经济学领域,以管理者理性为基础的传统经济学受到了质疑。
    传统公司财务理论认为,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体现为“支配公司资源的管理者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准则理性的进行资本配置,即管理者投资于净现值为正的项目”。
而当管理者非理性时,管理者的目标是最大化感知企业基本价值,而并非最大化企业真实的基本价值。因此,管理者的非理性很容易扭曲企业的财务决策行为,使其偏离企业
价值最大化的决策目标,从而导致非理性下的财务决策行为对于公司基本价值产生了偏禺。
    Shefrin (2001)从行为公司财务的角度提出,有两个主要的因素导致了价值最大化管理难以有效实施,一个来自公司外部,一个来自公司内部汇’]。公司外部的阻碍主要来自
于广大投资者和分析师,他们的认知偏差使得公司的股票价格偏离公司的内在价值;而公司内部的阻碍则是来自公司管理者的认知非理性以及心智情感影响所导致的投融资
失误。尽管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各种激励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管理者按照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进行管理决策,但行为公司财务认为管理者的决策偏差不仅仅是由于代理
问题所产生的,而更主要的是在于管理者自身的非理性。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管理者按照公司价值最大化单一目标进行管理决策,但由于自身的认知偏差、心智结构以及情绪
波动等影响,使得管理者决策时难以达到“真正的理性”。过度自信是常人思维中典型的非理性行为特征之一,因而本文选取了过度自信这种典型的非理性行为特征作为切入
点,研究上市公司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对于企业业绩的影响机理和影响程度。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尽管行为财务理论已经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但是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等非理性行为特征的研究尚未成熟。国外的学者从本世纪初才开始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的财务行
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而国内学者对于此领域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在过度自信的判定标准和计量方法方面还没有得出系统的研究成果。
    本文在国内外己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筛选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特征的外在表现,构建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特征的判别标准和指标,以期发展行为财务理论中管
理者非理性行为特征方面的理论研究。同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寻上市公司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行为特征对于公司业绩的影响机理。上述研究工作
将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特征与公司业绩联结起来,丰富了国内在管理者过度自信方面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公司持续经营的最终目标是价值最大化,投融资活动对公司价值具有重大影响,而作为投融资活动决策和执行主体的管理者,其行为将对公司价值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由于管理者的受教育程度、专业知识以及从业经验通常高于普通员工,这使得他们更容易表现出过度自信的行为特征,因此,有必要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特征对上市公司
业绩的影响途径,从而为投资者考核管理者价值贡献、制定针对性的公司治理措施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也为上市公司管理者进行理性投融资决策提供科学的分析模式,制约
其潜在的过度自信倾向,最终保证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得以实现。
2国内外文献综述
    (1)公司业绩影响因素综述
    Bain (1956 )认为公司之间盈利能力的差异是因为产业集中度的不同[}Z}; Porter(1979)也指出产业结构不同会导致不同产业之间的利润差异[[3]。以上对公司间盈利能力差异的
解释被称为产业能力理论。
    Xu Xiaonian, Yan Wang (1999 )研究了股权结构对中国上市公司业绩产生的影响,研究显示股权结构的多样性和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盈利有显著影响[4]。李常青,赖建清
(2004)回顾了国内外关于董事会特征与公司整体业绩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在实证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他们采用ROE, EPS和
EVA衡量公司业绩,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与公司EPS和EVA负相关,但与ROE正相
参考文献
[1] Shefrin, Hersh. Behavioral Corporate Finance [J].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
    2001,  (14):113-124.
[2] Bain,J S. Barriers to New Competition [M].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1956.
[3] Porter, ME. The Structure  within Industries and Companies'  Performance[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79(16):214-227.
[4] Xu Xiaonian, Yan Wang.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Chinese Stock
    Companies [J].China Economic Review, 1999(10):75-98.
[5]李常青,赖建清.董事会特征影响公司绩效吗?[J].金融研究,2004 (5) : 64-77.
[6]孙铮,姜秀华.治理结构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研究【J].财经研究,2001, 27 (4) : 3-11.
[7] Brown, P. and Ball R. Some Preliminary Findings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Earnings
    of a Firm, its Industry, and the economy[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Empirical
    Research in Acco unting:Selected Studies,    1967, 55-77.
[8] Chant, P. D. On the Predictability of Corporate Earnings per Share Behavior [J].Journal
    of Finance,  1980,  35 (1):13-21.
[9] Carl ing,  K.,Jacobson T.,Linde J.,and Roszbach K. Explor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Firms Balance Sheets and the Macro Economy[C].Conference paper, Cosponsored by th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Atlanta and 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Stability, 2003.
[10] Jin, Q. L. and Zhang G. C. Business Cycle and Accounting Behavior [D].Working paper,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
[11]勒庆鲁,李荣林,万华林.经济增长、经济政策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
    究,2008 (8):90-101.
[12〕原红旗,李海建.配股资金使用与公司业绩「J〕中国会计评论,2005, 3 (1) : 143-160.
[13] Ozkan, A. Determinants of Capital Structure and Adjustment to Long Run Target:Evidence
    from UK Company Panel Data [J].Journal of Finance&Accounting,  2001,  28(1)&
      (2):175-178.
[14〕李宝仁,王振蓉.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的实证分析「J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
    究,2003 (4):150-153.
[15J吕长江,韩慧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点的实证分析〔JJ.南开管理评论,2001(5) :67-78.
[16」胡国柳,黄景贵.资本结构选择的影响因素一一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新证据[JJ.经济评
    论,2006 (1):35-40.
[17J Roll, Richard,.The hubris hypothesis of corporate takeovers[JJ.Journal of Business
      1986, (59):197-216.
摘要 4-5
Abstract 5
1 绪论 8-15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8-9
        1.1.1 研究背景 8-9
        1.1.2 研究意义 9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9-13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3-15
2 相关理论基础 15-22
    2.1 经典投融资理论 15-17
    2.2 行为公司财务理论 17-18
    2.3 过度自信理论 18-22
3 研究设计 22-32
    3.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22-23
    3.2 研究假设 23-24
    3.3 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度量 24-27
    3.4 变量定义及模型设定 27-32
4 实证检验与分析 32-45
    4.1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投融资水平关系实证检验与分析 32-37
        4.1.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32-33
        4.1.2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33-35
        4.1.3 模型回归结果及分析 35-37
    4.2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上市公司业绩关系实证检验与分析 37-45
        4.2.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37-38
        4.2.2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38-41
        4.2.3 模型回归结果及分析 41-45
结论 45-46
参考文献 46-4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49-50
致谢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