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本章初步归纳总结了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研究的理论价值,并就全文的基本框架做基础性阐述。
1.1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出的背景
实施执法规范化建设三年以来,有效提升了全省公安机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和执法公信力,为“平安山东” “法治山东” “美丽山东”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2012年,全省公安行政复议维持率同比上升3. 7个百分点,撤销率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二审行政诉讼胜诉率达到100%;刑事案件起诉率达到99. 6%,在全国位居首位;全省公安信访总量稳中有降,其中到省来访同比下降9.1%,来信同比下降27. 5%:山东省群众到公安部上访同比下降59%,公安部收阅山东省群众去信同比下降16. 6%。全省37个公安机关被评为贯彻实施执法规范化建设三年规划工作先进集体,200名先进个人受到通报表彰。
1.2.2溜博市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情况概述
按照省公安厅加快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工作部署,2010年5月,溜博市公安局先后制定下发了《溜博市公安局关于加强法制员队伍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溜博市公安机关加快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三年规划》《溜博市公安机关2010年执法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溜博市公安局鼓励在职民警参加司法考试暂行规定》。同时,全市各级公安机关认真贯彻实施省公安厅、市公安局党委的部署要求,牢固树立“规范执法是基本警务”的理念,以全面深化、巩固提高、创新发展为主线,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有效提升了全市公安机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和执法公信力,为“平安溜博” “法治溜博” “美丽溜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2012年,在省公安厅委托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进行的调查中,群众对溜博市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的总体满意度达到98. 11%、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到97. 73%、警民关系和谐指数达到96.8%,同比分别提高了 0.76、0.51和7. 24个百分点。2013年3月,溜博市公安局被省公安厅评为全省公安机关贯彻实施执法规范化建设三年规划工作市级先进集体。
1. 3研究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理论价值
基础主义的英文是“foundationalism”。执法规范化建设符合管理上基础主义的3个特点:一是它从公安机关的最低源头做起,就是以派出所为基础进行管理,即公安机关的源头主义。二是从纵向部门看,公、检、法、司中,公安是最基础的。....................
......................
第二章执法规范化建设概述
本章初步归纳总结了执法规范化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内容,阐明了在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加强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研究的重要意义。
2. 1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加强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职,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从积极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不断适应时发表展的新要求出发,树立全面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能力和执法公信力的目标,大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执法突出问题。通过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执法实践中实施规范执法主体、完善执法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管理、推进执法信息化建设等多种措施,全面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争取在更大范围与更高水平上实现执法思想端正、执法制度健全、执法主体合格、执法行为规范、执法管理科学,确保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严格、公正、文明、理性执法。
2.2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2.1正确、自觉的执法思想
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是执法思想。没有自觉的和正确的执法思想,执法规范化是做不到的。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执法思想的核心。包括以下九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依法履行职责的观念。第一,在法定权限内履行职责。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力是有限的、有条件的,民警的执法活动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公安民警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能因为自己是执法者就为所欲为,不按法律办事。第二,不能因为出发点、执法目的和动机是好的,就可以不依法办事。实际工作中,少数民警认为只要出发点、执法目的和动机是好的,就不会有问题。但往往对这一点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执法中出现问题。必须明确的是,即使是为了把案件办好,把治安管好,也不能突破法律的规定,超越法定的权限。第三,不能随意不作为。公安民警必须履行法定职责,不能因为没有利益、怕承担责任或者其他原因,对群众的报警不受理、不立案。..................
..................
第三章新时期对公安执法工作的新要求.........................11
3. 1执法为民......................................................................11
3.1.1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11
3.1.2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执法思想的核心..................12
3. 2严格、公正执法........................................................12
3.2. 1严格执法................................................................12
3.2.2公正执法................................................................13
3. 3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14
3.3. 1“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提出...........................14
3.3.2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是对公安执法方式的新要求......14
3.4尊重和保障人权........................................................................15
3.4.1人权的内涵...........................................................................15
3.4.2保障人民群众共同的普遍人权...........................................15
3.4.3尊重和保障个人人权..........................................................16
3.4.4保障特殊群体的人权.......................................................16
3.5宽严相济..............................................................................16
3. 6和谐执法.............................................................................18
第四章当前公安执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现状..............19
4.1几起公安民警执法不规范的典型案例与启示....................19
4.1.1某县公安局不依法取证致韩某被错抓错判案........................19
4.1.2某交警大队在办理刘某驾驶摩托车违章案中多处违法.........20
4.2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22
4.2.1执法宗旨意识不强..................................................................22
4.2.2执法效能尚不高......................................................22
4.2.3执法程序还不够规范...............................................22
4.2.4执法手段仍然简单..................................................23
4.2.5执法裁决还比较随意.............................................23
4.2.6裁定执行不够到位................................................23
.................................
结论
健全个案监督程序,完善个案监督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出现问题的个案要及时立案调查、作出认定,并依法处理,绝不姑息纵容,坚决纠正执法过错,追究审批人、审核人和承办人的责任。对于执法的直接过错,要严肃追究案件的承办、审核、审批等直接责任。推行执法办案首问责任制、终身责任制,以强化民警的责任意识。
2003年,公安部在全国公安机关全面实施“三个必训”制度,部署基层和一线民警进行实战集中训练。三个必训,即民警上岗前必训,职务、警衔晋升前必训,基层一线民警每年实战必训。不断提高队伍执勤执法能力。各单位可以采取自行组织法律辅导、案例点评、选择典型案例旁听庭审等多种形式,及时更新民警知识结构,着力提髙民警执法技能和现场处置能力,促进民警职业能力发展升级。
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鼓励学习,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推行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提高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从而推动民警的学习兴趣;全面推行执法资格等级管理制度,大力推行主办民警制,从而督促民警主动幵展法律学习,努力培养一批执法办案的行家能手。法制等业务部门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主动为基层执法提供法律服务,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基层感到困难、处理较为复杂的突出违法犯罪问题,适时为基层提供业务指导,提前介入指导办案,提升基层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结合执法示范单位和示范点活动,开展后进赶先进的帮扶活动,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引领和促进全市公安机关整体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的提高。同时,要紧紧围绕公安实战,主动动加强对法律法规适用的分析研究,围绕各警种执法的基本环节各流程,研究制定具有要点性、原则性、指导性的公安机关执法大纲,指导基层民警正确执法、规范执法和高效执法。
参照中央政法委和国务院办公厅相关意见和要求,梳理、细化法律赋予本级公安机关的执法职责,并分解落实到每个执法单位和每个执法岗位。
参考文献
[1]孙茂利,赵永探.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基础教程.群众出版社.2009.
[2]白玉生,李斌杰,公安民警执法执勤处置规范与方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3]柯良栋,郑贤胜.警务工作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执法规范化建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
[4]石子坚,丁建荣.美国警察管理体制与执法规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5].潘益民.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几点思考.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9-3.
[6]温翠.依法治国理念与警察执法规范化.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10.
[7]王大敏?简论公平正义理念对公安执法工作的要求.公安研究2009-12.
[8]赵志新.关于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改进措施建议.公安研究.2010-02.
公安部门执法权规范化建构探析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ingju
点击次数:180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