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流动儿童心理状况的比照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candace 点击次数:64
论文字数:14000 论文编号:sb201303112149476824 日期:2013-03-11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中的流动儿童指没有长沙市户口且在该城市生活至少半年的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本研究中的对照组为城市儿童,指户口所在地为长沙市且在该市就读的儿童。根据儿童户口所在地按性别比例对长沙市芙蓉区蓉园小学3一6年级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研究,抽得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31人,共发放问卷462份,收回父母填的问卷441份,其中有效、符合研究要求的问卷长处和困难问卷403份(其中流动儿童200份,对照组203份),Aehenbaeh儿童行为量表385份(其中流动儿童192份,对照组193份):儿童自己填的问卷433份,其中有效且符合研究要求的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各386份(其中流动儿童154份,对照组202份),儿童自我意识量表39]份(其中流动儿童]88份,对照组203份),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387份(其中流动儿童185份,对照组202份)。为保证样本的同质性,本研究所用的样本人群均为汉族。

1.2研究工具
1.2.1一般情况调查表:自编,包括来长沙的年龄、在长沙居住的时间、语言习惯、是否一直在该校就读、父母的职业、工作情况、文化水平、父母的健康、家庭类型、父母是否曾离家外出打工至少半年、家庭收入水平、住房情况、住房水平、是否为独生子女、儿童出生时情况、过去健康情况等方面。由儿童父母填写。

1.2.2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sandDiffieultiesQuestionnaire,SoQ)家长版,由美国心理学家Goodman编制,有25个条目,分为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问题和亲社会行为5个因子及困难总分。其中困难总分包括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问题。按0一2三级评分,其中7、11、14、21、25条目为反向计分。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总问卷Cronbach的a系数为0.784;条目与因子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321一0.769;间隔6周问卷总分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717,各因子的重测相关系数在0.434一0.787,国内制定了上海常模。

1.2.3Aehenbaeh儿童行为量表(ChildBehaviourCheeklist,CBCL,1991年版):系美国心理学家Achenbach和Edelbrock于1976年编制的父母用儿童行为量表,主要用于测量儿童的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具有完整的信度和效度检验资料。社会能力包括3个分量表,即活动情况、社交情况和学校情况,并计算社会能力总分。行为问题,共113项,按O一2三级评分,分为8个分量表,包括:退缩、躯体主诉、焦虑/抑郁、社交问题、思维问题、注意问题、违纪行为和攻击行为。又分为内化、外化胜行为问题两个维度,并计算行为问题总分。该量表于19%年修订并制订了湖南省常模。适用于4一16岁儿童,社会能力部分仅供6一18岁使用,除性问题,Cronbacha均大于0.61321。本次研究由儿童父母填写该问卷,评价儿童近半年的情况。

第二章 结果

2.1一般人口学资料
74.9%的流动儿童在长沙居住的时间超过4年。流动儿童在转学情况、父母职业、文化水平、工作情况、父亲离家至少半年、母亲离家至少半年、家庭住房情况、住房水平、收入水平、是否为独生子女、过去健康情况等方面与对照组儿童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第二章结果................................................................8
2.1一般人口学资料................................................8
2.2两组儿童CBCL量表得分比较.............................................13
2.3两组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得分比较.................................................13
2.4两组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得分比较....................14
2.5两组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得分比较.....................................14
2.6两组儿章养育方式量表得分比较..................l4
2.7流动儿童的相关分析................................................16
2.8流动儿童的回归分析..........................................................16
第三章讨论......................................................20
3.1流动儿童的行为问题............................................20
3.2流动儿童的情绪问题...............................................22
33流动儿童的自我意识方面.,....................................................23
3.4流动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25
第四章结论.....................................................................28

第四章结论
1.流动儿童存在行为问题和焦虑、抑郁情绪,社交情况不良,学习成绩差,社会能力不足。
2.流动儿童的自我意识普遍性低。
3.流动儿童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少,较少偏爱、干涉流动儿童。
4.积极的养育方式与社会能力、自我意识正相关,而不良的养育方式与行为问题、焦虑、抑郁正相关,父母的养育方式,尤其是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显著预测流动儿童的行为、焦虑、抑郁和自我意识。

参考文献:
[1].林芝,翁艳燕.民工子弟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2):116.
[2].胡韬.流动少年儿童社会适应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硕士学位沦文].重庆:西南大学;2007.
[3].韩煊.吴汉荣.深圳市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l):64一65.
[4].叶玮琳.农民工子女小学生不良情绪特点及其干预研究[硕」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5].陶红梅,许燕,张小方.北京打工子弟学校与公立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9:86一91.
[6].彭颂,卢宁.深圳市农民工子女孤独感和抑郁感与父母养育方式研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6,22(6):673一676.
[7〕.孙维平,胡韬,郭跃勤,等.重庆市某小学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l):68.
[8].刘药斐,王兆良,李文兵,等.流动儿童自我效能感与领悟社会支持及孤独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2):150一181+一53.
[9].王玉凤.石狮市外来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l):48一49.
[10].方晓义,范兴华,卫刘杨.应对方式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孤独情绪关系上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4(4):93一99.


上一篇:图书馆员的胜任素质模式探究
下一篇:关于高年级学生心理状况影响因子——社会支持的探究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