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任务委托为基础的军事工业代理行为选择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inbingkun 点击次数:65
论文字数:22314 论文编号:sb201308091340167380 日期:2013-08-15 来源:硕博论文网
引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不但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社会的购买需求。当时的社会生产力还处于相对低下的水平,物资供给远不能满足社会的总体需求。而在当时作为社会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的军事工业,面临着将“保军、转民、脱困”的主体任务,主要涉及军工企业生产民用产品,甚至转为民用企业(刘世庆,2006)。随后,冷战的结束使得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世界各国开始将“和平与发展”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主题,各国的军费开支大幅度降低(Azulayetal, 2000)。全世界军费总和1996年约为八千一百亿美元,而1997年降至约七千四百亿美元,为1966年以来的历史最低点,与1987年相比大约降低了四十个百分点,Skons etal., 1998)。
世界各军事强国的军事工业普遍面临国家军费消减的环境,大量军事工业企业因此转向民品市场(Azulayetal, 2000)。例如,1986年,全世界武器装备工业总雇佣人数约为一千七百万,而截至1995年,此数字已降至一千一百万(Azulayetal, 2000)。我国的宏观战略在此国际环境下也做出了一定的相应调整,使得军事工业进一步的向民用工业发展(刘世庆,2006)。在经历过改革开放初期和国企改革两次较大的调整之后,我国军事工业民品经营发生了一定的积极变化,初步形成了以主导民品、支柱民品和优势民品为主体的民品生产体系。军工企业的民品产值比重已经占总产值的三分之二,并向民品部门转移了超过三万项技术和产品。我国军事工业企业的民品经营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军工企业的民品生产也成为我国军工企业的重要经济支撑,为加强我国军事工业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伴随中国经济市场化取向改革的不断深入,军事工业的民品业务越来越成为其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
军事工业的民品业务在目前已成为军事工业体进一步发展的核心成长源。
1.1.2研究意义
军事工业能够为国家安全防务提供保障,提升国家政治影响,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工业创造了大量的社会需求和就业机会,而军工技术的外溢效应能够推动国家整体技术进步以及区域间经济与科技的协调发展(刘晶等,2004, 2005)。军事工业对一国经济也可能具有较大程度的直接推动(宋兆杰,周立斌,2010)。通过“军民融合”,“把国防科技工业基础同更大的民用科技工业基础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统一的国家科技工业基础的过程”(美国国会技术评估局,1995),一方面可以“把军事工业的发展建立在整个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之上”,实现军事工业长期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军事工业对国民经济的"造血”功能(罗仲伟,2003)。作为“军民融合”一种重要的手段,军事工业经营民品得到世界各军事强国的广泛采用并得到政策法规的支持(Gansler,1995; Dviretal,1998)。
就我国來说,军事工业不仅能够提升国家和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相关支持,还可以建立一个以军民一体化为特征的国家工业基础和国防工业体系,并且在宏观调控上实现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2011)。然而,军工企业经营民品普遍出现了绩效低效的问题。俄罗斯经营民品的军工企业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己经达到上百家,然而俄罗斯军事工业经营民品的绩效普遍是比较低下的。类似的,以色列军工企业的多元化和军转民尝试也受到了挫折(Dvir et al.,1998)。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这些原因大都与军事工业的特殊背景相关联。与一般企业相比,军工企业在资源的获得、技术的发展、经营策略、受监管程度、其破产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从而使军工企业的治理机制存在明显的特殊性。因而只有针对军工企业的特殊性展幵深入研究,才能更好的揭示军工企业经营民品的特性,建立良好的军工企业经营机制。
 
1.2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2.1研究思路
我国军事工业企业是国有经济,存在企业外部到企业内部的代理链条,军事工业的核心职能是满足国家战略要求对国防产品的需要,而民品业务的加入,形成了军事工业的另一职能。这样代理人需要兼顾两个职能,形成了军事工业对军品和民品的多任务代理。多任务委托代理相对于单任务委托代理会产生特殊的代理问题.
 
第2章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9
2.1军事工业民品经营问题综述..................12
2.2多任务委托代理综述 ..................14
第3章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的理论分析..................16
3.1我国军事工业民品经营现状.................. 18
3.2模型构建..................21
3.3模型求解 ..................22
3.4结论 ..................24
第4章基于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26
4.1实证研究预期与指标选取..................29
4.2实证分析..................31
4.3模型估计结果..................33
 
结论
我国军事工业的民品业务作为军事工业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以及军事工业体进一步发展的核心成长源,其绩效表现对于军事工业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工业创造了大量的社会需求和就业机会,军工技术的外溢效应也能够推动国家整体技术进步以及区域间经济与科技的协调发展。
因此,军事工业民品业务的经营绩效在社会、经济等各个层面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与一般企业相比,由于军工企业在资源的获得、技术的发展、经营策略、受监管程度、其破产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从而使军工企业的治理机制存在明显的特殊性。因此,只有针对军工企业的特殊性展幵政策建议,才能更好的揭示军工企业经营民品的最优策略,建立良好的军工企业经营机制。
 
参考文献
[1]刘世庆,2006,国防科技工业的布局和发展战略转型,《经济体制改革》第6期
[2] Azulay, I.,Lerner,M.,Tishler,A., 2002. Converting military technology through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Policy 31,419-435.
[3] Skons, E?,Allebeck, A.C.,http://sblunwen.com/jsjslw/ Loose-Weintraub, E., Weidacher, R.,1998. MilitaryExpenditure and Arms Production, SIPRI Yearbook 1998: Armament, Disarmament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4]刘磊、力迪昉、梁玲利,2004:《军事工业的技术外溢与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中国软科学》第7期
[5]刘晶、万迪防、梁玲利、闫化海,2005:《我国国防工业的技术外溢分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第1期
[6]宋兆杰、周立斌,2010:《军工高技术一俄罗斯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科技管理研究》第6期
[7]美国国会技术评估局.军民一体化的潜力评估(中译本)[M],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1995.
[8]罗仲伟.军事工业主体的特性与产业组织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2期.
[9] Gansler, J. S., 1995,Defense Conversion: Transforming the Arsenal of Democracy,The MIT Press,中译本,国防工业出版社
[10] Dvir, D., Hauptman, A., Sharan,Y.,Shenhar, A., Sokolov,M.,Tishler, A.,1998.Commercialization of military technologies in Israel. The Economic Review, pp,358-370.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