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选题背景
当今社会,信息公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公共图书馆以其公共性、公平性、非赢利性的特征,成为社会实现信息公平、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公民免费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其它社会服务机构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人民的重视,这点从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以及一批省市级图书馆新馆的相继开放就可以看出。
1.1.2研究意义
本文运用胜任素质理论研究公共图书馆员的胜任素质模型,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及图书馆员自身价值的实现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具体可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来理解。研究的理论意义体现在:文章运用胜任素质理论、高级统计技术研究图书馆员的胜任素质模型,为今后图书馆的馆员招聘、绩效考核、馆员培训、激励、职业生涯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丰富了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理论体系,拓展了图书馆学的研究视角,同时也积累了国内关于公共图书馆员胜任素质模型的理论基础。
研究的现实意义体现在:本研究利用一手数据并经过高级统计分析构建的公共图书馆员胜任素质模型,不仅为公共图书馆招聘、培训、考核图书馆员提供指导性意见,而且也为有理想的图书馆员确定了奋斗目标,帮助其规划职业生涯。
1.1.3研究目标
(1)通过对国内外胜任素质模型研究成果的分析,确定公共图书馆员胜任素质模型的构建方法和流程;
(2)通过对陕西省图书馆员的访谈,构建公共图书馆员胜任素质模型。
1.2本文创新点
通过CNKI检索,截止到目前为止(2011年3月)我国共有巧篇文献涉及图书馆员胜任素质模型的研究,其中8篇是介绍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引入了胜任素质,并分析其意义及应用;另外7篇是根据己有素质模型或简要说明(例如“本文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得出图书馆员胜任素质模型”)构建图书馆员胜任素质模型,并分析其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综合考虑,这些文章中作者都提出了图书馆员的胜任素质模型,但是缺乏相关的数据支持,只有周建和邓彦的《馆员素质模型差异性相关研究》进行了简单的差异性分析,但仍然缺少高级统计技术对问卷数据结果的分析,胜任素质模型的构建属于实证性研究,数据的缺失势必会降低模型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本文的特色所在即是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对得到的一手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利用诸如验证性因素分析等高级统计技术构建公共图书馆员的胜任素质模型。
创新点有以下三点:
(l)运用胜任素质理论研究图书馆员是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扩宽了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研究视角;
(2)本研究根据访谈所得的数据,利用差异性分析构建了公共图书馆员的胜任素质模型,包括优秀馆员的区分性胜任素质:成就导向、服务精神、人际理解、自我控制、监控能力、灵活性六项和所有馆员共有的门槛胜任素质:组织承诺和关系建立两项。
(3)利用科龙巴赫系数和结构方程模型分别检验公共图书馆员胜任素质模型及《公共图书馆员胜任素质测验》的信效度。测验结果表明模型是有效的。
第二章 胜任素质理论综述
在一切研究中,概念都是基础,如果缺乏对概念的清晰理解与界定,就会导致后续研究的偏差。因此,对胜任素质相关概念的回顾将是本次研究的首要工作。本章首先对胜任素质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从国外和国内两个角度,分别对胜任素质起源、定义及其模型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推出本研究的胜任素质概念;接着对国内外公共图书馆员胜任素质研究现状进行评述,为全文奠定理论基础。
2.1国内外胜任素质研究现状
2.1.1国外胜任素质研究现状
(一)胜任素质研究的起源胜任素质(ComPetency)源自拉丁语ComPctere,意思是适当的。胜任素质的概念在管理领域的研究及实践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管理科学之父”FrederickTaylor(1911)的“时间—动作研究”[7]。当时泰勒注意到不同优秀程度的员工完成工作任务时是有区别的,所以他提议用一些科学的分析法分析员工的素质,并且对于需要的素质加以培训达到加强的目的。然而Taylor的学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即他一味的追求效率,把人看做机器的附属品,不承认工作过程中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一缺陷使得该学说逐渐受到人们的质疑。
20世纪70年代,McClelland帮助美国政府挑选外交官,McClelland摒弃了之前传统的性向测试、智力测试,取而代之的是应用行为事件访谈法研究影响外交官工作绩效的个人内在特征。1973年,Mcclelland在《测验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8J中指出,采用以往的智力测验的方式预测未来工作的成败是不可靠和不准确的,智力测验的结果与工作的成功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McClelland因此倡导抛弃以往的智力测验,用胜任素质模型来预测员工未来工作绩效,这在当时掀起了学术界关于胜任素质研究的高潮。
第三章本研究总体设计........................................................19
3.1模型的构建方法....................................................................19
3.2研究思路.....................................................................19
3.3研究内容..................................................................20
3.4技术路线...........................................................................20
第四章公共图书馆员胜任素质模型的建构...................................................22
4.1研究目的........................................................................22
4.2研究方法........................................................................22
4.2.1被试.......................................................................22
4.2.2工具与材料................................................................22
4.2.3方法.......................................................................22
4.2.4步骤........................................................................22
4.3结果与分析...................................................................23
4.3.1访谈时间与字数分析........................................................23
4.3.2胜任素质频次分析.........................................................23
4.4公共图书馆员胜任素质模型的建立.................................................24
4.5小结........................................................................25
第五章公共图书馆员胜任素质模型的验证................................................27
5.1研究目的............................................................27
5.2研究方法..................................................................27
5.2.1被试…,....................................................................27
5.2.2工具与材料................................................................27
5.2.3方法........................................................................27
5.2.4步骤....................................................................27
5.2.5资料的统计与处理...........................................................27
5.3结果与分析.................................................................28
5.3.1项目分析..........................................................................28
5.3.2信度分析................................................................29
5.3.3效度分析...................................................................29
5.4小结..........................................................................31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7.1结论
本研究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口语主题编码技术以及心理测量学技术,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对公共图书馆员胜任素质模型进行了严格的实证性研究。研究以应用为最终目标,包括公共图书馆员胜任素质模型的建构、验证,并形成最终《公共图书馆员胜任素质测验》,对公共图书馆员胜任素质的研究获得了完整的结论。建构的素质模型和编制的《公共图书馆员胜任素质测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人们剖析出优秀馆员所具有的的胜任素质,以及合格馆员应该达到的门槛胜任素质。研究不仅能够对公共图书馆员的招聘、培训、人员配置等提供理论基础,而且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本研究得到最终结论如下:
(l)公共图书馆员胜任素质模型。建构的馆员胜任素质模型中,包括优秀馆员的区分性胜任素质和所有馆员共有的门槛胜任素质两个部分。优秀馆员的区分性胜任素质包括成就导向、服务精神、人际理解、自我控制、监控能力和灵活性六项。馆员共有的门槛胜任素质包括组织承诺和关系建立两项。进一步对素质进行归类可分为帮助与服务族、成就与行动族、冲击与影响族、个人效能族四大胜任素质群。
(2)模型检验及《公共图书馆员胜任素质测验》形成。依照行为事件访谈法构建的公共图书馆员胜任素质模型编制《公共图书馆员胜任素质测验》,修订后施测,结果表明本次测验信效度指标达到了创自理测量学可以接受的标准。成就导向、服务精神、人际理解、自我控制、监控能力、灵活性、组织承诺和关系建立这八个维度,与用行为事件法构建的公共图书馆员胜任素质模型完全吻合,说明公共图书馆员胜任素质模型对优秀馆员以及所有馆员共有的胜任素质的概括是比较准确的
参考文献:
[l]吴慰慈,董炎.图书馆学概论(修订本)〔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108
[2]吴建中.21世纪图书馆员的使命[J].图书馆杂志,1999(3):22
[3]李若鹏.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状况与对策[J].图书馆学刊,20o4(l):53
[4]何非,顾磊,蔺益.破解企业人才测评中的十大难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51
[5]DavidC.MeClelland.TestingforeomPetenceratherthanforintelligence.Americanpsychologist.1973(28).
[6]何非,顾磊,蔺益.破解企业人次测评中的10大难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65
[7]JorgenSandbergUnderstandingHumanComPeteneeatWbrkAnInterpretativeAPProaehofManagementJoumal,2000,43,(l):9一25.
[8]DavidC.McClelland.TestingforeomPetenceratherthanforintelligence.Alnerieanpsychologist.1973(28).
[9]王鹏.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光伏行业中层管理人员招聘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7
[10]BoyatzisRE.TheeomPetencemanager:AmodelforeffeetivePerformance.NewYork:Wiley,1982.
图书馆员的胜任素质模式探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candace
点击次数:181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