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服务系统过程中总分馆制的研究与探索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inbingkun 点击次数:71
论文字数:23332 论文编号:sb201309101339318188 日期:2013-09-10 来源:硕博论文网
绪论
 
1.1 选题背景
据统计,截至 2011 年底,我国共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 2925 家,总藏书量为 6.75 亿册[1]。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域 3300 个[2],公共图书馆与行政区在数量上相差 375 个。按照 2011 年我国大陆总人口为 134735 万人计算[3],平均约 46 万人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平均每 3282 平方公里的面积(半径约为 32.5 公里)内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仅 0.501 册。在国际图联(IFLA)制订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中明确,“每 1.5 公里半径内设置一所公共图书馆,平均 2 万人左右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人均图书藏量 2 册。”我国目前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情况,离这一标准相距甚远。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组织模式是按照行政级别设置的,即国家、省、市、县(区)四级模式,其特点是:一级政府建一级图书馆,一级政府管一级图书馆,各级图书馆级别分明,归属清楚。2009 年,《人民论坛》杂志和《人民日报》在东、中、西部大城市、中小城市、乡镇广泛开展的“中国居民文化消费倾向调查”结果显示,61.4%的受访者认为,文化消费“过于昂贵”;在回答“您认为哪些文化消费场所应当加强建设”时,73.9%的受访者认为应着重加强“书店、图书馆、社区讲座场所”的建设;而对于“哪些场所是利用率不高,群众参与热情一般的”这一问题时,选择“书店、图书馆、社区讲座场所”的仅两成多。调查结果还显示,45.9%的受访者对(日常生活圈)周边能找到更多合适的文化设施或场所,如“身边的图书馆”怀有极大期待。可见,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开放的公共文化场所,能够给人们精神世界带来的体验是其它文化设施无法取代的。[1]《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纲要》则明确要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经过 30 多年市场取向的体制改革,过去意义较为含混的公共文化事业,开始彰显出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内涵,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开始了历史性的转折。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决策,是新形势下以实现民众文化权利为目标的发展战略和治理模式。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同样应在这统一的战略中确立事业发展的战略取向,遵循“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为社会提供普遍均等的服务。“惠及全民”就是要让文化福泽到全社会的所有人群,做到“一个都不能少”,特别是要惠及那些容易被忽视和遗忘的人群以及文化消费上的弱势群体,消除因经济差异带来的文化享受的不均衡现象,实现图书馆服务的平等与均衡。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目标就是要通过结构合理、星罗棋布的公共图书馆,让所有人都能就近便捷地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这也是我们建设总分馆制的价值取向。总分馆制作为西方较为通行的图书馆管理模式,越来越被国内图书馆界所关注。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公共图书馆都实行了总分馆制,建立了庞大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为民众服务的效果非常好,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我国图书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不少省、市、地区为了打破多年来形成的图书馆单一管理、单一服务的格局,逐步尝试探索实行总分馆制,一时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各类成功的经验频繁见诸报端和专业刊物,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也积累了一定的建设经验,为图书馆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借鉴。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出发,分析公共图书馆治理结构的概念,提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治理结构模式;在分析国内外总分馆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总分馆制所应具备的特点,结合上海市宝山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些尝试,为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和推广价值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提供借鉴。
 
1.2 概念界定
1.2.1 公共图书馆
根据“百度百科”的概念界定,“公共图书馆”是为市民服务的图书馆,一般由政府税收来支持。与专业图书馆不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可以针对儿童到成人,即所有的普通居民。提供非专业的图书(包括通俗读物、期刊杂志和参考书籍)、公共信息、互联网的连接及图书馆教育。这类的图书馆也会收集与当地地方特色有关的书籍和资讯,并提供社区活动的场所。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国际图书馆统计标准的规定,公共图书馆是指那些免费或只收轻微费用为一个团体或区域公众服务的图书馆,它们可以为一般群众服务或为专门类别的用户如儿童、工人等服务,它全部或大都接受政府资助。国际图联(IFLA)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 2001 年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中指出,公共图书馆是由社区,如地方、地区或国家政府,或者一些其他社区组织支持和资助的机构,它通过提供一系列资源和服务来满足人们对知识、信息和形象思维作品的需求,社区所有成员都有享受其服务的权利,而不受种族、国籍、年龄、性别、宗教信仰、语言、能力、经济和就业状况或教育程度的限制。
 
2 理论基础................15
2.1 “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15
2.2 “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16
2.3 “公司治理结构”的原则................16
3 国内外总分馆发展现状................20
3.1 境外总分馆发展概况................20
3.2 国内总分馆研究现状................25
4 上海市宝山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践探索...................31
4.1 宝山区域内公共图书馆建设发展基本情况................31
4.2 宝山区域内公共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33
4.3 宝山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理念...............34
 
结论
我国目前采取的是“财政分权”体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灶,省、市、区分灶,这就决定了我们暂时是不可能完全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具体做法,因此,引进与学习国外的总分馆制,总的思路应该是充分体现国际性与本土性相结合,开放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立足中国国情,基于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借鉴国际经验,努力建构符合自己特点的、现代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即一个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资源共享、开放的服务体系。
较为理想的总分馆制是:在某一区域内,选择一所综合条件较好的公共图书馆作为总馆,基层社区图书馆作为分馆,将他们统一纳入公共图书馆管理体系中,经费由财政部门统一拨付,总馆统一进行人事、财务、后勤管理,分馆只负责读者服务工作;总馆统一进行文献资源建设和业务管理,总分馆之间业务标准、服务规范一致,实行通借通还,并共享网络资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 年 2 月 22 日。
【2】《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1》
【3】孙墨笛,杨暄.人民论坛杂志和本版开展的“中国居民文化消费倾向调查”显示逾六成受访者认为文化消费昂贵.人民日报,2009-08-31.
【4】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M].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108.
【5】程亚男.图书馆工作概论[M].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0:27.
【6】邱冠华,于良芝,许晓霞.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7】王学熙.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2:82-87.
【8】王嘉陵.美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考察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4):66-70.
【9】吴敬琏.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185.
【10】黄颖,徐引篪.图书馆治理:概念及其涵义[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1):24-26.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