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论
1.1 研究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1],而广东省政府近来提出了要将本省建设成“文化强省”的目标,因而对基层公共图书馆越来越重视,并加大投入,使得基层公共图书馆在实行免费开放的同时,还在建设资源共享工程,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均等化发展;县级图书馆作为基层文化服务单位,在推广文化知识、提高全民素质和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另一方面,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正蓬勃发展,纸质文献受到冲击,基层公共图书馆根据本地情况为本地民众所提供的文化服务相应地要有所改变,以满足当前社会的新需求。正是在这背景下,来对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作研究。
1.1.2 选题的意义
研究的意义主要有:①在现实意义方面,社会新形势下,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需要调整,解决存在问题,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满足基层民众的需求,对其进行研究以便能引起政府的更加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并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以促进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加快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加速实现省政府“文化强省”的目标。②在理论意义方面,在我国,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起步较晚,也较薄弱。若从基层公共图书馆入手,从公共管理学角度来研究公共文化服务,可以丰富其理论。
1.2 基本概念与理论视角
1.2.1 基本概念
1.基层公共图书馆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知识的积累和继承发挥了重要而巨大的作用。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除了靠自己的实践和经验外,还要不断地吸收和消化前人或他人的知识积累,获取新的知识、取得新的成果。正是由于人类知识的不断继承和发展,才能够把无数个人的点点滴滴的智慧汇集成人类知识的海洋,形成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延续前进的巨大力量。而人类知识的交流、积累和继承主要是依靠文献记载来进行的,例如图书、期刊、报纸等文献,还有现代社会出现的光盘等新型文献。伴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进步,人类的知识逐渐丰富,文献的产生和出版在不断地增加,需要建立专门的机构来从事文献的收集、整理、保存和使用工作。而图书馆就是为适应这种社会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专门用于文献积累、交流和保管的重要机构[2]。
“图书馆”一词,是 1896 年引入我国的,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中对于“图书馆”的解释是:搜集、整理、收藏和流通图书资料,以供读者进行学习和参考研究的文化机构。图书馆是重要的宣传、教育阵地,依其服务对象和工作范围,可分为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工厂图书馆、农村图书馆、科学机关图书馆等等。可见,公共图书馆是图书馆当中的一种,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工作范围面向全社会,通过搜集、整理、收藏和流通图书资料,以供读者进行学习和参考研究的文化机构。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是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性的文化机构,按行政区划建立,包括省、高、自治区图书馆,地、市图书馆和县(区)图书馆[3]。
它们都是收藏各种图书资料的地方,所收藏的图书资料是供广大人民群众使用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基层”是个现代汉语,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的《现代汉语词典(第 6 版)》中的解释是:名词 各种组织中最低的一层,它跟群众的联系最直接[4]。从上面可以看出,“基层公共图书馆”首先是一个搜集、整理、收藏和流通图书资料,以供广大基层民众进行学习和参考研究的文化机构;其次它是公共图书馆组织系统中最低的一层,跟群众的联系最直接,这表明其服务对象和工作范围是广大基层人民群众。所以基层公共图书馆是在广义上是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中心的,下面还有城镇街道和社区、农村乡镇和村所属的文化机构[5];而在狭义上,一般指县级的公共图书馆。在本文里,基层公共图书馆使用狭义,即指县级公共图书馆。到了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的进步,基层公共图书馆也在向现代基层公共图书馆方向发展,将给基层民众提供除了以物质形式存在的图书资料外,还应有非物质形式的文化资源。
而现代基层公共图书馆应当具有的特征主要有:业务管理的自动化、馆藏文献的多媒体化、信息服务的网络化、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电子化[6]。2.公共文化服务服务,为集体(或别人)的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发挥作用[7]。由于基层公共图书馆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机构,所以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也就是指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
结 论
目前,党和国家都越来越重视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措施来推动其向均等化方向发展。借此东风,我国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也从中受益,正在逐步改善。本文就此开始,介绍和分析了我国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及鹤山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基本状况,以及还存在馆藏文化资源量不足、民众参与数量不足、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相适应、服务质量欠佳等问题;接着分析了其中原因:是由于世界经济环境、网络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等外部环境的影响,政府的支持力度不足,管理混乱、无章,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服务客体接受文化服务的意识淡薄等因素的制约而导致的。
由此,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应借助: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引和措施,大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均等化方向发展,各级政府也都加大了对基层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的支持力度等有利的外部环境,努力争取政府能加大支持力度、争取公共文化服务经费,改进基层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民众自觉接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识等,把基层公共图书馆建成具有业务管理的自动化、馆藏文献的多媒体化、信息服务的网络化、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电子化等特征的现代基层公共图书馆,从而改进基层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现,从而有利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 梁相.浅析面向公众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J].科协论坛,2011,(8)(下):191-192
[2] 王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0,(1):124-126
[3]李杰.关于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探究[J].黑龙江史志,2010,(21):82-86
[4] 张静.基于公共管理视角探讨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政府角色[J].图书情报工作,2009,(7):125-128
[5] 谢晓波,张静.基层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和发展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12):314-317
[6] 陈昊琳等.公共文化服务中公共图书馆发展的 SWOT 分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9,(1):30-35
[7] 洪凯.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均等化:目标、途径与保障条件——基于公共政策分析视角[J].图书馆论坛,2010,(1):104-107
[8] 肖焕忠.我国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的发展态势与路径选择[J].图书馆,2011,(3):91-93
[9] 张正.迈向服务均等化的公共图书馆管理重构[J].图书情报知识,2010,(2):24-28
[10] 余雪丽.公共图书馆均等化服务的实现及途径[J].图书情报论坛,2010,(2):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