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硕士毕业论文:邓小平“平衡建设”思想的论述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代写毕业论文 点击次数:61
论文字数:57600 论文编号:sb201208151936192077 日期:2015-04-13 来源:硕博论文网

邓小平硕士毕业论文:邓小平“平衡建设”思想的论述

序言

1)选题背景

      “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在全球总体和平的态势之下,“发展”就成为了各个地区、各个国家战略部署的导向。“推动发展、拉动发展、促进发展”等等词语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发展的真实写照。但是作为发展载体的多样性是不可否认的,也就是说发展道路的理论与实践选择是多样的。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发展理论)就会有什么样的实践选择。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是传统的发展观,即是以追求物质利益为主的发展观念。它是一种不断追求经济增长以满足人们物欲,随之与自然界形成对立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导致了经济单向发展与资源医乏、环境破坏口趋孤立的局面,从Ifu形成了人类发展与生态平衡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它引发了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温室效应等制约发展的全球问题。与此同时,在西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变得非常的冷漠和功利,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在下降,一些反社会、反人类的恶行凸显。在文化价值观念方面,人们常常表现出一种世俗的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当今由十金融危机的影响,失业率上升,贫富差距扩大,加之文化价值观念的因素等造成了西方社会犯罪率上升、离婚率高居不下的社会现状。这些社会不稳定因素正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所面临的发展问题。

     对十发展中国家来说,处在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环境中,要想快速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更加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经济发展和社会其他方面发展的协调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想独立自主、国富民强,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干涉,就必须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这样的现实往往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单向度发展,即出现了“有增长无发展”甚至是“恶性发展”的局面。其次、短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的矛后问题。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已经进入了现代化初级的建设阶段,作为现代化标志的工业化进程就成为了各个国家的发展重心,工业化所带来的能源消耗、环境破坏是空前巨大的,为了当前的工业化发展,发展中国家往往会牺牲长远的发展来满足当前的需要,构成了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威胁。最后、公平与效率严重失衡的问题。社会民主法制建设的滞后使得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沟壑,贫富分化严重,贫困阶层剧增,社会矛后激化,这些因素势必将影响发展中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高污染、高消耗”的行业转嫁,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环境更加脆弱和危险。这一沉重的负担使发展中国家处十极其不利的发展地位。

    第二种是一种超越传统的发展模式,主要是以可持续发展观、综合发展观、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以及转变式发展观等为代表,并目各国的理论学家还在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

    总而言之,面对全球性发展受限问题,各个国家都在找寻最为有益的发展模式,那么,什么是最为有益的发展模式呢?这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发展问题,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来指导。

2)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选择邓小平的“平衡建设”思想作为研究的课题,主要基十两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是现实诉求,面对当今我国的各种发展瓶颈,发展模式的探讨已成为各行各业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成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

    另一方面是理论诉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理论的先导作用是被普遍认同的。邓小平理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导,为我国的经济腾飞、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在研读《邓小平文选》二卷中发现,一系列经典的关十社会主义建设的范畴和命题都凸显了平衡的思想,例如“发展与稳定”、“计划与市场”、“速度与效益”、“效率与公平”以及“先富与共富”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选集「M].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选集「M].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邓小平文选「M].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94.
5.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6.邓小平文选(专题摘录)[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档案室编,1992.
7.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一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8.刘家俊.邓小平的发展观「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
9.石国亮,张晓峰.邓小平的理论世界「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10.侯远长等.邓小平发展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11.青连斌.邓小平发展理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12.土鑫.邓小平发展观与当代中国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3.沈冲,张绪文,许全兴,贾高建.邓小平哲学思想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1).
14.袁贵仁著.当代中国的唯物辩证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1).中共中央党校.邓小平哲学思想(摘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
15.赵可铭主编.邓小平理论发展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
16.钟枢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新一一邓小平理论创新点研究「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
7.赵志奎著.邓小平理论前沿问题研究「M}.山东:青岛出版社,2004.

 

摘要 4-5
Abstract 5-6
序言 9-18
1 邓小平“平衡建设”思想的背景 18-24
    1.1 邓小平“平衡建设”思想的时代背景 18-20
    1.2 邓小平“平衡建设”思想的理论背景 20-24
2 邓小平“平衡建设”思想的内涵及特征 24-30
    2.1 邓小平“平衡建设”思想的内涵 24-27
    2.2 邓小平“平衡建设”思想的特征 27-30
3 邓小平关于经济领域的“平衡建设”思想 30-40
    3.1 计划与市场中的“平衡建设”思想 30-34
    3.2 速度与效益中的“平衡建设”思想 34-37
    3.3 先富与共富中的“平衡建设”思想 37-40
4 邓小平关于政治领域的“平衡建设”思想 40-50
    4.1 民主政治中的“平衡建设”思想 40-46
    4.2 民族区域自治与一国两制中的“平衡建设”思想 46-50
5 邓小平关于文化领域的“平衡建设”思想 50-60
    5.1 两个文明中的“平衡建设”思想 50-54
    5.2 科学教育文化和思想道德中的“平衡建设”思想 54-60
6 邓小平关于社会领域的“平衡建设”思想 60-67
    6.1 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中的“平衡建设”思想 60-63
    6.2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中的“平衡建设”思想 63-67
结语 67-69
致谢 69-70
参考文献 70-73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