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高校图书馆阅览效劳的阅览行为规范研讨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www.sblunwen.com 点击次数:188
论文字数:0 论文编号:sb201208082046371822 日期:2012-08-17 来源:硕博论文网

 

                                1引言
1. 1选题背景及意义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十拓宽有关阅读研究的理论视角,从社会和个体相结合的角度探讨阅读行为,系统地阐明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等宏观阅读环境与生
  活区域、兴趣、价值观、性别等个体特征对阅读行为的促进、抑制和反激作用。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在十指导图书馆从传承社会文化和满足个体阅读需求两个角度
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发挥好自身宣传主阵地的作用,传播和积累有益十提高民族素质、有益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高人们的市
美情趣,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塑造人们美好心灵,丰富和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 阅读行为是一种社会性与个体性、规范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社会行为,其对人类社
会的重大意义决定了研究的必要性,正如IIuey’在一个世纪前所指出的,“完全明了我们阅读时做了什么将是(人类)成就的顶峰,因为这将可能描述人类心卿许多最为复杂
的作用,同时也将澄清对文明在其所有的历史进程中所习得的最为了不起的特别行为的纷乱传说”。1.2国内外对阅读行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 2. 1国外研究概况
    作为科学意义上的研究对象,阅读研究的历史才只有短短的100余年。在19世纪末期的阅读研究主要是在欧洲大陆的非英语国家进行的,只是到了19和20世纪之交,
阅读研究的中心才从欧洲大陆迁移到美国。尽管阅读研究在20世纪前半叶已经涉猎到阅读研究的许多方面,并目_当时的研究成果对现在的研究仍然不无借鉴作用,但就阅读
研究的深度、广度以及学者的重视程度}fn言前半叶的研究是无法和后半叶同口}fn语的。尽管如此,前期研究至少为后期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发展出至今4条互相独立的主线。每一条主线都有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宗旨,但这些主线又往往互相交织在一起,包括对阅读过程的研究,对阅读教学的研究,阅读测试研究,以及对识字水平及其在历史
上对社会发展所起作用的研究。(1) 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阅读过程研究
    阅读研究萌芽十19世纪的欧洲,对欧洲早期民族的阅读研究作一概述有助十理清阅读研究的渊源。19世纪70年代末,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设立了心理实验
室并开始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阅读过程,进行了有关字词认识的线索、视声距、阅读时的内部语言等方面的考察,标志着阅读行为心理角度研究的开端。从那时起,心理
学的研究就和阅读研究的进展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当心理学研究的兴趣转移时,阅读研究的兴趣也随之变化。在莱比锡进行的阅读研究的中心人物是Carrell。他对字母、
单词的易读性、注意广度等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他发现受试者读取不相关联的单词
                                参考文献
1 .Huey, E.B.,The Psychology and Pedagogy of Reading, New York: Macmillan., 1908
2. Carrell, J.B.,General System Theory, New York: G Braziller, 1968.
3. Venezky, R.L., The History of Reading Research, in David Pearson (Ed.), Handbook of
Reading Research, White Plains, NY: Longman, 1984.
4. Dearborn, W. F., the Psychology of Reading: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Reading Pulses and Movements  of the Eye, Archives of Philosophy, Psychology and
Scientific Methods, 1906, 4 (4)
5. Quantz, J.O., Problems in the Psychology of Reading.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2:
122-127.
6.  Walcutt,  Charles  Child et al,  Teaching Reading:  A Phonic/Linguistic Approach to
Developmental Reading.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 Inc,.1974:29.
7. Ruddell, R. B., Psycholinguistic Implications for a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Model, in
K.Goodman (Ed)., Psycholinguistics and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1960.
8. Stanovich, K. E., Toward an Interactive-compensatory Model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ading Fluency.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1980, 17:157一159
9. Eskey,D .E.,Reading research. I n Wilfiam Bright (e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Linguistics, Vol. 3.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10. Downing, J.&Leong, C. K., Psychology of Reading. London: Macmillan Publishing Co,
1982
11 .Gibson, E. J., Shurcliff, A,&Jonas, A., 1970, Utilization of Spelling Patterns
Deaf and Hearing Subjects. In H. Levin&J.P. Williams (Eds.), Basic Studies on Reading.
New York: Basic Books, 1970
12. Langer, J. A., Examining Background knowledge and text comprehension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1984, 19: 468-481
13.  Anderson,  R.C.&  Freebody,  Mocabulary  Knowledge.  In  J.  T.Guthrie  (Ed),
Comprehension  and  tea  ching:  Re-searchreviews  Newark,  DE: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1981
14. Meyer, B.J. F.&Rice, G. E., The structure of Text. In P. D. Pearson(Ed) Handbook of
reading research. New York: Longman, 1984
15. Krashen, S. 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Pergamon,
1982
16.曾祥芹土编,阅读学新论,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
17.俞君立、黄葵,阅读学的形成与岌展述评,图书情报论坛,1992(4)
18.王伟,一座阅读学系统工程的里程碑,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5)
19.林士良主编,阅读与写作词典,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
 
口录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 1选题背景及意义
  12国内外对阅读行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21国外研究概况
  122国内研究概述
  13研究方法
  14本文的创新点
2阅读行为及其规范
  21阅读行为相关理论
    211阅读的本质及概念
  2 1 2阅读行为的特点
    2 1 3影响阅读的心理因素
  22 I阅读规范
  2 2 1阅读行为规范
  2 2 2社会规范阅读
3阅读内容的研究
3 1阅读内容的选定
  311早期的书籍垄断
    3 1 2中国古代的禁书运动
  32古代科举制度对阅读的影响
  33近现代的科学阅读
  34互联网时代的阅读行为
    341阅读方式的随意性
    342内容选择的自目性
    343网络语言的非规范性
    344价值取向的非主流性
  345网络综版
4高等教育中的阅读规范
  41高等教育制度对阅读行为规范的影响
  42大学生价值观取向与阅读
  421整体情况分析
  422从专业角度分析
  43教科书的阅读控制机制
  431 0 }h}控制机制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