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视域下中国人类发展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chenhuixia 点击次数:76
论文字数:130409 论文编号:sb2015020713460311875 日期:2015-02-08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 1 章 绪论

从 1978 年至今,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全球瞩目的辉煌成果,我国 GDP 从 1978年 3624 亿到 2012 年 519322 亿,30 多年内增长近 142 倍,从世界排名第十跃居第二,人均 GDP 从 379 元增长到 38354 元,增长了 100 倍,从世界排名 175(188)跃居 114(214);进出口贸易总额从全球第 29 名跃居第 2 名,外汇储备从全球第38 名跃居第 1 名。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体现人类发展水平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的进程,中国经济总体实力的日益增强,整个社会从重视整体国民经济发展过渡到更加注重作为更为微小的社会单元“人”的发展,或者说是更重视整个社会各个层次人群的发展状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评价人类发展指标——人类发展指数是基于人类社会中微观角度的“人”的寿命、知识、收入的测度指标。但微观的个体“人”也同时是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社会人”。外界的经济社会环境是如何影响个体“人”的发展是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经济社会环境中哪些指标是影响人类发展的重要指标,我们如何调整我们的策略来达到提高中国人类发展的目标。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 30 年极大地加快了中国人类发展的步伐,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何将这些宝贵的经验传承下去,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粗犷的发展模式也带来了许多影响中国人类发展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为中国人类发展扫清障碍,以加快中国经济社会更加健康的发展同样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综述
关于中国预期寿命的现状及趋势,胡英(2010) 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将中国平均预期寿命与发达国家的平均寿命进行对比,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类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化趋势及特点,同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幅度要高于联合国平均经验数据,并且城市和农村人类预期寿命的差距呈现逐步缩小的趋势。苟晓霞(2011)将中国分为东、中、西部三个区域,分析了不同地区的平均预期寿命差异性,并且得到如下结论:中国不同地区的平均预期寿命差异性较大,但是这种显著性差异的趋势呈逐渐减小;整体上女性的预期寿命显著大于男性的预期寿命,但在各地区不同性别间的差异程度区别较大;中国省际间的预期寿命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上升幅度的增长程度不同;中国各省的平均预期寿命的高低程度与各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2 国外研究综述
福库达 帕尔认为人类发展分析路径经常被误解为仅仅局限于联合国开发署界定的人类发展指数中人类生存必须的三种能力,但是如果在人类发展指数上的研究上应用人类发展的战略及其理论,人类发展的分析路径将远远超出以上三种能力,对于人类的健康发展来说至少需要四种基本能力:健康生存能力, 获得体面生活的能力,学习知识及技能的能力,参与社区生活的交际能力,人类发展指数包括了四项能力中的前三项,但是参与社区生活的交际能力因为其很难测量没有包括在人类发展指数中。当然这四种能力并不是人类发展历程中应该包含的人的全部能力,它们只是四种最为重要的人类发展基本能力。

第 3 章 基本概念界定 .................................... 13

3.1 人类发展........................................... 13

第 4 章 中国人类发展现状及趋势 .......................... 16

4.1 中国人类发展现状 ................................... 16

第 5 章 基于经济发展的中国人类发展因素研究............... 38

5.1 经济发展视角的中国人类发展的因素分析 ............... 39

5.2 经济发展视角的中国人类发展因素指标体系 ........... 42

第 9 章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中国人类公平发展指数构建

9.1 基于公平正义理论指标体系构建原理
如何将收入差距因素注入人类发展指数以确定新的评价标准, 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下:一是代表收入差距变量的选择问题;二是如何确定新指标的方法问题,即如何与既有的人类发展指数构架协调。第一问题选取国际上公认的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第二问题基尼系数的计算本身就属于无量纲化的过程。但是因为基尼系数等于 1 表示没有收入差距绝对公平,尼系数等于 0 是绝对不公平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有必要设置基尼系数的阈值,有人类发展指数的其它指标保持一致。通过查阅世界银行相关数据,从 1967 年到 2011 年 235 个国家的数据看,最大基尼系数值是 1994 年巴西的 0.61,最小值为 1992 年斯洛伐克共和国基尼系数为 0.19 和国我们确定基尼系数的最大阈值为 0.7,最小阈值为 0.1。由于基尼系数的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因此,我们用 1-gini 表示公平指数的最小阈值设为 0.3,最大阈值设为0.9。

9.2 主成分分析法中国人类公平发展指数的构建
2010 年中国 30 省 HDI 、健康指数、教育指数、收入指数均来自 2012 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10 中国大陆 30 省得基尼系数引自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收入差距扩大的诱因、影响和控
制对策研究”(12BJY033) 成果《中国区域基尼系数的测算及其非参数模型研究》由于数据的缺乏,不包括西藏自治区的数据。人类发展报告中的人类发展指数已经消除了各分项指标人类健康指数、人类教育指数在量纲上的差异。因此,本文直接使用人类健康指数、人类教育指数分项指标而不用其原始数据。
...........

第 10 章 结论与展望

(1)关于中国人类现状及趋势的结论:1)中国各省人类发展状况差距较大,总体来说,直辖市人类发展水平最高,处于极高人类发展层次,其次为东部沿海城市属于较高人类发展层次,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列高人类发展阶段和中人类发展阶段。处于同一层次内部各省的人类发展指数差距表现为中人类发展区间各省的差距>高人类发展区间各省的差距>极高人类发展区间各省的差距。各区间内收入指数与教育指数都表现为强烈的由东到西地域位置规律,但教育指数地理位置规律不明显。高人类发展指数省健康指数差距最小,收入至少差距最大,与之不同的是,中等人类发展指数升收入差距指数差距最小,教育指数差距最大。2)除 1990 到 1995 年外,中国 HDI 增长率整体上逐渐减小,呈收敛趋势。健康指数增长率除 1985 年到 1990 年突然增长外,其余年份增长率逐渐减小,呈收敛趋势。教育指数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收入指数增长率成周期性波动,但有收敛的趋势。
...............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基子LED的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研究与设计实现
下一篇:基于3G之嵌入类视频监控系统设计及实现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