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工程机械制造是工业体系的一个重要部门,其所含行业多、涉及面广、关联度强,兼有资本、技术、劳动三大要素的密集性,对经济发展有着基础性的影响。在建国时期,国家百废待兴,工程机械产业基础几乎为零。改革开放后受益于多年来我国投资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模式,工程机械行业一路高歌猛进,得到了长期的高速发展。尽管在 2008 年遭遇了全球金融危机,但 4 万亿投资却将寒冬变成火爆之夏,使得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在 2008 年至 2011 年期间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无论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还是市场容量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地发展。而自 2012 年开始,受国家宏观调控、经济发展放缓、城镇化建设步伐放慢等因素影响,工程机械行业步入下行周期,一度面临着市场需求不振、产能过剩、存量风险的多重考验。直到 2016 年行业才开始有复苏的迹象,到 2017 年复苏迹象愈加明显,行业的过剩供给基本出清,公路、地铁、地下管廊、城镇化等基建投资增速明显,加之恰逢工程机械设备更新换代周期以及环保政策趋严的影响,带来国内需求的进一步增长。国际市场方面,“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打开了广阔的海外市场空间,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一带一路”的先锋,工程机械制造行业无疑将大受其益。
另一方面,在国际市场上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日韩等国的工程机械企业一直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比如卡特、小松、日立等中国用户熟悉的驰名品牌,这些企业产品定位于中高端市场,占据了全球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虽然近年来随着国产工程机械产品质量及性能的提升,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市场竞争力有了进一步的加强。但是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年鉴 2017》统计,自 2015 年以后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降,2016 年出口占国内总产量的比重为23%,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明显低于欧美和日韩国家,核心竞争力稍显不足。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财务分析比较公认的说法是起源于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美国的银行业,美国银行协会为了预测和考察机构贷款人是否能够偿还债务,主张对其报表进行分析,并认为财务报表比较应是财务分析的内容,主张将一系列比率指标列为判断依据,早期的财务报表分析初现雏形[54]。
到 1919 年,美国学者亚历山大提出只根据流动比率决定是否贷款是不全面的,他提出要全面考虑财务报表间的各种关系,并建立了比率分析的体系,这种通过计算系列比率进行分析的方式在当时迅速流行起来。
3.1 Z 公司战略分析 ........................ 13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财务分析比较公认的说法是起源于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美国的银行业,美国银行协会为了预测和考察机构贷款人是否能够偿还债务,主张对其报表进行分析,并认为财务报表比较应是财务分析的内容,主张将一系列比率指标列为判断依据,早期的财务报表分析初现雏形[54]。
到 1919 年,美国学者亚历山大提出只根据流动比率决定是否贷款是不全面的,他提出要全面考虑财务报表间的各种关系,并建立了比率分析的体系,这种通过计算系列比率进行分析的方式在当时迅速流行起来。
随着财务分析实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已有的财务分析通常是从某一特定角度作分析,用于全面评估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和财务效益方面是不够的,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有必要将相关指标按其内在联系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因此 1919 年美国杜邦公司提出杜邦分析体系,该体系通过层层分解净资产收益率,通过对公司经营成果的深入分析,将有助于调查公司资产的经营效率和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这一分析体系的提出,使财务分析不仅仅是一种分散和非结构化的简单指数分析,而向系统和全面发展转变,为分析者提供了新的指引,
具有很强的适用性,被各行业广泛接受[37]。但是杜邦分析法具有天然的缺陷,只能局部地反映资产负债表的部分信息,不够全面。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财务分析者们认识到,需要一个比率分析的标准作为参考,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实力。因此,
1923 年詹姆斯提出每个行业都应该有一个以行业活动为基础并反映行业特点的财务与经营比率作为参考,他由此出发为每一个行业建立一个平均标准费率,从那以后,人们在行业内进行财务比较分析时通常会把这个标准费率作为参考[5]。
到 1925 年,吉尔曼提出了趋势分析法,他试图用动态的财务数据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从另外一个维度拓展了财务分析的深度[6]。趋势分析是通过选出一个会计年度作为分析基期,然后选取该年之后连续若干年作为趋势年,选取若干财务指标作纵向对比,最后将计算结果绘制成表并以曲线图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方式便于决策者以动态的眼光评估企业的发展潜力。
...............................到 1925 年,吉尔曼提出了趋势分析法,他试图用动态的财务数据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从另外一个维度拓展了财务分析的深度[6]。趋势分析是通过选出一个会计年度作为分析基期,然后选取该年之后连续若干年作为趋势年,选取若干财务指标作纵向对比,最后将计算结果绘制成表并以曲线图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方式便于决策者以动态的眼光评估企业的发展潜力。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哈佛框架的基本思想
哈佛框架是由三位著名的学者帕利普、希利和伯纳德提出,他们认为影响财务报告质量的因素不仅与传统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环境有关,还与企业战略和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密切相关,只有从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和行业的整体经济环境入手,结合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取和分析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57]。因此这三位学者提出了哈佛分析框架,从战略高度入手,关注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公司战略,循着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前景分析的思路,将战略分析和财务报表有效地结合起来,成为一种综合的财务分析方法。哈佛分析框架的结构如图 2-1 所示。

2.1 哈佛框架的基本思想
哈佛框架是由三位著名的学者帕利普、希利和伯纳德提出,他们认为影响财务报告质量的因素不仅与传统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环境有关,还与企业战略和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密切相关,只有从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和行业的整体经济环境入手,结合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取和分析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57]。因此这三位学者提出了哈佛分析框架,从战略高度入手,关注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公司战略,循着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前景分析的思路,将战略分析和财务报表有效地结合起来,成为一种综合的财务分析方法。哈佛分析框架的结构如图 2-1 所示。

根据哈佛分析框架,财务分析不应该单纯只看企业的财务数据,还应该考虑驱动这些数据内部变化的潜在因素,如果忽略数据背后的深层次逻辑,将无法判断数据的真实性,造成财务分析的可靠性低并且无法反映未来的发展趋势[13]。哈佛框架的与众不同之处是将战略纳入分析范围,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来全面研究企业的财务情况。
...............................
2.2 哈佛框架的分析程序
2.2.1 战略分析
战略分析是哈佛分析框架的逻辑起点,也是其区分其他方法最大的不同之处。它主要关注的是企业在所在行业中所处位置,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在行业中是否能可持续发展。行业分析和竞争战略分析是战略分析的两个主要方面,行业的竞争程度是企业在该行业的获利能力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了解该行业的竞争情况是进行财务分析的基础,行业分析的工具有根多,最基本的是 PEST分析法,即通过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公司所处的宏观环境,评价这些因素对于企业战略目标方面的影响[57]。竞争战略分析的工具主要是 SWOT 分析法,主要是帮助企业识别当前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为企业接下来的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战略分析是哈佛分析框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和前景预测的基础和方向指引。
2.2.2 会计分析
会计分析是哈佛分析框架的第二个环节,其目的是对财务报表中披露的会计信息进行评估,对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真实情况进行反馈,高水平的会计分析能够提高企业财务分析结论的可信程度。会计分析是以企业的战略分析为基础,通过识别对企业重要的会计要素、会计政策,从而研究企业披露的财务数据是否真实地反映了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这部分,哈佛框架主张翻阅企业财务报表附注,深入解读企业财务数据背后隐藏的会计政策,挖掘详细信息,对企业历年来的政策进行纵向分析,同时与同行企业或者同行业平均值做对比,评估企业财务数据是否存在不实[56]。通过会计分析能够了解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程度,有助于发现财务数据背后的问题。
2.2.3 财务分析
哈佛分析框架中第三个环节是财务分析,与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类似,主要是通过运用既定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现金流量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估,据以判断企业以前各期及当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变动情况及反映出的财务弹性。财务分析主要使用的方法有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现金流量分析法等,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纵向维度以及横向维度的分析,其中通过纵向不同阶段的比较可以了解企业发展的动态,通过横向对比同行业的优秀企业或同行业平均水平则可以让分析者能站在整个行业的高度对企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
第三章 基于哈佛框架 Z 公司财务分析............................. 13
...............................
2.2 哈佛框架的分析程序
2.2.1 战略分析
战略分析是哈佛分析框架的逻辑起点,也是其区分其他方法最大的不同之处。它主要关注的是企业在所在行业中所处位置,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在行业中是否能可持续发展。行业分析和竞争战略分析是战略分析的两个主要方面,行业的竞争程度是企业在该行业的获利能力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了解该行业的竞争情况是进行财务分析的基础,行业分析的工具有根多,最基本的是 PEST分析法,即通过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公司所处的宏观环境,评价这些因素对于企业战略目标方面的影响[57]。竞争战略分析的工具主要是 SWOT 分析法,主要是帮助企业识别当前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为企业接下来的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战略分析是哈佛分析框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和前景预测的基础和方向指引。
2.2.2 会计分析
会计分析是哈佛分析框架的第二个环节,其目的是对财务报表中披露的会计信息进行评估,对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真实情况进行反馈,高水平的会计分析能够提高企业财务分析结论的可信程度。会计分析是以企业的战略分析为基础,通过识别对企业重要的会计要素、会计政策,从而研究企业披露的财务数据是否真实地反映了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这部分,哈佛框架主张翻阅企业财务报表附注,深入解读企业财务数据背后隐藏的会计政策,挖掘详细信息,对企业历年来的政策进行纵向分析,同时与同行企业或者同行业平均值做对比,评估企业财务数据是否存在不实[56]。通过会计分析能够了解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程度,有助于发现财务数据背后的问题。
2.2.3 财务分析
哈佛分析框架中第三个环节是财务分析,与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类似,主要是通过运用既定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现金流量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估,据以判断企业以前各期及当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变动情况及反映出的财务弹性。财务分析主要使用的方法有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现金流量分析法等,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纵向维度以及横向维度的分析,其中通过纵向不同阶段的比较可以了解企业发展的动态,通过横向对比同行业的优秀企业或同行业平均水平则可以让分析者能站在整个行业的高度对企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
第三章 基于哈佛框架 Z 公司财务分析............................. 13
3.1.1 Z 公司的基本情况 ....................... 13
3.1.2 Z 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17
第四章 基于哈佛框架的综合评价及建议.......................... 50
4.1 Z 公司的综合评价 ............................ 50
4.2 Z 公司的改进建议 ........................ 52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6
5.1 研究结论............................ 56
5.2 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展望.............56
第四章 基于哈佛框架的综合评价及建议
4.1 Z 公司的综合评价
前文基于哈佛分析框架,依次从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和前景分析四个部分,对 Z 公司 2013 年至 2017 年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首先,通过战略分析我们了解到在我国总体经济增速放缓的宏观背景下,整个工程机械行业处于竞争激烈状态,很少有行业替代产品,但是行业内产品同质化严重、可替代性高,行业壁垒逐渐增高,上下游议价能力良好的一个阶段。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利好引导,未来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前景持续向好,处于一个复苏上升通道。而处于这一行业大环境中的 Z 公司,凭借其良好的品牌效应、规范的公司治理、多年的经验和技术积累、丰富的产品线以及产业链上下协同的优势,竞争能力较强。但是在另外一方面,Z 公司面临着关键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品牌的国际认可度不够、细分市场的控制力不强等问题。因此在经营战略上,Z公司应该利用品牌、技术、规模等优势,抓住行业复苏和转型的机会,布局高端环保智能产业,积极转变增长模式,深耕海外市场,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注重服务优质,进行战略调整并转型,积极应对变化的市场环境。
其次,会计政策的选择对最终呈现出的财务成果影响较大,是否选择了恰当的政策将大大影响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因此,结合行业及 Z 公司的特性,通过对相关会计科目进行比对分析,识别出应收账款、存货和固定资产是关键会计科目。通过对这些关键项目进行纵向和横向分析评估,发现 Z 公司应收账款的数额常年居高不下,一直处于行业最高的水平,且在 2013 年至 2016 年期间总体趋势呈整体上升状态,到 2017 年才有所降低,同时还存在应收账款周转缓慢,周转速度普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问题,说明 Z 公司除了在数额上要加以控制之外,还应该提升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另外通过会计分析 Z 公司可能在应收账款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以及固定资产折旧等几个方面存在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表现为在业绩不佳时少计提准备,在行情好转时多计提准备。由于 Z 公司在 2017 年度已计提了高达 88 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
Z 公司多年积累的应收账款、存货等风险和压力得到有效解决,为了不损害据以分析的财务数据可靠性,本文的财务分析仍将基于公司披露的信息来进行。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哈佛分析框架,从 Z 公司的战略、会计、财务与前景这四个部分,对 2013 年至 2017 年 Z 公司的经营活动、财务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了解到 Z公司所处工程机械行业处于一个竞争很大,行业替代产品少,但是行业内产品同质化严重、可替代性高,行业壁垒逐渐增高,上下游议价能力良好的一个阶段,行业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利好引导,未来行业发展前景持续向好。但因在行业低迷期间业内各企业为抢夺市场纷纷采取低首付甚至零首付的,销售方式抢占客户,造成行业和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带来了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利润。而 Z 公司在这一行业大环境中,调整了多元业务板块发展战略,集中资源聚焦优势领域。同时了解到 Z 公司选择的关键会计项目政策和行业惯例具有一致性,但是 Z 公司近五年可能在应收账款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以及固定资产折旧等几个方面存在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在业绩不佳时少计提准备,在行情好转时多计提准备,而 Z 公司在 2017 年度通过计提巨额的资产减值损失将公司多年积累的应收账款、存货等风险和压力在一定程度地有所化解。在财务状况方面,Z 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收入和利润近年来不断下降,盈利能力有所降低,财务杠杆率不高,偿债风险相对来说比较低,营运能力方面存在应收账款居高不下、资产周转缓慢营运能力有待加强的问题。在发展前景上,工程机械行业将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健的市场需求,作为行业巨头之一的 Z 公司,通过实现战略转型聚焦主业,轻装上阵后预计可在此次上升通道中大有可为。而针对分析出的 Z 公司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深化战略部署构建核心竞争优势、优化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增强盈利能力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加强汇率波动管理严控汇率风险几个方面的建议。
参考文献(略)
5.1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哈佛分析框架,从 Z 公司的战略、会计、财务与前景这四个部分,对 2013 年至 2017 年 Z 公司的经营活动、财务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了解到 Z公司所处工程机械行业处于一个竞争很大,行业替代产品少,但是行业内产品同质化严重、可替代性高,行业壁垒逐渐增高,上下游议价能力良好的一个阶段,行业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利好引导,未来行业发展前景持续向好。但因在行业低迷期间业内各企业为抢夺市场纷纷采取低首付甚至零首付的,销售方式抢占客户,造成行业和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带来了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利润。而 Z 公司在这一行业大环境中,调整了多元业务板块发展战略,集中资源聚焦优势领域。同时了解到 Z 公司选择的关键会计项目政策和行业惯例具有一致性,但是 Z 公司近五年可能在应收账款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以及固定资产折旧等几个方面存在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在业绩不佳时少计提准备,在行情好转时多计提准备,而 Z 公司在 2017 年度通过计提巨额的资产减值损失将公司多年积累的应收账款、存货等风险和压力在一定程度地有所化解。在财务状况方面,Z 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收入和利润近年来不断下降,盈利能力有所降低,财务杠杆率不高,偿债风险相对来说比较低,营运能力方面存在应收账款居高不下、资产周转缓慢营运能力有待加强的问题。在发展前景上,工程机械行业将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健的市场需求,作为行业巨头之一的 Z 公司,通过实现战略转型聚焦主业,轻装上阵后预计可在此次上升通道中大有可为。而针对分析出的 Z 公司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深化战略部署构建核心竞争优势、优化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增强盈利能力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加强汇率波动管理严控汇率风险几个方面的建议。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