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自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提升,能源消耗也在不断攀升,因而导致中国境内能源供求矛盾日益凸显,且对外能源的依存度越来越高。2017年 4 月中国原油进口量为 3439 万吨,同比增长 12.5%,增速环比下降 2.5 个百分点。4 月中国原油进口金额达 130.6 亿美元,同比增长 69.8%,增速环比下降 9.2百分点。另外,2017 年 1-4 月中国原油总进口量为 10476 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 15.3%。但 1-4 月中国原油进口总金额达到 408.2 亿美元,同比增长 30.3%。且 2016 年 1 月中国原油进口数量为 2669 万吨,到了 2017 年 1 月时已攀升至 3403万吨,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中国对外能源的依存度将持续攀升。而且,国际上认为能源进口源不可过度集中,但是中国近 70%的原油进口依然依赖于中东及非洲等油气大国。出于对中国国家油气安全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与中亚地区建立起油气合作战略关系,可共同促进地区间的经济发展。
1.1 研究背景
自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提升,能源消耗也在不断攀升,因而导致中国境内能源供求矛盾日益凸显,且对外能源的依存度越来越高。2017年 4 月中国原油进口量为 3439 万吨,同比增长 12.5%,增速环比下降 2.5 个百分点。4 月中国原油进口金额达 130.6 亿美元,同比增长 69.8%,增速环比下降 9.2百分点。另外,2017 年 1-4 月中国原油总进口量为 10476 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 15.3%。但 1-4 月中国原油进口总金额达到 408.2 亿美元,同比增长 30.3%。且 2016 年 1 月中国原油进口数量为 2669 万吨,到了 2017 年 1 月时已攀升至 3403万吨,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中国对外能源的依存度将持续攀升。而且,国际上认为能源进口源不可过度集中,但是中国近 70%的原油进口依然依赖于中东及非洲等油气大国。出于对中国国家油气安全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与中亚地区建立起油气合作战略关系,可共同促进地区间的经济发展。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中国也旨在对国内经济结构进行供给侧改革,而处在经济带上的中亚地区等国家因为自身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及基础建设不够完善等因素也同时看重了中国的技术研发实力及先进的生产设备,因而,在此基础上,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势必符合中国及中亚等国的双方诉求,尤其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地区的油气能源大国,中资能源企业在哈萨克斯坦的投资将会越来越多。
2013 年,中国以 1078.4 亿美元的海外投资数额居全球对外投资国第三位。及至 2017 年时,根据《2017 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指出,中国以 1830 亿美元的投资额稳居第二,报告中还指出,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飙升 44%,创历史新高。
但据相关学者指出,中国对外投资总体呈现失败趋势,说明中国对外投资过程中,仍存有较多问题。基于此投资背景,且在企业海外投资数量与日俱增的趋势下,如何能有效规避企业投资中的风险并提高中资能源企业海外投资的质量和效益已迫在眉睫。
............................
1.2 研究意义
开展中资能源企业在哈国投资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指导中资能源企业在哈风险投资的实践活动具有现实意义。
3.1 中哈能源投资现状.....................122013 年,中国以 1078.4 亿美元的海外投资数额居全球对外投资国第三位。及至 2017 年时,根据《2017 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指出,中国以 1830 亿美元的投资额稳居第二,报告中还指出,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飙升 44%,创历史新高。
但据相关学者指出,中国对外投资总体呈现失败趋势,说明中国对外投资过程中,仍存有较多问题。基于此投资背景,且在企业海外投资数量与日俱增的趋势下,如何能有效规避企业投资中的风险并提高中资能源企业海外投资的质量和效益已迫在眉睫。
............................
1.2 研究意义
开展中资能源企业在哈国投资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指导中资能源企业在哈风险投资的实践活动具有现实意义。
1.2.1 理论意义
本文在深入分析中资石油企业以往海外投资的行为及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基于中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研究背景,探讨分析了中资石油企业在海外投资中面临的挑战与风险,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丰富中资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研究的相关理论,并为后来学者研究石油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1.2.2 现实意义
本文在深入分析中资石油企业以往海外投资的行为及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基于中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研究背景,探讨分析了中资石油企业在海外投资中面临的挑战与风险,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丰富中资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研究的相关理论,并为后来学者研究石油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1.2.2 现实意义
虽然中国与中亚等国的油气资源合作由来已久,但是现在中国在中亚地区,尤其是在哈萨克斯坦国的能源投资仍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这是因为,其一是油气投资行业本身具有的高风险性,其二是因哈萨克斯坦国内的社会经济环境及多变的法律政策所限制。因而,在中国境内持续的海外投资趋势热潮的驱动下,能否对风险投资进行有效管控则会成为中资能源企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以中石油企业为例,对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风险进行研究,以期为同行业者提供现实借鉴依据。
.......................
第 2 章 基本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基本理论
2.1.1 企业的跨国投资理论
对企业跨国投资理论的研究兴起于上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这一特殊时期经济局势的推动下,企业跨国投资理论的研究应运而生。跨国投资主要是指,经营主体利用自身拥有的资金、技术资本、产权等资源,在海外投资的运营过程中,让自己资产增值的行为。由此,企业跨国投资理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理论:
2.1 基本理论
2.1.1 企业的跨国投资理论
对企业跨国投资理论的研究兴起于上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这一特殊时期经济局势的推动下,企业跨国投资理论的研究应运而生。跨国投资主要是指,经营主体利用自身拥有的资金、技术资本、产权等资源,在海外投资的运营过程中,让自己资产增值的行为。由此,企业跨国投资理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理论:
(1)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顾名思义是指企业在目标市场中占有的市场份额足够大,与同类型的竞争企业相比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能对市场具有管控能力,一些大型的垄断公司甚至可以改变市场定价,帮助企业盈利[3]。1960 年,美国斯蒂芬·海默首次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他认为,跨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直接驱动力是因为相比于目标国中的类似企业而言,跨国企业因其自身实力在竞争中更具优势,这样跨国企业到该国经营时,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并能赚取更多的利润回报。由此也可看出,具有垄断优势的企业选择海外投资明显更具备企业发展的战略眼光,可以实现控制不完全市场的经营途径来创收企业价值[4]。
(2)内部化理论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投资风险方面的相关研究
①关于中亚地区能源投资方面的相关研究
由于中亚五国独立时间仅 20 余年,且全球能源焦点主要聚集在中东及非洲等地,现有对中亚地区油气资源的研究著作并不多见。目前中国学者对中亚地区开展的研究,主要为对中亚地区资源进行研究,对中亚地区的政策制度及外交环境进行的研究。例如,罗振兴(2005)以美国对中亚地区开展的能源投资活动为例,全面分析了海外投资的风险,为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进行油气投资,提供了现实依据[12];另赵旭,董秀成(2008)多角度对中亚地区的投资环境进行了分析,为中国能源企业海外投资提供建议[13]。另外,钱学文(2007)在《中东、里海油气与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中指出,全球的能源分布,并重点介绍了中亚地区的能源现状,为中国对中亚地区进行油气投资提供能源安全战略[14]。
②关于中哈投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面的相关研究
第 3 章 中资能源企业在哈投资的基本情况...........................12
垄断顾名思义是指企业在目标市场中占有的市场份额足够大,与同类型的竞争企业相比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能对市场具有管控能力,一些大型的垄断公司甚至可以改变市场定价,帮助企业盈利[3]。1960 年,美国斯蒂芬·海默首次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他认为,跨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直接驱动力是因为相比于目标国中的类似企业而言,跨国企业因其自身实力在竞争中更具优势,这样跨国企业到该国经营时,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并能赚取更多的利润回报。由此也可看出,具有垄断优势的企业选择海外投资明显更具备企业发展的战略眼光,可以实现控制不完全市场的经营途径来创收企业价值[4]。
(2)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理论的提出实际是对垄断优势理论的完善,该理论由巴克利,卡森与拉格曼提出,该理论的研究基础是,新厂商理论及市场不完全的基本假定理论[5]。内部化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跨国企业在海外投资中,可以利用外部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及买方不确定性,促使跨国经营企业的内部交易内容增多,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技术信息、商誉等方面[6]。另外,由于交易成本受多种因素影响,因而,
应用内部化理论,不仅可实现对企业资源的整合,还可起到降低成本支出的目的,这使得内部化理论能广泛应用在帮助企业进行对外投资中。但内部化理论依然存有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对跨国投资企业如何进行投资区域的选择没有给出明确界定。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投资风险方面的相关研究
①关于中亚地区能源投资方面的相关研究
由于中亚五国独立时间仅 20 余年,且全球能源焦点主要聚集在中东及非洲等地,现有对中亚地区油气资源的研究著作并不多见。目前中国学者对中亚地区开展的研究,主要为对中亚地区资源进行研究,对中亚地区的政策制度及外交环境进行的研究。例如,罗振兴(2005)以美国对中亚地区开展的能源投资活动为例,全面分析了海外投资的风险,为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进行油气投资,提供了现实依据[12];另赵旭,董秀成(2008)多角度对中亚地区的投资环境进行了分析,为中国能源企业海外投资提供建议[13]。另外,钱学文(2007)在《中东、里海油气与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中指出,全球的能源分布,并重点介绍了中亚地区的能源现状,为中国对中亚地区进行油气投资提供能源安全战略[14]。
②关于中哈投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面的相关研究
陈天啸(2012)认为,中哈能源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于美、俄、日、欧等大国势力之间的博弈,哈国的政策与法规较为随意及中国自身能源发展不足这几个主要方面,目前双方在沟通和哈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存不足[15]。贾刚(2013)指出,中国与哈国的能源合作面临着来自俄罗斯和美国及西方等国的激烈竞争,另外,哈国内政治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也是中哈能源合作的一大挑战[16]。侯学霞(2014)指出,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较而言,我国目前国内的油气开采水平,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等都与世界领先国家有一定差距,因此我国能源企业更应着重提升本国的油气装备研发及技术革新等[17]。高志刚、江丽(2015)认为,中哈能源合作的深化要借助产业链的延长来实现,因此,除了注重勘探开发,更需要在加工利用方面下功夫[18]。白雪(2016)研究指出,两国能源合作存在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属性,因此在促进双方能源合作方面,应充分利用上合组织框架下的多边能源合作机制,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合作交流等,推进中哈能源合作[19]。尤立杰,李莉、张晔(2014)指出,应建立能源投资环境预警机制、能源合作信息平台和企业投资风险补偿机制,帮助能源企业提升风险应对能力[20]。
........................第 3 章 中资能源企业在哈投资的基本情况...........................12
3.2 中哈能源投资基础...........................12
第 4 章 中石油在哈萨克斯坦投资风险评价...............................24
4.1 中石油在哈投资风险因素分析.................24
4.1.1 油气资源风险分析..............................24
4.1.2 政治环境风险分析............................25
第 5 章 中资能源企业在哈投资风险防范对策.............................38
5.1 政治环境风险防范对策...................................38
5.1.1 官僚腐败风险控制策略.............................38
5.1.2 加强中哈两国政府间的对话.......................38
第 5 章 中资能源企业在哈投资风险防范对策
5.1 政治环境风险防范对策
5.1.1 官僚腐败风险控制策略
针对哈国存在的贪腐成风现象,中石油企业应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为这些官员提供一些直接性及间接性交叉的利益,如出国机会等等,以稳固中石油在哈国投资时取得的特定权益不因哈国国内官员间的利益问题而受到侵犯、损失。在预防其他石油竞争大国干预中,中国石油投资企业应联合其他国家形成油气合作伙伴关系,淡化哈国这一石油东道国对中国威胁论的印象,另外在投资前,应通过多种渠道与外交大国,如美国,日本等国建立起良好的国家关系,提前与哈国进行友好合作接触,以防范其他大国对中石油投资哈国石油企业造成的干预[77]。
5.1.2 加强中哈两国政府间的对话
从以往中石油在哈投资的历程中可以看出,中哈两国政府间建立起友好合作关系时,更利于石油企业在哈的顺利投资。但因为西方政府一直宣扬的中国威胁论为中哈两国间的能源合作,筑起了很高的壁垒。因此,通过加强中哈两国间的对话,可以为两国石油企业间的合作,建立并提供一个良好有序的政治环境。借此政治环境的有利契机,中石油企业应认识到企业自身技术的长处为哈国石油企业弥补技术短板,以促进和建立起两国石油企业间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从而扩大企业自身的活动范围,并努力与当地政府形成良好的关系[78]。
...................
第 6 章 结论
6.1 结论
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涵盖在以下几个方面: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