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也日益凸显,比如三鹿奶粉事件、富士康员工权益事件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成为了热点。已有文献关于企业社会责任(CSR)的研究都在积极探索与分析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中国企业生存、发展以及市场表现有何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会引起市场什么反应?是否能够引起企业股价的波动?此外,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往往倾向于直接分析社会责任表现对财务绩效或者股东财富的影响,而且在实务操作中企业管理者体会不到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战略意义,而这一现象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往往会忽略了社会责任的战略价值。
与此同时,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已证实了企业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因为企业风险的波动与股票收益密切相关。然而,直接将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股票投资收益置于同一研究框架,略显勉强,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内部决策,其所影响的是企业自身的特有风险,即特质性风险。因此,基于企业风险角度探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经济后果似乎更加合理与科学。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行业竞争加剧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原因包括行业管制约束减轻、研发强度增加、外部融资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等等,而这些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公司基本价值及其波动、投资行为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公司基本价值及其波动与投资者行为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特质性风险产生一定的影响。有效的产品市场竞争治理机制,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以及公司基本价值产生积极影响,基于此,产品市场竞争能够对企业股票的特质性风险产生一定影响。而产品市场竞争作为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经济后果。资源依赖理论认为,企业与外部环境存在着密切的资源依赖关系,比如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环节都取决于外部经营环境。
......................
1.2 文献综述
迄今为止,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产品市场竞争和股票特质性风险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比较少,而本文将产品市场竞争作为调节变量,将从企业社会责任与股票特质性风险、企业社会责任与产品市场竞争对股票特质性风险的影响两个方面对该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企业社会责任与特质性风险研究综述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也日益凸显,比如三鹿奶粉事件、富士康员工权益事件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因此,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成为了热点,尽管已有文献表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对企业的持续性发展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但也存在一些质疑之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费里德曼(Friedman)的观点,Friedman(1970)指出,企业唯一的目标,同时也是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而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并不是企业首要考虑的目标。批评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挤占企业的资源,使得企业在研发和技术创新上的投入减少,阻碍企业的长远发展。然而,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发现并不支持上述观点。
Du et al.(2011)强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对重大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以及环境问题的一种回应。考虑到披露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还是主要集中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财务绩效或者经营绩效的影响,而对企业在股票市场上的表现涉及相对较少。Fama&French(1992)研究发现,股价波动越频繁表明该只股票的投资风险越大,现金流回报的不确定性更大,当波动率超过一定范围,并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则预期回报无法弥补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
第 2 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 CSR)内涵极其丰富,其概念的界定一直以来都存在一些分歧。回顾已有文献,可以发现,总体而言,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经济责任论、非经济责任和多元责任论。
(1)经济责任论
经济责任论的核心思想主要是指,就企业自身而言,其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在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前提下,向社会供应产品或劳务。Adolf et al.(1931)强调,企业管理者作为股东的受托人,只需对股东负责,但应当约束管理者所拥有的权利,并规范其行为,只有当管理者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则管理者所拥有的权力才是合理的,同时对于股东的合法利益也必须得到法律的积极维护,并禁止管理者有损于股东利益的情况发生。然而,E.Merrick Dodd(1932)激烈地反驳了上述观点,并指出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其具有盈利性以及社会服务性,虽然管理者受托于股东,但是管理者依然需要对员工、顾客以及供应商等负责。企业在日常生产与经营过程中,企业需要增强对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意识,自觉履行对利益相关者应尽的责任。然而,Friedman(1970)明确指出,企业需要履行的唯一职责就是尽可能地利用现有资源去创造最大的企业价值,由于慈善事业等行为会大大增加企业的成本,有损于企业利润,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此种行为不应当被采纳。此外,企业进行社会活动,往往会引起政府的干预,其后果就是企业必须满足政府的需求,按要求办事,而与企业自由发展的理念相违背。
(2)非经济责任论
非经济责任论认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并不是企业唯一的目标,企业还需要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一切有益于社会进步与社会公益的行为均属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卢代富(2001)指出,学术界一直致力于准确界定企业社会责任以及经济责任的范畴,并试图理清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李正和向锐(2007)也强调,不能简单地认为“企业经济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子概念,应当理性明确与重视二者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
2.2 理论基础
本文将企业社会责任、产品市场竞争与特质性风险置于同一个研究框架,而这一研究过程涉及到市场、组织行为以及营销管理等领域的理论。具体而言,本文主要介绍利益相关者理论、风险管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外部压力理论。上述理论均试图从不同角度阐述与分析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上个世纪 70 年代,学者们逐渐开始研究利益相关者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当属Friedman(1984)出版的名著——《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该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凡是可以影响企业既定目标,或者是被企业行为所影响到的个人与群体均属于利益相关者范畴,主要涉及供应商、顾客、员工以及社区等。而这一观点打破了传统观点的固有思维模式——股东利益至上的传统思维,并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分析工具。同时,该理论不仅明确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客体,而且界定了企业应该承担的职责,这对理论研究极其重要。基于此,本文认为,利益相关者理论与股票特质性风险之间的关系问题是该理论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方面,已有文献主要是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等视角阐释了科学的利益相关者管理可以缓解企业风险的机制;另一方面,已有文献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看作是对利益相关者的管理。综上,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研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股票特质性风险之间的影响机制,并预期二者之间是一种负相关关系。
2.2.2 风险管理理论
风险管理理论和市场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和特质风险之间的影响机制。基于风险管理视角,Godfrey(2005)发现,良好的社会责任表现可以积累道德资本,而道德资本又能够提供保险类保护,最终这类保护可以创造股东财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产生道德资本关键在于利益相关者极其关注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并给予相应的回应。基于此逻辑,对于社会责任表现良好的企业,其就会拥有相对较多的道德资本,而这些无形资源在利益相关者那里可以创造“财富增值”。而市场行为理论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能够影响客户、员工以及投资者对企业的支持与合作。简而言之,企业社会责任与市场竞争越密切,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评价就会越能够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
第 3 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15
3.1 企业社会责任与特质性风险 ................. 15
3.2 企业社会责任、产品市场竞争与特质性风险 .................... 16
第 4 章 研究设计与模型构建...............19
4.1 模型设计 ............. 19
4.1.1 模型(1):企业社会责任与特质性风险 .......................... 19
4.1.2 模型(2):企业社会责任、产品市场竞争与特质性风险 ............ 19
第 5 章 实证检验与回归结果分析.....................24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24
5.1.1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 24
5.1.2 企业社会责任描述性统计 ..................... 25
第 5 章 实证检验与回归结果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1.1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本文对模型中的主要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具体的检验结果如表 5.1 所示。表 5.1中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总得分(Csr)的均值为 38.296,这离 60 分的及格线还有不小的差距,同时也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表现整体上并不乐观,提升空间依然较大,由标准差为 11.178 可知,我国上市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此外,这一现象也可以通过社会责任整体性维度(Csr_M)、内容性维度(Csr_C)、技术性维度(Csr_T)和行业性维度(Csr_I)这四个维度指标的统计结果得以验证,而且这四个维度指标中整体性指标得分(Csr_M)、内容性指标得分(Csr_C)的标准差相对较大,而技术性指标得分(Csr_T)和行业性指标得分(Csr_I)的标准差相对较小。由此可见,相对于社会责任披露技术与行业特性相比,我国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战略和履行情况的差异要相对更大。特质性风险(IR)均值为 0.053,标准差为 3.3%,这两项指标都明显低于西方发达经济体,甚至超过 40%的风险水平(Gaspar et al.,2006; Brown et al.,2007),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特质性风险相对较小(吴昊旻等,2012)。产品市场竞争(PC)的均值为 0.106,表明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基于上述的统计检验与分析,可以看出,不同企业在社会责任表现、特质性风险以及所面临的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同时这也表明本文检验企业社会责任对特质性风险影响机制以及产品市场竞争对二者的调节效应是有必要的。

.......................
第 6 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作为新兴经济体,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与此同时中国企业所造成的社会责任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如食品安全事件、员工权益侵犯事件等,日益凸显的社会责任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大众以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然而,已有文献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往往倾向于直接分析社会责任表现对财务绩效或者股东财富的影响,而且在实务操作中企业管理者意识不到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战略意义,而这一现象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管理者决策过程中往往会忽略了社会责任的战略价值。
与此同时,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已证实了企业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因为企业风险的波动与股票收益密切相关。然而,直接将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股票投资收益置于同一研究框架,略显勉强,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内部决策,其所影响的是企业自身的特有风险,即特质性风险。因此,基于企业风险角度探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经济后果似乎更加合理与科学。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行业竞争加剧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产品市场竞争作为一种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可以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以及公司基本价值产生积极影响,基于此,产品市场竞争能够对企业股票的特质性风险产生一定影响。由此可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股票特质性风险的作用机制必然会受到产品市场竞争的影响,但具体的影响机制还需要本文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此外,极少有文献将企业社会责任、产品市场竞争与特质性风险置于同一研究框架。因此,基于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对于中国上市公司而言,其承担社会责任是否能够有效地降低公司股票的特质性风险呢?权变变量产品市场竞争到底是强化还是弱化了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对公司股票特质性风险的影响程度?显然,解决这些问题将有利于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价值,以及合理控制与管理公司股票的特质性风险。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