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审计、公众参与和腐败治理之财务管理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1266 论文编号:sb2018082111215822606 日期:2018-08-28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本文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根据免疫系统论,全面地总结政府审计治理腐败的三条路径,并以其为基础构建政府审计质量度量指标体系;第二,将腐败区分为高官腐败和普通官员腐败并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三,引入公众参与作为调节变量,构建政府审计、公众参与和腐败治理三者关系的研究框架。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腐败的实质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是国家治理最严重的威胁之一。尤其是政府官员滥用权力产生的腐败现象,往往会对社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政治方面,官员腐败不仅会损害政府形象、降低政府信誉,还会造成群众对政府失去信心,影响政权稳定;经济方面,官员腐败造成大量的税收流失、产生许多非法经济,会对经济增长和投资产生负面影响。从国际方面来看,中国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腐败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国际反腐组织的关注。根据国际透明组织公布的近十年清廉指数排名,可以看出2002-2012中国得分范围在3.2-4.0之间,属于腐败比较严重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我国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贪污贿赂案件中可以发现,高级别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以政治腐败为例,目前我国政治腐败呈现行政垄断腐败、主动腐败、集体行为、手法隐蔽等特点,腐败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腐败问题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制度完善过程中一大障碍。
政府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制度安排。2005年1月,中央下发《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罚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重点强调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结合政府审计来监督、检査国家财政资金使用单位财政收支以及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单位财务收支是否真实、合法和有效,不仅完善了政府审计相关规范,还扩大了政府审计监督的范围、明确了政府审计监督的对象。在2008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刘家义审计长首次提出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认为政府审计具有内生性的威慑作用,必须加强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其对影响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各种“病害”的抑制作用。所以说,政府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发挥其治理腐败的积极作用,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利益。
..........................

1.2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首先提出研究背景和选题的意义,然后阐明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最后提出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主要包括:腐败治理、政府审计与腐败治理、公众参与对政府审计影响三个部分。最后做出简要评述,分析现有研究的贡献与不足之处。
第三部分,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主要从政府审计与官员腐败、政府审计对普通官员和高级官员的作用、公众参与对政府审计的影响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本文核心假设。
第四部分,实证研究设计。本部分首先对文章的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进行说明。其次,对腐败程度、政府审计功能、公众参与以及其他控制变量进行了定义。最后,在参考国内外一系列的文献基础上,设计出本文实证模型。
第五部分,实证结果与分析。本部分以2005-2012年我国各省份政府审计、腐败相关数据为样本,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以及稳健性检验。
第六部分,结束语。对本文所得出的结论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对策建议,分析本文的不足之处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

2文献综述

2.1公众参与对政府审计影响
随着我国公众民主意识的增强,拓宽民意表达渠道、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成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完善公共决策的公众听证制度,扩大公众参与程度,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的决策程序”。戚振东等从社会协同的角度分析政府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一方面政府审计内部通过调整子系统的功能与运作,使子系统相互协调、配合,从而提升政府审计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另一方面,他指出政府审计也需要与社会公众等治理主体相协同,政府部门应该在确保相关政策法规合理运行的同时,建立相关群众自治组织,充分发挥公民的积极主动性。张立民直接指出了“公众参与制度”是国家审计推动完善国家治理路径之一,特别是现代国家治理模式由政府独立承担转向政府、市场以及公众共同参与国家治理的任务转变,有利于完善公众参与,并且通过发放问卷的结果分析得出目前公众参与制度存在以下两点不足:一,缺乏完整机制,二,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却未进一步分析两者之间关系。
没有将公众参与的影响纳入到政府审计治理腐败的框架中。现有研究中,大多数对于政府审计的研究,仅仅限于研究政府审计对腐败的治理路径以及政府审计能否显著抑制腐败等,几乎没有提及公众参与的作用,也没有将其引入研究中去。那么,公众参与作为国家治理的一个子系统,如何发挥作用?王芳以公众集聚度作为公众参与的代理变量,研宄发现公众参与能够显著提高政府审计质量。但是,目前尚未有文章将公众参与纳入政府审计治理腐败框架中,去研宄政府审计在腐败的治理机制中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发挥作用。
...................

2.2简要评述
通过以上文献分析,可以发现已有文献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目前,直接研究政府审计对腐败影响的文章较少并且不够深入,对政府审计功能的分类不是十分系统。上世纪80年代中国就已成立了审计署,但是直到2003年的“审计风暴”后才进入人们视线。我国最早一篇关于政府审计的文章是研究政府审计在预防职务犯罪中有哪些作用,然后,开始有大批学者研究政府审计审查和监督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机制。刘家义提出政府审计的“免疫系统”观点后,关于政府审计功能的研究开始进入新时期。腐败阻碍经济增长,对政府审计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政府审计对腐败的研究成为热点,多数学者开始从理论层面去研究政府审计治理腐败的路径,但是政府审计对腐败治理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如崔云等、刘泽照等、郑小荣等、陈丽红等都是通过单一的政府审计度量去研究其对腐败的影响,不够深入。同时,目前对政府审计预防功能、揭示功能、抵御功能三大功能的分类不是十分系统,度量指标也存在差异。
基于此,本文全面系统地研究政府审计、公众参与和腐败治理的互动机制,并利用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审计功能对腐败治理的作用路径。同时,进一步研究了在公众参与的环境下,政府审计功能对腐败抑制作用是否会发生变化,为政府审计具有“免疫系统”功能观点的完善提供理论指导与经验证据。
........................
3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11
3.1政府审计与官员腐败.............11
3.2政府审计对普通官员和高级官员的作用..............13
4实证研究设计...............16
4.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16
4.2变量的定义................16
5实证结果与分析............20
5.1描述性统计...........20
5.2回归分析...........22

5实证结果与分析

5.1描述性统计

........................

6结束语

6.1研究结论
本文以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对政府审计如何通过“免疫系统”功能预防、揭示和抵御腐败进行理论分析,并结合现有文献探讨了公众参与能否使政府审计更好发挥自身功能效应,然后,在此基础上以我国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关于政府审计、腐败以及公众参与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回归,得出结论如下:
(1)政府审计能够起到预防、揭示和抵御腐败的作用
政府审计作为国家治理关键的环节,不仅能够起到监督评价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财政收支相关行为和报告,还能够发挥免疫预防、完善治理的“免疫系统”功能,形成预防、揭示和抵御腐败的三道防线,来有效抑制腐败的发生。其中,预防功能更倾向于事前防范,比如审计制度的存在,本身就是可以形成强有力的威慑。揭示功能类似于事中防范,腐败活动(尤其是经济腐败)往往可以通过财政、财务收支表现出来,那么政府审计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发现腐败行为的线索,然后不断查处和揭示违反法律法规、腐败相关问题,促使腐败行为暴露在路灯之下。抵御功能可以说是事后预防,它是政府审计“免疫系统”的最后防线,审计将发现的违反法律法规、腐败相关问题移交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认定和惩治相关腐败行为。
(2)高官腐败更加能够引起政府审计的重视
相比较于普通官员,高级官员具有更高的决策权力,因此,高官腐败的高权滥用行为常常会造成更严重的经济后果。一方面,高官腐败一般而言涉及的案件金额巨大、腐败性质较为恶劣,容易留下产生腐败行为的蛛丝马迹,更加引起政府审计注意;另一方面,高级官员的行为对于普通官员有一定的示范效应,这种示范效应能够促进腐败行为进一步扩散,使得腐败现象更加普遍,所以高官腐败带来的社会危害明显高于普通官员腐败,那么政府审计不仅需要预防高官腐败的发生,对于揭示出的高官腐败问题更需要采取积极应对的措施去解决。对于高官腐败和普通官员腐败产生的差异,政府审计能够积极应对,重点限制高官腐败的发生,中断其对普通官员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