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9584 论文编号:sb2018062011350921720 日期:2018-07-12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本文希望,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者从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自身的特殊性出发,优化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方法,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整顿农村财务工作,建立透明、高效、公开的农村财务管理过程体系,为村民了解农村财务管理开通渠道,并以此获得村民对农村管理者的信赖,提高村民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并且从财务的方面来说,这样也可以促进干部遵纪守法,更加完善建设基层民主工作。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根据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可以看出,农业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方式,所以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基础性地位。在我国 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现役军人中,有 6.74149546 亿人的现居地为农村,数量达到我国人口总数的 50.32%(数据来自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次人口普查的情况,农村人口数量有所降低(降低 1.33237289 亿),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使正在减少,农村人口依然是我国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
农村社会的经济利益是农民的权利和利益,最清楚地反映是农村财务管理,农村财务长期以来是我国农村地区管理的重点,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国家、集体和农民利益的结合,不仅是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政策在农村的实施,随着一系列服务“三农”措施的发展,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创新,实现与时俱进。
全国各地根据实际,积极探索和创新,但由于缺乏长期有效和有力机制的保障,制度上的缺陷、偏差的结构转换和管理漏洞,和许多其他原因,农村财务管理不规范、不清晰、无秩序的情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农村财务管理混乱在一些地方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梅州市有五个县,一个县级市,两个区,其中有 104 个镇,2041 个行政村,行政村的级别低,但是数量大,与老百姓的联系最紧密,一旦发生贪腐现象,对老百姓的伤害也是最直接的。出于农村经济稳定的考虑,也是为了使农村经济水平能够全面提高,创新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势在必行。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应该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建立与实际工作适应的约束机制,这样能够让农村财务管理参与到农村稳定维护工作中来。然而,现实世界是变化多端的,社会在发展进步,农村也会层出不穷新的难题,此时,创新思维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从大方面的管理制度,还是具体的管理办法,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寻找最适合自身的解决措施,才能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我国农村组织形式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国外的农村财务会计管理与国内并不完全相适应,国外农村财务管理采用的大多是合作社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带有很大的自主权和独立性。
国外在其本国的农业发展道路中,“新一代合作社”形式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而且往往是对农场进行管理。在美国,“新一代合作社”往往采取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这种形式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组织由社员大会选举出董事会领导,而董事会任命组织的管理人员,组织的日常决策、管理由民主方式决出,监督也采用民主监督的形式。美国学者 Coleman(2001)研究发现合作社模式是农村财务管理的主要模式,1995 年国际合作联盟会十周年会议在曼彻斯特举行,会议上通过了著名的“合作社七原则”,内容为“组织实行自愿和开放的会员制度,管理方式采用民主管理,组织性质为非营利性组织,组织收入由成员参与分配,组织中各成员相互独立,成员自愿关心组织事务”,这种组织的成员既是组织股东又是组织的客户,在组织日常运行中实行民主自治。而英国学者 BenBrown(2003)阐述了德国采用的管理模式是“信用合作社”形式,这种形式下,合作社的财务按照规范、科学、民主的原则管理,这样既可以使组织合理盈利,又可以使村民民主权利不受侵犯。
在荷兰,KentD.Olson(2003)认为“农民联盟”的组织形式具有自治的特点,详细规定了农村财务管理方式、农村企业的利润分配方式、农村管理过程中的监督和制裁包括农村中农民地位等要素,严格执行禁止越界。而法国的合作经济相对发展较早也发展较快,十九世纪中叶便可见端倪。其制度特点可归纳为:标准化合作门槛,在流通领域的合作是主要合作方式,围绕利润展开外交,组织形式具有灵活性。
在泰国,DantureWickramasinghe(2007)研究得出为了使农民对集体资产产生主人意识,当有利益冲突时可以通过正常渠道解决,政府设立了很多乡镇行政机构,以权力下放的方式实现村民的民主管理、独立发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基本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集体经济
集体经济,属于社会主义经济组织,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实行共同劳动、以按劳分配作为主体。国内的当前情况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并存。所以,集体经济隶属于公有制的经济形式,主要分为:农村集体经济和城市集体经济。基层经济实行城镇、行政村、村民小组三级所有,土地、树木、水利设施等全部归集体所有,农民的宅基地无偿分配。城市集体经济分为“大集体”和“小集体”,其中“大集体”企业由政府产业管理部门领导,参照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管理和职工待遇。“小集体”是自主经营。工人集体所有制是指职工的人数平均和共同所有。集体经济的生产资料是隶属于劳动者部分所有的。
集体所有制的形式主要起源于苏联,适用范围比较局限于农村和城市中的工业领域,隶属于农场主所有。在十九世纪末,国内开始引进苏联的这种经济形式,主要的适用范围在农村,展开了大范围的公社化运动,将农村和城镇相结合,长期发展以后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集体经济所有制。
众所周知,集体经济的核心在于经济合作,囊括了合作化劳动和资本。可是,在集体经济真正的发展历史进程中,大多数的人认为只有劳动联合会的形式才是集体经济的最主要的形式,否认了劳动者群体的主要作用。基于这种局限性的认识,使得原始的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没有一个很好的区分度。因此,要想实现经济体制的转型,就必须改革集体经济产权制度。
在我国,集体经济是当前国内的经济形式主体,深刻体现了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可以通过收集社会资金的办法,刺激需求,提高就业率。
依据马克思的观点来看,集体经济是“集体所有的经济形式”,简而言之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集体所有制经济。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巴黎公社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在于取得政权后的无产阶级,以政府的身份执政时,严重缺乏指导经验。具体体现在,土地的所有制问题,土地私有制毫无预兆的变成公有制时,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最终导致了土地改革的失败。
...........................

2.2 理论基础
2.2.1 内部控制理论
内部控制是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经济组织形式和一种分工合作模式,内部控制必须满足保护资金安全和完整的要求,必须满足经济和财物信息安全可靠的要求。内部控制是为了经济而组织的,所以内部控制必须满足有关经济的多方面要求。由于内部控制组织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的,所以如何促进不同的个体朝着一个目标而努力奋进,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工作。
内部控制理论在农村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第一、各类主体在内部控制中的责任,农村财务管理体系的主要责任人有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民主理财小组以及财务人员和村民,以上都是农村财务管理体系的主体,应当在各自的岗位中发光发热。同时,这些主体应当相互监督,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点。一是关于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是我国特有的基层民主自治组织,村委会可以通过合理的手段让村民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因此,村民委员会必须履行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的责任。村民委员会的服务性质决定了其在农村财务监督管理中的职责,即是通过民主决策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讨论和处理一些例如土地转让、资金筹集之类的重大事件。通过民主管理自行管理农村财务,提高村民的参与度。通过民主监督完成农村财务的监督工作,确保每一笔资金的流向,每一项项目的透明。二是关于村民代表大会,作为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体现,村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农村中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这也就决定了其必须对全体村民负责。因此,在农村财务监督中,要求村民代表大会必须发挥其作用,讨论和决定各项重大事宜,讨论并起草有关农村财务监督的管理制度例如内部控制制度。同时,村民代表大会还应肩负起审计的职责,自觉地定期审计每一项财务收支报告。三是关于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是针对农村财务特别建立的一种组织形式,必须肩负起审核检查财务项目、向上级反映财务问题的责任,必须肩负起对财务公开情况的检查和监督责任。除此之外,民主理财小组还应该肩负起代表群众的责任,不单审查财务,还审查自身,保证自身的道德素质。四是关于财务人员,农村财务人员的工作多且繁杂,不仅包括自身的财务工作,很多时候还涉及自身的管理监督工作。可以说农村财务人员的工作贯穿了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他们不仅要进行财务审计,还要确保财务审计工作的健康开展,核算正确的信息,提供真实的数据,及时将财务核算的漏洞或者是缺陷上报给有关部门。五是有关村民,村民是农村财务监督的主体,具有知情权、监督权、决策权和批评建议权。村民权利的行使可确保财务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 
第三章 梅州市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16
3.1 梅州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16
3.1.1 农业经济增长状况...................... 16
3.1.2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17
第四章 梅州市农村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7
4.1 梅州市农村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27
4.1.1 陈旧的农村财务管理模式............... 27
4.1.2 农村财会工作基础薄弱.............. 27
第五章 改善梅州市农村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35
5.1 构建农村财务管理新模式.................... 35
5.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35

第五章 改善梅州市农村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5.1 构建农村财务管理新模式
针对梅州市的经济特点,应该创新农村财务管理新模式。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两种新的管理模式,一种是村级双代管的模式,另一种是“会计委派制”的模式。前者是指,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自主权、财务管理权以及财务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政府成立会计代理中心受各村委托,行使账务核算的权利。村级双代管(会计代理制)这种模式的的特点有:减少了各村的财务工作量,各村的财务工作统一由代理服务中心来公开完成,会计代理服务中心作为第三方,对村级财务进行直接公开透明化操作,定时通知并公开财务信息。各村的财务小组只需审核财务收支情况即可 并对下一年度的管理工作提出意见指导。这样通过这种方式对村级财务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和审核,有利于上级政府政策方针的制定,同时也对村民的民主权利起到了保障作用。这种管理模式具有很大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拥有很大的利益价值。“会计委派制”与会计代理制有着共同的形式,是指由乡镇经管站设立委派中心 对区域内的村级财务工作进行管理,两者都是通过第三方的设立来管理村级财务工作,不同的是其授权的主体不一样,前者是乡镇政府,后者是乡镇经管站。但是两者的工作原理和目标都是一致的,“会计委派制”也是通过第三方监督和审核村级财务工作,真正做到将工作在阳光底下进行。在财务工作上,村里是没有决策权利的,只有根据实际情况有建议权。这种模式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与村委会工作分开来,有利于更加公正的行使权利,进行财务审核与监督。充分发挥民主,弘扬民主意识。
......................

第六章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6.1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