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水平、外部制度环境与环境绩效财务管理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6366 论文编号:sb2018051511244121158 日期:2018-05-25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本文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界定环境绩效的概念和维度,根据不同维度选择评价环境绩效的变量,然后,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分析和构建影响公司治理水平的基本要素,得出综合指数。最后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公司治理水平与环境绩效、外部制度环境与公司治理水平和环境环境绩效的关系。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我国改革开发以来,只一味重视经济的发展却忽视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而随着国际上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以及我国资源环境的过度消耗和工业污染的日益严重,从而加快了我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关注,政府报告中也对环境污染治理作出相关规定,先后出台了“大气十条”、“水十条”等治理的具体措施,而且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和绿色金融政策,尤其是 2010 年环保部公布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的通知,强调了对企业履行环保责任的具体规定和要求。同时,绿色金融政策使银行等其他企业利益相关者也都开始关注上市公司的环保行为,这些都推动了企业加快履行环境保护的责任,反映了政府、法律、金融等的发展逐渐强化对企业的环境监管和环境治理。然而,今年年初发布的《2016 全球环境绩效指数(EPI)报告》显示,中国的空气质量在 180 个国家中落后至倒数第二,成为世界 PM2.5 超标重灾区,这说明尽管我国对环境治理的不断加强,但在环保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国际和国内的环境保护的双方压力下,我国企业开始重视环境对自身和社会带来的重大影响,将环保等社会责任纳入企业的长期战略决策,公司的环保战略和环保意识很大程度上由大股东和管理层的意志决定(Sharma,2000),因此如何改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制定和执行环境战略,提高环境绩效水平,实现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股东利益最大化和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是实务界和理论界都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对公司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董事会、控股股东和管理激励等不同机制对环境绩效的影响。具体来说,不同的股权集中度会影响股东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环保战略的有效实施,从而影响环境绩效;不同的董事会规模和会议次数会对企业的沟通效率和环保战略的制定产生影响;高管层的持股比例的提高则会导致环境绩效变差。但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并不是单个机制孤立工作,而是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单个机制对环境绩效产生的而影响并不能代表整体公司治理水平的影响,因此要从整体公司治理水平出发研究对环境绩效的影响。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路径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理论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这两种研究方法。
(一)理论分析法
本文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界定环境绩效的概念和维度,根据不同维度选择评价环境绩效的变量,然后,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分析和构建影响公司治理水平的基本要素,得出综合指数。最后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公司治理水平与环境绩效、外部制度环境与公司治理水平和环境环境绩效的关系。
(二)实证分析法
基于理论分析,本文用实证方法检验公司治理水平和环境绩效的关系,以及外部制度环境对公司治理水平和环境绩效关系的影响,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线性回归等方法。本文选取了重污染行业的 A 股上市企业数据,对其进行检验。
二、研究技术路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企业环境绩效的评价研究
(一)企业环境绩效的内涵
环境绩效的定义是准确评价环境绩效的先决条件,国际上在 ISO14001 中指出,环境绩效是指组织对其环境因素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结果。国内外学者分别从多种角度进行定义,主要包括:一、企业环境活动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效率的角度,Tyteca(1997)定义环境绩效是企业在治理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等方面取得的业绩和效率,并具有可比性的衡量标准。孟小俊(2015)定义环境绩效是指衡量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支出所取得成效。二、企业环境管理的角度,Corbett(2002)定义环境绩效是从事环境管理得到的结果,包括企业经营中造成的环境影响和企业自我的环境管理取得的成绩这两方面。杨东宁(2004)认为环境绩效是企业开展环境管理活动获得的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效益。三、条件约束角度,甘昌盛(2012)定义环境绩效为企业是在生产经营中满足特定环境质量要求下所付出的代价,包括环保效率和环保业绩。王金南(2010)认为环境绩效是指对特定目标的经济管理活动投入的成本因素所获得的环境成效。芦云鹏(2015)定义环境绩效是指在外部环境条件约束下,企业生产的改进程度。即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的有机结合。
综上可知,目前关于研究环境绩效的定义没有统一标准,但可以从以往学者的研究中发现大多都是从企业进行环境管理取得效益来定义环境绩效的。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过去的社会进步过程中,人们往往陷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对立的思维定式,认为对环境的保护会限制人类经济的进步,两者是无法共存的。然而,随着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的加重,人类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已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20 世纪 80 年代,人类面对全球环境与发展的问题,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发展重点是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如何在适应和满足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的前提下,持续保持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理念。目前,世界各地也都广泛研究和认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指以人为本的自然资源、经济与社会的平衡并协调发展的概念,将环境与发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与环境和谐相处,改善生活质量并促进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不否定经济的发展,但是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不再是量的增长,而是质提高,最终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企业发展领域的渗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不仅是指导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的保持成长,而且管理者对其自然、人力和社会资本贡献的能力等方面的持续发展能力报告可以为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不论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其他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以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因此,环境保护也已成当代企业发展的口号,在发达国家,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都不约而同的履行环境保护的义务,从城市规划和建筑行业到农业领域,都尽量减少对水资源浪费,降低能耗和污染物。从能源领域到交通领域,都尽量生产新能源并尽量使用清洁能源。在我国近两年的雾霾天气,不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出行的不便,还对制造业、运输业等日常经营生产都造成一定影响,这都充分说明了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为依托,保护环境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立身之本。
.........................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20
第一节 公司治理水平与环境绩效...................20
第二节 外部制度环境与环境绩效....................20
第四章 关键变量的定义..........................25
第一节 公司治理水平综合指数构建....................25
一、公司治理结构..........................25
二、公司治理指标的选择......................26
第五章 实证分析........................ 39
第一节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39
第二节 变量定义与模型建立...............39

第五章 实证分析

第一节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按照中国证监会 2010 年行业分类,环保部公布的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冶金、化工、石化、建材、造纸、酿造、制药、发酵、纺织、制革和采矿业等 16 类行业为重污染行业。本选题拟选取 2011 年—2015 年 16 类除去创业板以外的的沪深 A 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此基础上剔除了关键变量数据不全的样本以及 ST、PT 公司样本,本文所有数据来自 CSMAR 数据库。数据处理使用 Excel 以及 Spss17.0 统计软件。
环境绩效(EP):环境绩效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本文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定义环境绩效是以反映企业自身环境管理取得的效益和满足利益相关者在环境管理上的期望程度为目标,其主要特点是由环境管理绩效和环境操作绩效等多维度构成的管理系统。根据环境绩效评价体系的三个维度,选取环保补助、环保投资和排污费这三个指标作为度量指标。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本文采用了上市公司环保投资、环保补助和排污费作为环境绩效的替代变量,研究了 2011 年-2015 年 A 股所有重污染行业公司治理水平、外部制度环境与环境绩效的关系。本文从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和高管特征四个方面选择影响公司治理的要素,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到评价公司治理水平的综合指数,并结合我国外部制度环境,研究对公司治理水平和环境绩效产生怎样的影响。试图结合不同地区的外部制度环境,通过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促使企业加深对环保战略的实施,从而履行环保责任,提高环保绩效。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环境信息的披露整体水平较低,企业环境绩效整体较差;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排污费的减少,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环保补贴的增加,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公司治理水平与环保投资存在正相关关系。
环境绩效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环境管理绩效和环境经营绩效两大方面,由于我国环境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为环境绩效的全面度量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选用环保投资、环保补助和排污费分别作为环境绩效的替代变量的原因主要是:一、这三个指标不仅代表了企业的现在的环境绩效水平,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未来的环境绩效水平;二、根据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获得性,这三个指标可以从 CSMAR 数据库直接获得,降低指标的主观性影响;整体来看,我国上市公司整体环保意识较低,环境信息披露较少,环境绩效整体水平较差,并且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环境绩效的差异较大。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