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考评对中央企业融资行为的财务管理影响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3653 论文编号:sb2018041610523920783 日期:2018-04-22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本文选取了沪深两市2007年一2015年的上市公司样本,通过建立双重差分模型,来评估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实施EVA绩效考评这一制度对中央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实施EVA绩效考核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自然实验”,本文利用这一机会,将企业的融资行为分为有息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并进一步将有息债务融资分为有息债务融资率和有息债务融资成本两方面,建立双重差分模型,以探究该项制度是否对中央企业的上述三方面融资行为产生影响。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中央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承担着重要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作为中央企业的“股东”,要对其发展不断进行监管,并维护其作为“股东”的利益。在对价值理念逐渐转变之后,EVA作为更贴合国资委管理目标的指标,逐渐被其所认同和采纳。于是自2007年起,EVA便作为绩效考核指标被国资委在其下属的100多家中央企业中试点使用,并自2010年起被在央企范围内全面使用。2009年12月28日颁布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22号)》明确将EVA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的基本指标,并规定其基本分为40分。在2012年12月29日,国资委又将该办法作了修订,进一步提高和细化了EVA作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指标的基本分:军工、储备和科研企业为30分,电力、石油石化企业为40分,其他企业为50分。这一系列的改革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以EVA为核心的管理时代,意味着我国政府在管理思想上的转变。将EVA纳入考核指标,可以提高央企的会计信息质量,提高央企的绩效,提高央企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让央企重现活力。如今,距推行该考核方法已有六年,该办法的实施情况如何?是否达到了国资委推行该办法的初衷?值得我们去关注。
1.1.2研究意义
国资委在充分掌握EVA核心理念的前提下,进一步结合中国实际制度和背景,因地制宜对其所管辖央企全面推出了EVA导向的经营业绩考核办法。由于该办法与以往业绩考核方法的最大不同点就在于该办法将包括股权在内的所有资本的机会成本都计算在内,以最大限度保护股东(国家)的利益。随着这一办法的颁布和推广,央企负责人就需要着重关注资本成本,将经营管理目标转向价值管理,提高企业资本配置和使用效率,为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努力。
........................

1.2文献回顾
1.2.1国内研究现状
涂毅、刘源从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行为和企业价值这两个方面入手,对EVA理论进行了相关研究,从而得出,EVA考核制度的实施,会对我国企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诸如企业管理层的管理理念、投资行为以及企业文化等。翟振才运用规范研究从深层次分析了EVA在绩效考核中的作用,其研究结果表明,在企业的绩效考核中,EVA绩效考核方式作用显著,而且在有关价值管理方面的研究中也发现,EVA能够显示出其优势。赵岩和陈金龙希望能够评价EVA是否能够科学有效地体现央企的经营业绩,并通过相关研究证实了EVA对央企绩效影响的有效性。
也有部分国内学者并不认可EVA比传统业绩评价指标更有效。宋志毅、刘力将重点放在净资产收益率、EVA和每股EVA,研究三者间的关联,最终得出净资产收益率对企业价值方面的解释比EVA更有效的结论。张双全、乔华比较并分析了我国1997年一1999年上市公司的传统财务管理指标和EVA,认为与上市公司市值的相关性更高的指标为前者而非EVA,因此在诠释上市公司市值这一方面,传统财务管理指标更具有优势。王化成、伶岩、程小可,李飞、黄俊和,黄瑞芬、宋晓萌也纷纷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类似结论。

......................

2EVA绩效考核与融资行为的理论基础

2.1EVA的相关理论
2.1.1经济增加值(EVA)的定义与计算
2.1.1.1经济增加值(EVA)的起源与含义
早在1777年,Hamilton就已经提出,要想为股东创造价值,只能使企业创造的利润大于其资本成本。Alfred Marshell也在1890年提出,在计算属于企业股东的盈余时,应该将资本的使用成本也考虑在内,如果在扣除企业的资本成本之后还有利润的盈余,那么这部分“经济利润”才是真正属于股东的利润。随着“盈余”、“利润”等概念在学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剩余收益”这一概念便应运而生。学者们已经普遍形成了一种新的理念,即扣除投入资本的相关成本后的资本回报才值得关注,于是便将税后经营利润扣除平均所有权(净资产)资本成本之后剩余的收益定义为“剩余收益”。从该定义可以看出,“剩余收益”的计算相比“经济利润”更为具体,也更便于评价企业业绩。但可惜的是,“剩余收益”这一概念并没有在实践中广泛被企业所用,而更多是被学主要集中于理论研究。通过对先前研究的总结和改进,1982年,Stern Stewart公司正式提出了“经济增加值理念。与此同时,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巨变,随着经济数字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宏观环境也发生着重大变化。随着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从本国逐渐扩展到全球,人们逐渐发现,传统经营业绩指标已经难以满足企业投资者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需求以及经营者做出相关决策的需求,其弊端日益凸显。但这种背景恰恰推动了人们对EVA作为一种业绩评价指标的认可和使用,从此EVA便逐渐被运用到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当中并广受好评。
.........................

2.2融资行为的相关理论
2.2.1统公司融资行为理论
公司的融资行为直接决定其资本结构,而资本结构与公司的资金成本、经营效率、市场价值、企业的长期发展等方面有紧密相连。因此,对于公司融资行为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不断研究、不断完善的一项议题。
2.2.1.1权衡理论
负债是把双刃剑,高负债必然会带来陷入财务困境的高风险,但同时高负债所产生的高利息则会减轻企业的税负。预期的财务困境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通常,将公司破产、清算或重组时的法律费用及管理费用等可直接计量的成本作为直接成本,而将因企业陷入财务困境而引发其资信状况恶化以及经营能力下降而导致的企业价值损失作为间接成本。由于风险是不可预见的,因此间接成本通常比直接成本大得多,企业一旦陷入财务困境,随着债权人对企业信心的丧失,融资成本便会随着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难加剧而上升。预期的代理成本会降低企业的投资效率,进而降低企业价值。
控制权理论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联系起来,探究资本结构、公司治理和企业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突出了公司治理问题在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中地位,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
.......................

3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17
3.1研究假设.........17
3.2研究设计..................18
4EVA对中央企业融资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28
4.1描述性统计.........28
4.1.1全样本描述性统计..........28
4.1.2实施组和对照组分样本描述性统计...............28
5结论、建议及后续研究展望..........47
5.1研究结论...........47
5.2研究建议..........47

4EVA对中央企业融资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4.1描述性统计
4.1.1全样本描述性统计
表4-1和表4-3分别报告了2007年一2013年与2011年一2015年两个事件时间窗口期间各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表4-2和表4-4分别报告了两个不同的事件时间窗口中,改革前和改革后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5结论、建议及后续研究展望

5.1研究结论
本文选取了沪深两市2007年一2015年的上市公司样本,通过建立双重差分模型,来评估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实施EVA绩效考评这一制度对中央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实施EVA绩效考核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自然实验”,本文利用这一机会,将企业的融资行为分为有息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并进一步将有息债务融资分为有息债务融资率和有息债务融资成本两方面,建立双重差分模型,以探究该项制度是否对中央企业的上述三方面融资行为产生影响。同时,本文将事件时间窗口分为2010年国资委在央企初次全面推行EVA绩效考评制度,与2013年国资委进一步深化EVA绩效考评制度的使用力度,分别考察国资委这一政策对央企的融资行为产生的影响。
2007年一2013年第一段事件时间窗口中,央企的有息债务融资率与EVA的推行显著负相关、有息债务融资成本和股权融资偏好均与EVA的推行不显著相关,我们关注的交乘项系数都未能符合我们的预期。这表明在国资委初次对央企实施EVA绩效考评制度之后,央企负责人也许只是想一味通过减少资本成本来增加EVA值,而回购在外发行的股本仍然需要资金,因此减少外部债务似乎是可行之道。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