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企业组成部分的主力军,在缓解就业压力、带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较大贡献,但是中小企业所获取的融资待遇并没有和所做的贡献相对称。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如企业的小规模、信用级别不高、也没有充足的抵押质押等问题,难以达到一般商业银行贷款、股票融资等融资渠道的门槛,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没从根本上解决。
我国从理论和现实方面积极探索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完善融资模式,以达到化解企业融资难的目的,如政府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鼓励中小企业自主研发与创新等,但是这并不能彻底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因而融资门槛相对较低、融资方式相对较为灵活的票据与债券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具有针对性的融资产品应运而生。2007 年推出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可以说是中小企业融资的希望,但是发展进度相对较慢,2009 年推出的通过“抱团”形式增进信用的集合票据,这是根据中小企业自身特点所量身定制的采取统一形式进行产品的设计、冠名、增进信用和注册的融资模式,使得中小型企业的直接债务融资渠道更加的丰富多彩。2011 年,中国的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出了新的融资模式,也就是区域集优集合票据融资模式,该模式发展成为最新的模式,可以说是集合票据创新的延伸。集合票据备受瞩目,得到广大专家学者的支持和研究,但是在盛行二到三年后,集合票据发行规模和发行次数大量减少,尽管存在着一些宏观的因素如经济危机、互联网金融产品涌现等,但是集合票据融资模式本身存在的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集合票据融资模式通过集合发行模式解决了单个中小企业因自身局限如规模小、信用低、门槛高等融资问题,通过多个中小企业的捆绑,共同增进信用,从而解决融资需求。截止到 2015 年 6 月,我国共发行了 126 只集合票据,解决了约 400 多家中小企业300 多亿元的资金需求问题,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数字。同时,作为直接债务融资的创新产品,尤其是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产品,该融资模式丰富和完善了我国债务融资渠道和模式,促进我国债券市场向欧美发达国家的债券市场推进。
........................
1.2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创新点及不足、技术路线
1.2.1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以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融资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定性分析主要是从集合票据融资理论、运行机制以及融资效率理论方面深入了解集合票据融资模式,定量方面一方面主要是通过统计分析集合票据融资模式演变,另一方面主要是通过超效率 DEA 进行融资效率测算,作为集合票据融资模式可行与否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选择该融资渠道的重要参考依据。然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总结集合票据融资模式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集合票据融资模式的建议,并提出自己的研究展望。本文具体研究框架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产生的背景、存在的现实意义,阐明本文研究结集合票据融资模式的意义和目的,并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文献综述。主要通过收集整理与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融资效率评价方法等相关的文献,介绍国内外有关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融资效率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从而寻找出本文研究的切入点,即对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模式的实证研究。
第三章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模式相关理论。主要介绍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模式的相关理论基础,包括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概念界定、集合票据的运行机制以及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理论等。
第四章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模式演变。本章首先总结了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所历经的三大阶段,即集合票据发展的萌芽阶段、集合票据发展盛行阶段和集合票据发行停滞阶段,然后从发行量、地区分布、期限结构、信用等级、票面利率等方面统计分析了集合票据,使其更加系统地展现出来企业集合票据融资的成长与所处现状。
第五章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效率分析。首先用超效率 DEA 模型测算集合票据与中期票据、集合债券的效率值并进行横向对比法分析,然后对集合票据按时间顺序纵向测算与分析,通过效率差异判断集合票据融资模式可行与否;其次用超效率 DEA 三阶段模型,剔除宏观环境因素,将其放入同一状态下精确测算区域集优集合票据融资模式的效率,方便深入分析集合票据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研究现状
在国外研究中所能找到的与集合票据融资相关的理论是集群融资理论。Marshall(1992)以工业组织为研究对象,从新古典经济的视角进行分析,侧面反映了企业通过空间聚集而减少交易成本来寻求外部规模经济的观点,这对集群融资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Gianluca Baldoni(1998)等以意大利中小企业制造业、工业产业园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意大利中小企业工会相对于单个个体中小企业而言,其因为产业集群的形式而提升信用、盈利能力和金融服务效率。Porter(1998)从融资效率的方面分析中小企业在产业方面进行集群会使资金流动发生质的变化,得出集群融资会开拓企业融资渠道的观点,因为这种集群结构不仅有利于企业进行内部信息共享和外部信息传播,而且也容易评估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活动、减少与外部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性而使得外部投资者能享有更多借贷决策的信息。Altenburg & Meyer-stamer(1999)和S.Fablani etal.(2000)均运用具体的数据发现企业集群能够降低融资成本,增加群内企业的竞争力。Cheryl Long & Xiaobo Zhang(2011)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中国产业化集群所带来的便利之一就是减轻了大多数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信贷约束问题,由于降低了资本要求,很多不是很富裕的中小企业可以在信贷约束的环境里继续生产经营,由于产业的集群,行业的相似度等加剧了行业的竞争性,在这样一个产业集群里也减少了不诚实的道德行为。Yulia Vertakova etal.(2015)在借鉴外国集群政策的基础上也希望在自己的国家俄罗斯大力推行投资领域的集群政策,通过对社会经济空间领域的集群,来有效改善区域竞争。
....................
2.2 国内文献研究现状
由于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在刚起步几年就处于停滞状态,因而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国内关于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研究并不是很广泛,而且大多停留在定性问题的分析上。
尽管集合票据发展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如苏志鑫(2011)认为就集合票据发行的目前状态来看,存在着发行门槛高、对政府依赖性大和发行成本过高等问题。杨汉杰和宋剑宵(2014)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了集合票据各方面情况,因为中小企业认识能力不足、一些组织机构积极性不高、集合票据融资的周期相对过长等问题而致使集合票据发展速度提升不上来,但是集合票据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还是做了一定贡献的,可以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渠道。邱兆祥、安世友(2011)从中小企业自身、银行机构、市场大环境等不同的方面深入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认为集合票据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具有重要作用,并根据我国集合票据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十大改进政策和建议,以实现中小企业债务容易便利化,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刘捷(2012)分析了山西担保融资业务的现状,认为集合票据可以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渠道,并对其优势展开分析,并针对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所带来的集合风险、担保风险、信用风险等问题而提出加强集合票据业务管理的政策和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与其他融资方式的比较而提出的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模式研究,闫屹、闫超和王佳玺(2010)以债券等其他融资方式为对比分析对象,着重分析了集合票据所具有的优势。潘永婷和张婷婷(2012)通过借鉴韩国 P-CBO 集合债券融资模式,引进将集合票据进行分层次打包以及担保反担保的创新担保模式,来达集合票据信用评级上升的目的,从而完善和丰富证券市场产品,投资者可根据自身不同的投资需求而达到满足,与此同时也有利于降低企业较高的发行门槛问题。林安霁和林洲钰(2013)把集合票据按地区分为 “山东模式”、“江苏模式”与“浙江模式”进行多方面对比分析,同时也将集合票据与集合债券做了多方面对比分析,得出我国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受高担保费用、管理体制、发行规模等因素制约,从而提出促进我国集合票据发展的对策,如丰富担保来源、减少融资成本、优化发行与运行模式等。辛珣(2013)深入分析与总结了山东诸城和上海闵行集合票据成功发行的案例,并比较分析了集合票据与集合债券、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提出了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在发行集合票据时所采取的融资模式与选择策略。
......................
第 3 章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模式相关理论基础...................11
3.1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概念界定.......................11
3.2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运行机制....................11
第 4 章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模式演变....................15
4.1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各发行阶段分析.....................15
4.1.1 萌芽阶段(2009 年)......................15
4.1.2 盛行阶段(2010-2013 年)........................16
第 5 章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效率分析............21
5.1.1 内生因素....................................21
5.1.2 外生因素...............................22
第 6 章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6.1 宏观环境因素
6.1.1 经济环境
2014 年以来,我国经济处于下行状态,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经营面临巨大压力,流动性越趋紧张,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小企业本身规模小,自身经营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显得微不足道,而集合票据是属于“抱团取暖”的集合发行模式,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因而违约事件与风险呈现增加态势。如山东省德州市中小企业 2012 年度第一期集合票据发人之一皇明洁能因经济下行,经营环境发生变化,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恶化而使得信用风险加大。
同时担保公司们为了控制担保业务风险,对贷款担保等融资性担保业务的开展越来越趋于谨慎,不仅对具有风险隐患的存量项目进行筛除,而且严格控制新增项目审批,从而融资性业务担保的规模也趋于缩小。而集合票据发行离不开担保公司的担保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小企选择集合票据融资渠道的门槛。
互联网与金融的相互融合,让我们走进互联网金融的时代,它的迅速发展,给我国各行各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P2P 借贷、众筹、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等网络融资平台的出现,给众多中小企业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融资渠道,多种多样的“互联网+”新品,以其融资成本低、流动性高、门槛低、突破时空限制、信息量大、线下线上交易结合等优势,深受大众青睐,从而使得中小企业在选择融资渠道时更是眼花缭乱,而集合票据等传统债务融资模式只能线下交易,中介机构多,程序复杂,融资成本较高,政府干预较多,市场化程度低,流动性相对也较差,因而集合票据深受冷落,欢迎程度和知悉度直线下降。具体如表 6.1 所示。

......................
第 7 章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模式的优化
7.1 研究结论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从 2009 年的发行到 2015 年的发行停滞,共发行 126 只集合票据,解决 400 多家中小企业 300 多亿元的融资需求,对中小企业融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现今处于发行断档阶段。因此本文首先对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现状做详细分析;其次对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效率进行分析,作为该融资模式的评价依据。通过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与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中期票据横向对比,得出集合票据融资效率处于居中地位,通过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纵向对比分析发现,随着区域集优模式的推出和演进,集合票据融资效率有所回升,紧接着对区域集优集合票据融资效率做超效率 DEA 三阶段分析,发现环境因素对融资效率影响较为显著,剔除其因素后,详细分析区域集优集合票据融资效率值,得出:一,企业普遍在投入方面存有较大冗余,在产出上相对不佳,二,东部地区中小企业所处环境不利于融资效率提升,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劳动力水平高,人才流动性高,容易被大型企业所吸收,而致使企业无法引进人才,另一方面是企业筛选阶段严谨性值得考虑,所统计的样本企业较多为传统企业,存在模式单一,创新不足等特点;三,企业合理使用资金的程度较低,较多企业将所筹集的部分或全部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而不是用于项目建设、扩大经营生产规模等,这容易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现象,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但总体而言这些企业还是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在降低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上及分配使用资金基础上,融资效率达到有效还是比较轻松的,集合票据融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然后在集合票据现状分析、效率因素分析以及效率实证分析基础上,总结制约集合票据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票据的非市场化等宏观因素,以及票据成本高、流动性差、信用担保方式单一、行业关联度高和区域集中度高、募集资金使用的自由度过高、违约风险过高等微观因素。因此,本文在充分认识到集合票据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基础上,从而提出优化集合票据模式的对策和建议,使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更好为中小企业服务起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