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详细部署,《决定》指出,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完善共建共治共享受的社治理格局。从国家治理体系看,媒体融合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重大国家战略,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掌握舆论场主动权,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以及政治、文化安全。
社会和谐、公共安全,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石,从词意上看,社会治理核心在“治”,《说文解字》:“治,水出东莱曲城阳丘山,南入海。从水、台声。 ”。水、台两范式叠加。从词意分析,社会治理是“治”的艺术,要从基础处、细小处开始,要注重“疏”“导”,社会治理不同于社会管理,更多是引导的艺术,这与媒体融合职责使命基本一致,媒体融合通过为社会治理构建良好舆论场、引导意见气候、提供信息辅助决策、加强社会沟通、疏导社会情绪成为社会治理新动能、新主体和新空间。
媒体、媒体融合对社会治理意义重大,具有推动作用。
媒体对公共政策、政府公共关系具有推动作用。从政府决策体制来看,媒体是重要的公共政策主体,对社会治理政策有影响力。政府作为政府公共关系的主体,在公共关系的构建、发展、维持以及公共部门危机管理过程中,都离不开媒体,运用媒体进行信息公开、政民互动、在线办事、新闻发布、形象塑造、议题设置、价值引领、危机管理、态势感知、社会预警等,已经成为政府公共关系和政府传播的重要内容。
从政府传播角度来看,大众传播效果理论对提升政府传播效能和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大众传播“议程设置功能”对的公共政策议题设置的指导作用、“沉默螺旋理论”“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理论”“使用满足理论”“传播效果研究”对政府舆论引导的指导作用、“培养”理论对国民教育、政治社会化的指导作用、新闻框架与框架效果研究理论对政府构建公民整体社会认知的指导作用、“知沟”理论对政府提升国民素质、扩大教育公平的指导作用、“第三人效果理论”对政府社会治理、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作用以及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不同传播方式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中的实践意义等等理论研究成果,对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1.2 研究现状综述和评价
1.2.1 研究现状综
媒体融合、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重要内容,学者对两者的研究成果已十分丰富。近年来,不少学者开始将研究视角转入媒体融合和社会治理两者关系研究。曾润喜、张军兴(2020)两位学者,把研究视角放到了媒体融合、社会治理的关系上来,认为媒体融合发展是社会治理的新背景、新动能、新主体、新方式和新场景,指出媒体融合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高质量社会治理体系,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必须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将媒体融合发展主动嵌入社会治理过程1。吴飞、韩瑞(2020)认为媒体融合不仅是新闻媒体行业面临话语权旁落的一场媒体自救, 更是党和国家应对新一轮信息革命中,为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增强自身权威与公信力,增强与大众联系而重视的顶层设计和社会治理议题2。陈虹(2020)对媒体融合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媒体作为社会治理的信息支撑平台,在挖掘社会治理议题、协商社会治理决策、传播社会治理成效、做不当价值观的过滤器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媒体深度融合阶段,媒体将为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形成提供崭新思路3。欧勤扬、蒋晓丽(2020)在研究新时代主流媒体发展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路过程中,也对媒体融合和社会治理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社会治理赋予媒体融合、新型主流媒体建设重大责任,同时,媒体融合与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促进社会治理的理念与方法创新。4赵君香(2020)认为,主流媒体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融合为主流媒体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平台支撑,主流媒体以沟通基层、服务民众为重点,通过互通信息、交流经验等方式服务于社会治理,同时,媒体融合还可以提升社会治理的数字化水平。5赵曙光(2020)认为,随着媒体融合深入推进,各类新媒体在畅通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渠道、搭建多样化社会治理平台、汇聚各方资源、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6舒斌(2021)以湖南党网红网为研究案例,分析了红网在社会治理和创新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抓手、传播好党的方针政策、创新理论宣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准有效引导舆论、舆论监督,助推媒体、政府、公众的良性互动、开展网上群众互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赋能、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参考等方面。7陈慧莹(2021)认为目前国内大众传媒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内容传播,而是更多地结合了融媒体技术手段,重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寻找社会治理的切入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社会治理 关于社会治理,学界有诸多定义。姜晓萍(2014)将社会治理理解为“以实现和维护群众权利为核心,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作用,针对国家治理中的社会问题,完善社会福利、保障改善民生,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有序和谐发展的过程”12。刘旸(2019)对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社会治理的目标是解决社会的矛盾和问题,构建和谐社会13。张锋(2020)认为,社会治理是在执政党的领导下,由政府负责和主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群众路线,政党通过政府来培育社会和发展社会组织,国家与社会相互融合和良性互动的过程14。魏崇辉、张悦阳(2020)认为,当代中国社会治理是以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及其最新发展为指导,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元主体协商共治。
以上学者关于社会治理的内涵研究,侧重于社会矛盾问题解决,实现社会和谐,但并未明确社会治理具体内容。
党的 19 届四中全会《决定》定义的社会治理框架,核心是安全,从微观到宏观、从基层到国家,从人与人的关系治理(人民内部矛盾)到基层社会治理,从社会治安治理到公共安全以及国家安全,社会治理总目标就是: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可以认为,社会治理、媒体融合,共同目标都是要维护国家安全,这就决定了两者必然具有相关性。
本文认为:社会治理,实质是在社会治理框架中,社会治理主体通过各种社会治理手段(社会治理内容),达成治理目标的过程,而治理目标最终体现为实现和促进社会功能。
图 2 社会治理逻辑思路
2.2 理论基础
2.2.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新闻宣传、舆论工作、网络安全、社会治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本研究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指导。
2.2.1.1 习近平总书记创新社会治理的新理念新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强调社会治理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社会治理要注重平安建设,要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理矛盾,着力提高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要把治理重心放在基层。习近平总书记社会治理思想十分丰富、系统且深刻,对西藏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思想内涵,主要包括加强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重视民生和公平正义、重视体制机制创新和群众工作、重视基层社会治理和总体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总体国家安全,特别是人民安全、政治安全以及文化和社会安全。习近平总书记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对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实现了社会治理主体对“传统”与“非传统”两大安全的双向重视。当前,随着信息化深入发展,信息网络安全等新型安全形态对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影响作用越来越重大,而信息网络安全,实际上包括了信息、网络两大安全,这对社会治理、媒体融合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媒体融合和社会治理虽看似不同领域不同工作,但是媒体融合实际上也是以先进技术促进信息建设,而网络则为其提供了重要支撑。
图 4 媒体融合推动社会治理作用传导机制
..................
第三章 西藏社会治理 .............................................. 14
3.1 西藏社会治理内容 ......................................................... 14
3.1.1 西藏社会治理内容 ........................................... 14
3.1.1.1 实现社会整合 ................................... 15
3.1.1.2 促进社会交流 ............................. 15
第四章 以媒体融合推动西藏社会治理创新路径方法 ........................ 25
4.1 媒体融合与社会治理 ................................... 25
4.1.1 媒体融合与社会治理关系 ................................................. 25
4.1.2 媒体融合推动社会治理作用机制论证 ............................... 27
第五章 建立媒体融合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作用机制 .................................... 37
5.1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 37
5.1.1 坚持党管意识形态 ............................................ 37
5.1.2 树牢阵地意识、深化媒体融合 ................................ 37
第五章 建立媒体融合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作用机制
5.1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就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要求各级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负总责,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这是党中央着眼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制度安排。
5.1.1 坚持党管意识形态
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是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重大举措。必须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切实抓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决不能让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旁落。意识形态工作本质上是政治工作,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建立、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将意识形态工作、媒体融合工作纳入考核,形成倒逼机制,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从根本上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
5.1.2 树牢阵地意识、深化媒体融合
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要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认真落实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使各类阵地始终成为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坚强阵地,决不给错误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要通过媒体融合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打造报、网、端、微、屏全媒体传播矩阵,特别是发力移动端产品建设,掌握网上舆论斗争主动权。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 70 年。70 年来,西藏社会治理成就巨大,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社会大局更加稳定、经济文化更加繁荣、生态环境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展现在世界面前。但是,西藏依然面临反分裂斗争、意识形态斗争以及舆论斗争等问题。加强和创新西藏社会治理,需要调用并运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形成合力,促进社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当中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当前,媒体融合已经成为推动社会治理重要力量,加强和创新西藏社会治理,应充分发展媒体融合、运用媒体融合。媒体融合通过两条作用机制实现对社会治理的推动,即以内容生产、议程设置为主的现代传播能力建设,通过舆论影响社会治理,以及以媒体融合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为主的产品、平台建设,通过服务影响社会治理。
但媒体融合本身并不能直接作用于社会治理,需要畅通媒体融合推动社会治理的作用机制,提升传播能力同时,更加注重议程设置和内容生产,重视以技术和平台建设增强服务能力,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形成合力,才能切实以媒体融合推动社会治理。
当前,西藏正大力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应充分利用这一契机,以县级融媒体中心和技术支持体系建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实现治理资源下沉、舆论阵地下沉和服务体系下沉,更好服务基层群众,巩固社会治理基层。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