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政府网络问政的政民互动行政管理问题研究——基于山东省J市的实证分析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5622 论文编号:sb2020100521073633363 日期:2020-10-30 来源:硕博论文网
网络问政过程中的现状,分析出具有典型性和公共性特征的现实问题和原因,同时,也折射出国内其他各市网络问政发展水平普遍偏低的近况。笔者认为要从意识、能力、制度、组织、网络技术和平台等方面制定完善的政策方案,在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升级问政平台的基础上,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人才培养和机制建设,提高官员和公众对网络问政的认知水平和参与互动能力。文章倡导政府部门、公私部门、政民之间协同合作,实现信息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到社会治理和公共管理过程中来。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一些领域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社会矛盾冲突、政府服务水平落后、公民权益受损,然而,仅仅依靠政府自身还不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协同参与。这就需要政府部门要与群众进行交流互动,了解公众的多样化利益诉求,进而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为了更直接有效地了解民情和听取民意,政府开始尝试开通政民交流的互动渠道,2003 年,烟台市成立了“网上民声”平台,2006 年,人民网开通了“地方领导留言板”栏目,为其他地方政府起到了模范作用。2008 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同群众进行线上交流,正式开启了我国政府网络问政的先例。随后,温家宝总理连续三次在互联网平台同网民在线交流,听取基层民意。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加强与群众之间的联系,走好网上群众路线。2016 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指出,各级政府推进政务阳光透明,提升政务公开能力,扩大政府开放参与,利用互联网优势搭建政民互动平台,实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1]同年,李克强总理也提出要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问政效率、质量。[2]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要继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3]经过多年的发展,从早期电话热线、信访到政府留言板、领导邮箱,再到近几年出现的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府门户网站,我国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民互动渠道—网络问政。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网络问政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主形式,西方国家很少有关于网络问政的文献和专著,但是,如电子政府、网络民主、网络政治参与等相关领域都是西方学者研究的重点范围,并且研究成果丰硕。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网络政治参与方面的研究
阿尔温·托夫勒曾在《预测与前提》著作中预测人类社会将走向信息政治时代,他认为信息与权力之间也是相互促进发展的,而且这种程度会愈加明显,迫使我们研究与信息相关的许多政治问题。[1]美国学者威廉和斯蒂芬认为“由于人们在网络渠道参与政治的过程中,会面临沟通困难、参与能力不同、目标不同等问题,导致社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2],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网络治理的建议。托夫勒在《创造一个新的文明——第三次科技浪潮下的政治》一书中列举了网络对政治的积极作用,他认为网络参政议政途径会通过直接民主或半民主形式取代代议制民主,公众的意见将会在政府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家的权利将逐渐属于公众。[3]Campbell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手机已经成为传递网络政治话语的重要途径,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为公民参政议政提供了便利,随着公民信息交流能力和意愿的提升,其参与政治的热情也在日益提升。[4]H Ernstson 则从电子民主视角对网络政治参与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只有网络才是促进全球民主发展的有效工具。[5]
(2)关于电子政府方面的研究
印度学者 Manpreet kaur, Rajesh Verma 认为:"印度作为世界第二大互联网使用国家,社会媒体己经成为有效的政治参与手段,对政治选举结果产生重要影响。"[1]菲欧曼认为网络问政能够加强政府与网民之间的交流,激发网民的政治参与热情,但网民的政治参与度往往受到税收的影响,因为提高或降低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会决定着政府经费的增减,最终都会导致税收的增加或减少,而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公民会权衡利弊之后再做决定。[2]Andrew 认为,“电子政府和制度创新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制度创新能够为电子政府的发展提供动力,而电子政府发展到一定阶段也会提高政府相关制度的创新能力。[3]道格拉斯·霍姆斯在《电子政务》中提出,电子政府或者电子政务借助互联网技术,利用一种快捷、高效的方式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4]
................................

第 2 章 概念阐释与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问政
问政意为询问政事或商议为政之道,问政一词较早出现于《礼记·中庸》:“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自古以来,我国就有领导者向下属或群众讨教和咨询的传统,执政者为了做好问政工作,专门设立了有关机构,例如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明朝时期的内阁以及清朝时期的军机处,并且还任命了一批谏官,例如谏议大夫、内阁大学士和都察院御史,同时,为了了解民情和获取民意,皇帝有时亲自巡察或者委派钦差大臣走访基层以便问政于民。当时,所问对象多为朝廷官员或专业谋士,群众难以参与问政,问政的方式也主要是以面议、书信为主。现如今,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不断普及,普通百姓也可以通过网络渠道与政府官员进行交流互动,问政的方式也逐渐多样化,问政参与的群体也越来越广泛化,问政的内容也趋于多元化,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方面面。
2.1.2 网络问政
网络问政作为我国的一种新型民主政治表现形式,在 2008 年作为固定名词被正式提出以来,已经得到许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网络问政是由网络和问政两部分所组成的固定词组,其中网络包括节点和连线两部分,表示许多对象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主要是对问政形式的一种限定,它区别于传统问政的形式,具有快捷性、虚拟性。目前,国内学界对于网络问政这一概念还没有达成共识,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其存在争论的节点多在于网络问政的主体不确定,此处不再作系统的分类,可参考前面国内研究现状对于该概念的综述部分。本文认为政府和社会公众都是网络问政的主体,它是一种双向交流互动的过程,即从政府角度来说,它是指各级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通过网络平台公开政务信息、了解民意、汇聚民智,实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从社会公众角度来说,它是指公众通过问政平台发表言论、表达诉求、参与社会治理,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的过程。
..........................

2.2 相关理论
2.2.1 整体政府理论
随着社会管理以及公共服务需求的日益复杂化,后新公共管理运动逐渐暴露出管理碎片化、政府分部化和公共服务分散性问题,针对这一困境,英国行政学家希克斯经过不断研究提出了整体政府理论。整体政府理论就是把公众需求作为导向,运用信息技术,对各治理主体进行功能整合的政府治理方式。该理论主张跨界性合作,即通过借助网络技术构建一个合作平台,实现政府各部门、公私部门之间的资源统一、信息共享、功能整合,以便政府可以结合民众的需求提供整合服务,不断优化公共服务效能。
首先,整体政府理论要求组织结构向下适当分权,对各部门的功能进行有效整合,加强部门内部之间的信息共享,重点是要实现跨部门协作,改变过去政府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在重视部门效率的基础上,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加强纵向、横向部门之间的联系,提高政府处理综合问题的能力。其次,整体政府理论主张加强政府同私营组织、社会团体、公众的合作,打破各社会治理主体之间的壁垒,通过授予社会力量一部分权限,减轻政府的工作负担,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该理论还强调重视政府输出结果的效能,创新政府的治理方式,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增强政府与公众的直接互动性,广泛吸收民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现阶段,网络问政的出现就是政府为了更好的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创新政府治理方式,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然而,针对公众的综合性诉求,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合作,经常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受网络技术的影响,网民的问政信息收集、处理水平不高,政府问政工作还大多数处于解答群众的咨询层面,许多建议还没有形成政策。从整体政府理论角度分析,政府部门要不断完善网络问政平台,打破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壁垒,加强政府内部、公私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职能合作,提升政府的整体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政府问政回复质量。
图 3-1 J 市网络问政政民互动流程图
...............................
 
第 3 章 山东省 J 市网络问政的实证分析.................................. 16
3.1 网络问政的发展历程..................................................16
3.1.1 全国网络问政的发展历程.................................16
3.1.2 J 市网络问政的发展历程.................................... 17
第 4 章 市级政府网络问政的政民互动现存问题......................................... 34
4.1 政府问政水平偏低...............................................34
4.1.1 政府信息公开不透明..........................................34
4.1.2 诉求事件分类不合理.....................................35
第 5 章 市级政府网络问政的政民互动问题的原因分析........................ 47
5.1 政民互动相关意识薄弱............................................47
5.1.1 少数官员缺少互动意识............................................47
5.1.2 公民参政议政意识偏低..................................47

第 7 章 优化市级政府网络问政的政民互动对策

7.1 深化政民网络问政的互动意识
7.1.1 转变政府治理理念,促进官员主动问政
(1)转变工作人员治理观念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复杂化,善治和整体政府理论主张转变政府的治理理念和方式,树立与社会公众和私人部门的合作意识,同时,善治理论也主张政府要逐渐从“官本位”向“公民本位”的治理模式转变,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质量。有关政府部门要不断向工作人员灌输正确的治理理念,坚持以服务型政府“民本位”思想为基本理念,坚决抵制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增强民主意识,发扬民主作风,切实履行好人民公仆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网络问政的作用,通过各种途径与群众交流互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缩小政民之间的距离。
工作人员也要树立平等观念和顾客服务理念,把问政公众看成自己服务的顾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时,政府还要重视基层群众的力量,应该经常开展一些与公民合作交流的互动活动,把民间智慧合理应用到社会治理中来。
(2)促进政府主动问政
网络问政平台成立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让政府更好的解决群众的诉求,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但仅靠群众单方面的诉求远远不能达到服务型政府的标准,政府应该主动向社会了解民需、汇聚民智。政府官员要从思想层面上意识到网络问政的重要性,各部门负责人要以身作则,通过政府门户网站、个人微博以及论坛渠道主动与广大网民交流互动,第一时间解答问政人的各种诉求。例如在政策制定、领导选举、民生工程建设等民主决策方面可以向社会征集意见和建议,通过间接性的让群众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表 3-2 公民参与网络问政的主题类型及相关信息
.............................
 
结语
网络问政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新型民主政治形式,经过十余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受到了各地市级政府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已经成为政府了解民意、群众表达诉求的主要媒介,在转变政府治理方式、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缺乏先进的发展经验和丰富的理论基础,网络问政在各地发展过程中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制约着网络问政的长效发展。
本文以 J 市网络问政为研究个例,通过运用样本提取和问卷调查方法,阐述了 J 市政府和公众在参与网络问政过程中的现状,分析出具有典型性和公共性特征的现实问题和原因,同时,也折射出国内其他各市网络问政发展水平普遍偏低的近况。笔者认为要从意识、能力、制度、组织、网络技术和平台等方面制定完善的政策方案,在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升级问政平台的基础上,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人才培养和机制建设,提高官员和公众对网络问政的认知水平和参与互动能力。文章倡导政府部门、公私部门、政民之间协同合作,实现信息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到社会治理和公共管理过程中来。各级政府要坚持线上和线下两种互动模式,激发公众参与网络问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实现网上问政与网下问政的有效对接,真正做到知民情、达民意、解民忧,提升政府整体服务水平。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和各级党政机关的领导下,通过政民之间的交流互动,汇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必将实现网络问政的科学化、常态化和制度化发展,早日建立一个更加民主、开放、包容的国家。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