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论文,笔者认为A市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优化对策。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完善体育立法,统筹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培养体育专业人才和畅通农民健身诉求表达渠道等实现A市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更好发展。
1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1.1核心概念界定
1.1.1公共体育设施
所谓公共体育设施,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举办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体育活动的公益性的体育场(馆)等的建筑物、场地和设备①。不同级别的公共体育设施涵盖的类型具有差别,如市、县主要包括健身活动中心、公共体育场地、体育馆、室内游泳场所和体育健身公园在内的七类。乡镇主要包括体育健身广场、篮球场和其他球类灯光场地、室内和室外游泳场所、健身活动中心在内的六类。街道除了乡镇所涵盖的类型之外再增加一类笼式运动场地。行政村所涵盖的类型主要有普通篮球场、灯光类场地、室内健身场所、健身路径和健身步道。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
1.1.2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根据《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是指用于开展社会体育活动、进行体育锻炼或进行竞技性体育的体育活动场所(章苗英),包括场地建设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我国公共体育设建设在不同时期发展状况有所不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加上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缺乏清晰具体的指标和规定,其发展处于一筹莫展的境地,更不要说农村公共体育的发展了。随着我国不断开展的经济建设和与日俱增的国际交往,国家综合实力增强的同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随之增强,加之一些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也推动着体育设施建设。进入新世纪,大众的体育锻炼需求催生更多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从而我国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规模布局也在逐渐的扩大,甚至在农村也逐渐进行了体育场馆的建设。在群众体育锻炼活动日益丰富的情况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功能结构也在进一步完善,既要满足人民群众健身和娱乐休闲的需要,也要满足各种体育赛事和大型演出的需要,因而对政府扩大公共服务和完善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1.2新公共服务理论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罗伯特·登哈特等为代表的公共行政学者提出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主张一种服务型政府而不是企业家政府,将公民的公共利益融入行政官员的行政管理行为当中,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批判和思考①。新公共服务理论主要有七个核心观点:
1.2.1服务于公民,而不是服务于顾客
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公民是政府权力来源,因而服务的对象必须是公民,而为顾客服务驱使政府追求绩效,不同的顾客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必然会产生利益冲突,政府必须对更大的公共利益负责而不仅仅是对个别的顾客利益负责②。
1.2.2追求公共利益
强调公共利益应该是政府服务的中心内容,公共利益并非是私人利益的简单集合,而是一种源自私人利益却超越私人利益的存在,是公民在社区中进行政治对话后所明确表达的一种共同利益。与此同时,公共行政官员所扮演的角色不应该只是是公共利益的单独抉择者,而应当基于集体的、共享的公共利益观念,为公民提供通过对话来表达共同利益的平台,充分保障公民在治理过程中的发言权,鼓励他们去关注更大的社区并且愿意为社区中的事务承担个人责任。
1.2.3重视公民权胜过重视企业家精神
该理论认为政府在治理过程中所充当的角色并非仅仅是政策企业家,而是应该对公民和其他团体之间的利益进行协调,这是一种调解人、中介甚至裁判者的角色。政策企业家在治理过程中以最大程度满足顾客需要和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并试图将公共资金视为己有,忽视了公民对民主治理过程的参与,这种管理控制的办法终将损害更大的公共利益。
................................
2 A市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及问题
2.1 A市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现状
作为近代工业发源地的A市,近些年来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建设水平也比较落后,但随着A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的举办,A市全民健身体育运动也迎来了向好的势头,连续出台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计划到2025年实现县、乡镇和行政村的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充分体现了A市在促进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方面的决心。
2.1.1 A市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和场地建设现状
近些年来A市在公共体育服务方面投入力度增加,先后获评“体育强市建设示范区”和“全国体育系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对全民健身领域的关注度也逐渐加强,在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逐渐扩大。市体育局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方面投资超过30亿元,新建、改扩建体育场馆达60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与此同时,A市也在积极推进县域公共体育设施“五个一”建设、乡镇“三个一”建设和行政村“三个有”建设,达成了县级公共体育场和中小型全民健身中心50%以上的拥有率,50%以上乡镇(街道)也已完成公共体育设施“三个一”建设,所有行政村都建有公共体育设施,部分常用基础健身器材如单双杠、双人漫步机、旋转健腰器、太极揉推器、弧形跑步机、健骑机等,也安置在乡村空闲场地。尽管A市目前在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依然面临的诸多痛点和难点,需要采取更为完备的措施加以应对。
(1)公共体育设施县级“五个一”建设
截至2021年,A市县域公共体育设施“五个一”建设已基本完成,体育馆数、体育场数、游泳设施数、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数和体育公园数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以Y县为例(见表2-1),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一般以县政府为投资主体,体育公园是以政府+企业的模式进行投资,在体育馆、体育场和体育公园的投资总额方面分别达到12000万元、1200万元和2685万元,占地面积分别为22.5亩、34.2亩和500亩,建成时间除体育馆在2013年建成外,其他大多在2018年建成。由于体育公园是政府+企业的合作模式,其所包含的项目种类也比较丰富,有登山步道、攀岩、越野赛道、自行车运动、真人CS运动、企业团建运动设施、攀岩墙、游泳馆、网球馆、乒乓球馆、室外冰球、室外篮球场等。
................................
2.2 A市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A市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发现,还存在着公共体育设施供给不足且类型单一、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不合理、公共体育设施收费高且开放不足、公共体育设施管理维护不足、公共体育设施服务对象单一等问题。
2.2.1公共体育设施供给不足且类型单一
在农村,随着人口的日益增加,人们的体育锻炼需要和热情也不断提高,然而在一些人口不是很密集的农村或者是偏远山区农村,由于国家资金有限和专业管理人员缺乏,对这部分农村的公共体育设施没有进行专门的布局规划和建设,导致一些村、镇和街道等社区没有相应的公共体育设施和场地,或者公共体育设施类型单一,无法满足群众的多样化体育锻炼需求,很多设施仅限于篮球框和单双杠这样的简单的器械。
在我国大部分农村的体育基础设施基本上是以乒乓球台、操场、篮球场和一些简单的运动器材为主①,而且这些健身器材品种很少,基本上只有五六种,根本不能满足农村进行居民体育运动的需要。通过对A市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发现,A市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主要由县政府引导、镇政府监督、村委会具体实施。绝大部分农村很少有排球场、羽毛球场、跑道等设施,基本上没有体育馆和田径场等大型户外公共体育设施,更不用说多功能室内活动室了。面临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类型单一的情况,很多健身场地都是被多种活动占用,比如篮球场被用来打羽毛球,打排球,甚至被用来跳广场舞和打太极,而一些简单的运动器械也被随意安置在空地上,甚至被用来晒被子、衣物和粮食作物。反映出农村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单一,种类少,从图2-3可以看出,在问及“您居住的社区有哪些公共体育设施”时,82.3%的居民表示有简单的健身器材,同时篮球场的占比也达到了78.8%,48.1%的居民选择了乡村文化广场,然而对于其他球类场地,如网球场、羽毛球场等,建设数量严重不足,同时体育馆的建设也只占到了15.5%。在问道“您希望增添的公共体育设施有”哪些时,77.54%的居民表示希望增添羽毛球场,并且认为现有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实在难以满足他们体育锻炼活动的需要。
....................................
3 A市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2
3.1建设主体单一,缺乏多元主体参与建设...........................32
3.2缺乏建设标准和战略性的规划............................33
4促进A市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对策.............................37
4.1政府主导,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建设.............................37
4.2加强体育立法,统筹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38
结束语...........................42
4促进A市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对策
4.1政府主导,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建设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体育设施主要是由基层政府财政支出负担,很难有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的参与。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主体多元化,是指需要增加除政府以外的社会和市场力量加入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链条中,共同为公民大众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过程。在保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引入多元主体供给模式。在政府职能和责任得到充分保障下,引入市场运行机制,如市场竞争和价格机制。通过政府购买和职能转移的方式,将公共体育服务生产分摊给私人部门、非营利组织等承担。政府不再是一手包揽,而是与企业和社会组织合作,通过共同行使权力、责任共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联合投入资源等方式,生产和提供公共体育服务。A市在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基层政府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全局中具有领导中心作用,因而需要以政府领导为核心前提,鼓励和支持多种主体力量参与建设,以各级各类行业和人群体育协会为支撑,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首先,对于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公共财政仍然需要发力支持,这是解决农村公共体育设施资源匮乏、建设资金储备不足的根本途径,也是落实公共体育服务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促进农村健康快速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和身体素质的动力源泉。如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对按照标准建设体育设施的农村社区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鼓励,同时增加乡镇财政收入对体育场地建设、设备设施增添和管理维护、举办各项体育赛事的支出,使得农民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更有信心,从而形成良好效应,吸引更多渠道的资金来完善我国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
其次,除中央预算内投资外,要拓展多元主体参与投资渠道,促进和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和场地建设的关注和投入,如企业、个人和境外资本,鼓励社会力量踊跃参与建设,支持社会力量捐资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坚持资源共建共享,保障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所需要的经费投入,建立公共体育发展专项资金库并将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其中,确保建设项目的每一环节都能完美顺利的进行,不会因为资金不足的问题产生项目搁置的情况。
行政管理论文怎么写
..............................
结束语
在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将农村建设问题提上了日程,在本世纪中叶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将农村发展摆在相当重要的位置,而加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缩小与城市间的差距,是我国迈入现代化社会必不可少的一步。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过程中,完善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有利于提升农村居民的身体健身水平,通过基层政府和企业以及社区组织的合力,提升农村风貌,使乡村充满活力,邻里之间和谐有序。
本文以新公共服务理论为研究视角,采用问卷调查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等对A市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展开调查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A市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现状。随着全民健身运动在A市的普及,A市政府和体育局对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逐渐增强,积极推进县域公共体育设施“五个一”建设、乡镇“三个一”和行政村“三个有”建设,同时也开展了农民趣味体育运动会等体育活动,但是农村居民的体育锻炼现状还存在许多问题,既有农民健身意识不强等主观原因也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不健全等客观原因,导致农村居民对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满意度还有待加强。
第二,A市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农村公共体育设施供给不足且类型单一,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不合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选址与布局没有考虑到乡村实际情况;公共体育设施管理维护不足,存在损毁现象的体育设施比较多,然而却缺乏专门的管路维护人员;公共体育设施服务对象单一,面对乡村老幼等弱势群体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需要给与跟多关切。
第三,A市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与基层政府对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多元主体参与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忽视体育人才队伍的建设等原因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