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农户满意度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以贵州省R县为例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6522 论文编号:sb2022121419290149765 日期:2022-12-29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论文,笔者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三农问题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提升农户满意度、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提升农村整体发展水平、增强农村居民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举措。文章针对贵州省R县人居环境满意度进行实证研究,划分人居环境建设村庄类型,分析影响农户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可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其中指出要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自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开展,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部门相继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点》等政策文件指导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202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向加快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和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了进一步要求。

行政管理论文怎么写
行政管理论文怎么写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既是建设生态宜居乡村、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促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由于受到长期以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割裂的城乡二元结构的负面影响,其发展远远滞后于城市。农村人居环境亟待改善的现实需要要求我们对其给予足够的关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起步较晚,呈现出已有整治措施不充分、东西部整治效果不平衡的特点;农村生态环境恶化、人地矛盾等问题愈发突出。农户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结果的接受者,要想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上取得良好成效,就必须客观了解农户对于农村环境的期望与实际感知,因此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户的人居环境满意度进行准确深入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实施之际,对农村人居环境的农户满意度进行评价,既可以检验前期三年整治行动的成效,也可以从中发现农户对于人居环境的真实需要,总结有效经验,为今后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政策方向。贵州省作为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代表省份之一,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农村贫困问题突出、基础设施不健全、公共服务不均衡、“三农”短板突出等问题。R县是贵州省最后脱贫的9个县之一,受先天生产生活条件制约和影响,一直以来沿袭着“一楼养猪牛、二楼人起居”的“人畜混居”生活方式,“脏、乱、差、危”现象突出,文章以贵州省R县为例进行研究。
.............................
1.2研究意义
1.2.1现实意义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农村由于受到其恶劣的原始自然环境和城乡二元结构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的双重影响,脏乱差成为了人们对农村的一种刻板印象,农村人居环境亟待改善的现实要求我们应当对其给予更多的关注。贵州省农村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居环境建设始终是短板,深入了解贵州省典型村庄的人居环境整治情况和农户感知,对于认识西部落后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发现当前人居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文章通过对贵州省R县人居环境的研究,建立起一套适用于大多数村庄的农村人居环境农户满意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可以为其他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建设和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其次,通过从农户视角了解R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实施的满意程度,分析影响农户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可以检验当前是否实现了预期的政策目标,为R县农村人居环境未来的建设方向提供政策依据。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村庄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可为促进R县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引导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支持,为R县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提供参考。
...........................
第2章核心概念及基本理论
2.1核心概念
2.1.1农村人居环境
道萨迪亚斯构建的“人类聚居学”可看作是人居环境科学的起源。在道氏学说的基础上,吴良镛先生提出了人居环境的概念:人居环境首先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就内容而言,人居环境包括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和支撑系统[52],其运行可依次分为物质、行为、制度和文化四个层面。最初的人居环境学说更多地侧重于对城市的研究,随着十九大报告乡村振兴战略被提上实施日程,“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议题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村人居环境做出了定义:一些学者强调农村地理背景的特殊性,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是指人类在乡村的地理系统背景下,进行居住、耕作、交通、文化、教育、卫生、娱乐等活动,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环境[53]。还有学者给出了更为综合性的定义: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户赖以生存、生活的基本条件,是农村区域内农户生产生活所需物质和非物质的有机结合[54]。
虽然这些定义不尽相同,但是也不互相冲突。总体而言,农村人居环境的概念体现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必然强调是在农村的地域范围之内。第二,不仅包括农村房屋建筑、环境卫生等物质方面的内容,还包括农村农户人际交往、文化教育等非物质方面的内容。据此,我们可以给出以下定义:农村人居环境是人们在农村的地域范围内生产、生活和发展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结合,涉及农村地理、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
2.2基本理论
2.2.1公共物品理论
公共物品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对社会公共需要的关注,他认为公共物品不会对某一个单独个体带来突出利益,但对全社会来说又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需要多主体联合行动实现公共物品的供给。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对公共物品的概念做出了进一步的阐释,他提出的林达尔均衡也是公共物品理论的早期成果之一。随后萨缪尔森的定义对公共物品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将公共物品定义为:“社会全体成员可以集体享用的集体消费品,而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社会成员对该产品的消费;无论人们是否愿意购买,公共物品带来的好处都会不可分割的散布到整个社区”。萨缪尔森给出的定义表明了公共物品所具有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大特征。奥尔森和布坎南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公共物品的概念,目前公认的分类方法是根据是否完全具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将公共物品划分为纯公共物品、俱乐部物品和公共池塘资源三类。对于公共物品的配置问题,奥尔森提出的“搭便车”、哈丁提出的“公地悲剧”以及公共物品的排他成本等理论进一步充实了公共物品理论的内容体系。
农村人居环境既关乎农村居民家庭内部居住条件的好坏,也涉及外部公共生活空间的整洁与舒适。农村人居环境实际上是一种公共物品,可以划分为人居环境纯公共物品,如相关政策、规章制度、清洁的空气等;人居环境俱乐部物品,如地方性政策法规、容量有限的广场、图书馆等;人居环境公共资源,如水资源、森林资源等。由于公共物品具有的非竞争型与非排他性,个人与市场难以对这类物品进行有效的提供与配置,所以需要政府来担任提供者和安排者的角色。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来说,村民家庭环境改造需要政府的引导与扶持,农村地区生产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提升更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3章研究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概况..............................16
3.1贵州省农村人居环境现状..........................16
3.2贵州省农村人居环境政策简介.....................16
3.3研究区域概况...............................17
第4章R县农村人居环境农户满意度评价............................20
4.1农户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0
4.1.1构建路径.............................20
4.1.2评价指标的选择及内容....................22
第5章农村人居环境农户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50
5.1农村人居环境农户满意度影响因素描述性分析.........................50
5.1.1农户特征与生产环境满意度交叉分析..........................50
5.1.2农户特征与生活环境满意度交叉分析..........................52
第6章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满意度的政策建议
6.1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贵州省各地的人居环境建设基础不同,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协调程度也不一致,应在厘清制约当地人居环境发展桎梏的基础上,结合地区的多民族特点、地形特点等划分村域类型,结合农户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制定村庄发展规划。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

较好型村庄:补齐短板,整体提质,打造成为县域内美丽宜居模范村庄。此类村庄人居环境建设初见成效,农户满意度水平相对较高,应将补齐短板、整体提质作为该类村庄人居环境建设的重点。如大塘村、八瑞村等,虽已经形成小规模的集体经济,但仍然存在农业生产方式粗放、产业化水平低、发展资金短缺、经营规模小等问题,人居环境整体质量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同时,应当认识到农户在人居环境改善中的重要作用,要积极培育现代人居意识,加强公共参与、文化娱乐、就业培训等人居软环境的建设,建立以农户为主体的长效监督管护机制,促进此类村庄人居环境的高质量发展。
中等型村庄:树立系统观念,缩小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子系统间的差异,均衡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如料里村、同流村等,产业基础薄弱,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农户满意度相对较低,整治主要集中在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并且已有措施呈现出不充分、不彻底的特点。此类村庄首先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村庄产业发展促进环境整治,在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基础上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和农民发展意识。与此同时,应注重当地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结合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质恰当修缮,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族文化。
...............................
第7章结论与展望
7.1研究结论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课题,要想开展有效的治理就必须对村庄的实际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文章通过对贵州省R县的农户人居环境满意度进行实证研究与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1)从R县农村人居环境的农户满意度来看:R县人居环境的总体得分为89.31分,各村庄间的满意度差异较大,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存在33.44分的极差。人居环境三个子系统的农户满意度分别为:生活环境(89.56)>生产环境(89.48)>生态环境(88.55),整体满意度处于“满意”与“非常满意”之间。三个子系统的农户满意度情况主要表现为:①各村庄生产环境发展差异明显,农户个人收支水平影响其对生产环境的满意度;②各村庄生活环境水平差异显著,整体人文环境得分较高,居住环境、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③生态环境制约因素明显,部分村庄尚未开展有效的污水治理,影响村民日常生活,破坏村庄生态环境。总体而言,大多数农户认为当前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还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根据村庄实际情况补足短板,提升整体质量。
(2)从R县农村人居环境农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来看:Logistic回归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户满意度在性别、年龄、收入、支出、所属村庄经济状况、政策了解程度、政策规划的具体性、政策执行和长效管护评价9项变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差异表现为:①“男性”群体满意度低于“女性”群体满意度;②“年长”的农户满意度低于“年轻”的农户满意度;③“家庭年总收入高”的农户满意度高于“家庭年总收入低”的农户满意度;④“家庭年总支出高”的农户满意度低于“家庭年总支出低”的农户满意度;⑤所属村庄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农户满意度更高;⑥随着对农村人居环境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加深,农户的满意度也逐渐上升;⑦所属村庄的人居环境规划越具体的农户满意度越高;⑧所属村庄的人居环境整治政策执行越有效的农户满意度越高;⑨所属村庄的人居环境管护机制越有效的农户满意度越高。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