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我国地域广袤,民族构成多元,但分布不均,多年来各民族发展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历史上我国各个民族在不同方面都不断地融合发展,中华民族才能历经千年而未断。现今,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逐步发展进步,各民族之间交往频繁。平等、团结、互助、互爱的和谐民族关系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新疆维吾尔族地区多民族聚居过程中更是影响了各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使得各民族之间关系更加融洽并逐步向着现代化的方向迈进。现今,我国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困难,如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困问题严重等。致使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任务仍然艰巨,民族问题也长期存在,影响民族关系的事件也会经常发生。近年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也仍然繁重。因而,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是当下发展的第一要义,民族团结是维护和i皆民族关系的前提,社会稳定是促进民族关系和谐的保障,经济发展更是有利于民族关系和谐的深远长久。民族关系是当今世界比较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有其自己的特殊涵义。在日常的交往联系中,民族关系具有民族性又具有社会性。我国地域广袤,民族构成多元,但分布不均,多年来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发展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历史上我国各个民族在不同方面都是不断地融合发展,中华民族也才能历经千年而未断。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是民族。民族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当下所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文化等的影响。所以,社会、经济、文化地逐步发展都与民族关系问题息息相关。新疆吐鲁番地区是古丝調之路上的重镇,曾经是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其中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占77.9%,汉族人口比重占22.1%,其他民族还有回族、哈萨克族、土家族、满族、蒙古族、藏族等,在长期的聚居交往中各民族之间生活融洽社会和谐稳定。
…………
二、 相关概念
民族关系问题自古至今都是倍受关注的话题,现今我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民族关系问题更是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重在于各民族之间要平等、团结、互助的一种和谐关系。“‘和谐’以承认差距、多样性为前提,讲究相互关系的合理调处,讲究不同个体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利益调适。和谐,是对我国各民族文化、利益多元性的承认和尊重,也是对在共同利益和目标基础上各民族和睦、协调、合作等同一性的强调。” ?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基础是需要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同时,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发展和完善事关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大局。现今我国国内相关社会学、民族学的学者研究新疆民族关系的大多是北京、新疆的居多。与此同时,我国作为农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多民族国家,关注农村的民族关系同样也是十分必要的。
………
第一章奥依曼布拉克村概况
一、 村庄基本情况
奥依曼布拉克村隶属托克逊县郭勒布依乡(原名:河东乡),郭勒布依乡辖区内有11个村委会:卡拉布拉克村、奥依曼布拉克村、河东村、开斯克尔村、切克曼村、郭勒布依村、西马力卡拉西村、萨依吐格曼村、硝尔村、流水泉村、贡巴孜村。郭勒布依在维吾尔语意为“河沟边沿”。郭勒布依乡辖域面积390平方千米,绿洲面积有6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有4.9万亩。郭勒布依乡属于半农半牧乡,自然光热资源丰富,有优良的草场和肥沃沙质土地。奥依曼布拉克村位于郭勒布依乡西部,耕地面积有3896亩,全村辖区有四个村民小组,分别位于奥依曼布拉克村村委会的四个方向,第一组在东北方向,组内全部是维吾尔族村民共计322人;第二组在西北方向,有2户汉族村民,120户维族村民,维吾尔族村民共计397人;第三组在西南方向,有2户汉族村民,2户回族(14人)村民,维吾尔族村民共计465人;第四组在村委会的东南方向,距离村委会最远(12公里)。全村农户共310户,现有总人口 1400人,维吾尔族1232人,占总人口的88%,汉族154人,占总人口的11%,回族14人,占总人口的1%。村委会内设党支部一个,全村党员总数52人,有4名老党员,预备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10人;村内另设团支部1个,共计团员68人。村内有清真寺3座,宗教人士 6名,塔力甫(清真寺重点培养的对象,日后进清真寺做宗教人士)1名。奥依曼布拉克村农民收入来源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主要种植农业等作物,包括红麥1450亩,葡萄180亩,甜西瓜80亩,棉花2300亩,花生600亩等。2008年全村已实现家家户户通电话,现今几乎人人都有一部手机,全村的网络覆盖率也达到了 40%。2012年下半年,县邮政在村委会安装了村邮站信报箱,以方便农户们通信便利。
…………
二、 维吾尔族简介
维吾尔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其先民在各个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族民记载,民国24年(1935年)新疆省政府定名为维吾尔族。9世纪中叶,一直雄居漠北的回鹘汗国疾病流行,灾害频仍,人民流离失所,内部动乱四起,历来与回鹤汗国不和的酷戛斯人乘机攻占漠北,回龍各部四散逃离,部落头领庞特勤率回鹤主要部众,西迁天山东部一带。唐咸通六年(866),安西回鹡汗国部落头领仆固俊率部攻占高昌,建立高昌回鹡王国,从此回鹡与原住境内的汉、车师、高山等民族逐渐融为一体,成为吐鲁番盆地内的主体民族。维吾尔人曾经历史上信奉过萨满教、摩尼教和佛教,其中尤以摩尼教和佛教时间最长。14世纪末页以后,统治者在高昌境内推行伊斯兰教,境内维吾尔人逐渐成为只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用餐时长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千,忌讳顺手思水,认为那样是不礼貌的行为。男女青年在结婚时,会请阿售!或伊玛目(均为宗教职业者)为其诵经,诵经时将两块干馕沾上些许盐水,让新郎、新娘当场吃下,意为从今以后二人就像馕和盐水一样,同甘共苦,白头到老。婚宴时也要在红地趟上铺上洁白的饭单,摆上馕、葡萄干、枣、糕点、喜糖、油炸馓子等。
……………
第三章奥依曼布拉克村民族关系和谐原因分析.......... 15
一、地域位置便利 ..........15
二、宗教和谐,文化多元.......... 15
三、经济发展进步.......... 16
第四章奥依曼布拉克村民族关系和谐经验总结.......... 17
一、党员积极参加远程教育.......... 17
二、宗教人士积极参加管理培训.......... 17
三、村民积极参加技术学习.......... 18
小结..........18
第三章奥依曼布拉克村民族关系和谐原因分析
一、 地域位置便利
托克逊县位于新疆天山南麓,吐鲁番盆地西缘。北距乌鲁木齐162千米,东望吐鲁番市78千米。南距库尔勒市320千米,这里交通便利,是出入南疆、东疆的交通门户。郭勒布依乡位于托克逊县的东北部,乡政府距县城8千米,俗称托克逊县的“北大门”。奥依曼布拉克村位于郭勒布依乡的西部,这里国道314线、托(托克逊)一吐(吐鲁番)、托(托克逊)一大(大河沿)、托(托克逊)一库(库加依)4条公路经过境内,314国道、南北疆高速公路和吐鲁番公路纵横全乡。奥依曼布拉克村与乡内其他村庄相比又离县城较近。良好的地域位置,也方便村民来往与县城。由于这样交通便利也使得这个村庄并不是一个闭塞的村庄,奥依曼布拉克村地处托克逊县北大门,便利的地域位置和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了该地区与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也改善了这一地区经济落后的面貌,促进了各民族交往,这里的村民们也相对思想开放、眼界开阔。
…………
结论
综上所述,托克逊县郭勒布依乡奥依曼布拉克村是吐鲁番地区众多村庄中的一个,多民族在一起居住的村庄,民族之间存在差异,但也有共同之处。一个多民族村庄社会和谐、生活安定离不开村干部的有效管理,党员的积极配合,以及宗教人士的维护认可,村民之间的友好互助。地域位置、多元信仰、经济发展是构成这一地区和谐民族关系的主要方面,也是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形成民族和谐的内在组成部分。地域位置、宗教和文化多元是该地区民族关系和谐的自然前骤,通过发展经济得以促进社会稳定,更加有利于这一地区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间关系融洽。奥依曼布拉克村地处托克逊县北大门,便利的地域位置和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了该村与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也改善了这一村庄经济落后的面貌,促进了村内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多元的宗教与不同文化共存不仅有助于吸引这一地区广大信教群众积极参与,更是激发了他们投身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性以及创造性,这也有助于发挥信教者的宗教心理在促进信教群众心理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民族间文化的繁荣和进步,从而缩小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经济发展是民族生存的物质基础,正是民族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了民族间交往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的愿望是他们要生活愈来愈好,经济文化越来越发展,社会越来越进步,在调查中可以看出,经济的发展不仅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社会发展,还以提升人的思想观念,态度、传统等隐性人力资本,成为促进各民族关系和谐的强劲动力。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