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电子文件接收概述
第一节电子文件接收的必要性
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是党和国家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各级党政机关单位电子文件的最终归宿,接收电子文件是新时期档案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有效保存社会记忆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强力推进,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将逐步实现政务和办公的网络化、自动化,随之将产生大量的电子文件。如果不能及时接收这些电子文件,容易产生丢失、毁损等。保存历史、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是社会的责任,档案馆有必要釆取包括技术手段在内的一切措施来保存历史、延续人类社会的记忆。
二、依法管理档案事业
档案接收是各级各类国家档案馆的法定工作,是档案收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明确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依照国家规定,按期向有关地方国家档案馆移交档案。”《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则规定:“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负责接收和保管本馆接收范围内各单位形成的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并依法提供利用。” 2011年11月11日,国家档案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施行的国家档案局令第9号《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明确规定:“档案馆要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收集电子文件和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副本。”这些不仅规定了各级国家机关向档案馆移交电子文件和档案馆接收电子文件的法定义务和责任,也进一步明确了各类应长期和永久保存的电子文件的最终归宿。
.........
第二节电子文件接收的特点
一、接收要求的复杂性
传统纸质档案的形式和内容一般合二为一,在接收过程中比较注重档案的形式,只要档案符合接收质量要求,在办理一定手续后即可完成接收。电子文件与存储载体可分离的特点,使得电子文件的接收过程中,更注重档案的数据内容,而不是其载体或记录的档案形式。由于电子文件具有可分离性、易更改性等特点,其接收的要求相对比较复杂,必须通过建立各种接收检验和保护技术手段,确保电子文件数据的真实、完整、有效等要求。
二、接收手段的依赖性
档案馆在接收立档单位所移交的纸质档案时,其接收方式相对比较简单,但是由于电子文件所具有的对计算机设备和系统依赖性的特点,使得电子文件的接收必须依赖计算机进行,一旦所依赖的计算机设备发生故障,势必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档案馆应当建立专门的电子文件接收系统处理电子文件的接收工作。
三、接收对象的完整性
纸质档案的接收要求各立档单位定期将本单位具有长久保存价值的档案实体移交给档案馆,包括相应完整的案卷目录、全引目录、全宗介绍等目录检索工具,而电子文件的接收,除了电子文件数据和相应的电子目录外,还应同时接收与之相关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这样才能确保所接收电子文件的完整、真实、有效。
.........
第二章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电子文件接收流程设计
第一节电子文件接收流程设计的必要性
电子文件接收是档案馆面向立档单位开展的主要工作,也是档案馆信息资源不断丰富和积累的源头。移交与接收关系到具有长久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能否纳入档案馆的管理,关系到档案工作者能否履行保存社会记忆的职责。当前,我国电子文件接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没有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从根本上优化整合原有接收过程;二是缺乏相应标准,各单位都根据本单位以往经验开发电子文件接收系统,流程不规范;三是在电子文件接收中考虑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多,没有从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的宏观上、整体上把握电子文件接收的要求;四是电子文件接收在流程上没有本质性的突破与变革,在管理水平上并没有质的飞跃;五是电子文件接收系统多是将纸质文件接收过程原封不动地搬到网络上,形成电子化的接收流程;六是档案界对电子文件接收流程的设计研究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甚至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研究方向;七是在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幵发过程中有关电子文件的接收功能仍旧因袭纸质文件接收流程,停留在对现有各项成熟技术的应用和系统集成层面上。
........
第二节电子文件接收流程设计的目标
本论文进行电子文件接收流程设计的总目标可以概括为:在保证电子文件安全,保证电子文件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的基础上,以电子文件的接收为核心,有效捕获电子文件接收流程中相关数据和信息,实现对电子文件整个接收过程的管理。电子文件接收流程设计的目标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两种目标:基本目标和扩展目标。所谓基本目标,就是指电子环境下电子文件接收流程要实现纸质文件接收流程所能达到的目标。在传统纸质环境中,纸质文件接收流程为档案馆文件管理流程提供了它所需要的文件,从而保障了档案馆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档案馆履行保护社会记忆的社会职责具有促进作用。同样,档案馆在面对电子文件,也需要将有价值的文件接收进来,保证所接收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有效及安全。所谓扩展目标,是指电子文件接收流程的目标没有停留在纸质文件接收流程已经能够实现的目标水平上,而是超过了后者。这是因为在电子环境下,信息技术巳经成为电子文件接收的得力助手,它的出现允许我们改进、优化电子文件接收流程,而不仅是模仿、拷贝纸质文件接收流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树立一些新的目标,实现一些在纸质环境中不易实现或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比如,流程的网络化、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使电子文件在立档单位和档案馆之间依据设定的流程流转,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可以对流程进行跟踪和监控;实现电子文件的快速移交,减少人工数据录入量以及人为因素的干预,提高电子文件接收工作的效率。设计的最终结果,完成一个以电子文件、电子文件目录、元数据及相关信息接收为核心的通用、高效、自动化、一体化的电子文件接收流程,实现对电子文件接收的全程管理,供各单位以及电子文件软件编制者参考,满足电子文件接收的需要,提高电子文件接收的效率和管理质量,保证电子文件接收后真实有效。
............
第三章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电子文件接收数据检验策略研............-31 -
第一节电子文件接收数据检验工作的现状............-31 -
第二节电子文件接收数据检验的影响因素............-32-
第三节电子文件接收数据检验工作的内容............-34-
第四节电子文件接收数据检验的特点............-36-
第五节电子文件接收数据检验的具体实施............-37-
第六节电子文件接收数据检验的具体策略............-41 -
第七节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检验的比较............-42-
第四章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电子文件接收策略的技术实现............-45 -
第一节电子文件接收系统的技术路线与开发方案............-45-
第二节电子文件接收系统的网络系统............-48-
第三节电子文件接收系统的存储系统............-49-
第四节电子文件接收系统的备份系统............-53-
第五节电子文件接收系统的灾难恢复系统............-56-
第六节电子文件接收系统的安全系统............-58-
第四章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电子文件接收策略的技术实现
第一节电子文件接收系统的技术路线与开发方案
根据需求,接收系统的建设总体上要求能够满足政务网所有接入单位所产生的电子文件及相关元数据的接收、安全存储、离线备份和灾难恢复,以及缩微胶片移交的需要。通过多载体的备份技术和高性能的存储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的恢复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全天候的灾难恢复服务体系,提供及时、完整、准确的数据灾难恢复服务。电子文件接收系统建设主要实现以下两大任务:第一,接收服务。充分利用政务网资源,在线实时接收政务网接入单位法定移交的电子文件及其相关元数据,按照不同全宗分类,建立电子文件数据库。第二,安全存储、离线备份、灾难恢复服务。提供优良、专业的数据存储、备份服务,并及时对所接收的电子文件进行备份存储,确保数据在系统使用中的安全。电子文件接收系统可充分利用政务网系统,实现电子文件的在线或离线接收,提供及时的数据灾难恢复服务。电子文件接收系统的开发应采用合适的技术路线,这对形成稳定可靠的应用系统、减少维护工作、提高系统的可伸缩性都有好处。电子文件接收系统应用软件幵发的技术路线、开发方案主要有:
..........
第五章结论
随着档案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电子政务的幵展,电子文件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如何接收这些电子文件己成为摆在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面前的严峻问题。本文对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电子文件接收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首先,本论文简要论述了研究所涉及的基本概念,比如电子文件接收的特点,包括接收要求的复杂性、接收手段的依赖性等。接着系统设计与分析电子文件接收流程。对电子文件接收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深入阐述。再次,研究确定电子文件接收数据的检验策略。详细分析电子文件接收数据检验的影响因素以及检验的具体策略。最后,对电子文件接收策略的技术实现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论文对电子文件接收策略进行了研究,具有如下两点创新:第一,开创性地对电子文件接收流程进行了详细设计与分析,实现了对电子文件接收流程的全程管理。该流程充分考虑立档单位与档案馆之间的协同性,有助于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实现馆室一体化。此外,在设计中还考虑到电子文件的特点,在流程中加入捕获背景信息数据、加密等环节,实现电子文件的安全接收;第二,立足于当前先进的技术,研究并提出电子文件接收策略的技术实现方法和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使得论文成果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应用推广效果。比如,在电子文件接收系统的应用模式中提出釆用C/S与B/S相结合的模式;结合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大、中、小三级规模存储系统的建设需求,提出存储系统技术选型建议等。本论文的研究立足于现实,比较全面地研究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电子文件接收策略。当然,由于精力和篇幅所限,本论文的研究还有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今后还需要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研究:第一,从技术层面深入研究电子文件接收中涉及到的安全问题,对数字签名、CA技术等具体实现电子文件接收系统的功能需求作进一步研究;第二,各立档单位的电子文件种类繁多,档案馆不仅要面对海量的电子文件,还要解决异构数据的检验、整合等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必须注重研究档案馆如何接收、检验异构数据;第三,今后一段时间内,“双套制”、“双轨制”还将存在,对于如何有效处理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同步接收问题、实现纸质文件及电子文件接收工作的融合与优化必须作深入探讨;第四,元数据及封装技术对于实现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系统地梳理电子文件接收工作中涉及到的元数据,进一步研究电子文件的封装技术。总之,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电子文件接收策略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我们要紧密跟踪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保证电子文件的顺利接收。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