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新疆日报》民族新闻播报与民族团结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gg 点击次数:78
论文字数:36200 论文编号:sb201406231035399924 日期:2014-06-23 来源:硕博论文网

导论


一、 选题背景        
新疆新闻传播业在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的同时,还要保证新疆能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方针,在遵循中华统一文化的前提下努力发展自己多元化的文化格局,并在此基础之上发挥其党报党刊的积极作用,力图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新疆稳定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党报,在具有一般党报共性的同时,它在进行新闻报道和政策宣传方面又有自己鲜明的一些特性。徐述超在《民族地区报纸宣传的一个重要任务》中指出认真搞好民族团结问题的宣传报道,是民族地区党报工作的一项经常性的十分重要的任务。贺治铎在《试论少数民族地区党报对宗教问题的舆论导向》中认为在宗教问题的报道上应注重对国家宗教政策的宣传,对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进行正确引导。多吉扎西在《试论民族地区的党报特性和任务》中认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促进民族地区稳定与发展是民族地区党报的两大特性。各地党报都应结合当地情况,制定相应的报道方法和策略。民族地区的党报更是应结合自身实际以及所处环境,有针对性的对报道策略进行调整。彭文海在《民族地区党报如何提高舆论引导力》中认为民族地区党报要提高舆论引导力,应当把握时代脉搏,坚持正确导向,抢占舆论制高点;紧扣民族特色,突出民生新闻,提高影响力;更新观念,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硬软件水平。谢明辉在《民族地区党报构建主流媒体舆论场的策略与方法》中强调要媒体应在在评论工作机制和方法上更新观念,有所创新,提高党报的舆论引导效果。许瑞和封兴中在《加强民族地区党报言论的引领作用》中提出要通过突出言论的引领作用、创新言论的形式以及培养言论撰写大家等方式提升报纸上言论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
………………


二、研究意义
本论文着重考察民族地区党报中的民族新闻报道,并以其作为文本讨论民族新闻报道方式和策略对民族地区民族团结的促进作用。这其中不仅从新闻传播学角度讨论新闻报道方式、新闻报道内容的合理运用对民族团结的促进作用,更主要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讨论其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对民族新闻报道的借鉴作用。这对丰富和完善民族新闻学的相关研究具有理论启示意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坚持民族平等团结是党和国家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政策,是制定其他民族政策的总原则。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生活着 55 个民族,其中世居民族 13 个,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其它各项工作特别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和基础。《新疆日报》作为新疆影响力最大的党报,如何利用新闻报道去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这对维护新疆稳定和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第一章 《新疆日报》中民族新闻报道分析


一、《新疆日报》及其相关情况
《新疆日报》起源于 1915 年 10 月创刊的《新疆公报》,1918 年 8 月《新疆公报》改版为《天山报》,1929 年又改名为《天山日报》。1935 年 11 月,《天山日报》改名为《新疆日报》。《新疆日报》是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机关报,是全国惟一一家用四种文字出版的报纸,也是全国唯一一家由毛泽东主席两次题写报名的党报。“一张报纸,四种文版”是《新疆日报》的一大特色,是新疆聚居着众多民族的反映。新疆有五十多个民族,因此,宣传落实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做好民族团结相关工作一直是《新疆日报》新闻报道重点。近年来,《新疆日报》围绕自治区党委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共进和谐”等主题宣传为突破口,全面深入宣传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新农村、改善民生、确保民安、唱响“三爱”等重大主题,坚持“三贴近”要求,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为凝聚各族群众力量、推进发展、促进稳定做出积极贡献。2010 年 1 月 1 日《新疆日报》(汉文版)第四次改版。改版后的《新疆日报》重点提升图片地位,注重事件性新闻、现场新闻、舆论监督报道、点评策划。
…………


二、《新疆日报》民族新闻报道概况
报道面广、报道体裁丰富既是《新疆日报》的报道特点,也是其满足各民族人民不同信息需求的必然结果。尽管《新疆日报》新闻报道具有上述特点,但通过对以往五年报纸的量化分析发现,其报道内容、报道体裁等在一定程度上较为集中,对社会时事的报道在不同时期各有其偏重,以突出宣传主题,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在近五年间,《新疆日报》虽历经改版及版面调整,但民族新闻报道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尤其在“七•五”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前后,民族新闻报道的数量达到了峰值,七月共有 233 篇新闻。其中,民族新闻报道在《新疆日报》各版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头版、要闻、天山南北、新农村等版面,内容多涉及民族政策、少数民族文化以及新疆各地社会民生,民族团结的主题也一直穿插在这些报道中。以“祖国大家庭”专栏为例,共包括了四个子栏目,分别为“对口援疆风景线”、“休戚与共民族情”、“爱我中华真情颂”、“融合发展新篇章”,从子栏目的名称不难看出报道的主题均或多或少围绕了民族团结这一中心。 《新疆日报》的受众群体主要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各族群众,因此其新闻报道内容要做到覆盖全疆各个民族,民族新闻报道更是如此,但各民族在民族新闻报道中所占的比例各不相同。其最突出的特点为新疆各民族所占比例与其在新疆各民族的常住人口数基本呈正比,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等几个民族的新闻报道比例要远远高于锡伯族、达斡尔族、塔特尔族等民族。这一方面是由于新闻报道来源于日常生活,相较于人口数量较少的民族,维吾尔族等人口基数大的民族在新闻报道来源上具有显著优势;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尽管《新疆日报》面向的受众群体为全疆的少数民族,但报道要面向大众,必然有一定的取舍,在新闻报道的稿件取舍时,受众的民族比例构成是不可或缺的参考因素。
…………


第三章 《新疆日报》民族新闻报道构建民族团结...... 23
一、跨文化背景下的意义传达...... 23
二、运用象征资源构建民族团结......... 25
三、建立在“软新闻”之上的民族团结........ 27
四、报道内容反映出的 “多元一体”民族新闻报道格局........ 29
第四章 《新疆日报》民族新闻报道促进民族团结........ 31
一、《新疆日报》民族新闻报道促进民族团结中的不足..... 31
二、《新疆日报》民族新闻报道促进民族团结的思考....... 35


第四章 《新疆日报》民族新闻报道促进民族团结中的不足和思考


一、《新疆日报》民族新闻报道促进民族团结中的不足
新闻的舆论引导和政策宣传作用都需要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通过多角度、多层面、多形式的新闻报道围绕某一主题进行高频次的报道才能达到。因此,在《新疆日报》促进民族团结的民族新闻报道中,这一方法也不断的被使用,从“七•五”事件到国庆庆典报道,再到第 30 个民族团结月的相关报道,无不体现着这一方法在《新疆日报》中的重要地位,这种高频度的报道,在宣传民族团结政策、法律法规时取得了积极良好的成果,利用对于一些关键词、关键事例的高频度展现,加强受众对于民族团结的记忆,加深受众对于民族团结的认识,新闻与宣传二者相互交叉,共同起到引导社会舆论,营造民族团结氛围的作用。但这种高频度的报道必定受限于新闻素材的收集,面对宣传的长期性,必须要求新闻报道在重复性的基础之上呈现出一定的新异性,一方面可以满足受众的好奇心理,使报道内容易于为受众接受,另一方面避免同一内容的反复出现造成受众的逆反心理。在多民族地区的新疆,这一点尤为重要。汉语出版的《新疆日报》对于一些少数民族来说,其获取信息的难度本身较大,理解背后意义的程度也较小,面对同一主题下的相似内容,尤其是区分度较小的新闻内容,所能获得的有效信息微乎其微,以此为前提,新闻报道想要取得促进民族团结也就举步维艰。
……………


结论


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宣传党的政策和促进民族团结是其必须承担的使命和责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报《新疆日报》在报道新疆社会现实,展现新疆各民族生活现状,体现新疆各民族间关系,促进新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方面一直发挥着其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新疆文化出版系统的“旗帜”,《新疆日报》与社会其它结构组织一起,为新疆的稳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新疆日报》在推进民族团结方面,以其几十年来积淀的经验和优势,克服新疆地区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这些对于大众传播来说较为棘手的困难,逐步建立起自己独特的一套民族新闻报道方式,通过对新疆地区现实背景的深刻认识,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力图取得最好的传播效果,达成促进民族团结的目的。尤其在“7.5”事件发生后及时而又有效的报道,展现了《新疆日报》民族新闻报道的积极力量,而对于象征资源、软新闻、图片新闻等手段和形式的运用,更显示出《新疆日报》民族新闻报道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这种优势对新疆地区的民族团结工作大有裨益。尽管这其中仍有很多不足和缺陷,但其体现出其扎根新疆,报道新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报道原则,达到了从媒体层面营造民族团结氛围,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目的。近几年来,新疆社会呈现出的新的特点和各民族群众对于新闻需求的转变,也对其民族新闻报道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对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的“政治意识、服务意识、问题意识、改革创新意识”,重提“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这一主题,为《新疆日报》的民族新闻报道提供了一个新的报道思路和方向,而如何在民族新闻报道中践行这一要求,推进新疆地区民族团结事业的发展,则需要新闻从业人员更多的尝试和总结。
……………
参考文献(略)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