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变压仪制造的质量控制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gg 点击次数:67
论文字数:36200 论文编号:sb201406241025249930 日期:2014-06-25 来源:硕博论文网

1绪论


1.1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工业的迅猛发展、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增加的家庭电器设备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发电系统装机容量和电网运行容量均随之逐年增长。十年中,电力作为国家基础产业,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推动下,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由2002年的3. 57亿千瓦提高到2011年的10. 56亿千瓦,全国电网220KV及以上输电线路由20. 72万千米提高到48. 03万千米,并且实现了高参数、大容量和新能源方面质的飞跃。2011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46928亿千瓦时,比2002年上升186. 39%,年均增长11. 10%。电网建设方面,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投资1800亿元,考虑到南方电网公司投资一般为国家电网公司的1/3-1/4,国家电网跟南方电网的投资总和达到2250亿元⑴。这些给电力工业创造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最近十年,变压器行业因为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行业成长很快。变压器产量从2002年年产量2. 96亿千伏安发展到2011年的年产量14. 29亿千伏安,表1. 1列出了2002年以来10年的增长数据。单台最大容量从十年前的420,OOOKVA到如今的1170,OOOKVA。市场的趋利效应不仅吸引了众多民间资本纷纷进入变压器制造行业,而且国外资本也相继进入,西门子、ABB、阿尔斯通、东芝等跨国公司分别在中国设立变压器工厂。西门子在中国设立济南西门子、武汉西门子、广州西门子变压器有限公司;ABB在中国设立上海ABB、重庆ABB、合肥ABB、中山ABB变压器有限公司;阿尔斯通在上海和武汉设有变压器制造工厂。220KV电压等级变压器制造企业数量从十年前的十几家增加到现如今的三十多家特别是这十年的国民经济增长波动很小,一直维持一个较高的增长幅度,所以在2006~2008年整个变压器制造行业达到了一个短期高峰,各厂家进行了一轮产能提升,整个行业的制造产能已比十年前增加了5-7倍。
……………


1.2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发展
1925年休哈特提出了统计过程控制理论(SPC),SPC理论是应用统计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从而减少了对检验员的依赖。1940年,美国的贝尔电话公司应用统计质量控制技术取得了成效,随后美国军方供应商在军需物中推进统计质量控制技术的应用。20世纪50年代,戴明提出质量改进的观点,在休哈特之后系统和科学地提出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质量和生产力的持续改进;强调大多数质量问题是生产和经营系统的问题;强调最高管理层对质量管理的责任。此后,戴明不断完善他的理论,最终形成了对质量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戴明十四法”。60年代,朱兰、费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们提出,为了生产具有合理成本和较高质量的产品,以适应市场的要求,只注意个别部门的活动是不够的,需要对覆盖所有职能部门的质量活动策划。
……………


2电力变压器质量控制总体设计


2.1电力变压器制造概述
电力变压器按结构分为心式变压器和壳式变)玉器。心式变压器的铁心是垂直放置的,铁心柱有近似圆柱形的截面,变压器的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是同心排列的,圆筒形的线圈绕组套在铁心上。心式变压器的绕组可以是圆筒式、螺旋式、连续式、层式、纠结式、内屏式等不同的结构形式。壳式变压器的铁心是水平放置的,铁心柱的截面形状是矩形的,所以铁心片比较简单,只有一种宽度,便于剪切。壳式变压器的绕组是矩形的,外面被铁心所包裹,这也是心式与壳式变压器最大的区别之处。壳式变压器的线圈绕组采用饼式结构形式,一个相绕组中不同电压的绕组成交错排列形式。电力变压器按绝缘和冷却介质分类可以分为液体浸渍、气体和干式变压器。液体浸渍变压器是用绝缘液体浸渍绕组及绕组外的绝缘,浸渍液体不仅作为绝缘的液体,同时也作为绕组冷却的介质。根据不同的绝缘液体有油浸式变压器(使用变压器油)、聚氯联苯绝缘变压器、充娃油变压器、P油绝缘变压器。气体变压器是使用SFe气体为绝缘介质,所以也称为SFe气体绝缘变压器。干式变压器有树脂型干式变压器、聚酰芳胺绝缘变压器和电缆型干式变压器[|7]。电力变压器按电流的性质又可以分为交流变压器、整流变压器、换流变压器。
…………


2.2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贯彻IS0900()族体系的组织需得到具备专业审核资格的机构的认证?,才能取得符合体系文件的有效证明。通过体系的认证,可以帮助组织发现体系建立和运行屮存在的漏洞或问题。定期的监督屯核还可以督促组织的人员按照组织设定的质量体系规范的幵展各项工作。通过对组织质量体系运行中文件的记录,可以发现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帮助组织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不合格的再一次发生。质量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实体可以是活动或者过程,也可以是产品、组织、体系等_。管理是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通过“协调”的活动,综合利用组织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构成,它主要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人员与活动。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包括确定质量的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它主要致力于满足质量的要求,是为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它的主要目的在于监视过程,对过程进行控制、诊断过程的状态并根据分析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使过程处于有效地受控状态。质量控制围绕产品的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影响工作质量的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进行控制,并对质量活动的成果进行分阶段验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不合格重复发生,尽可能地减少损失。质量保证是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它的重点是为“组织是否具有持续、稳定地提供满足质量要求的产品的能力”。
…………


3变压器质量管理流程的设计与应用......... 24
3.1 流程图的作用及一般绘制方法 .........24
3.2 质量管理流程的设计 .........25
4关键工序过程的控制研究......... 39
4.1 关键工序的控制要求 .........39
4.2 关键工序过程的控制分析......... 39
4.2.1 关键工序过程的确定......... 39
4.2.2 关键工序过柺的控制措施......... 40
5质量控制要点的保证措施分析......... 43
5.1 设计结构的改进措施......... 43
5.1.1 密封性能的设计改进......... 43
5.1.2 低损耗的设计改进方法......... 44
5.1.3 抗短路能力的提高......... 46
5.2 工艺方法的改进措施......... 46
5.3 检验控制的改进措施......... 48


6变压器质量控制应用实例


6.1用户需求分析
在这台产品的设汁、工艺应用和过程控制方面,采用了课题研究的方法。从各部分测试数据分析,零部件和产品整体性能均在可控范围之内,且能满足用广的需求。整个质量符理体系和控制方法对产品的质量保证具备支撑作用。关键工序的控制重点在于建立关键工序控制点,研究和分析关键工序的质量特性,找出影响关键质量特性的决定性工序要素,把管“结果”(质量量特性)转变成管“因素”(工序要素)。具体地讲,就是把一种产品或一种零件,应用质量分析找出关键工序的关键质量特性。通过分析方法,找出工序要素,将这些要素展开,通过一些管理方法、措施或其他手段将工序要素控制的接受范围之内[41]。变器制造从广义地工序划分上可以分为绝缘件制造、铁心片剪切、线圈绕制、线圈组装、油箱挥接、油箱的表面处理、铁心叠装、整体套装、引线制作、器身压装、线圈和器身的干燥、油箱装配、总装配、真空注油等工序过程。在这些工序里面各自还包含了很多小的工序。比如绝缘件制造,里面包含压板的制作、上铁辄绝缘的制作、油道热块的制作、撑条的制作、层压纸板的热压制作、绝缘硬纸筒的制作、静电屏的制作、引线木件的制作、铁心阶梯热块的制作等。
…………


结论


本文中以常州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质量控制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设计过程、工艺过程、采购过程、检验过程、不合格品的管理、试验过程、质量改进流程以及关键工序和参数的控制方面对公司现有的质量体系进行了简要的描述。以电力变压器在长期运行过程中顾客对它所关注的质量需求为基础,通过质量屋这一图示分析工具,将质量需求与质量特性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实现了从质量需求到质量特性控制的转化,得到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结果。模型分析中通过与国内变压器龙头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对比,建立关系矩阵,分析了各自的市场竞争力,找出了相互间的差距。根据这些产品质量特性,分析实际运行中相关质量缺陷的产生原因,从设计、工艺、产品制造过程的检验控制入手,改进了设计结构、工艺方法、检验体系和检验的方法手段。根据这些改进措施和控制方案制定了相应的文件,完善了产品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的体系和流程。
……………
参考文献(略)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