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族关系思想分析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gg 点击次数:178
论文字数:36500 论文编号:sb201311262226379219 日期:2013-11-28 来源:硕博论文网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在学术界的各种相关论著中,我们往往能看到不同学者对历史人物关于民族问题的认识会使用不同的概念,诸如“民族观”、“民族史观”、“民族思想”、“族群观”、“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思想”和“民族关系思想”等。“民族关系思想”概念作为其中之一,虽然出现较晚,却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了丰硕的研宄成果,成为百花齐放中的一朵奇絶。中国民族关系思想是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各类人物对中国民族关系的认识,是几乎所有统治者制定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理论基础;既有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史学家和普通民众对历史上民族关系的总结和反思,也有他们对当时民族关系现状的理性思考和客观认识,还有他们对民族关系未来发展趋势的预见。‘1988年,崔明德教授发表《关于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研宄的几点看法》一文,在学界最早提出了 “民族关系思想”的概念,次年又发表《应当深入开展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研究》,提出开展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研究的建议。1998年,崔明德教授发表《关于建立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学科的构想》,呼吁建立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学科。在其后的十几年里,崔明德教授发表了《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研究范围和方法的探讨》等一系列文章,对民族关系思想的定义、研究范围、发展脉络、研究方法进行了科学的界定,构建了完整的民族关系思想史的理论与研究框架。在这些文章中,崔明德教授对开展民族关系思想史研究的必要性进行了详细阐述:第一,从知行关系来看,一般来说,应是先有思想后有实践行动,思想决定或影响着行动,一切行为、政策、策略和方案都是在一定的意念和思想的支配下进行的。所以,研宄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涉及到民族关系的事件及政策,都离不开历史人物对民族关系的思考与认识。第二,深入研究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既能更好地研究中国民族史和中国民族关系史,又能丰富中国思想史。第三,研究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有助于解决中国民族史及中国民族关系史研宄中的若干理论问题。第四,从国内外学术发展的趋势来看,研宄民族关系思想既是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民族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 研究现状
涉及到辽金时期民族关系方面的研究也己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陈述先生在《契丹政治史稿》第五篇《阿保机建国的基本情况及其政策》指出阿保机广揽汉人,以实新国,对于被征服的人们,迁徙参合,以收防范融化之功。至于部落之间,则因势利导,以强干弱枝。基本上因俗而治;第六篇《统治政策的演变与汉人地位的提高》认为历穆宗而世宗,采取草原保守政策。周复三关,实际得自契丹政策方面的便利是很大的。景宗即位时期,己稍改此策,宋廷不得不纳币结盟,铸成南北朝的局面。兴宗而下,已经无别于汉家的太平天子。张博泉先生的《金史简编》是第一部全面系统的金朝断代史。书中对争议比较大的宗弼、完颜亮等人做出了恰如其分的评价。陶晋生先生的《宋辽关系史研宄》集中了他多年来研究宋辽外交关系的成果,囊括宋辽间关系的各个层面。内容包括宋辽关系的历史背景、平等的外交关系、经济文化交流等。赵永春先生在《金宋关系史》中指出金“在整个宋金交往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论述了和平相处是金宋关系的主流,提出广义民族英雄和狭义民族英雄的见解。


第一章辽太祖至辽穆宗时期的民族关系思想


第一节耶律阿保机的民族关系思想
太祖五年(911年)五月,阿保机诸弟刺葛、迭剌、寅底石、安端等阴谋改选可汗,安端的妻子粘睦姑向阿保机告发了这件事。双方作出妥协,阿保机“与诸弟登山刑牲,告天地为誓而赦其罪。出剌葛为迭剌部夷离堇”。(I’太祖六年(912年)十月,在辖底愁恿下,诸弟乘阿保机亲征阻卜之机,带兵阻其归路,逼他重新选举。阿保机抢先燔柴告天,造成连任的既成事实,迫使诸弟各遣人谢罪。经过一番较量,诸弟认识到靠传统已经不能约束阿保机。太祖七年(913年)三月,诸弟私下拥立剌葛,企图用武力夺取汗位。迭剌和安端殆称入觐,欲劫持阿保机。阿保机识破其诡计,拘捕二人。寅底石攻打阿保机行宫,“焚其辅重、庐帐,纵兵大杀。皇后急遣易古鲁救之,仅得天子旗鼓而己。其党神速姑复劫西楼,焚明王楼……命北宰相迪里古为先锋进击之,剌葛率兵逆战,……伏发合击,遂大破之。刺葛奔淸,遗其所夺神帐於路,上见而拜奠之。……五月甲寅,奏擒剌葛。“??这次叛乱可以看作革新与保守之争,虽然给契丹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但是反对派也暴露的比较彻底。阿保机采取了不同以往的严厉措施,处死了辖底等叛乱贵族300余人。《新五代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阿保机益以威制诸部而不肯代。其立九年,诸部以其久不代,共责诮之。阿保机不得已,传其旗鼓,而谓诸部曰:‘吾立九年,所得汉人多矣,吾欲自为一部以治汉城,可乎? ’诸部许之。汉城在炭山东南深河上,有盐铁之利,其地可植五谷,阿保机率汉人耕种,为治城郭邑屋如幽州制度,汉人安之,不复思归。阿保机知众可用,乃用其妻述律策,使人告诸部大人曰:‘我有盐池,诸部所食。然诸部知食盐之利,而不知盐有主人,可乎?当来犒我。’诸部以为然,共以牛酒会盐池。阿保机伏兵其旁,酒酣伏发,尽杀诸部大人,遂立,不复代。”


第三章辽道宗和天祚帝时期的民族关系思想.............. 83
第一节辽道宗的民族关系思想.............. 83
第二节天柞帝的民族关系思想 ..............92
第四章金太祖和金太宗时期的民族关系思想.............. 102
第一节完颜阿骨打的民族关系思想 ..............102
第二节金太宗的民族关系思想 ..............112
第三节完颜宗翰的民族关系思想.............. 120
第叫节完颜宗弼的民族关系思想.............. 127
第五章金熙宗至金章宗时期的民族关系思想.............. 133
第一节金熙宗的民族关系思想.............. 133
第二节完颜亮的民族关系迅想.............. 139
第三节金世宗的民族关系思想.............. 150
第四节金章宗的民族关系思想.............. 161


结论


崔明德教授指出:“辽、夏、金、元尽管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但它们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对历史和现实民族关系的认识还是相当深刻的,在民族关系思想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其一,辽金民族关系思想比较全面的继承了传统的中国民族关系思想。隋唐时期,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己趋于成熟。由于建国伊始辽金与汉族政权之间就存在着频繁的交往以及汉族士人在其政权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辽金统治阶级很早就对中国民族关系思想有了相当深的认识。立国之初,辽金统治阶级的“开明派”就“慕中华风俗” 乂主动汲取传统的中国民族关系思想来充实自己。他们还注重对贵族子弟的教育和培养,“蕃汉官子孙有秀茂者,必令学习中国书筆,习读经史……故中原声教,皆略知梗概”’气传统的华夷之辨思想、天下一家思想、羁縻思想、用夏变夷思想、爱之如一思想、大一统思想、诚信思想、不事四夷思想、以夷制夷思想等在辽金民族关系思想中都有所体现和发展。以华夷之辨思想在辽朝的演变为例。辽朝前期,契丹统治者大多把自己定位为夷狄。述律太后就说过“自古但闻汉和番,不闻番和汉” 然以番邦自居。耶律德光在滿州送别石敬瑭时说:“我若南向,河南之人必大惊骇。”肖灭后晋之后,他坐于崇元殿上犹自志:E: “汉家仪物,其盛如此。我得于此殿坐,岂非真天子邪!"中期以后,契丹统治阶级对“华夷”的认识有了变化。辽世宗时,北宋被迫承认了辽朝的平等地位。辽兴宗一度希望凌驾于北宋之上,坚持将岁币称为“献”。重熙七年(1038年),辽兴宗用《有传国宝者为正统赋》为题试进士,企图借此建立在对宋关系中的优势。辽道宗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灿然可观,华夷思想也趋于成熟。辽道宗自称“绍百王之正统” “上世獯驚、猃犹荡无礼法,故谓之‘夷’,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刘辉把西部少数民族称作“番”,把包括契丹人在内的辽民称为“中国之民”。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刘峋. 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5、薛居正.旧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6、欧阳修.新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7、杜牧.樊川诗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8、叶隆礼.契丹国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9、脱脱.辽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0、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